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01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02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03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01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02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1923年,鲁迅编辑了他最重的小说集《呐喊》;1924年,鲁迅开始创作《彷徨》。1923年是鲁迅创作的两个高峰期之间的一年。1923年,鲁迅几乎停止了写作,除了不间断地写日记。
    ②1922年年底,鲁迅写了著名的《<呐喊>自序》。这篇著名的文章实际上是他对“呐喊”时期的自我总结和反思,作为第一篇真诚揭示他内心的文章,对于读者了解他的早期生活和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鲁迅在“呐喊”的叙述中添加了多少“彷徨”的色彩?又隐含了多少走进1923年时的心态密码呢?
    ③《<呐喊>自序》以“梦”开始,旨在指出《呐喊》创作的“起源”,接下来,文章回顾了过去经历中的重要片段,包括父亲的疾病、在南京的学习、在日本仙台的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筹办《新生》及失败后的孤独,这是鲁迅首次以书面文字的形式集中披露他的经历。《<呐喊>自序》是以一种相当复杂的叙述形式进行的,虽然表面上相对平静和流畅,尽可能保持一种客观的语气,给人一种脱离过去的感觉,但平静的叙述背后有一种模糊的悲伤,这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克制和紧张。
    ④《<呐喊>自序》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关键词“寂寞”“无聊”“悲哀”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绝望;二是鲁迅公开承认了他的“呐喊”是含蓄的,《呐喊》实际上不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当鲁迅在文章中描绘孤独时,他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状态中,表达的是寂寞、无聊、悲哀的荒原感,这给《呐喊》增添了“彷徨”的色彩。通过《<呐喊>自序》,我们可以理解鲁迅当时的绝望感受。孤独给了他内心前所未有的自由,并最终允许他自由地揭示创作《呐喊》的真相。从这个意义上说,《<呐喊>自序》以自我回顾的形式结束了过去,同时讲述了此刻的绝望。
    ⑤鲁迅经历了人生的两个低谷,一个是S会馆时期,另一个是1923年。如果说S会馆时期仍对时代和社会抱有希望,那么,1923年的绝望则是致命的。周氏兄弟的分裂也恰好发生在1923年,这一年应该是鲁迅生命的最低点。
    ⑥创作《彷徨》打破了鲁迅一年来的沉默,也记录了他绝望的旅程。鲁迅这一阶段的创作表现出与《呐喊》不同的创作意图,在《呐喊》中被压制的自我意识此时以各种方式凸显出来。鲁迅在介绍《彷徨》时说,“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显然,“战斗的意气”指启蒙的原始动机,“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则是说创作不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⑦因此,《彷徨》中的第一人称小说不但比《呐喊》中多得多,而且作品中的“我”不是《呐喊》中的小说叙述者或事件的客观见证人,而是小说中人物命运的重要参与者和人格批评的对象,即便是那些没有出现第一人称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自我观照色彩。鲁迅通过《行程》,将自我情感置于绝望之中,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作品都将故事过程的叙述者和小说中的主人公分开了,在这些小说的结尾,“我”从主人公的“沉重”中解放出来,向另一个方向走去。从这种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已经确立了一种告别旧我、超越自己的新意图。
    ⑧经历了1923年艰难的自我转变后,鲁迅以更坚定、更冷静的态度进入了现实生活。他经历并最终平静下来的精神风暴,已经被内化为他非凡生活的一部分,并最终树立了“民族魂”的伟大形象。
    ⑨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鲁迅,是在1923年之后才得以诞生的。
    (摘编自《如何阅读<呐喊><彷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呐喊>自序》是鲁迅对“呐喊”时期的自我总结和反思,真诚地揭示了他的内心。
    B.《<呐喊>自序》采用一种相当复杂的叙述形式,回顾了鲁迅过去经历中的重要片段。
    C.《<呐喊>自序》中,鲁迅公开承认其“呐喊”是含蓄的,因为当时的他深深的绝望。
    D.《<呐喊>自序》以自我回顾的形式结束过去,是我们理解鲁迅当时绝望感受的重要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23年是鲁迅创作的分水岭,文章据此论述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创作情况。
    B.文章以《<呐喊>自序》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鲁迅在小说集《呐喊》创作时期的真实的内心状态。
    C.文章第⑥段运用引证法,通过引述鲁迅自己的话,起到了使文章的观点更加真实可信的作用。
    D.文章第⑦段主要采用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紧承第⑥段的论述,并与之构成层进式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经历了1923年艰难的自我转变,并最终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更加坚定、更加冷静的态度。
    B.《彷徨》记录了鲁迅绝望的旅程,凸显了自我意识,虽创作不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但启蒙的原始动机却“冷得不少”。
    C.从《孔乙己》《祝福》《伤逝》三篇作品中的“我”的经历和形象塑造,都可以看出鲁迅告别旧我、超越自己的新意图。
