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_化学键 讲义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20553/0-1719797423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5讲_化学键 讲义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20553/0-17197974232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5讲_化学键 讲义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20553/0-17197974232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导学案及答案,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规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键
知识精讲
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已超过一亿种。
那么,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原子和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Na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化为Na+,Cl原子得到Na原子失去的1个电子,转化为Cl-,即它们通过得失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
2.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三要素
①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②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③成键条件:
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NaCl、MgCl2、KCl、Na2O、MgO;
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某些带电原子团,如:NaOH、Na2SO4、NH4Cl
3.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类型
①强碱:如NaOH、KOH等。
②绝大多数盐:如NaCl、K2SO4等。
③活泼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MgO等。
(3)性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一般比较牢固,破坏它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为固体。
②离子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够导电。
【注意】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②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原子的电子式(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3)离子的电子式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的电子式:[ ],标出所带电荷,点出该离子最外层电子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AB型:
NaCl—— 或
②A2B型:
Na2S——或
③AB2型:MgCl2
MgCl2——或
【注意】:相同离子不合并,尽量对称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的形成过程:
MgBr2的形成过程:
箭头的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式;箭头的右侧为化合物的电子式。
二.共价键
1.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Cl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要获得1个电子,但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的得失。
Cl2的形成过程:
2.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3.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三要素:
①成键微粒:原子。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的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条件:成键前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3)共价键的分类
①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相同,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 以吸引电子 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显负电性 ,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 方显正电性。
②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因此而不显电性。
(4)常见共价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4.共价化合物
(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2)四种常见的共价化合物
①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HCl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2等。
③酸:如H2SO4、HNO3等。
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
(3)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
CO2:
箭头的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箭头的右侧为化合物的电子式
5.共价键的存在
多原子非金属单质,如:H2、 Cl2、 O3、 P4
共价化合物,如:HCl、 CO2 、NH3
含根的离子化合物,如:NaOH 、 Na2O2 、 NH4Cl 、NH4NO3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规律总结】
(1)两个“一定”
①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②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2)两个“不一定”
①含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如O2、N2、H2、Cl2等;
②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中含有O—H共价键,Na2O2中含有O—O共价键,NH4Cl中含有N—H共价键,但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只有共价键。
6.常见含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OH:
NH4Cl:
三.化学键
1.定义: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2.化学键的分类: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离子键
例题1、 下列物质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例题2、 下列变化中,需要破坏离子键的是( )
例题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并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才形成离子键
C.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
D.静电作用只有引力
随练1、 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
随练2、 下列化合物中,含离子键的是( )
随练3、 离子晶体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
共价键
例题1、 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所有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例题2、 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化学键是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
D.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例题3、[多选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
例题4、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随练1、 原子间形成分子时,决定各原子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的是( )
随练2、 下列物质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的是( )
随练3、 下列关于硫酸铵[(NH4)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铵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
B.铵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C.硫酸铵中任意原子间均以离子键结合
D.硫酸铵中不含金属元素,故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随练4、 下列共价键中,极性最弱的是( )
电子式和物质形成过程
例题1、 下列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的电子式:
C.的电离:
D.NaCl的形成过程:
例题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例题3、 下列电子式中,不正确的是( )
例题4、 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变化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
B.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钠原子和氢原子
C.①和②中的氯原子均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NaCl中含有离子键,HCl中含有共价键
例题5、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①H2:________;②N2:________;③H2O:________;④NH3:________;⑤CO2:________;⑥CH4: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的形成过程:
