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2023北京育才学校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B
C
D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硅太阳能电池
A.A
B.B
C.C
D.D
2.下列试剂可以用带磨口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A.氢氟酸 B.水玻璃 C.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中,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是
A.浓盐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浓盐酸
D.硫酸铜溶液
4.下列关于 SO2 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C.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D.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5.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Zn 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正极的反应为 2H+ + 2e- =H2↑
D.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试卷第 1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A.Na O 吸收 CO 产生 O ,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2
2
2
2
B.ClO2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 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 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7.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向 CaCl2 和氨水
实
验
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
水中
的混合液中通入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CO2
现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 溶液变红,随后
变为红褐色 迅速褪色
A.A
8.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能用图表示的是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
产生白色沉淀
变为红棕色
象
B.B
C.C
D.D
A.镁条与稀 H SO 反应
2
4
B.Ba(OH) ·8H O 与 NH Cl 的反应
2
2
4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D.甲烷在 O2 中的燃烧反应
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A.加热氯化铵制 NH3
B.硫化钠和浓硫酸混合制 H2S
D.铜和浓硝酸制 NO2
C.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制Cl2
10.下列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原理中,正确的是
3
A.用水除去 NO 气体中的 NO :3NO + H O =2H+ + 2NO + NO
2
2
2
B.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 CO2:CO
2
3
+ 2H+=H O + CO ↑
2 2
试卷第 2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C.用稀硝酸溶解银:Ag + NO + 2H+=Ag+ + NO ↑ + H O
3
2
2
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l2 + OH– = Cl– + HClO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 1的溶液中: Ba
B.无色溶液中: H 、 K
C.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 Na
D.加入石蕊变蓝的溶液中: Na 、 NH4
2
、 NH 、 NO 、 Fe2
4 3
、 I
、 MnO4
、CO32 、 NO 、
3
SO24
、SO4
2
、 HCO3
12.已知反应:2H O =2H O+O ↑,下列措施不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的是
2
2
2
2
A.升高温度
C.加水稀释
B.加入少量 MnO2 固体
D.加入几滴 FeCl3 溶液
13.我国科学家设计可同时实现 H2 制备和海水淡化的新型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 a 是正极
B.电极 b 的反应式:N H -4e-+4OH-=N ↑+4H O
2
4
2
2
C.每生成 1mlN2,有 2mlNaCl 发生迁移
D.离子交换膜 c、d 分别是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14.700℃时,向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 和 H2O,发生反应:CO(g)+
H O(g)⇌CO (g)+H (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 t <t ):
2
2
2
1
2
反应时间/min n(CO)/ml n(H2O)/ml
0
1.20
0.80
0.60
0.20
t1
t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 3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0.20
t1
A.反应在 t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v(H )=
ml·L-1·min-1
1
2
B.保持其他外界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20mlCO 和 1.20mlH2O,反
应在 t1min 内的平均速率会增大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在 t 到 t 时间段内,上述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1
2
高温
高
压
15.合成氨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N (g)+3H (g)
2NH3(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2
2
催化剂
是
A.增大压强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B.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单位时间内生成 1mlN2 的同时消耗 3mlH2
C.将氨分离出来,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D.铁作催化剂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16.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C 和浓 H SO 反应:C+2H SO (浓) CO ↑+2SO ↑+2H O
2
4
2
4
2
2
2
催化剂
Δ
B.NH 的催化氧化反应:4NH +5O
2
4NO+6H2O
3
3
电解
C.工业冶炼 Al 的反应:2AlCl3(熔融)
2Al+3Cl2↑
冰晶石
D.Ca(OH) 溶液与少量的 NaHCO 溶液反应: HCO
+Ca2++OH-=CaCO ↓+H O
2
3
3
2
3
17.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放电时两个电
极反应分别为:Zn+2OH-_2e-=Zn(OH) ,Ag O+H O+2e-=2Ag+2OH-。下列说法正
2
2
2
确的是
A.电子从 Ag2O 流向 Zn
B.溶液中 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C.Zn 发生还原反应,Ag2O 发生氧化反应
