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2城镇化第一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2城镇化第二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文课件ppt
展开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具有________特点。2.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文化传统,包括物质方面(______、服饰、饮食等),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______、语言、艺术等)。
3.地域文化景观(1)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______影响或未受人类影响。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2)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__________加以创造留在地表的文化印记。如:农田、村落、道路等。
4.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__________理念更为鲜明。2.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__________、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__________等。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______、______。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__________和审美情趣。3.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__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云南处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2)说明了地域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分为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
2.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3.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4.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材料二 作为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的扬州,自唐、宋时期开始就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瘦西湖更是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被认为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
(1)__________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2)徽州的地理环境具有“群山环抱,盆地居中”的地形结构特征,这对当地居民心理有何影响?(3)中、西方园林建筑结构有何差异?
[答案] (2)盆地环境加强了人们的保守心态,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盆地心理。(3)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解析] 第(1)题,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第(2)题,徽州的地理环境具有“群山环抱,盆地居中”的地形结构特征,这种封闭的地形结构特征加强了人们的保守心态,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盆地心理。第(3)题,比较图中两国园林,中国园林讲究含蓄,用隔景、障景手法,用树、亭等遮挡,隔而未隔,障而未障,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图中水面石桥,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以美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1.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回答(1)~(2)题。(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B.民居的屋顶坡度C.室内装饰D.夏季服饰[解析] 第(1)题,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北方种植玉米、甜菜;南方因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下;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服饰差别不大。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材料一 方圆的人文观,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传统人文思想领域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建筑领域,这一思想也有深刻的体现: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方形围墙设东、西、南、北四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年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天圆地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材料二 下图为法国巴黎街景和美国芝加哥街景图。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2)探讨材料二中法国巴黎街景与美国芝加哥的街景完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城镇建筑景观和空间格局。(2)主要是由于巴黎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貌已经形成,在市中心区很少建造现代化高楼大厦。而美国芝加哥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各种高层建筑物错落其间。
1.乡村景观的地域文化体现
2.世界城市景观差异与形成
3.中国的特色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完成(1)~(3)题。
(1)“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2)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3)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A.收集雨水 B.增强遮阴C.防范火灾 D.增加美感[解析] 第(1)题,该地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背山”有利于阻挡冬季风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风,故A、B、D错误,选C。第(2)题,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等也可以看出,当地夏季炎热多雨。故A、C、D错误,选B。第(3)题,“马头墙”有利于增强遮阴、防范火灾、增加美感,但不利于收集雨水,故选A。
2.中国城市和美国城市建筑差异较大,在建筑风格和布局上尤为明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1)美国的摩天大楼基本上分布在市区中心,原因是(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B.城市发展短暂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D.城市规划不合理
(2)中国的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少有围墙,这说明(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须围墙[解析] 第(1)题,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高,市中心多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第(2)题,中美地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美国文化则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如地形、植物、动物等图像为自然景观图;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图像为人文景观图。在解答景观图类试题时,要通过对图像内容的分析,提取信息,从中寻找出图中的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服装特色等,然后再运用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作出正确的解答。
地理景观图判读的基本方法:第一,仔细阅读图名,观察并提取与设问有关的最能反映地理特征的关键信息;第二,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准确判读地理景观图主要表示或反映何种地理事物,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第三,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总结出规律;第四,在以上读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与设问相关的内容,联系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作答。
下面四幅图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此回答(1)~(2)题。
(1)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C.文化特点的差异D.政治历史的差异
(2)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桥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C.丙桥主要功能已发生很大改变D.丁桥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解析] 第(1)题,铁索桥多建在西南地区的峡谷中;绍兴酒桥分布在江南水乡,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卢沟桥位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现为著名景点;风雨桥分布在我国南部地区,为连接两岸侗寨而建,体现了侗族的建筑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桥梁的造型、风格等。第(2)题,桥梁最早都是交通功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变化,桥梁被打上了时代文化的烙印,增加了旅游观光、科研等其他的功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课件ppt</a>,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完美版课件ppt,共60页。
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ppt课件,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