①N2:________
②H2O:________
随练1、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随练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随练3、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
随练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键与化合物类型
例题1、 下列关于化合物类型与所含键的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例题2、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 )
例题3、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例题4、 有下列物质:①O2、②N2、③CO2、④NH3、⑤Na2CO3、⑥KI、⑦Na2O2、⑧KOH、⑨H2O2、⑩Na2O。用序号填空:
(1)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
(2)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3)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
(4)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6)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
随练1、 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随练2、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随练3、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分子间作用力
知识精讲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主要特征:
(1)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
(2)只有分子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固体和液体物质中;
(3)分子间作用力远远比化学键弱;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3.氢键
(1)像H2O、NH3、HF这样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汽化
(2)概念:通常把氢键看作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不是化学键,比化学键弱,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3)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水溶性有影响,如氨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二.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比较
三.常见的10e微粒和18e微粒
1.10电子微粒
2.18电子微粒
分子间作用力
例题1、 当碘升华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
例题2、 下列物质性质变化规律与化学键无关的是( )
①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②NH3易液化
③F2、Cl2、Br2、I2的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
④H2S的熔、沸点低于H2O的熔、沸点
⑤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随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强弱相当
B.分子间作用力远强于化学键,是一种很强的作用
C.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部的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而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随练2、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
随练3、 加热熔化只需破坏范德华力的物质是( )
氢键
例题1、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下列有关氢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
B.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
C.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F>HCl>HBr>HI
D.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
例题2、 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这是由氢键所致
B.氢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存在最广泛的化学键之一
C.由于冰中的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密度大于液态水
D.可以用氢键解释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例题3、 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之一也与氢键有关。请判断NH3溶于水后,形成的NH3·H2O的合理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随练1、 下列现象中,其原因与氢键存在无关的是( )
A.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B.HCl的熔、沸点比HI低
C.NH3极易溶于水
D.邻位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位羟基苯甲醛沸点低
随练2、 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有氢键
B.氢键比范德华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氢键所致
利用元素周期表、律进行元素推断
例题1、 (1)写出下列具有10个电子的共价分子的化学式:
①双核10个电子的共价分子是________;
②三核10个电子的共价分子是________;
③四核10个电子的共价分子是________;
④五核10个电子的共价分子是________。
根据元素周期律,化合物①、②、③的热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具有10个电子的离子的电子式:
①单核一价阴离子是________。
②双核一价阴离子是________。
③五核一价阳离子是________。
例题2、 卤族元素的单质能与H2反应,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F2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较稳定
Br2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不如氯化氢稳定
I2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同一条件下,生成的HI会分解
(1)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________族。
(2)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3)依据上表,可以推测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_(填字母)。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卤化氢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卤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I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不同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近。
BrCl和FeCl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例题3、 A、B、D、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A和B能形成B2A和B2A2两种化合物,B、D、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D、F、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5。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D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①B2A2中含有___________键和___________键。
②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B、D、E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②六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均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③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以溶于氨水
④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F>A>G
(5)在E、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为________(填化学式),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例题4、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1)第三周期中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用电子式表示⑨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以判断⑤和⑥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⑤比⑥低
b.化合价⑤比⑥低
c.单质与水反应⑤比⑥剧烈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⑤比⑥强
(5)为验证Ⅶ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⑨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必须控制加入的⑨单质的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Ⅶ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随练1、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随练2、 不能作为判断S、C1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随练3、 前四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58;Y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Z的电负性最大;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
