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3北京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解析 碳酸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2.(2023辽宁葫芦岛中考)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钢 B.银C.干冰 D.冰水混合物
解析 钢属于混合物;银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 质;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冰水 混合物是纯净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3.(2023重庆中考B卷)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 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解析 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A错误; 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C错误;托盘天 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D选项中砝码与药品 位置放反了,D错误。
4.(情境素材·清洁环保)(2023湖南邵阳中考)在汽油中加入适 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汽车尾气污染。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X,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 ( )A.H2 D.H2O2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则X的化学式是H2O。
5.(2022江苏徐州中考)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 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 )A.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C.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D.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解析 硫燃烧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镁条在 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B错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 降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C正确;铜不与稀硫酸反应,D错 误。
6.(2023江苏无锡期中)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原子中,X原子核 内有a个质子,阳离子Xm+与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a+m+n B.a-m-nC.a-m+n D.不能确定
解析 设原子Y的核电荷数是b,则阴离子Yn-中有(b+n)个电 子;X的核电荷数为a,则阳离子Xm+中有(a-m)个电子;阳离子 Xm+与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则b+n=a -m,b=a-m-n。
7.(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依据所学知识和元素周期表的部 分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第13号元素的符号为Al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D.钠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解析 钠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8.(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江苏无锡中考)下图是“光催化 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乙和丙都是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加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7
解析 乙和丙分别是水和氧气,水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 质,A错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 3O2+4NH3,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B正确;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C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生成 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3)∶(17×4)=24∶17,D错误。
9.(归纳法)(2022四川眉山模拟)某同学根据已学化学知识绘 制氧气知识网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转化③和转化④可以确定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C.转化⑨在实验室制氧气三个方法中最绿色节能D.转化②过程中集气瓶底部盛水的原因和硫燃烧一样
解析 转化②是铁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目 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而硫燃烧时瓶底盛少量 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两者作用不一样,D 不正确。
10.(2024河北唐山路南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 验目的的是 ( )
解析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则二氧化碳大量 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11.(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江苏江阴期中)价类图是学习 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下图是碳及其化合物之间(部 分)的价类关系图。已知碳的单质有金刚石(C)、石墨(C)和 C60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化学式不可能为CH4B.图中B点对应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C.等质量的图中C、D两点对应物质中碳元素质量比为11∶7D.图中D点对应的物质是有害气体
解析 A点对应的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化学式可能为 CH4,A错误;B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单质,碳单质不都是由原子 构成的,如C60是由分子构成的,B错误;C点对应物质是一氧化 碳,D点对应物质是二氧化碳,等质量的C、D两点对应物质中 碳元素质量比为 ∶ =11∶7,C正确;D点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不是有害气体,D错误。
12.(2024河北保定竞秀期末)向盛有a g铜、镁混合物的烧杯 中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点时,烧杯中镁和铜都有剩余
B.N点时,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到最大C.N点到P点的过程中,反应仍在进行D.该铜镁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a-b)g
解析 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 反应,N点时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M点时,烧杯中镁和 铜都有剩余,A正确;N点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小,镁和稀 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到最大,B正确;N 点到P点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C错误;铜不与稀硫酸 反应,剩余的固体为铜,该铜镁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a-b) g,D 正确。
二、填空题(共31分)13.(2024河北滦南期中)(5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 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②氯化铵中的阴离子: ;③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3CO2”中数字的含义。①“3”表示 ;
②“2”表示 。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解析 (1)①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分子,化学式为N2;②氯化铵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符号为Cl-;③MnO2中锰元素 的化合价为+4,表示为 O2。
14.[答案含评分细则](新独家原创)(16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 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化学上研究水可从多角 度进行。(1)电解水某小组同学设计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玻璃管里加 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NaOH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 应。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 “a”“b”或“c”)处,甲、乙两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
比约为 。②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甲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 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③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④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 20 mL 氢气所需时间如图3所示。电解浓度为5%的NaOH溶 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实验是 。