    D.1923年是周氏兄弟关系分裂的一年,故而鲁迅在这一年的绝望是致命的,这年也就成为了鲁迅整个生命中的最低点。
    【答案】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因为当时的他深深的绝望”错,原文说“《自序》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关键词……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绝望;二是鲁迅公开承认了他的‘呐喊’是含蓄的”,由此可知,当时“呐喊’的含蓄”和“深深的绝望”是并列于《自序》中值得注意的两点,二者间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构成层进式的结构”错,根据第⑦段开头的“因此”可知,第⑦段与第⑥段之间并非层进式的结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凸显了自我意识”错,“凸显”的应该是“《呐喊》中被压制的自我意识”。
    C.“都可以看出鲁迅……的新意图”错,《孔乙己》是《呐喊》中的作品,不能表现鲁迅的新意图。
    D.“故而”错,鲁迅的绝望并不只是因为“周氏兄弟的分裂”,还有时代与社会的原因,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月23日,我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这标志着我国拉开了向更遥远的深空探测的序幕,我国将通过这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火星探测的关键环节非常多,发射段、捕获段、两器分离、着陆过程中气动减速等,每一个环节都面临各种挑战。其中最为关键和核心之处,就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的着陆过程。由于地球与火星距离遥远,整个过程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必须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据介绍,围绕火星环绕的环绕器搭载了7台科学仪器,着陆巡视器上搭载的火星车则携带了6台载荷,对于环绕器与着陆器将开展的探测工作,专家做了形象的归纳:照相,去了之后总要看看火星长什么样,传回火星图像;测物质,火星表面有什么物质,构成成分是什么;测环境,探测火星的磁场环境、离子与中性粒子、高能离子等情况;看内部,尽管只是探测浅层的地质结构,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火星地下的分层结构如何,到底有没有水冰的存在等;看气象,看看火星上的温度变化到底怎么样,可以测风、测温、测气压,还能听听火星上的声音。
    (摘编自《“天问一号”,启程“探火”》)
    材料二:
    据介绍,探测器进入火星捕获轨道后,经过数次轨道调整进入周期约2个火星日的停泊轨道。火星探测器会在停泊轨道运行约75天,开展若干次预着陆区成像探测,并将成像数据回传至地面,完成着陆巡视器预选落区的预探测和进入点位置调整动作。
    在确认着陆条件满足要求后,环绕器择机进行一次降轨机动,进入火星进入轨道,做释放着陆巡视器的最后准备。降轨完成后,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分离结束后,着陆巡视器进行火星大气进入段的飞行,火星环绕器则进行升轨机动,将轨道拉起返回到停泊轨道,为下一步进入中继轨道做好准备。
    在停泊轨道上,火星环绕器将再次进行轨道调整,进入中继轨道,开始执行与着陆巡视器的中继通信任务,火星环绕器在中继轨道上运行大约3个月,在地球与着陆巡视器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完成3个月的火星中继任务后,火星环绕器在近火点进行制动降轨,进入科学探测轨道,并在该轨道上运行1个火星年,执行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
    (摘编自《从地球到火星,“天问一号”将会经历些什么?》)
    材料三:
    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有4亿千米,最近时大约有5500万千米,作为对比,月球离地球最近时有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也就是说,即使火星离我们最近时,也要比月球与我们的距离远一百多倍,人类探测器从地球飞到火星,大约需要7个月的时间。由于距离遥远,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时延比较长,给火星探测的测控通信带来很大挑战,探测器在火星的着陆时间仅7分钟左右,由于时延,地面无法对其实时操控,探测器必须自主完成着陆。
    要让航天器飞4亿千米,人类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而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以等火星距离地球较近的时候发射探测器,但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这样的发射机会很少,大约每隔25个月才有一次,每次有一个月左右的发射窗口,比探测月球的窗口要小得多,严苛得多。
    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气,探测器着陆时必须穿过大气,这个过程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着陆时既需要隔热罩,也需要配备降落伞进一步减速。而且,随着探测器往下降,其推力、方向会发生变化。不像在月球上探测,不用降落伞,用反推发动机就可以,在火星上着陆需要用变推力发动机。减速下降和着陆火星的过程,被称为“黑色7分钟”。
    (摘编自《揭秘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
    4.下列对材料二流程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人类向遥远的火星进行探测的序幕,是我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B.照相、测环境和看内部等探测任务主要靠环绕器上搭载的7台科学仪器和火星车上携带的6台载荷来完成。
    C.环绕器任务繁多,在与着陆巡视器分离后,还要执行与着陆巡视器的中继通信以及火星全球遥感探测的任务。
    D.由于目前人类还无法让航天器飞行4亿千米,所以我们可以在火星距离地球较近的时候发射探测器。
    6.“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4.C 5.A