(1)写出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Y与X形成共价化合物A,Z与X形成共价化合物B,A与B还原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
(3)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12.4g单质Y4与0.3ml O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1ml化合物C,一个C分子中所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_。
(5)含W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含氧酸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该含氧酸根离子在分析化学中有重要作用,在酸性条件下该含氧酸根离子可将Fe2+氧化成Fe3+,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随练4、 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A
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B
单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C
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
–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相同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1)A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用电子式表示B与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元素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________。
(4)已知硒(Se)与D同主族,且位于D下一个周期,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a.其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
b.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3
d.非金属性比C元素的强
随练5、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IA
0
1
①
ⅡA
ⅢA
IVA
VA
VI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1)写出元素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①~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④、⑤、⑥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符号)。
(4)元素①和②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是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该化合物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
(5)元素⑦、⑧、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下列可以判断元素④和⑨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④比⑨低
b.单质与氢气反应④比⑨剧烈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④比⑨强
d.单质的密度④比⑦小
随练6、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1)元素①~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3)元素①和②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是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比该化合物多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元素⑦、⑧、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填化学式)。
(5)下列可以判断元素④和⑨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④比⑨低
b.单质与氢气反应④比⑨剧烈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④比⑨强
d.单质的密度④比⑨小
(6)元素⑧的氢化物水溶液中通入少量元素⑨的单质,放生了置换反应,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化学键
离子键
例题1、
【答案】 B
【解析】 A.二氧化碳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B正确;
C.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中N﹣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
例题2、
【答案】 D
【解析】 干冰汽化为物理变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HCl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水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氯化钠中只存在离子键,加热使NaCl熔化过程破坏离子键,故D正确。
例题3、
【答案】 D
【解析】 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包括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和两原子核及它们的电子之间的斥力,故D不正确。
随练1、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2、
【答案】 B
【解析】 A.H2O含有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KCl含有离子键,故B符合题意;
C.Cl2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CH4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随练3、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共价键
例题1、
【答案】 A
【解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取决于该原子最外层的未成对电子数,如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价电子数为5,与氢原子形成3个氮氢共价键,故A不正确;化学键具有饱和性,故B正确;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等铵盐,故C正确;不管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故D正确。
例题2、
【答案】 C
【解析】 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铵,故A错误;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等,故B错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故C正确;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等,故D错误。
例题3、[多选题]
【答案】 A D
【解析】 A.HCl中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正确;
B.Na2S中钠离子和硫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MgCl2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O和H之间存在O-H共价键,故D正确;
例题4、
【答案】 D
【解析】 A.碘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破坏,故A错误;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故B错误;
C.酒精为非电解质,溶于水后,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故C错误;
D.HCl气体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故D正确。
随练1、
【答案】 B
【解析】 原子间形成分子时,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构型,饱和性决定原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决定各原子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的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随练2、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3、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4、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电子式和物质形成过程
例题1、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2、
【答案】 A
【解析】 A.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氯化钠电子式为:,故A正确;
B.氮气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中存在两对碳氧共用电子对,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例题3、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4、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5、
【答案】 (1)①H-H
②NN
③
④
⑤O=C=O
⑥
(2)①
②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1、
【答案】 A
【解析】 A.二氧化碳中存在两对碳氧共用电子对,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A正确;
B.水分子中氧原子周围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电子式为,故C错误;
