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

    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第1页
    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第2页
    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斑点牛分为褐色和红色,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斑点牛体色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
    B.该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
    C.F1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型相同
    D.反交实验结果应与上述结果相同
    2.某种牛,基因型为AA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雄性红褐色,雌性红色。现有多只红褐色雄牛和多只红色雌牛进行随机交配,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3:3,雌性中红褐色:红色=3: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B.亲本红色雌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C.子代红褐色雄牛的基因型为AA:Aa=3:10
    D.子代中红色牛随机交配,F2雌牛中红褐色:红色是5:8
    3.某生物(2n)的基因型为AaBb,图乙是由细胞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图丙为甲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产生图乙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互换
    B.图丙中AF段为有丝分裂,FG段为减数分裂
    C.图丙中CD段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
    D.若细胞甲产生AaBb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图丙中的HI
    4.已知昆虫的灰体(A)对黑檀体(a)为显性,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的灰体红眼和黑檀体白眼雌雄昆虫若干,用纯种的灰体红眼雌昆虫与黑檀体白眼雄昆虫杂交,F₁ 无论雌雄都为灰体红眼。欲进一步探究:①探究A、a这对等位基因是在 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②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则按下列杂交方法及判断依据,不能得出实验结论的是( )
    A.探究实验①:纯种黑檀体雌昆虫与纯种灰体雄昆虫杂交,根据子代表型判断
    B.探究实验①:F1雌昆虫与纯种灰体雄昆虫杂交,根据F2的雌昆虫表型及比例判断
    C.探究实验②:F1雌雄昆虫之间相互交配,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判断
    D.探究实验②:F1雌昆虫与白眼黑檀体雄昆虫测交,根据F2表型及比例判断
    5.构建DNA模型的实验中,若有A碱基塑料片20个、G碱基塑料片30个、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90个、脱氧核糖塑料片7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磷酸塑料片、其他碱基塑料片均充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多能搭建出50个脱氧核苷酸
    B.最多能搭建出424种DNA模型
    C.最多能搭建出一个含23个碱基对的DNA模型
    D.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64个碱基塑料片
    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果蝇杂交结果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它们可以是等位基因也可以是非等位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7.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进行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和蛋白质均由DNA编码
    B.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
    C.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可能减少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D.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效率
    8.实验发现,老鼠受到脚下电击时会表现出恐惧和不安。通过脚下电击+苯乙酮气味(类似水果味)可建立老鼠对苯乙酮气味的恐惧反射,且他们刚出生的子代也表现出对苯乙酮气味的恐惧反射。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类老鼠鼻子内有负责感知苯乙酮气味的受体,该受体基因(Olfr151基因)的启动子位置甲基化水平较低,导致该基因高表达,从而对该种气体形成高敏感性与恐惧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Olfr151基因启动子的高水平甲基化修饰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B.亲代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通过遗传影响后代表型
    C.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基因甲基化修饰也可遗传给子代
    D.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修饰使启动子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9.图1是某种伴X隐性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致病基因用d表示,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的两条X染色体中,总有随机的一条保持紧缩状态而失活。图2是提取该家系部分成员与该病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然后产物用限制酶I酶切后进行电泳,基因d有两个酶切点,基因D只有1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失活染色体的DNA不会随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
    B.基因D和基因d之间碱基序列的差异是碱基替换造成的
    C.若Ⅱ-5的丈夫不患该病,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他们所生子女一定不患该病
    D.若将Ⅱ-1有关DNA也做上述处理,电泳结果不可能只有3条带
    10.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的不正常分离。如果一个类别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可能患的遗传病是( )

    A.唐氏综合征B.苯丙酮尿症C.镰状细胞贫血D.白化病
    11.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现代进化生物学将物种以上分类群漫长的进化称为宏进化。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测定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及比较其与当代人类的遗传差异,推动了对人类祖先的分支、演化以及人类起源的探索和研究
    B.化石是研究宏进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证据
    C.可以通过个体水平的杂交实验来探究宏进化的机制和规律
    D.利用形态解剖学的办法可以通过对两个物种形态结构特征的比较来分析亲缘关系的远近
    12.瓢虫成虫可捕食麦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七星瓢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为显性。1978年长春市朝阳区瓢虫的体色中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由于环境污染,朝阳区的瓢虫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10%。现在朝阳区的瓢虫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朝阳区的瓢虫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1979年朝阳区的瓢虫群体中,A基因频率约为22.9%
    C.1980年朝阳区的瓢虫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59.1%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基因型的选择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结果见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1/3
    B.实验1的F2中黄喙个体均为白羽,其余个体均为黑羽
    C.若实验2中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则后代会出现黄喙黑羽个体
    D.统计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可以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14.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T占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7
    C.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用于催化②部位的化学键形成
    D.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900个