D.Zn 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
18.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关系不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随后
H+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
A
加快,后来又逐渐减慢
率的唯一因素
试卷第 4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将大小相同的 K 和 Na 放入等体积的水中,钾比钠反应剧 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元
B
C
D
烈
素强
漂白粉与浓 HCl 混合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 漂白粉和浓 HCl 反应生
先变红后褪色 成 Cl2
向盛有 H O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FeCl 溶液,产生 FeCl 可以加快H O 分解
2
2
3
3
2
2
气泡的速率比不加 FeCl3 溶液的快
A.A B.B
的速率,起了催化作用
C.C
D.D
19.实验小组探究 SO 与 Na O 的反应。向盛有 SO 的烧瓶中加入 Na O 固体,测得反
2
2
2
2
2
2
应体系中 O2 含量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 O 生成推测发生了反应:2Na O +2SO =2Na SO +O
2
2
2
2
2
2
3
B.bc 段 O 含量下降与反应 O +2Na SO =2Na SO 有关
2
2
2
3
2
4
C.可用 HNO 酸化的 BaCl 溶液检验 b 点固体中是否含有 Na SO
4
3
2
2
D.产物 Na SO 也可能是 SO 与 Na O 直接化合生成的
2
4
2
2
2
20.Fe 和 Mg 与 H SO 反应的实验记录如下:
2
4
实
验
现
象
Fe 表面产生大
Fe 表面产生少量
Mg 表面迅速产 Fe 表面有大量气泡,Mg
量无色气泡
气泡后迅速停止
生大量气泡
表面有少量气泡
关于上述实验说法不合理的是
试卷第 5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A.Ⅰ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2H+=Fe2++H2↑
B.取出Ⅱ中的铁棒放入 CuSO4 溶液立即析出亮红色固体
C.Ⅲ中现象说明 Mg 在浓 H SO 中没被钝化
2
4
D.Ⅳ中现象说明 Mg 的金属性比 Fe 强
二、解答题
2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 O ,含有杂质 SiO 、Fe O 、MgO。工业上从铝土矿中提
2
3
2
2
3
取铝可采用如下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涉及分离溶液与沉淀的实验方法是
(填操作名称)。
(填化学式,下同),沉淀 C 的成分是
(2)沉淀 B 的成分是
;溶液 D 中存在较
多的阴离子是
。
(3)沉淀F转化为物质M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物质M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
溶液 D 中通入过量 C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和
AlO
-
2
+CO +2H O=AlOH
HCO
2
2
3
3
(4)工业上制取 AlCl 用 Al O 与 C、Cl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每消耗 0.5ml 碳单质,转
3
2
3
2
移 1ml 电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是在 AlCl3 溶液中滴加氨水,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
,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在一定条件下,容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 (g)+H O(g)
。
释
。
4
2
CO(g)+3H2(g)。
(1)将1.0mlCH 和2.0mlH O(g)通入该密闭容器中,10min时有0.1mlCO生成,则10min
4
2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H2)=
。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 H2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容器内各种气体共存
。
c.消耗 1mlCH4,同时生成 1mlCO
试卷第 6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d.断裂 2mlH-O,同时断裂 3mlH-H
(3)已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甲烷和水蒸气的总能量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
。
(4)电动汽车的某种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其中一极通甲烷,一极通空气。则 a 极通的
是
,a、b 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
23.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溶解铜的方法和本质。
(1)将铜粉分别加到稍过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中,铜粉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热水浴中进行 4 个实验,部分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稀硫酸中加入铜片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Ⅱ
Ⅲ
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
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钠溶液 无明显变化
Ⅳ
再加入铜片
①实验操作Ⅲ是
②实验 I、Ⅱ、Ⅲ的目的是
③实验Ⅳ中反应的本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将铜粉加到混有硫酸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无色气泡;溶液变蓝
。
。
。
是
。
24.碳酸锂是制备各种锂化合物的关键原料。一种以磷酸锂渣(主要成分 Li PO )为原料
3
4
制备碳酸锂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试卷第 7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已知: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PO34
HPO24 H2PO4
Li+
难溶 可溶 易溶
难溶 难溶 可溶
Ca2+
(1)写出浸取时 Li PO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4
(2)加入盐酸的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3)钙渣的主要成分是
(4)磷锂分离时,需要不断加入适量 NaOH 溶液以维持溶液的 pH 基本不变。结合离子方
程式解释其原因是
(5)沉锂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5.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高铁酸钾(K FeO ),并探究制备的适宜条件。制备 K FeO
。
。
。
。
2
4
2
4
的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
资料:K FeO 为紫色固体,微溶于 KOH 溶液。
2
4
(1)装置 A 中产生 Cl2 的化学方程式是
(锰被还原为 Mn2+)。
(2)研究试剂 a 对 K FeO 产率的影响,对比实验如下。
2
4
实验编号 试剂 a
实验现象
Ⅰ
FeCl3 和少量 KOH
FeCl3 和过量 KOH
无明显现象
Ⅱ
得到紫色溶液,无紫色固体
试卷第 8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Fe(NO3)3 和过量
Ⅲ
得到紫色溶液(颜色比Ⅱ深),有紫色固体
KOH
上述实验中,溶液总体积、FeCl 和 Fe(NO ) 的物质的量、Cl 的通入量均相同。
3
3 3