D.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其电子式为,故D错误。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A.氯气中两个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而成,电子式为,故A正确;
B.氯化氢含有H-Cl共价键,二者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为,故B正确;
C.氨气含有3个N-H共价键,氮原子有1对未成对电子,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故D正确。
随练3、
【答案】 A
【解析】 A、H2O中O最外层有6个电子,只有2对共用电子对,因而含有2对孤对电子,故A正确;
B、CH4中O中C最外层有4个电子,有4对共用电子对,因而含有没有孤对电子,故B错误;
C、SiH4中O中Si最外层有4个电子,有4对共用电子对,因而含有没有孤对电子,故C错误;
D、NH3中N最外层有5个电子,有3对共用电子对,因而含有1对孤对电子,但NH4+中NH3孤对电子和H+结合成配位键,则没有孤对电子,故D错误。
随练4、
【答案】 D
【解析】 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中的过氧根离子中含共价键,故B错误;
C.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故C错误;
D.明确KBr是离子化合物,左边写成键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号连接,箭号左边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得失,可表示为:,故D正确。
化学键与化合物类型
例题1、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2、
【答案】 C
【解析】 A项,CaCl2只含有离子键,NaOH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B项,Na2O只含有离子键,Na2O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项,CO2和CS2均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D项,[Cu(NH3)4]SO4和NaCl都为离子化合物,但NaCl只含有离子键,[Cu(NH3)4]SO4含有离子键、配位键和共价键。
例题3、
【答案】 B
【解析】 A项,CO2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B项,F2中只有F—F非极性键;C项,MgCl2中只存在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D项,HClO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例题4、
【答案】 (1)⑥⑩
(2)①②
(3)③④
(4)⑨
(5)⑦
(6)⑤⑧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1、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2、
【答案】 A
【解析】 A.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
B.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
C.水分子中H-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D错误。
随练3、
【答案】 C
【解析】 A、MgCl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B、NaOH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S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D、NH4Cl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例题1、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2、
【答案】 C
【解析】 ①影响HF、HCl、HBr、HI稳定性的因素是共价键键能的大小,与化学键有关;②NH3易液化是由于含有氢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③影响F2、Cl2、Br2、I2熔点和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化学键无关;④影响H2S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H2O分子间含有氢键,其熔、沸点比H2S高,与化学键无关;⑤影响NaF、NaCl、NaBr、NaI熔点高低的因素是离子键的强弱。
随练1、
【答案】 D
【解析】 化学键是指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故A、B错误,D正确;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性,故C错误。
随练2、
【答案】 B
【解析】 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破坏了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破坏了共价键;所以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随练3、
【答案】 A
【解析】 A.干冰是分子晶体,加热熔化只需破坏范德华力,故A选;
B.SiO2是共价晶体,加热熔化只需破坏共价键,故B不选;
C.Na是金属晶体,加热熔化只需破坏金属键,故C不选;
D.MgCl2是离子晶体,加热熔化只需破坏离子键,故D不选。
氢键
例题1、
【答案】 C
【解析】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水分子之间形成孔穴,造成冰的微观空间存在空隙,宏观上表现在冰的密度比水小,冰能浮在水面上,故A正确;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甲醚分子与水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B正确;HCl、HBr、HI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沸点:HF>HI>HBr>HCl,故C不正确;蛋白质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能形成氢键,从而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故D正确。
例题2、
【答案】 D
【解析】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并非化学键,它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影响化学性质,水在高温下难分解是化学性质,故A错误;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B错误;冰中的水分子间的间隙较大,排列较松散,其密度小于液态水,故C错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分子,通常测定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缔合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理论值,D正确。
例题3、
【答案】 b
【解析】 由NH3·H2ONH+OH-知;NH3·H2O的合理结构应为b。
随练1、
【答案】 B
【解析】 A项,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B项,对于不含氢键且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所以HCl的熔、沸点比HI低;C项,氨分子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NH3极易溶于水;D项,邻位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对位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邻位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位羟基苯甲醛沸点低。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一般含N—H、O—H、F—H键的化合物才能形成氢键,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中不一定有氢键,A错误;氢键比范德华力强,氢键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C正确;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与其分子中的共价键有关,与其分子间的氢键无关,故D错误。
利用元素周期表、律进行元素推断
例题1、
【答案】 (1)①HF
②H2O
③NH3
④CH4NH3<H2O<HF
(2)①
②
③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2、
【答案】 (1)VIIA
(2)
(3)bd
(4)H2+I22HI;
(5)3BrCl+6FeCl2=5FeCl3+FeBr3
【解析】 (1)卤族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位于周期表的第VIIA族;
(2)H原子和Cl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化合物HCl,其形成过程为;
(3)a.根据表中知识,无法判断其单质的熔沸点,故错误;
b.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困难且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说明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正确;
c.其简单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其简单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故错误;
d.其氢化物越来越易分解,说明其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故正确;
(4)在加热条件下碘和氢气反应生成HI,反应方程式为H2+I22HI;
(5)BrCl和氯气性质相似,能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溴化铁,反应方程式为3BrCl+6FeCl2=5FeCl3+FeBr3。
例题3、
【答案】 (1)第三周期第IA族;
(2)2Al+2OH-+2H2O=2AlO2-+3H2↑
(3)①离子;非极性共价
②2Na2O2+2H2O=O2↑+4NaOH
(4)①
(5)HClO4;半径逐渐减小
【解析】 由A和B能形成B2A和B2A2两种化合物可知,A是O,B是Na;由B、D、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则三种物质应该有一种酸,一种碱和一种两性氢氧化物,而B、D、G得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D是Al,G是Cl或者S;D、F、G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5,则F、G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2,可知G只能是Cl,F是P;由A、B、D、E、F、G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E是Si。
