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理解诗题
1.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吧。指名学生背诵。
2.根据背诵,相机板书课题。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大诗人杜甫描写春天的诗,题目是《绝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3.(学生质疑)预设:“绝句”是什么意思?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请学生讲解)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讲解绝句的意思。绝句是古诗的一种形式,一般有四句,有七言、五言之分。这首诗每行七个字,是七言绝句。杜甫在1200 多年前,重返旧居成都草堂,看到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板块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春天的诗,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春天美景,现在我们一起到杜甫的《绝句》中,去看看那里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吧。
2.提出读诗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接着往下读。
学生自由读诗,并自学诗中的生字。
3.同桌互相读诗,并在书上插图里找到相关词语描写的景物,检查朗读是否正确。
4.指名读诗,检查朗读是否正确,结合插图重点检查生字是否正确识记。
板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触发想象。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古诗,能让老师也读一读吗?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听老师读诗你会看到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咱们来试试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古诗,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圈画美景。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和诗人写的一样吗?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读一读诗,看看你能看到哪些景象,请在诗中画出来。
学生自读古诗,并在诗中自行圈画景物。
3.师生交流,画中理解。
师: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在古诗里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如果让你画下来,你会画什么呢?快来说说吧。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理解的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
①(出示黄鹂图片)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借助图片识记“鹂”字,和“鹂”一起比较“鸣”字,用偏旁部首识记“鸣”。
②体会“个”字是把黄鹂当成两个可爱的孩子,这两个黄鹂的鸣叫像在做游戏呢,黄鹂鸟会说什么?它们又像是在唱歌,它们又会唱些什么呢?
③柳树要用什么颜色的笔来画呢,你从哪里知道?“翠”是嫩绿、翠绿的意思,用组词的方式记住“翠”字。
④这是你要画的景色吗?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的画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着。)
学习“一行白鹭上青天”。
①白鹭:(出示白鹭图片)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是一只白鹭吗?(不是)你从诗中哪个词知道的?(一行)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青天)这青天是什么颜色的?你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吗?(碧蓝、瓦蓝、蔚蓝、湛蓝。)
②也试着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现在看到的画面吧。
这样的画面可真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看看有哪些写颜色的词,画下来,说说这些颜色给了你什么感受?(黄、绿、白、蓝。)
试着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在这美丽的春天,我看到了……听到了……(指导可以说诗中的,还可以说生活中的。)
③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一唱一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谁想把这美景用你的声音来送给我们?指名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你看到了吗?
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3)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①吸引作者的除了眼前的美景还有什么呢?读一读后面这两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问。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出示图片)这就是西岭,你来说说坐在窗前的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学生说。利用熟字识记“岭”字。西岭山顶上有着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千秋”真的是一千年吗?“千秋”指很多年。
③体会“含“字的巧妙。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是衔着、镶嵌的意思。识记“含”字。同学们觉得“含”字可以用哪些字来换一换?(预设:前、里、有、内。)我们把“含”换上你选的字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感觉都很普通,画面仿佛静止不动了。)我们再来读读这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含”字我们一般用在哪里?(一般用于人,人含着什么。)教师简笔画窗,这里用“含”字好像把窗框写活了,画面仿佛充满动感,充满生机。
④学习“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你读懂了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从遥远的东吴航行而来的船只。你从哪个字知道船是停靠的呢?(泊)借助字义和熟字识记“泊”字。你知道东吴和现在诗人杜甫所在的四川成都草堂有多远吗?东吴指的是古时候的吴国,也就是现在浙江江苏一带。(出示地图)东吴和成都可真是相距千里。这些船从江浙来到成都,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所以诗人说“万里船”。这里的“万里”和刚才的“千秋”用法一样都不是实指数量,想想我们还知道哪些这样写法的句子?(疑似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
板块四 诵读体悟,体会诗情
1.体会心情,节奏朗读。
(1)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欣赏了春天的美景,你感觉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的、喜悦的、欣喜的。)你们都成为小诗人啦,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指名学生读。
(2)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七言绝句按照节奏来读会更好听哦。老师给你画好了,快来试试吧。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指名读诗。
2.了解背景,体会诗情。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高兴,你们知道诗人为什么这么高兴吗?(春天的景很美)他每年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春景,为什么只有今天高兴地写出了这样传诵千古的诗呢?因为当时的唐朝刚刚结束了“安史之乱”。(出示相关材料)当时杜甫也写过一首写春天的诗,其中有四句是这样的--(出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读一读,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很悲伤)而现在国家安定了,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都能平安地到达这里了,人们又过上了安定美好的生活。杜甫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心里怎么能不高兴呢?此刻你们的心情呢?请一位小诗人再来读这首诗。(再指名读诗)
3.师生唱和,读出韵味。
此时的心情不大声读出来不足以表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好吗?我来读你们来接,要和老师的对上。
师:两个黄鹂。
生:一行白鹭。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
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
生:门泊东吴。
师:千秋雪。
生:万里船。
师:远望——窗含西岭千秋雪。
生:近看一一门泊东吴万里船。
板块五熟读,拓展延伸
1.带着你的激情,把这首诗背下来吧,给你一点时间,开始练习。学生练习背诵。
2.看同学们都背得很带劲,老师也想背,我有个秘诀就是边背边想象,诗里的画面好像看到了一样。你也这样试试吧。(师背古诗)
会背的举手,老师请同学来背给大家听听。请听老师的场景:
两个黄鹂站在青青杨柳的树梢鸣叫,你一句,我一句——
一行白鹭展翅飞向碧蓝的天空——
从窗口望去——
看门前泊船——
3.杜甫在这首诗里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你知道他还写过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吗?课后,我们也去读读杜甫其他写春天的诗。
板块六比较分类,指导书写
1.分类比较字形。
(1)出示“含、吴”,指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关键点。
“含”上大下小,撇捺舒展。“吴”上小下大,撇捺舒展。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后临写一个,相机指导。
(3)出示“岭”,请学生说书写要点。强调“山”作为偏旁竖折要斜,“令”起笔要比“山”高。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临写。
3.展评学生作业。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5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绝句教案及反思</a>,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5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绝句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