2
①实验Ⅱ、Ⅲ产生 K FeO ,将方程式补充完整。
2
4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
。
②对实验Ⅰ未产生 K FeO 而实验Ⅱ能产生的原因提出假设:实验Ⅱ溶液碱性较强,增强
2
4
+3 价铁的还原性。以下实验证实了该假设。
步骤 1:通入 Cl ,电压表示数为 V ;
2
1
步骤 2:向右侧烧杯中加入
(填试剂),电压表示数为 V (V >V )。
2
2
1
③反思装置 B 的作用:用饱和 NaCl 溶液除去 HCl,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④实验Ⅱ中 K FeO 的产率比实验Ⅲ低,试解释原因:
。
。
2
4
(3)向实验Ⅱ所得紫色溶液中继续通入 Cl ,观察到溶液紫色变浅。可能原因是通入 Cl 后
2
2
发生
(填离子方程式)而使溶液碱性减弱,进而导致 K FeO 分解。
2
4
试卷第 9 页,共 9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 符合题意;
B.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B 不符合题意;
C.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不符合题意;
D.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D
【详解】A.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只用塑料盖的塑料瓶盛装,故 A 不
符合题意;
B.水玻璃是矿物胶,会将玻璃塞与试剂瓶黏住,不能用磨口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保存,故 B
不符合题意;
C.带磨口玻璃瓶塞中二氧化硅与氢氧化反应生成硅酸钠,会将玻璃塞与试剂瓶黏住,不能
用磨口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保存,故 C 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不与二氧化硅反应,因此可用带磨口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保存,故 D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3.C
【详解】A.常温下浓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A 不符合
题意;
B.常温下稀硝酸和铁反应硝酸铁、NO 和水,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B 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可
以用铁制容器盛装,C 符合题意;
D.常温下硫酸铜和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 Cu,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D 不符合
题意;
答案选 C。
4.B
【详解】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 A
正确;
B.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 B 错误;
答案第 1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 C 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 KMnO 溶液氧化而使酸性 KMnO 溶液褪色,故 D 正
4
4
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5.D
【详解】Zn 比 Cu 活泼,Zn 为负极,Cu 为正极;
A.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装置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 项正确;
B.Zn 为负极,Zn 发生氧化反应,Zn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B 项正确;
C.Cu 为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H++2e-=H2↑,C 项正确;
D.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由 Zn 片通过导线流向 Cu 片,D 项错误;
答案选 D。
6.A
【详解】A.Na O 吸收 CO 生成 O 和 Na CO ,Na O 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故 A 正
2
2
2
2
2
3
2
2
确;
B.ClO2 具有强氧化性而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还原性,故 B 错误;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
大小无关,故 C 错误;
D.氨气易液化而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
水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 A。
7.C
【详解】A.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是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为氢氧
化铁,故 A 不符合题意;
B.溶液变红,变红是氯水显酸性使石蕊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是由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
氧化性,将石蕊氧化而褪色,故 B 不符合题意;
C.向 CaCl 和氨水的混合液中通入 CO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2
2
故 C 符合题意;
D.产生无色气体,是铜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O,随后变为红棕色,是 NO 和
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答案第 2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8.B
【分析】图中信息是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即镁条与稀 H SO 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不符合题
2
4
意;
B.Ba(OH) ·8H O 与 NH 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B 符合题意;
2
2
4
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 不符合题意;
D.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甲烷在 O2 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9.D
【详解】A.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与氨气,二者在低温的试管口处会重新反应生
成氯化铵并堵塞导管,A 错误;
B.Na S+2H SO (浓)=Na SO +SO ↑+S↓+2H O,B 错误;
2
2
4
2
4
2
2
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C 错误;
浓
2
2H2O,D 正确;
D.Cu 4HNO3
Cu NO
2NO2
3
故答案为:D。
10.A
【详解】A.用水除去 NO 气体中的 NO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 +
2
2
H2O =2H+ + 2NO + NO,故 A 正确;
3
B.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 CO ,碳酸钙难溶于水 CaCO + 2H+=H O + CO ↑+Ca2+,故 B 错
2
3
2
2
误;
C.用稀硝酸溶解银,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3Ag + NO + 4H+=3Ag+ + NO↑ +
3
2H2O,故 C 错误;
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 + 2OH- = Cl- + H O
2
2
+ClO-,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A。
11.C
pH 1
3
【详解】A.
