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慢》课件8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9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11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12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13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备课课件ppt
展开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一生未入仕途,过着清客生活。他多才多艺,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十七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生前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扬州别称: 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邗(hán) 、南兖(yǎn)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词前小序交代了词创作的哪些方面内容?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诗经·王风·黍离序》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及宋南渡,与金隔淮相守,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作者在这首词中的“黍离之悲”由何产生?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上片写景,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景象。第二部分:下片抒情,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进一步抒发“黍离之悲”。
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评价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细读词作,梳理文脉——上片
“竹西佳处”一句用典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中“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
作用:“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化用杜牧的诗句,词人开篇写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后文扬州的萧条冷落形成鲜明对比。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找出典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①用典、对比。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进行化用并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上下两句,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进一步表现诗人的黍离之悲。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
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
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从侧面表现词人对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控诉。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清”:军号凄厉,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寒”:寒冷,凄清。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运用了通感,以感觉写听觉,表现出扬州城在受到战乱摧残后的衰败、萧条。“空”:表现了扬州凄清荒凉的氛围,为全词词眼。
缘景明情,细品悲情——下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内容上:由“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青楼梦好:“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杜牧《遣怀》 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齢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尾句写桥边的红药还是一年一度的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此处以乐景写哀情,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这两句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①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②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欣赏采摘呢?
下片怀古伤今,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抒发了”黍离之悲”。
杜牧俊词在《扬州慢》中的体现及其作用?
①表崇拜之情;②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③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本词写词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现出作者为祖国山河残破、人民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或许,正是“胡马窥江”,是“犹厌言兵”,是“名都佳处”变“空城”。在这样的语境里,人们无处诉说,也无力诉说。如此看来,被胡马铁蹄践踏的,不止是扬州的繁华过往,更是江南士子的自信与尊严。或许,这也是一种“黍离之悲”吧!
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题。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淤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秀臣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ppt课件</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荒凉萧条,名都佳处,繁华热闹,胡马窥江去后,自由鉴赏品评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说课ppt课件,共2页。
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