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14 语言文字运用+散文文本阅读-【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一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展开比喻手法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
一、构成。
比喻构成: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把“……”比作“……”(前面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一般在只考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需要写如果考的是比喻和拟人两个修辞手法就可以不用写,避免答案冗长。)
二、表达效果:
1.生动性。比喻手法通常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描写更加生动。答题套路常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原文内容)。例如:“通过比喻,文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的笑容’的温暖和明亮,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其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2.情感表达:比喻往往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套路常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作者通过‘春天的阳光’这一喻体,不仅描绘了笑容的温暖,也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喜爱和赞美。”
三、套话与深化
1.鲜明印象:比喻手法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通过比喻,作者成功地让读者对‘他的笑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笑容仿佛就在眼前,让人难以忘怀。”
2.想象力:比喻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文章更具艺术魅力。例如:“作者用‘春天的阳光’这一生动的喻体,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想象那种温暖而明亮的笑容。”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大题,2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广受好评。
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提升了科普的专业性,带火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把科学知识讲得 ① ,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专业化的科研成果。他们以和蔼可亲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在网上收获大批粉丝。
科普是一门大学问。与教授科研领域学生相比,为大众做科普,需要 ② ,额外下一番功夫,把专业科学知识讲得更简单明白。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也不能产生 ③ 的效果,何必大费周章。实际上,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事业中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那么,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科学家们重视科普,就是为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科学人才的培养、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3分)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豆豆委屈地说:“这⋯⋯这不是⋯⋯不是我打碎的。”
B.果园里有桃树、梨树、杏树、枇杷树⋯⋯真的是种类齐全。
C.“你、你胡说……”他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咳嗽,中断了说话。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2.(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6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B
2.示例:①深入浅出 ②深思熟虑 ③立竿见影
3.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攻克一些科研难题比作摘果子,将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比作播种子。②做好播种才能收获果实,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普及科学、点燃科学梦想的重要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话语的中断。
D.表示语意未尽。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是说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给大家科普专业知识,可用“深入浅出”。深入浅出: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指文章或讲话)。
②语境是说为大众做科普需要一次次深入细致地考虑。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
③语境强调立刻见效,可用“立竿见影”。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运用比喻修辞,把攻克科研难题比作“摘果子”;“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把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比作“播种子”。
先有“播种子”才能有“摘果子”,也就是先有科学普及和点燃梦想的前期工作,才能有后期的收获和结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普及科学、点燃科学梦想的重要性。比喻句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形象的生活常识来比喻,语言形象生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过这样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与“适俗”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俗之人讲究的是所谓处世之道,智巧钻营、人情练达。但中国自古以来还有另一种处世方式,即“守拙”,看起来似乎是傻傻笨笨的,但大巧若拙,“守拙”其实是人生大智慧。