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 H+、
NO
、 Fe2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
能大量共存,选项 A 错误;
答案第 3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B.无色溶液中不存在 MnO4
,且 H 、 I
、 MnO4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
项 B 错误;
C.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OH-、 Na
能大量共存,选项 C 正确;
、CO32 、 NO 、
3
SO2
各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
4
D.加入石蕊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NH4
、 HCO3 因与 OH-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C。
12.C
【详解】A.升高温度能够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以及有效碰撞频率,能够加快化学反
应率,故 A 项不选;
B.MnO 对 H O 分解具有催化作用,能够降低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从
2
2
2
而增加有效碰撞频率,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率,故 B 项不选;
C.加水稀释会降低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使有效碰撞频率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将降低,
故 C 项选;
D.FeCl 对 H O 分解具有催化作用,能够降低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从
3
2
2
而增加有效碰撞频率,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率,故 D 项不选;
综上所述,不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的是 C 项,故答案为 C。
13.C
【分析】
该 装 置 为 原 电 池 , 电 极 a 上 氢 离 子 得 电 子 生 成 氢 气 , 则 a 为 正 极 , 电 极 反 应 为
2H++2e-=H ↑,电极 b 上,N H 在碱性条件下失去电子生成 N ,b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
2
2
4
2
N H -4e-+4OH-=N ↑+4H O,根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钠离子
2
4
2
2
经 c 移向左侧(a),氯离子经 d 移向右侧(b),c、d 分别是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电极 a 是正极,A 正确;
B.根据分析,电极 b 的反应式:N H -4e-+4OH-=N ↑+4H O,B 正确;
2
4
2
2
C.根据 N H -4e-+4OH-=N ↑+4H O,每生成 1mlN ,转移 4ml 电子,根据电荷守恒,有
2
4
2
2
2
4mlNaCl 发生迁移,C 错误;
D.根据分析,离子交换膜 c、d 分别是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D 正确;
故选 C。
答案第 4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14.C
(1.20-0.80)ml 2L 0.20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反应在 t1min 内的平均速率 v(CO)=
=
t1min
t1
0.20
m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 v(CO) =
ml/(L∙min),A 项正
t1
确;
B.保持其他外界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20mlCO 和 1.20mlH O,即增大 H O(g)
2
2
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在 t1min 内的平均速率会增大,B 项正确;
C.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恒温恒容容器中建立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始
终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始终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
经达到平衡状态,C 项错误;
D.0~t1 时间段内消耗 CO 物质的量为 1.20ml-0.80ml=0.40ml,根据方程式知,此时间段
内消耗 H O 的物质的量为 0.40ml,t 时 H O 的物质的量为 0.60ml-0.40ml=0.20ml,与 t
2
1
2
2
时 H O 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在 t 到 t 时间段内,上述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D 项
2
1
2
正确;
答案选 C。
15.D
【详解】A.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
