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展开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1)概念:指以________制作石器的时代。(2)社会生活: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_____。 (3)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__________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2.新石器时代(1)概念:以________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社会生活:大量使用陶器,从事________,饲养家畜,生活稳定。(3)文化遗存①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____________的发展基础。
大汶口文化已经孕育了新的文明因素——父系氏族、私有制和贫富差别等,加上图画文字的产生、青铜文化的出现,足以证明它已经踏入龙山文化的门槛,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曙光。——孟宪武《东方古代文明的曙光——大汶口》
4.从炎黄联盟到尧舜时期
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阶级或阶层的出现是这一管理机构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①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分布着古人类文化遗存,反映中华大地文明起源分布广泛、多元一体的特点。( )②在石器时代,人类先后以磨制和打制的石器作为工具。( )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④姜寨聚落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⑤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⑥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私有制出现,国家已经产生。( )
①观察教材P2“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从区域分布看,这些遗址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 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遍布大江南北。②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摘自教材P3)该聚落可能属于哪一社会组织阶段?提示 当时尚未产生贫富分化,可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③观察教材P4“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图、“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从图片可以看出这些遗址处于什么时期?并说明理由。提示 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理由:从图中的“祭坛”“积石冢”“古城城墙”可知,当时出现了权贵阶层,说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为考古学上的术语。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石器时代只是个时间区段概念,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
知识点二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和西周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夏朝;启继位,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2)国家管理
(3)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____________。
3.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______。(2)国家治理——分封制与宗法制
(3)衰亡①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________”。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____________”。②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___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③开启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
①启建立中国最早的封建制国家。( )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实现了对地方邦国的直接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宗法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 )⑤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 )⑥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
①《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摘自教材P7)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提示 分封制与宗法制密切结合,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统治秩序。②《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摘自教材P7)据此指出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提示 方式:井田制。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③《尚书·酒诰》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梓材》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摘自教材P8)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的统治思想有什么特点?提示 重视民意,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
①二里头遗址: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二里头遗址。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兴起、城市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②青铜文化:考古学上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又称青铜时代,由张光直院士最早提出。青铜器分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三大类。铜器花纹是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主题一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 [3年10考]
主题二 家国同构——早期国家的治理与特征 [5年8考]
1.阶段和私有制的产生 (2023·新课标卷,24)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023·湖南高考,1)3.实证私有制的出现 (2023·山东高考,1)4.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023·河北高考,1)5.龙山文化及成就 (2023·浙江6月选考,1)6.良渚古城遗址 (2023·浙江1月选考,1)7.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 (2023·新课标卷,24)8.龙山文化的成就 (2022·天津高考,1)9.船型屋的建造 (2022·海南高考,1)10.良渚文化及其成就 (2021·辽宁高考,1)
史料一 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
视角 图文证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史料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②。……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③。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摘编自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思考 阅读史料一、二,概括指出人类文化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什么特点?提示 ①本土性:中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②多元性:黄河、长江、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③一体性: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多元发展的区域文化在历史演进中逐渐汇聚融合成统一的中华文明。
视角 史料证史——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史料 阶级、阶层或等级之类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的公共权力①系统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②的本质特征。国家及其强制性的权力机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最初的统治与管理机构,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冲突而发展起来的,是统治阶级压制被统治阶级的机器。——王震中《文明与国家—东夷民族的文明起源》
思考 根据史料信息,概括早期国家产生的主要条件。提示 一是阶级或等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
1.唯物史观——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2.家国情怀——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1)原生性:中华文明是在欧亚大陆东部产生的一支原生文明,经历了从起源到逐步形成的过程。(2)可信性:我国考古学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3)整体性: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元文明的交融,各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竞争、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4)连续性: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完整地保留下来,传至今天。(源远流长)
3.历史解释——早期国家的产生
1.分封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023·辽宁高考,1)2.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023·广东高考,1)3.西周的礼乐制度 (2022·福建高考,1)4.商周青铜器的繁荣 (2022·全国乙卷,24)5.史学研究——夏墟 (2021·福建高考,1)6.分封制的影响 (2020·海南高考,1)7.井田制的内涵 (2020·天津高考,1)8.井田制的内涵及特征 (2019·江苏高考,1)
视角 学者观点——商周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①”的华夏国家……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②。——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思考 (1)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史料中“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这一制度的影响。提示 这一制度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它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为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提供经验借鉴,也为后世成熟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但商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相对松散,不利于商王朝的政治统治。(2)根据史料,指出西周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 特点:西周政治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仍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的特点。影响:①积极影响: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推动了文化的拓展和民族认同,促进了华夏观念的萌生。②消极影响: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
视角 图文证史——商周文明的成就及特征
史料一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①
史料二 周礼规定,各级贵族在祭祀及各类大典仪式中所使用的成组青铜祭器,必须严格规定不同的数量、形制和大小,以符合各级使用者的等级身份与政治地位②。大致来说,等级越高的贵族能够使用的祭器越多,也就能享用到更多的享祭品。具体到鼎、簋的使用上,鼎的组合以奇数为主,簋的组合以偶数为主,从高到低不同等级贵族所使用的鼎、簋数目,呈递减的趋势: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黄爱梅《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图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具有什么特点。提示 具有生产规模大、铸造工艺水平高、风格古朴大气、造型美观精致、种类繁多等特点。(2)根据史料二有关信息,反映了西周祭祀中青铜器的运用具有什么特点?提示 严格规定青铜祭器的不同的数量、形制和大小,与各级使用者的等级身份与政治地位匹配,说明了西周等级分封贵族体制的特征。
1.历史解释——史料对历史研究的意义(1)史料通常是指过去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可以反映过去存在的文字、实物、图像、口述等多种类型的材料,它们具有各自的形态、特点和史料价值。(2)由于历史研究的对象大部分在现实中已不复存在,这使得史料成为我们认识历史的基础和主要中介。(3)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必须充分地占有、掌握和评判史料。在处理史料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运用文献考证与校勘、文史互证、二重证据法、口述史学等方法以及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鉴别史料的来源、性质与价值。
2.家国情怀——商周青铜器反映的时代特征(1)历史地位:商周时期,青铜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2)用途内涵: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仅是盛物的容器,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强调青铜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3)文化传播:青铜器中的铭文传承着文明,推动了中原地区文化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交融、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3.历史解释——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4“教材知识”改编)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些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大门 B.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特点C.建立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D.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学思之窗”改编)《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的不同记载客观上反映了( )A.禅让制在传承中完善 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C.世袭制形成的曲折性 D.启开创奴隶制国家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史料阅读”改编)孟子对井田制曾这样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孟子对井田制的这一描述( )A.顺应土地私有的潮流 B.旨在明确井田的性质C.意在抵制私田的扩张 D.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问题探究”改编)《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通‘鉴’,意为镜鉴),当于民监”和“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 )A.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B.小农经济的逐步发展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天人合一”学说盛行
命题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1.(2023·湖南高考,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 私有制的出现2.(2023·山东高考,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命题点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3.(2023·广东高考,1)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命题点 早期社会的农耕生产4.(2023·湖北高考,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史,时代状况,其他方面,上课步骤,一动手画时空坐标,二了解阶段特征,学生要求,中国古代史,时空定位,阶段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