荣利会滋生贪婪、荒诞,权势能隐藏愚弄、残忍,机巧会伴随虚伪、狡诈,陶渊明的“拙”,针对的恰是这些。这不是消极,而是智慧。当时世人眼中看来不明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在陶渊明自己看来则是“欣然”“取拙”。因为不想委曲求全,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事,舍去的是如云烟的世人竞相追逐的功名利禄,成就的却是完满人格和千载身后名。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真诚。
这种“守拙”的智慧渗透到中国文化的骨髓之中了。苏州有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光从园名就可知,园林的主人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的。远离纷扰世界,退避尘氛,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悠然自得地种花植草、赏画听琴、曲廊信步,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4.(6分)文中加点的词“傻傻笨笨”,如果改成“傻笨”,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5.(6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名”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6.(3分)下列句中引号与文中“拙政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
B.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C.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答案】4.①语意轻重不同。“傻笨”的语意较重,“傻傻笨笨”语意则相对轻。②韵律感不同。“傻傻笨笨”更富于韵律性和节奏感。
5.①第一个“名”,指的是世俗之人所追求的虚浮的名声,含贬义。②第二个“名”,指的是被历史和世人认可、赞美的高尚美好的名声,含褒义。
6.A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傻傻笨笨”是叠词,一是富有韵律感,这是“傻笨”一词所没有的;
二是叠词在语气和表达效果上不同,“傻笨”的语意较重,“傻傻笨笨”一词语意则相对轻。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第一个“名”,“世人竞相追逐的功名利禄”中的“名”,指的是世俗之人所追求的虚浮的名声,含贬义。
第二个“名”,“成就的却是完满人格和千载身后名”的“名”,指的是被历史和世人认可、赞美的高尚美好的名声,含褒义。两个“名”都指名气,但感情色彩不同。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拙政园”专有名词,表特定称谓。
A.专有名词,表特定称谓;
B.表引用。
C.表反语讽刺。
D.表特殊含义。
故选A。
二.散文文本阅读(共二大题,33分)
(一)散文文本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小题。(17分)
河西
贾平凹
天很高,没有云,没有雾,连一丝浮尘也没有,晴晴朗朗的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呢。无遮无掩的太阳,笨重地,迟缓地,从东天滚向西天。几千年了,上万年了,沙砾漫延,似乎在这里验证着一个命题:一粒沙粒的生存,只能归宿于沙的丰富,沙的丰富却使其归以一统,单纯得完全荒漠了。于是,风是最百无聊赖,它日日夜夜地走过来,走过去,再走过来;这里到底是多大的幅员和面积,它丈量着;它不说,鸟儿不知道,人更不知道。
①一条无名河,在匆匆忙忙地流。 它从雪山上下来,它将在沙漠上消失,走不到大海,就被渴死了。但它从这里流过,寻着它的出路,身后,一个大西北的走廊便形成了,祁连山,贺兰山,走廊的南北二壁,颜色竟是银灰,没有石头、树木,几乎连一根草也不长,白花花的,像横野的尸骨。越往深处,深处越是神秘,沙的颜色白得像烧过的灰, ②山岭便变形变态,立梁,崖,岫,壑洼,沟岔, 没有了完整的形象,像是消融中的雪堆,却是红的,又从上至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楞角,犹如冲天的火焰,突然地一个力的凝固,永远保留在那里了。而子夜里升起了月亮,冷冷的上弦,一个残留半边的括号,计算过一种什么样的古老的算术?
当太阳把一个大圆停在天边,欲去却还未去,那整个沙原、寂山就被腐蚀了一层锈红。一切都是无言的,骆驼默默行走,沙鼠悄悄扒洞,苍蝇也丧失了嗡嗡的功能,于无声处去舔血。沙蒿,红沙菜,金刚草,那裹在一片尖刺中的一颗一颗沙粒般的叶子。
群羊从远远的地方拥过来,散着一个扇形,牧羊人就在扇后。其实,最孤独的是牧羊人了,他已经坐在一个沙包上,沉寂得像一尊雕塑了。他的肤色赤黑得像发着油腻的石头,眼睛却老睁不大,深深地陷进去,正看着一只马蛇子翘着长长的尾巴,影子一般地在卵石和蓬草里窜行。
倏忽风就起身了,再就吹一片云来,才一出现,大颗大颗的冰雹夹杂在雨点里就下来了。流沙在瞬息中或聚或散,骆驼草却巩固了地盘,碗大的一个丘包,像是一个一个偌大的蘑菇,又像是一些分布均匀的铆钉,因为是有了它们,这荒漠的地表才没有被揭了去吗?生命的坚强,启示了电线杆的忠诚;它们说尽了人的话语,却没一句是它们的,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始终在列队站着。 ③再往西去,再往西去, 蜃市偶尔就要出现楼,台,亭,阁,花坛,鱼塘,还有驼群马队,万千人物……眨眼却没有了。这里曾经是唐朝花雨丝绸之通道吗?这里曾经是刀光血影杀声吞云的古战场吗?眼前只是白沙,白沙,还是白沙。沙的形成真的是卵石成千上万年在风里碰撞的结果,这该是多么伟大的艺术,似乎宇宙的变迁,生命的进化,在这里是一幕放慢了的镜头,那一个世纪如果缩短为一个生命的单元,石头的碰撞为细沙,会是一首何等雄壮的七音俱发的音乐啊!
这个时候,一辆列车从地平线上开来,看上去只能算是蠕蠕爬动。一天一趟的火车,带来了运动,也将生命的活力同时注射在他们的身上了吗?脸上都是笑笑的。列车走过了,轰轰的钢铁的震响慢慢消失,留下的又是那万籁的一个静,又是那屋后一排七棵用食水浇灌起来的白杨。还有一柱直直的孤烟:他们该吃晚饭了。列车继续往前走,车上坐满了西行的旅客,他们兴致特别高,一边吃着从沿途车站买来的西瓜,一边谈论着戈壁沙漠这么缺水。他们谈论着远处奔跑的一只黄羊,它奔跑着,时不时就要将身子往空中一跃,作一个弓的形状,它是在为自己的自由而激动得发狂吗?他们有的在作起诗:“啊,到了这儿,才知道了祖国之大!”有的则油画写生了,感叹着这里该是产生东山魁夷风景画风格的妙地。但是,一个奇异的神秘的景象就出现了铁路的北边,一片几十亩地的乱坟墓,一个坟墓,一个卵石的堆积;几千个卵石堆积的坟墓,横横竖竖,竖竖横横。睡眠在这里的是些什么人呢?什么人又是什么时候睡眠在这里?他们没有看见一块墓碑,没有看见一丘砖砌起的坟台,更没有松柏,更没有花圈。他们猜想着,是当年长征路经这里的江西红军?是曾经进军新疆,沙漠剿匪的战士?或者是修筑这条铁路的民工?或者是那开发金川镍矿的工人?他们一起趴在车窗口,互相看着,一句话却也不能出唇:这里曾经经历过同别的地方一样的人为的浩劫,灾难,贫困,又比别的地方更多了一种大自然的凶恶和狠毒,生命在这里得到了价值的真正的体验。④坟墓是坟墓的纪念碑吗?活着的人是死去的人的墓志铭吗? 列车在戈壁沙漠的深处一步一步推进,车上的人都在默默地说:
永远要记着那些为了征服戈壁沙漠而牺牲的和仍有可能牺牲的人!