    6.①地球与火星距离较远,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地面无法进行实时操控,探测器要自主完成着陆。②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适合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机会很少,发射窗口小。③着陆难度大,着陆时要同时进行隔热、减速,还要应对推力、方向的变化。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二第二段“环绕器择机进行一次降轨机动,进入火星进入轨道”,可排除A项;
    由材料二第二段“分离结束后,着陆巡视器进行火星大气进入段的飞行,火星环绕器则进行升轨机动”,可排除B、D两项。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拉开了人类向遥远的火星进行探测的序幕”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标志着我国拉开了向更遥远的深空探测的序幕”可知,只是中国首次向火星发射的探测器,并非人类首次。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一“由于地球与火星距离遥远,整个过程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必须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和材料三第一段“由于距离遥远,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概括出:地球与火星距离较远,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地面无法进行实时操控,探测器要自主完成着陆。
    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这样的发射机会很少,大约每隔25个月才有一次,每次有一个月左右的发射窗口,比探测月球的窗口要小得多,严苛得多”概括出: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适合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机会很少,发射窗口小。
    结合材料三第三段“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气,探测器着陆时必须穿过大气,这个过程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着陆时既需要隔热罩,也需要配备降落伞进一步减速。而且,随着探测器往下降,其推力、方向会发生变化”概括出:着陆难度大,着陆时要同时进行隔热、减速,还要应对推力、方向的变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末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
    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捡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故事新编》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传奇体小说的特点?这指的是鲁迅实现传奇体小说艺术特性的创新经验。人物语言须有谈资,而谈资与场面又相关。《故事新编》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谈资多来自典籍。比如《理水》写大禹走后,京师日渐好转了,老百姓聚居在一起谈论大禹功绩、大禹何人,《随巢子》、《古岳读经》里大禹化为熊、大禹如何捉无支邪等传说成为谈资。人物出场还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还有叙述者对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场情境的议论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语汇。如《奔月》中描写后羿拉弓射月形容为“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岩下电”来自《世说新语·容止》有“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如果单有浓郁的古代典籍色彩,至多是古色古香,《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奔月》中女乙(对后羿)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女辛说:“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战士”、“艺术家”等是地道的当代人用语,放到传说中的后羿嫦娥,顿生奇幻感。由此,古代典籍所带有的斑斑锈迹,与充满现代气息的人物语言的结合产生了奇幻色彩。
    (摘编自刘俐俐《鲁迅〈故事新编〉故事与小说的人类学思考》《文艺理论研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请谈谈文本一《非攻》中的“墨子”是怎样的人物,又是如何具体塑造《非攻》中的“墨子”。 (6分)
    9.文本三指出了《故事新编》不同于其他传奇体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一对其特点进行分析。(6分)
    【答案】7.C
    8.(1)墨子是一位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他勇于为民请命,具有扶危救急的侠义和奉献牺牲精神。(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描写。注重形象或外貌描写,以墨子鞋底磨成大窟窿,脚上起茧等细节描写出他为宋不辞劳苦,生动地展现了墨子急人之困的平民英雄形象。
    ②侧面描写。以公输般狡诈、心怀不义以及各种借口,侧面衬托出墨子执着于仁义。文中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宋国和楚国环境的对比,墨子和公输般饮食对比,墨子和宋国“讲空话的人”对比,都刻画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具有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大形象。