动即向有利于合成氨方向移动,故 A 正确;
B.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单位时间内生成 1mlN2,也生成了 3ml
H ,同时消耗 3mlH ,则 H 的物质的量未变,故 B 正确;
2
2
2
C.将氨分离出来,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即合成氨方向移动,故 C 正确;
D.铁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移动,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16.C
【详解】A.C 和浓 H SO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CO 、SO 和水:C+2H SO (浓)
2
4
2
2
2
4
CO ↑+2SO ↑+2H O,A 正确;
2
2
2
催化剂
Δ
B.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NH 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 NO 和水:4NH +5O
2
3
3
4NO+6H2O,B 正确;
C.AlCl 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所以工业上冶炼 Al 的反应,是电解熔融的 Al O :
3
2
3
答案第 5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电解
2Al O (熔融)
4Al+3O2↑,C 不正确;
2
3
冰晶石
D.Ca(OH) 溶液与少量的 NaHCO 溶液反应,由于 Ca(OH) 过量,所以溶液中不可能有CO2
2
3
2
3
剩余: HCO3
+Ca2++OH-=CaCO ↓+H O
,D 正确;
3
2
故选 C。
17.D
【详解】A.根据电极反应,Zn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负极,因此电子从 Zn 流向
Ag2O,故 A 错误;
B.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则溶液中 OH-向负极移动,K+向正极移动,故 B 错误;
C.Zn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 Zn 发生氧化反应,Ag2O 发生还原反应,故 C 错误;
D.根据前面分析 Zn 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18.A
【详解】A.将铝片放入盐酸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随后加快,说明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占主要,后来又逐渐减慢,氢离子浓度降低使速率减
慢占主要,故 A 错误;
B.将大小相同的 K 和 Na 放入等体积的水中,钾比钠反应剧烈,金属性越强,反应速率越
快,因此说明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元素强,故 B 正确;
C.漂白粉与浓 HCl 混合产生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使湿润蓝色石蕊
试纸变红,次氯酸使变红的石蕊试纸褪色,故 C 正确;
D.向盛有 H O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FeCl 溶液,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不加 FeCl 溶液的
2
2
3
3
快,说明氯化铁有催化剂的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A。
19.C
【分析】向盛有 SO 的烧瓶中加入 Na O 固体,由图像可知发生的反应可能
2
2
2
有:①2Na O +2SO =2Na SO +O ;②2Na SO +O =2Na SO ,无法判断③Na O +
2
2
2
2
3
2
2
3
2
2
4
2
2
SO =2Na SO 是否发生;
2
2
4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有 O 生成推测发生了反应:2Na O +2SO =2Na SO +O ,选项
2
2
2
2
2
3
2
A 正确;
答案第 6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B.bc 段 O 含量下降,可能是发生反应 O +2Na SO =2Na SO ,选项 B 正确;
2
2
2
3
2
4
C.HNO3 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
2
氧化为
SO2
,不能用 HNO 酸化的 BaCl 溶液检验 b 点
4
3 2
固体中是否含有 Na SO ,选项 C 不正确;
2
4
D.虽然无法判断 Na O + SO =2Na SO 是否发生,但产物 Na SO 也可能是 SO 与 Na O 直
2
2
2
2
4
2
4
2
2
2
接化合生成的,同时发生①2Na O +2SO =2Na SO +O 、Na O + SO =2Na SO 等反应,选
2
2
2
2
3
2
2
2
2
2
4
项 D 正确;
答案选 C。
20.B
【详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 H2,因此铁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合理,故错误;
B、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在铁的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因