(选自《散文》1984年第1期,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漫延无垠的沙砾,还是走来走去的风,都在验证着沙漠的广袤,引发作者“丰富归于统一”的辩证思考。
B.作者充满想象地去观察被骆驼草固定了的丘包,觉得它们像蘑菇,像铆钉,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坚强。
C.列车的声响给戈壁带来了生命活力,而过后的寂静与重复出现的白杨树,又难免会使人们涌起一阵厌倦之感。
D.看到成片的坟墓时,旅客不由自主地猜想墓主的身份与死去的原因,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心绪渐渐发生变化。
2.(3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的河流是本文的暗线,与后文不断出现的沙漠生命有直接内在联系。
B.句子②中全用逗号,强调山岭形态的突兀和多变,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C.句子③用反复的方式拓展了空间,既展现河西的辽阔,又引发对历史的想象。
D.句子④连用两个问句,看似疑问,实则肯定,其中充满对死者的纪念与尊敬。
3.(5分)这篇散文的最后部分着意描写西行列车上旅客看到窗外景象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6分)班级同学普遍认为这篇散文的景物展现了一种阔大之美。不同的是,甲组认为本文在景物推摹时,擅长以大写大;乙组则认为本文在景物描摹时,善于以小写大。你支持哪一小组的观点?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答案】1.C 2.A
3.①从看到对河西独特风景时的惊叹、兴奋,到对看到大片乱坟墓时的震撼、沉默。②借旅客的眼睛展现了河西的风光和历史,赞扬这片土地的保卫者、建设者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使读者对河西这片土地有更深的认识。
4.甲组答案示例:①作者用天、太阳、沙等群组意象,在空间上铺陈出了一种阔大之感。②作者善用联想,由今及古,古今交错,形成时间上的一种阔大之感。③在写景时注入理性的思考,增加了文章思想的厚度,形成了意蕴的阔大之美。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善于以小衬大,通过生命无言的存在,在空间上突出河西荒漠之大。②文章以微小的沙的形成,来表现宇宙的进化、生命的进化,展现出时间上的阔大感。③文章在描写沙砾时,既写一粒粒又说其丰富;在写坟墓时,既说其一片,又看到一个,小大互衬,形成了张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又难免会使人们涌起一阵厌倦之感”错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白杨树依然挺立,表现的是对白杨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A.“句子①中的河流是本文的暗线”错误。河流只在第二段出现,后文没有出现河流,没有贯穿全文,所以不是本文的暗线。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旅客看到奔跑的黄羊,将身子往空中一跃作一个弓的形状,他们赞叹“啊,到了这儿,才知道了祖国之大”,感叹“这里该是产生东山魁夷风景画风格的妙地”,对河西独特风景的惊叹、兴奋,当看到大片乱坟墓时,他们“互相看着,一句话却也不能出唇”,那些为了征服戈壁沙漠而牺牲的人使他们震撼、沉默。
这里曾经有过长征的红军,沙漠剿匪的战士,修筑这条铁路的民工,开发金川镍矿的工人,借旅客的眼睛展现了河西的风光和历史,这里曾经有过人为的浩劫,灾难,贫困,又比别的地方更多了一种大自然的凶恶和狠毒,他们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价值的真正的体验”,赞扬这片土地的保卫者、建设者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使读者对河西这片土地有更深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甲组答案示例:
天很高,晴晴朗朗的是一个巨大的空白;无遮无掩的太阳,从东天滚向西天;沙砾漫延了几千年、上万年;作者用天、太阳、沙等群组意象,在空间上铺陈出了一种阔大之感。
作者善用联想,作者想象在这片沙漠里偶尔出现的蜃市,眨眼却没有了,又想象这里曾经是唐朝花雨丝绸之通道,是刀光血影杀声吞云的古战场。由今及古,古今交错,形成时间上的一种阔大之感。
在写景时注入理性的思考,无论是漫延无垠的沙砾,还是走来走去的风,都在验证着沙漠的广袤,引发作者“丰富归于统一”的辩证思考,增加了文章思想的厚度,形成了意蕴的阔大之美。
乙组答案示例:
文章善于以小衬大,无名河走不到大海,就被渴死了,“骆驼默默行走,沙鼠悄悄扒洞,苍蝇也丧失了翁嗡的功能”,一切都是无言的,通过生命无言的存在,在空间上突出河西荒漠之大。
“一粒沙粒的生存,只能归宿于沙的丰富,沙的丰富却使其归以一统”,文章以微小的沙的形成,来表现宇宙的进化、生命的进化,沙砾漫延了几千年、上万年,展现出时间上的阔大感。
文章在描写沙砾时,“一粒沙粒的生存,只能归宿于沙的丰富,沙的丰富却使其归以一统”,既写一粒粒又说其丰富;在写坟墓时,“一片几十亩地的乱坟墓,一个坟墓,一个卵石的堆积”,既说其一片,又看到一个,小大互衬,形成了张力。
(二)散文文本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小题。(16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华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他们不像北方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观上的南北差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与谐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坐,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倘若在庭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庭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产生同样流行的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绪?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向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本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在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希罕和遥远。清代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疾驰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点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这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后寂寞的影子。