(1)Si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ⅠA族,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Al与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NaOH反应,得到偏铝酸钠和氢气,其离子反应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Na2O2中,Na+与O22-以离子键结合,两个O以共价键结合成O22-,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式为2Na2O2+2H2O=4NaOH+O2↑;
(4)①项,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依次减小,即Al、Na、Si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①项正确;
②项,六种元素中,O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不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故②项错误;
③项,Al(OH)3不溶于氨水。
④项,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增强而增强,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O>Cl>P,④项错误;
(5)P和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3PO4和HClO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强弱为H3PO4<HClO4,原因是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核电荷数渐多,原子半径渐小,得电子能力和非金属性渐强;
例题4、
【答案】 (1)
(2)HNO3>H2CO3>H2SiO3
(3)
(4)cd
(5)①分液漏斗;2Br-+Cl2=Br2+2C1-;②Cl2+2OH-=H2O+Cl-+ClO-;③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紫红色;过量氯气可与KI反应;④增大
【解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①-⑨分别为H、C、N、O、Na、Al、Si、S、Cl,
(1)第三周期中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Cl,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②③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3)⑨的氢化物为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4)a.单质的熔点⑤比⑥低,与金属性强弱无关,故不选;
b.化合价⑤比⑥低,与金属性强弱无关,故不选;
c.单质与水反应⑤比⑥剧烈,可知金属性Na大于Al,故选;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⑤比⑥强,可知金属性Na大于Al,故选;
(5)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Br2+2C1-;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Cl2+2OH-=H2O+Cl-+ClO-;
③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⑨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紫红色。该实验必须控制加入的⑨单质的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理由是过量氯气可与KI反应;
④Ⅶ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随练1、
【答案】 D
【解析】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是Cl2,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氯气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YZW应该是NaClO,则Y是Na、Z是Cl、W是O元素,X和Z同一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X为F元素;
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F<O<Cl<Na,即X<W<Z<Y,故A错误;
B.X的氢化物为HF、Z的氢化物为HCl,氢氟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所以其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X弱于Z,故B错误;
C.Y2W2、ZW2分别是Na2O2、ClO2,同一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前者含有非极性键,后者不含非极性键,故C错误;
D.标况下,氟气、氧气都是气态,所以标况下W和X的单质状态相同,故D正确;
随练2、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3、
【答案】 (1)第三周期ⅦA族
(2)PH3
(3)HClO4
(4)12
(5);
【解析】 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L层电子数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2,由于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所以d轨道的电子数5,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为Mn元素;Y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且原子序数比25小,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为P元素;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为Cl元素;X、Y、Z、W核电荷数之和为58,所以X的核电荷数为1,为H元素。(1)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2)非金属性P<Cl,所以氢化物的还原性:PH3>HCl。(3)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所以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4)12.4g单质P4的物质的量为0.1ml,与0.3ml O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1ml化合物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的化学式为P4O6,其结构可以理解为在P4的正四面体结构中插入O原子,1ml化合物P4O6含12ml P—O单键,故一个C分子中所含有的σ键数目为12。(5)Mn的最高化合价为+7,其最高价含氧酸为HMnO4,其酸根离子是,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
随练4、
【答案】 (1)二;ⅤA
(2)
(3)HClO4
(4)ab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5、
【答案】 (1)第三周期,第IVA族;
(2)Na
(3)F->Na+>Al3+
(4);1
(5)HClO4>H2SO4>H2SiO3
(6)bc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6、
【答案】 (1)Na
(2)
(3);CH3CH3
(4)HClO4>H2SO4>H2SiO3
(5)bc
(6)H2S+Cl2=2HCl+S↓
【解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S、⑨为C单质
N2
O 2
F2
电子式
简单
氢化物
CH4
NH3
H2O
HF
电子式
离子
NH4 +
H3O +
OH-
O2 2-
电子式
分子式
C2H6
N2H4
H2O2
电子式
A.CO2
B.CaCl2
C.NH4Cl
D.NaOH
A.干冰汽化
B.氯化氢溶于水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加热使氯化钠熔化
A.H2O
B.CO2
C.MgCl2
D.Cl2
A.H2O
B.KCl
C.Cl2
D.CH4
A.离子键没有破坏
B.离子键被完全破坏
C.离子键被部分破坏
D.有新的离子键形成
A.HCl
B.Na2S
C.MgCl2
D.KOH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A.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饱和性
C.共价键原子的大小
D.共价键的稳定性
A.非金属单质
B.硫酸盐
C.离子化合物
D.稀有气体单质
A.H—O
B.H—S
C.H—Se
D.H—Te
A.
B.
C.
D.
A.
B.
C.
D.
A.
B.H:O:H
C.
D.
A.
B.
C.
D.
A.H2O
B.CH4
C.SiH4
D.NH4+
A.HCl的电子式为H:Cl
B.Na2O2只含有离子键
C.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
D.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C.单质中不可能含有任何化学键
D.离子中不可能含有任何化学键
A.CaCl2和NaOH
B.Na2O和Na2O2
C.CO2和CS2
D.[Cu(NH3)4]SO4和NaCl
A.CO2
B.F2
C.MgCl2
D.HClO
A.NH3
B.CaCl2
C.K2O
D.Na2SO4
A.NaOH
B.Na2O
C.H2O
D.CaCl2
A.MgCl2
B.NaOH
C.SO2
D.NH4Cl
相互作用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存在范围
相邻原子(离子)之间
分子之间
某些含强极性键氢化物分子之间(如HF、H2O、NH3等)
作用力大小
强
很弱
比化学键弱,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影响范围
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
10电子微粒
(C)
Ne
18电子微粒
(Si)
K+
9电子原子团
组合后
CH3OH
A.分子间距离
B.碘分子结构
C.分子内共价键
D.分子的化学性质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全部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A.干冰
B.SiO2
C.Na
D.MgCl2
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
C.Y2W2与ZW2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与X的相同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共24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学案,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醒,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装置分析,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