    9.①《非攻》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如和公输的对话场面等等。②人物出场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如《非攻》中学生曹公子、管黔敖、公输般等,这些人物连带着引出送天下、钩拒、木鹊等历史事件的背景,或者《非攻》中墨子和公输的出场连带着引出楚国攻伐宋等历史事件的背景。③叙述者的语言巧妙借用典籍语汇,如“劳形苦心”、“执戈”、“民气”等词即是典型的典籍语汇。④《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插入现实生活的描写,不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反而能增强作品幽默、调侃的情趣,语言轻松诙谐并不影响主题的严肃性。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正面描写如:
    结合“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历尽艰辛,不辞辛苦,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形象。
    结合“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可知,这些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生动展现了墨子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
    侧面描写如:
    结合“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国的耶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可知,这里通过环境描写,在对比中衬托宋国的贫苦,从侧面表现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
    结合“‘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这是通过描写公输般侧面衬托墨子的形象。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的能力。
    结合文本三“人物语言须有谈资,而谈资与场面又相关。《故事新编》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分析可知,《非攻》善写场面,如“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墨子和公输的对话场面,就楚国攻打宋国一事展开,人物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
    结合文本三“谈资多来自典籍”分析可知,人物出场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如《非攻》中“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学生曹公子、管黔敖、公输般等,这些人物连带着引出送天下、钩拒、木鹊等历史事件的背景,或者《非攻》中墨子和公输的出场连带着引出楚国攻伐宋等历史事件的背景。
    结合文本三“还有叙述者对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场情境的议论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语汇”分析可知,叙述者的语言巧妙借用典籍语汇,如“劳形苦心”、“执戈”、“民气”等词即是典型的典籍语汇。
    结合文本三“《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分析可知,《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知贡举。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①尔一兵不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即拜礼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来也。命却其章。复申前请。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时阚、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卒,年老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风。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注】:①贳[shì]:宽纵,赦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权礼部侍郎”与“过蒙拔擢”(《陈情表》)两句中的“擢”字意思相同。
    B.“固辞”与“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两句中的“辞”意思不同。
    C.“命却其章”与“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两句中的“却”意思相同。
    D.“立朝无朋比”与“比去”(《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执羔铁腕治乱。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他却拒绝请托;他因事得罪了秦桧,被御史弹劾罢免。
    C.周执羔反对官场不良风气。周执羔回朝廷任职,皇帝感觉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批评当前的用人风气,并提出建议,皇帝表示赞同。
    D.周执羔不恋权位,心系朝廷。他两次请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实现愿望;他临走时还关心两广等地的饥荒问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2)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答案】10.B 11.C 12.D
    13.(1)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
    (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周执羔对豪门首领说:“朝廷任用你做长官,现在这一带骚动,责任该谁负责?能尽力就饶恕你,一个兵也不派。”豪门首领害怕,斩了叛乱的人的头献来,夷人从此都恐惧屏息。
