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89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89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89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901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906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908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911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07426/0-171949669913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授课课件ppt
展开1.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存在的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2.能从宏微结合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内涵。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猜想一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在量上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知识点1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活动与探究]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将铜粉平铺于锥形瓶的底部,塞紧橡胶塞。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锥形瓶冷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加入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塞好橡胶塞。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进入锥形瓶,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加反应的铜粉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生成氧化铜质量
参加反应的铁质量+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生成的铜质量+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运用范围:化学变化;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2.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
3.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有剩余)。
知识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
在小烧杯中加入碳酸钠,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将装置放在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观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陶土网,将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陶土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陶土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
[思考与讨论]1.上述实验的结果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2.对上述实验要做如何改进天平才会平衡?如果要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该要注意什么?
不论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是否相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4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思考]反应过程中哪些发生改变,哪些没有改变呢?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D.水结冰质量不变
2.现有化学反应 A+B→C,若ag A与bg B充分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 ) A.大于(a+b)gB.等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D.无法确定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4.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由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答:蜡烛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有C、H、O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应含有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是石蜡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石蜡中肯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 g
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下列事实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的是( )A.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变小 B.铁制品在空气中生锈,质量增加C.高锰酸钾受热后质量减小 D.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 原子数目 ② 分子数目 ③ 元素种类 ④ 物质种类 ⑤ 原子种类 ⑥ 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2XY2+Y2 = 2Z 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应该是 ( ) A.X2Y B.X2Y3 C.XY2 D. XY3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光照/叶绿体 淀粉 +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含有碳、氢、氧元素 C.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初中化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404954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文ppt课件</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探究,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反应后,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氧化镁,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的原因,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404954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第1课时,情景素材1,情景素材2,情景素材3,蜡烛燃烧,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开放体系,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交流汇报,相信自已能行,质量守恒的原因,我的收获是,通过本节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