此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立即析出亮红色固体,不合理,故正确;
C、根据实验现象,镁表面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说明镁和浓硫酸没有发生钝化反应,合理,
故错误;
D、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上产生气泡,因此铁作正极,镁作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
即镁的金属性强于铁,合理,故错误。
故选 B。
21.(1)过滤
(2)
(3)
SiO2
Fe(OH)3 和 Mg(OH)2
AlO2
、OH-、Cl-
电解
2Al2O3
熔融
2Al OH
Al O +3H O
4Al+3O2
CO2+OH-= HCO3
3
2
3
2
冰晶石
高温
(4)Al O +3Cl +3C
2AlCl3+3CO
2
3
2
(5)
氨水中存在平衡 NH ·H O
NH4 +OH⁻,加入铝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平衡右移
3
2
Δ
2NH4Cl+Ca(OH)2 2NH ↑+CaCl +2H O
3
2
2
【分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 O ,含有杂质 SiO 、Fe O 、MgO。将铝土矿溶于过量盐
2
3
2
2
3
酸,过滤后得到的沉淀 B 为 SiO ,溶液 A 为 AlCl 、FeCl 、MgCl 溶液;往溶液 A 中加入
2
3
3
2
过量烧碱,生成沉淀 C 为 Mg(OH) 、Fe(OH) ,溶液 D 为 NaAlO 、NaCl、NaOH 混合溶液;
2
3
2
往滤液 D 中通入过量 CO ,过滤,溶液 E 为 NaHCO 溶液,沉淀 F 为 Al(OH) ,F 受热分解
2
3
3
答案第 7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得到物质 M 为 Al O ,熔融电解制得铝。
2
3
【详解】(1)图中整个流程中,有三次涉及溶液与沉淀的分离,其实验方法是过滤。答案为:
过滤;
(2)由分析可知,沉淀 B 的成分是 SiO ,沉淀 C 的成分是 Fe(OH) 和 Mg(OH) ;溶液 D
2
3
2
为 NaAlO 、NaCl、NaOH 的混合溶液,则溶液 D 中存在较多的阴离子是 AlO 、OH-、Cl-
。
2
2
答案为:SiO ;Fe(OH) 和 Mg(OH) ; AlO 、OH-、Cl-
;
2
3
2
2
(3)沉淀 F 为 Al(OH) ,M 为 Al O ,由 F 转化为 M 的化学方程式为
3
2
3
电解
2Al2O3
熔融
2Al OH
Al O +3H O
M
4Al+3O2
;由物质
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2
3
2
冰晶石
溶液 D 中通入过量 CO ,OH-转化为 HCO 、
AlO
转化为
Al(OH)
3,离子方程式为
CO2+OH-=
2
3
2
AlO
+CO +2H O=AlOH
HCO
2AlOH Al O +3H O
HCO3
和
-
2
。答案为:
;
2
2
3
3
3
2
3
2
电解
4Al+3O2 ;CO2+OH-=
HCO
2Al2O3
熔融
;
3
冰晶石
(4)工业上制取 AlCl 时,用 Al O 与 C、Cl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每消耗 0.5ml 碳单质,
3
2
3
2
转移 1ml 电子,则 1mlC 参加反应,转移 2ml 电子,C 转化为 CO 气体,反应的化学方
高温 高温
程式是 Al O +3Cl +3C
2AlCl +3CO。答案为:Al O +3Cl +3C
2AlCl3+3CO;
2
3
2
3
2
3
2
(5)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是在 AlCl 溶液中滴加氨水,OH-与 Al3+结合为 Al(OH) ,
3
3
促进一水合氨不断电离,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氨水中存在平衡 NH ·H O
NH4
+OH⁻
,
3
2
加入铝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平衡右移;实验室用 NH Cl 与 Ca(OH) 反应制备氨气,化
4
2
Δ
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2NH ↑+CaCl +2H O。答案为:氨水中存在平衡 NH ·H O
3
2
2
3
2
Δ
NH4 +OH⁻,加入铝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平衡右移;2NH4Cl+Ca(OH)2 2NH ↑+CaCl +2H O。
3 2 2
【点睛】过量 CO 通入 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 NaHCO 。
2
3
22.(1)0.003ml·L-1·min-1
(2)ad
(3)低
(4)
甲烷
负极:CH4+10OH--8e-= CO3
+7H O 正极:2O +8e-+4H O=8OH-
2 2 2
2
答案第 8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详解】(1)将 1.0mlCH 和 2.0mlH O(g)通入该密闭容器中,10min 时有 0.1mlCO 生成,
4
2
0.3ml
则 10min 内同时生成 0.3mlH ,则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H )= 10L =0.003ml·L-1·min-1。答
2
2
10 min
案为:0.003ml·L-1·min-1;
(2)a.容器内 H2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a 符合