    “绎骚”即“骚动”,做“一方”的谓语,“责”是下一句主语,所以在“绎骚”与“责”之间要断开,排除AC;
    “尔”作“贳”的宾语,“一兵”作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尔”与“一兵”之间要断开,排除D;
    “惧”和“斩叛者”是前后两件事,中间要断开;“斩叛者以献”的宾语不是“夷人”,所以“斩叛者以献”和“夷人”中间应断开。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擢”均为“提拔”,意思相同。
    B.“辞”分别为推辞(动词),口供、供词(名词),意思不同。
    C.“意思相同”错误,两句中的“却”分别为“退还”“击退”,意思不同。句意:命令退还他的奏章/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D.“比”分别为“勾结”“等到”,意思不同。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两广等地”错误,由“时阚、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可知,应是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执”,抓;“谋”,策划;“斩以徇”,斩首示众;“德”,感激。
    (2)关键词:“度”,估计;“夺”,改变;“荣之”,以他为荣;“缙绅”,士大夫。
    参考译文: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考中进士。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建炎初年,皇帝南迁。调任抚州宜黄县丞。当时四方边境动荡不宁,散乱的士兵互相聚集造反,县令很害怕,不知怎么办,周执羔把祸福利害告诉他们,都停手听从命令。抓住为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
    提升代理礼部侍郎,充当贺金国君主生辰使。往年奉命出使的官员可以自己征召部属,赏赐也很丰厚,愿意去的人大多要交钱作为请求,周执羔才开始就拒绝这样做。掌管贡举考试。以前的惯例,进士参加礼部考试落第,经过十八年才能免试举人。秦桧因为把科举考试名次私自给他的儿子,学子议论纷纷,秦桧给减去三年来取悦大众。周执羔上言祖宗的法规不能乱改,因此得罪了秦桧,御史弹劾罢免了周执羔。
    起用担任眉州知州,改为夔州知州,兼任夔路安抚使。夔部辖地连接不开化的獠族,容易发生事端。有人报告溱、播地的夷人叛乱,那里的豪门首领请求派兵去讨伐,周执羔对豪门首领说:“朝廷任用你做长官,现在这一带骚动,责任该谁负责?能尽力就饶恕你,一个兵也不派。”豪门首领害怕,斩了叛乱的人的头献来,夷人从此都恐惧屏息。
    召还朝廷,又担任礼部侍郎。孝宗担心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说:“现在一个小民希图进用,也能获得皇帝召见,用言辞互相抬高,已经成了风气,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得逞呢?”皇帝说:“您说得对。”一日侍候经义讲席,自己说“学习《易经》懂得命运,我侍候陛下的日子不长了”,说完流泪,皇帝很难过。就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坚决推辞,皇帝不答应。
    请求退休,皇帝告知他说:“祖宗那时,君主左右的大臣有年纪超过八十岁还留在朝廷的,您的年龄还没到。”命令退还他的奏章。再一次提出以前的请求。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当时福建、广东、江西年成歉收,盗贼兴起,周执羔上朝辞行把这件事作为进言,朝廷下诏派太府丞马希言出使各路赈济灾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周执羔有宽宏大量的风度,在朝廷没有依附勾结。治理地方廉洁宽容,有奉公守法的官员的风格。手不释卷,尤其对《易经》精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春归
    唐庚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
    小市①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以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如泼墨写意般,描写出春归之景。
    B.本诗写新年乍到、寒食未至之时的春意之浓,可见南国春天到来之早。
    C.颔联“合”“圆”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异曲同工。
    D.这首诗歌以点面、视听相结合的方式描写出了别具特色的春天景象。
    15.钟元凯评价此诗:“首尾处尤见用力,一起一结都出人意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A
    15.首联一问一答,写东风所到之处,一片郁郁苍苍,以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如泼墨写意般传达出春来不可阻遏之势。
    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愁”人格化,写自己无计驱走忧愁,反倒被“愁”推到酒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思之深,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顺、客居他乡、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