5.(3分)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解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咳血”和“低吟”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南方建筑蕴含着病变、陈腐的文化气息。
B.“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神话”“巫术”“反叛”象征南方建筑所体现的与中原正统儒家文化的背离的文化内涵。
C.“也正在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挤压”“分割”形象地写出现代高楼大厦所代表的新时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
D.“这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后寂寞的影子。”——“寂寞的影子”写出作者对历史的进步所伴随的许多传统文化没落的无奈之情。
6.(3分)综观全文,对“遗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缺少个性的现代化建筑正在使城市的面貌趋于同一。
B.现代的高楼大厦缺少了传统旧式宅院的特色。
C.城市面貌的趋同难免使人少了鲜明的个性。
D.形式趋同的高楼拔地而起,会使人少了清心和雅趣。
7.(4分)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比喻手法。
8.(6分)请根据第一段文字概述古代南北方建筑的区别,并简述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5.A 6.B
7.①手法:二胡喻指阳台,贝多芬喻指中国传统文化,在阳台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比作用二胡演奏贝多芬的音乐;
②效果:二胡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贝多芬的音乐是西方的交响乐,用两者之间的强行联系在一起所产生的不和谐的来表达在阳台上很难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境。(意思相符即可)
8.①区别:古代南方为化外之地,留有蛮风影响,显得自由和活泼,正统文化影响不大;北方建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
②作用:与下文写现代建筑高楼大厦一统天下形成对比;突出其趋向统一性的特点。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A.“形象地写出了南方建筑蕴含着病变、陈腐的文化气息”错,是写出汉文化在南方建筑中的病变、陈腐。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B.“缺少了传统旧式宅院的特色”与原文表述不符。由“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等可知,作者并不认为传统旧式宅院的特色应该恢复,也不认为现代建筑少了古代建筑的特色是一种遗憾,他认为古代建筑形式被取代是一种必然。作者是希望现代建筑不要千篇一律。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①手法:前面说现代人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疾驰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此句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阳台比作二胡,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贝多芬,把在阳台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比作用二胡演奏贝多芬的音乐;
②效果:二胡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贝多芬的音乐是西方的交响乐,二者原本不是同一类型的音乐,而比喻句,用“二胡拉贝多芬”,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把两个完全不搭的东西硬是结合在一起,非常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正如在阳台上“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作者用这种不和谐来表达在阳台上很难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境。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①区别:“南方在古代为蛮,华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古代南方为化外之地,留有蛮风影响,呈现出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正统文化影响不大;而北方建筑,“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
②作用:南北方建筑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而在现代社会建筑“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因此前面写古代南北方建筑的区别,正与下文写现代建筑高楼大厦一统天下形成对比,突出现代建筑趋向统一性的特点。
作业14:鉴赏诗歌语言+文言双基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作业14:鉴赏诗歌语言+文言双基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14鉴赏诗歌语言+文言双基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原卷版docx、作业14鉴赏诗歌语言+文言双基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作业13:鉴赏诗歌艺术技巧+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作业13:鉴赏诗歌艺术技巧+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13鉴赏诗歌艺术技巧+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原卷版docx、作业13鉴赏诗歌艺术技巧+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作业12:把握诗歌情感+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作业12:把握诗歌情感+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12把握诗歌情感+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原卷版docx、作业12把握诗歌情感+文言双基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