题意;
b.容器内各种气体共存,只能表明反应可逆,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b 不符合题意;
c.消耗 1mlCH4,同时生成 1mlCO,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c 不
符合题意;
d.断裂 2mlH-O,同时断裂 3mlH-H,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
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达平衡状态,d 符合题意;
故选 ad。答案为:ad;
(3)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甲烷和水蒸气的总
能量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总能量低。答案为:低;
(4)由电子流动的方向,可确定 a 电极为负极,b 电极为正极,甲烷、氧气、KOH 燃料电
CO32 等,b 极
池中,CH 为燃料,则 a 极通的是甲烷,CH 失电子产物与电解质反应,生成
4
4
为正极,O2 得电子产物与电解质反应生成 OH-,则 a、b 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负极:
CH4+10OH--8e-= CO3
2
+7H O 正极:2O +8e-+4H O=8OH-。答案为:甲烷;负极:
2
2
2
CH4+10OH--8e-= CO3
+7H O 正极:2O +8e-+4H O=8OH-。
2 2 2
2
【点睛】书写电极反应物时,应分析电解质的性质,以便确定电极产物。
23.(1)Cu+2Fe3+=Cu2++2Fe2+
(2)
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
说明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均不能单独使
3
铜溶解
3Cu+2NO +8H+=3Cu2++2NO↑+4H O
2
(3)Cu+2H++H O =Cu2++2H O
2
2
2
【详解】(1)将铜粉分别加到稍过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中,铜粉溶解,溶液变成浅
绿色,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铜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即 Cu+2Fe3+=Cu2++
2Fe2+;故答案为:Cu+2Fe3+=Cu2++2Fe2+。
答案第 9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2)①根据Ⅳ中分析可能钠离子与硫酸根结合形成硫酸钠,因此实验操作Ⅲ是硫酸钠溶液
中加入铜片;故答案为: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
②根据实验 I、Ⅱ、Ⅲ分析稀硫酸、硝酸钠、硫酸钠都不与铜反应,则说明实验 I、Ⅱ、Ⅲ的
目的是说明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均不能单独使铜溶解;故答案为:说明钠离子、
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均不能单独使铜溶解。
③实验Ⅳ中反应的本质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3Cu+2NO +8H+=3Cu2++2NO↑+4H O;故答案为:3Cu+2NO +8H+=3Cu2++2NO↑+
2
4H2O。
(3)将铜粉加到混有硫酸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说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
铜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H++H O =Cu2++2H O;故答案为:Cu+2H++
2
2
2
H O =Cu2++2H O。
2
2
2
24.(1)Li PO +2HCl=LiH PO +2LiCl
3
4
2
4
(2)尽量减少后续磷锂分离时 NaOH 的用量
(3)CaHPO4
(4)Ca2++ H PO =CaHPO +H+,OH-+H+=H O,避免溶液酸性增强影响磷的沉淀
4
2
4
2
(5)2Li++ CO3
2
=Li CO ↓
2
3
【分析】以磷酸锂渣(主要成分 Li PO )为原料制备碳酸锂时,需将磷锂元素进行分离,为此,
3
4
PO34 、Cl-的溶液;再加入 CaCl2,同时加 NaOH
先加盐酸将磷酸锂渣溶解,得到含有 Li+、
调节溶液的 pH,将磷锂进行分离,此时锂元素转化为易溶于水的 LiCl,磷元素转化为难溶
于水的 CaHPO ;调 pH 至弱碱性,再加入 Na CO ,将 Ca2+转化为 CaCO 沉淀;过滤后,
4
2
3
3
往滤液中继续加入 Na CO 溶液,将 Li+转化为 Li CO 沉淀。
2
3
2
3
【详解】(1)浸取时 Li PO 与盐酸反应,生成 LiH PO 和 LiCl,化学方程式:
3
4
2
4
Li PO +2HCl=LiH PO +2LiCl。答案为:Li PO +2HCl=LiH PO +2LiCl;
3
4
2
4
3
4
2
4
(2)加入盐酸的量不宜过多,否则磷酸盐会转化为磷酸,同时溶液中存在盐酸,会增加后
面调节 pH 时 NaOH 的使用量,则原因是:尽量减少后续磷锂分离时 NaOH 的用量。答案为:
尽量减少后续磷锂分离时 NaOH 的用量;
(3)由分析可知,钙渣的主要成分是 CaHPO 。答案为:CaHPO ;
4
4
答案第 10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4)磷锂分离时,需要不断加入适量 NaOH 溶液以维持溶液的 pH 基本不变,则表明反应