(2)水的作用下列对图4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字母)。
(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图4
A.a中水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B.b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c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D.d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评分细则】 (1)②填写“蓝色火焰”不给分;④“10%的 NaOH溶液”和“12 V电压”两者漏写一个不给分。(2)错 选、漏选均不给分。
解析 (1)①电解水时,电极处产生氧气,则乙玻璃管中产生 气泡的位置在c处;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乙两 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②电解水时负极 产生氢气,用燃着的木条在甲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 观察到气体燃烧且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燃烧生成水。③电
解时,2个水分子先分裂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每2个氧原 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则横线 上是2个氢分子。④电解浓度为5%的NaOH溶液时,由图3可 知,电压越大,产生20 mL 氢气所需时间越短,电解水的速率越快;由图3可知,当NaOH溶液的浓度为10%、电压为12 V 时,产生20 mL氢气所需时间最短,电解水速率最快。(2)a中 水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同时也作反应物,A分 析不全面;b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B分析不全 面。
15.(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2022江苏常州中考)(10分)一 种以甲烷为燃料、含铜氧化物为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反应 原理如下:
(1)科学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①甲烷燃烧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②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可避免燃料和空气直接 接触,有利于捕集CO2,防止其大量排入空气,造成 。(2)CuO进入燃料反应器与甲烷发生反应:8CuO+CH4 4Cu2O+CO2+2H2O,生成的Cu2O再进入空气反应器,在一定温 度下发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实现
载氧体的循环再生。(3)已知: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从空气反应器排出 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800~1 100 ℃间,升高温度,排出的气体中N2体积分数 (填“增大”或“减小”)。②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 (填字 母)。A.800~900 ℃ B.900~1 000 ℃C.1 000~1 030 ℃ D.1 030~1 100 ℃
解析 (1)①甲烷燃烧时放出热量。②化学链燃烧有利于捕 集CO2,防止其大量排入空气,造成温室效应加剧。(2)Cu2O进 入空气反应器,在一定温度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2Cu2O+O2 4CuO。(3)①由图像可知,在800~1 100 ℃间,升高温度,氧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排出的 气体中N2体积分数减小。②温度范围为800~900 ℃时,从空 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较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16.[答案含评分细则](2023江苏苏州吴江月考)(14分)实验室 现有①氯酸钾、②二氧化锰、③稀硫酸、④石灰石、⑤稀 盐酸、⑥锌粒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上述药品中的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从①~⑧中选择)。(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玻璃仪器,其名 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下图装置制氢气时,关闭活塞,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字母e、f、g对现象进行排序)。
(5)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填“a”或“b”)进入。
【评分细则】 (1)错选、漏选均不给分;化学方程式未标注 “↑”扣1分,化学式书写错误、未配平均不给分。(2)错 选、漏选均不给分。(3)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或未标注“↑”扣1分,化学式书写错误、未配平均不给分。
解析 (2)制取二氧化碳应选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 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应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 的装置有①锥形瓶、②长颈漏斗、③集气瓶、⑥带导管的 双孔塞。(3)利用所给药品制取O2,应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要用到试管。(4)关闭 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 品分离,反应停止,多孔隔板处现象为液面逐渐下降,顺序为 gfe。(5)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氢气的密度小 于空气,应短进长出,H2从导管口a进入。
17.[答案含评分细则](项目式学习)(2023辽宁大连月考)(10分)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某小组同学以“认识金属”为主题展开学习。活动一:验证金属活动性
(1)如图1所示,实验发现铜、铁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现象 不同,原因是 。(2)除上述实验外,验证铜、铁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还 可以使用的试剂为 。活动二:认识金属的制备图2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
铁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稀硫酸反应;铜的活动性
较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1)实验过程中,装置A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碳; 。活动三:认识金属的锈蚀如图3所示,若要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可文字叙述或画图)。
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
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评分细则】 活动一:(1)填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等合 理答案均给分。活动二:(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书写错误、 未配平均不给分,缺少反应条件扣1分。(2)“收集尾气,防止 污染”等合理答案均给分。活动三:文字描述或图示合理均 给分。
解析 活动一:(1)铁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 气,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铜的活动性较弱,不能与稀硫酸反 应,无明显现象。(2)验证铜、铁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 还可以使用的试剂为铁与硫酸铜溶液,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 的铜,说明铁比铜活泼。活动二:(1)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 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活动三:A试管中的铁 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锈蚀;B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 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铁的锈蚀与水有关;还需要设计一个铁 钉只与水接触的对比实验,探究铁的锈蚀是否与氧气有关。
18.[答案含评分细则](情境素材·国防知识)(2023广东中考)(9分)羰基铁粉在国防军工领域有重要应用,我国是少数几个掌 握其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制备羰基铁粉的过程如图1所示。
(1)Fe(CO)5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Fe+5CO Fe(CO)5。用100 kg含铁96%的海绵铁,理论上可制备Fe(CO)5的质量是多少?(写出 计算过程)(3)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Fe(CO)5 Fe+5CO↑。196 kg Fe(CO)5分解生成羰基铁粉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 示。在t1 h时,剩余 kg Fe(CO)5未分解;在 h 时,Fe(CO)5恰好完全分解。
(4)制备羰基铁粉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解:设理论上可制备Fe(CO)5的质量是x。(解、设、答共1分)Fe+5CO Fe(CO)556 196100 kg×96% x (1分) = (1分)x=336 kg (1分)答:理论上可制备Fe(CO)5的质量是336 kg。
【评分细则】 (2)因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导致结果错误, 但对应关系、比例关系均正确的,扣1分;其他解法合理均可 得分。
解析 (1)Fe(CO)5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6×5)= 3∶4。(2)100 kg含铁96%的海绵铁中铁的质量为100 kg×96%,将铁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可求得Fe(CO)5的质量。(3)设t1 h时反应的Fe(CO)5质量为y,Fe(CO)5 Fe+5CO↑196 56y 28 kg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共52页。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共53页。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