    诗的首尾一起一结都颇出人意表。起得俊快,结得沉郁。一首一尾奏出了一阕“春归愁亦归”的主题歌。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诗的前四句”错误,颔联“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不是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如泼墨写意,而是换用工笔分写局部之景,描绘出繁花似锦,绿柳如烟的南国早春景象。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艺术技巧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象。诗歌首联总写,如泼墨写意,似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传达出春来不可阻遏的势头。这里浩荡东风铺天盖地而来,把绿色的生命之树栽满人间。只此一笔,已写出春归的总形势。诗人以一问一答的句式领起,再用“定”字、“辄” 字加重语气,使全诗一开始就起势不凡,颇有截断众流、先声夺人之妙。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我没有办法赶走愁思,只得将它推到酒杯边。此处把“愁”拟人化,诗人用一“驱”一“推”写出人与“愁”手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诗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蕴既深,出句自奇。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丽景反衬深愁,先极写春光暄妍骀荡,直到最后才急转直下,托出满腹心事——仕途不顺、客居他乡、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这一顿挫反跌,加强了抒情的力量。
    诗的首尾一起一结都颇出人意表。起得俊快,结得沉郁:东风送春,势不可挡;愁绪袭来,难以招架。一首一尾恰如两重合奏,奏出了一阕“春归愁亦归”的主题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魏征指出,面对统治者的严酷刑法和威声怒吓,人们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从《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经典出现之后,后世诗人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就往往运用类似的意象,姜夔就在他的《扬州慢》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凭、谩嗟、辱、苟、恭、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 ROMAN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无论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都要对当下观众产生影响。《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中国风舞服,清奇秀美,舞者摇曳生姿,裙带生风。中国画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美学,《千里江山图》更有独特的体现,浓墨重彩、轻描淡写,巍峨壮丽、( )……无不透着审美意蕴,笔意之中自带节奏感。线条的节奏感和舞蹈的节奏感是相通的,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令人( )。唯美的舞姿,赏心悦目。如此美不胜收,让在场的观众也飘飘欲仙,也欲( ),起舞弄清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沉浸其中,妙不可言。全剧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令人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含义也可以表述为:“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月色如桥,古今相望,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
    17.依次在文中横线上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白《把酒问月》中两句诗的改写,结合语段,你认为改写后的诗句要表达什么含义?有何妙处?(4分)
    【答案】17.幽美灵秀 拍案叫绝 乘风归去
    18.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19.(1)“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其含义为:画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数的观众。
    (2)妙处:①以改写诗句的形式来呈现作者的感悟,使得表达更加诗意和优美;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千里江山图》比作“古月”,化平实为生动,激发读者想象;③诗句中包含了“古月”“今人”的今昔对比,在对比中传达出更为清晰悠远的历史感,诗情哲理并茂,更为精妙丰富。
    【解析】
    17.此处应对应前文“中国画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美学”,要能够像“浓墨重彩、轻描淡写”一样体现这种对立矛盾,用“幽美灵秀”。“幽美灵秀”形容幽静美丽清秀的风景,更精致小巧。
    从原文中对《只此青绿》的创造力的高度赞赏来看,用“拍案叫绝”,更能表达这种惊讶与赞赏之感。“拍案叫绝”则指拍桌子叫好,形容赞赏至极。
    结合语境来看,此处主要是形容观众沉醉于艺术之中的飘然欲仙的感觉,因此,用“乘风归去”,与下一句“起舞弄清影”正好呼应。“乘风归去”化用自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轻舞弄清影”,表达一种沉醉的、飘然欲仙的感觉。
    18.原句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结构混乱,“《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此句暗换主语,在“舞蹈”前面应加上“它用”,或者把这句改为“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
    二是搭配不当,“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创设有“开始设立”“兴办,成立,创办”等含义,在此处“创设”与“享受”搭配不当,将“创设”改为“带来”。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赏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理解“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的含义,关键是理解“今人”和“古月”的含义。结合语境,舞蹈《只此青绿》的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可知,“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这句话的意思是:画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数的观众。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观看舞蹈《只此青绿》后的感悟,借改写诗句的形式使得表达更加诗意和优美。