在生成 CaHPO 的同时,还有 H+生成,还会造成磷酸盐的溶解,其原因是:Ca2++ H PO
4
4
2
=CaHPO +H+,OH-+H+=H O,避免溶液酸性增强影响磷的沉淀。答案为:Ca2++ H PO
4
4
2
2
=CaHPO +H+,OH-+H+=H O,避免溶液酸性增强影响磷的沉淀;
4
2
(5)沉锂时,Li+与CO32 反应生成 Li CO 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Li++ CO2 =Li CO ↓。
2
3
3
2
3
答案为:2Li++CO32 =Li CO ↓。
2
3
【点睛】分离磷锂时,从表中物质的溶解性可确定,应将二者转化为磷酸一氢盐。
25.(1)2KMnO +16HCl(浓)=2KCl+2MnCl +5Cl ↑+8H O
4
2
2
2
(2)
Cl2+2e−=2Cl−
Fe(OH)3+5OH−−3e−=FeO
2
4
+4H2O
KOH 固体
Cl +H O
2 2
Cl−+HClO+H+饱和食盐水中 Cl−浓度大平衡逆移,Cl2 不易溶解
Ⅱ中 c(Cl−)大,不利
于 2Fe(OH) +3Cl +10KOH
2K FeO +6KCl+8H O 正向进行或根据反应:Cl +2e−=2Cl−,Ⅱ
3
2
2
4
2
2
中 c(Cl−)大,Cl2 的氧化性减弱
(3)Cl +2OH−=Cl−+ClO−+H O
2
2
【分析】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由于盐酸易挥发,氯气中
含有氯化氢气体,饱和食盐水除掉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氯气通入到铁离子和氢氧化钾的溶
液中反应生成高铁酸钾,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
【详解】(1)装置 A 是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2KMnO +16HCl(浓)=2KCl+2MnCl +5Cl ↑+8H O;故答案为:
4
2
2
2
2KMnO +16HCl(浓)=2KCl+2MnCl +5Cl ↑+8H O。
4
2
2
2
(2)①实验Ⅱ、Ⅲ产生 K FeO ,实质是氯气将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高铁酸根和氯
2
4
离子,将整个方程式分为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其还原反应是氯气得到电子变为氯离子,其
方程式为:Cl2+2e−=2Cl−,而其氧化反应是氢氧化铁得到电子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高铁酸
根和水:Fe(OH)3+5OH−−3e−=FeO
2 +4H O
;故答案为:Cl2+2e−=2Cl−
4
2
;
Fe(OH)3+5OH−−3e−=FeO
2
4
+4H2O。
②对实验Ⅰ未产生 K FeO 而实验Ⅱ能产生的原因提出假设:实验Ⅱ溶液碱性较强,增强+3
2
4
价铁的还原性。则通过实验增加氢氧根的浓度来验证,因此步骤 2 中应向右侧烧杯中加入
答案第 11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KOH 固体,电压表示数为 V (V >V );故答案为:KOH 固体。
2
2
1
③反思装置 B 的作用:用饱和 NaCl 溶液除去 HCl,而氯气不溶解,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Cl +H O
Cl−+HClO+H+饱和食盐水中 Cl−浓度大平衡逆移,Cl2 不易溶解;故答案为:
Cl−+HClO+H+饱和食盐水中 Cl−浓度大平衡逆移,Cl2 不易溶解。
2
2
Cl +H O
2
2
④实验Ⅱ中 K FeO 的产率比实验Ⅲ低,试解释原因:Ⅲ中是硝酸铁,c(Cl−)较小,Ⅱ中有氯
2
4
化铁,c(Cl−)大,不利于 2Fe(OH) +3Cl +10KOH
2K FeO +6KCl+8H O 正向进行或根据反
2 4 2
3
2
应:Cl +2e−=2Cl−,Ⅱ中 c(Cl−)大,Cl 的氧化性减弱;故答案为:Ⅱ中 c(Cl−)大,不利于
2
2
2Fe(OH) +3Cl +10KOH
2K FeO +6KCl+8H O 正向进行或根据反应:Cl +2e−=2Cl−,Ⅱ中
3
2
2
4
2
2
c(Cl−)大,Cl2 的氧化性减弱。
(3)向实验Ⅱ所得紫色溶液中继续通入 Cl ,观察到溶液紫色变浅。可能原因是通入 Cl 后
2
2
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氯离子、次氯酸根和水,其发生 Cl +2OH−=Cl−+ClO−+H O 而使溶液碱性
2
2
减弱,进而导致 K FeO 分解;故答案为:Cl +2OH−=Cl−+ClO−+H O。
2
4
2
2
答案第 12 页,共 12 页
{#{QQABC0AsxuKwpB6wiZZ6QysAiAw8TxrK5OVQaVew+IPztADIA=}#}
【高一化学】2023北京育才学校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育才学校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2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顺义区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顺义区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5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十五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十五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