    “古月”指《千里江山图》,这是使用比喻的手法,将《千里江山图》比作“古月”,生动形象,激发读者想象。
    同时,“古月”“今人”形成今昔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千里江山图》悠远的历史感,诗情哲理并茂,与后文“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衔接紧密。
    (二)语言文字运用 = 2 \* ROMAN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在庄稼人的心目中。芒种的两头是,有芒的麦子该收了,① 。所以芒种时节是“亦稼亦穑”,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二十四节气里,芒种应该是最有获得感的日子。麦子收起最后的锋芒,以一颗谷粒的播种,再一次憧憬着未来。这些节气的更迭,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时光的老去、流年的斑驳。② ,对应的是中国人古老而朴素的思想。
    芒种时节的到来,标志着仲夏时节就正式开始了,同时广袤的乡村也吹响了抢收抢种的号角。地里已成熟的小麦要收割,如果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麦秆容易倒伏,饱满的麦穗就会落粒、发芽、霉变。为了尽快收割麦子,乡人必须抓住短暂的晴好时候,③ 。夏熟作物在芒种时节收获,秋收作物也在芒种时节播种。人们就在“收”与“种”之间迅速转换着。对于他们来说,生命的丰厚来自于耕作,耕作的过程必定繁忙,马不停蹄地辛勤劳作才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画横线的词语和文中“主旋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20.①有芒的稻子该种了
    ②收获夏粮,播种秋实
    ③抢割、抢运、抢脱粒
    21.D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后文说到芒种时节是“亦稼亦穑”,而前文说到芒种的两头,一头是有芒的麦子该收了,另一头是有芒的稻子该种了,所以可填“有芒的稻子该种了”。
    第二处,前文说到芒种时节,麦子收起最后的锋芒,即收获夏粮;以一颗谷粒的播种,再一次憧憬未来,即播种秋实。所以可填“收获夏粮,播种秋实”。
    第三处,前面说到乡人,为了尽快收割麦子,必须抓住短暂的晴好时候,进行抢割、抢运、抢脱粒。所以可填“抢割、抢运、抢脱粒”。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主旋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蛾眉”指女子秀美的眉毛,用来比喻美女。
    B.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一苇”来比喻小船。
    C.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樊笼”来比喻官场生活。
    D.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孤帆”代指船。
    故选D。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英雄出少年”语出宋朝民间小说《隋唐传奇》,原句为“自古英雄出炼狱”,用以夸赞古今众多英雄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必须要经过磨炼、打击、学习和忍耐。后演化为“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夸赞,更多的是对年轻人的信任、劝勉、鼓励和期待,流传甚广。
    先师孔子就称赞和勉励年轻人“后生可畏”。孔子认为,年轻人的优势在于体力充沛、精力充足,恰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年少之时应积极向学,不虚度光阴,假以时日将大有作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正如材料所说,“自古英雄出炼狱”,少年要经过磨炼、打击、学习和忍耐才可能成长为英雄。这就告诫青年,不能惧怕挫折、打击、苦难,这些对磨练品性、提升能力有着巨大的价值,要勇敢投身学习和事业中去,不断历练和成长。青年在年龄、体力、思想活跃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好好利用这些优势,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成长为英雄和可畏之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写作时可以从材料所给角度写如何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还可以在材料基础上增加自己的感悟,比如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要想成长为英雄,天地很广阔,但诱惑也很多,要经历磨练,也要经受得住诱惑,用高远的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但无论怎么写,一定要扣住所给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来写。
    【参考立意】
    (1)在挫折中磨练品性,成为英雄不是梦。
    (2)珍惜时光,为成为英雄打好学识基础。
    (3)心有向往,努力飞翔。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北京版)(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北京版)(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北京版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北京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二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三)(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