    15.六倍体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D(A、B、D表示不同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一个Ml基因。为获得具有广谱抗白粉病的普通小麦,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删除Ml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并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一系列Ml基因功能缺失的纯合突变体,发现只有每个染色体组Ml基因功能均缺失的突变体才具有广谱抗白粉病的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基因编辑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Ml基因功能缺失的纯合突变体有7种
    C.单倍体育种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D.不同的纯合突变体杂交,子一代中均不具有广谱抗白粉病的特性
    16.无花果隶属于桑科榕属,花很小很多,都“藏”在肉质的花序托里,隐藏于榕果腔内的小花需要身体结构小巧精密的榕小蜂钻入榕果腔为其传粉,榕小蜂也甘愿历尽千辛万苦钻入果腔内,选择温暖舒适的瘿花子房,产卵孵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隐藏于榕果腔内的小花导致榕小蜂产生了使自身身体结构变得小巧精密的变异
    B.在无花果的选择作用下,榕小蜂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榕小蜂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
    D.无花果与榕小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发生了协同进化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蓝色、红色、白色四种表型,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红色和蓝色分别受A基因(其等位基因是a)和B基因(其等位基因是b)控制,而紫色来源于这两种颜色的叠加。科研人员用紫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全是紫色花,用F1与白色花植株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白色=1:1。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2)据题意推测F1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符合下图中的 。若让F2随机交配一代,后代中白色花的比例为 。
    (3)研究人员在用F1与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时,还发现少数两种不同的结果:①F2全是紫色花;②F2中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9:1:1:99。出现结果①的原因可能是 (填“F1”或“白花植株”)产生的携带 基因的配子不育导致;出现结果②的原因最可能是F1产生配子时, 。
    (4)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物中还存在两对等位基因R/r和D/d。只要植物细胞中存在D基因,则其产生的含有r基因的配子将死亡。正常情况下植物都是d基因纯合子,研究人员在第(3)问中产生第①种结果的F1中发现了D基因(如下图所示),根据其杂交结果①可推测D基因 (填“在”或“不在”)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18.(12分)果蝇的A/a、B/b、D/d基因与果蝇复眼中红色素和棕色素的合成有关。野生型果蝇复眼中有红色素和棕色素,表现为暗红眼;品系甲的A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复眼中只有红色素,表现为朱红眼;品系乙的B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复眼中只有棕色素,表现为棕眼;品系丙的D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复眼中无红色素和棕色素,表现为白眼。将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果蝇任意两两杂交,F1均为暗红眼。
    (1)据此推测,甲、乙、丙三个突变品系的基因型分别为 、 、 。
    (2)进一步研究发现,A/a、B/b、D/d三对基因中任意两对或两对以上隐性纯合的果蝇均为白眼,则非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
    (3)研究人员提出野生型果蝇眼色的一种调控机制,请综合以上信息,填空完善如下示意图 。
    (4)将甲、乙两个品系的果蝇杂交,F1均为暗红眼,F1自由交配,F2暗红眼中纯合子占 。
    19.(12分)某家系中关于某种遗传病(由A/a调控)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仅考虑A/a,Ⅱ-1与Ⅱ-2的基因型不同。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2)Ⅰ-2与Ⅱ-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填“1”“1/2”或“无法确定”)。Ⅱ-2会将其致病基因遗传给 (填“儿子”“女儿”或“儿子和女儿”)。若Ⅱ-2与Ⅱ-3生出一个女儿,则其不患该病的概率是 。
    (3)该遗传病 (填“能”或“不能”)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检测出。
    20.(12分)在进化过程中,蓝细菌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图1为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藻胆体是藻胆蛋白和藻蓝素的聚合体,规则地排列在光合片层的外面,其所捕获的光能可以传给光合片层上的叶绿素a;中心质位于细胞中央,无核膜和核仁的结构,但有核的功能,称为原核。图2为蓝细菌部分代谢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 。
    (2)催化CO2固定的酶(Rubisc)是一种双功能酶,在O2浓度高时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导致光合效率下降,研究发现,蓝细菌具有羧酶体,保障CO2固定的顺利进行。结合图2分析:
    ①CO2通过光合片层膜的方式是 。
    ②蓝细菌CO2固定顺利进行的原因 。
    (3)蓝细菌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理由有哪些? 。
    (4)测量盛放蓝细菌的密闭容器内氧气的变化量,是否是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氧气量?理由是 。
    21.(12分)某品种玫瑰是自花传粉植物,花瓣花色与花青素种类有关。研究发现玫瑰花瓣中有两种主要花青素:矢车菊素和芍药素,分别由基因M、N控制合成。若M、N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会导致相应色素均无法合成,使花瓣呈蓝色,m基因还会导致花粉育性下降。矢车菊素和芍药素均存在时使花瓣呈红色,若缺少矢车菊素或芍药素使花瓣呈紫色。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使用纯合亲本进行了图示实验。不考虑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花传粉植物进行杂交时,需要对一亲本进行 操作后作为母本。
    (2)分析可知杂交实验一中亲本红玫瑰的基因型是 ,F2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 。
    (3)请在下图中画出实验二中F1代红玫瑰的M/m,N/n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实验二F1红玫瑰产生mN花粉的概率是 。
    (4)科研人员将一个抗病基因H导入蓝玫瑰,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出纯合抗病蓝玫瑰植株,并通过实验来探究该抗病蓝玫瑰植株中基因m、n、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实验思路:让该纯合抗病蓝玫瑰植株和纯合红玫瑰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F1进行自交,观察并统计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若F2中表型及比例为 ,则证明蓝玫瑰的H基因与m、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蓝玫瑰的H基因与m、n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高一生物测试参考答案
    1.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分析题意,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子代中性状与性别有关联,说明斑点牛体色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A正确;
    B、斑点牛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据F2可知,同一性别内均出现3∶1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1对基因控制,B错误;
    C、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F1是褐色公牛:红色母牛=1∶1,且F2中公牛与母牛均有3:1的分离比,说明F1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型相同,均为杂合子,C正确;
    D、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反交实验结果应与上述结果相同,D正确。
    故选B。
    2.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对于子代雄性:(AA+Aa):aa=13:3,对于子代雌性:AA:(Aa+aa)=3:13,亲本雄性中可能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亲本雌性中可能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设亲本雄性中AA为x,Aa占比为(1-x),亲本雌性中Aa占比为y,aa为(1-y),因为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3:3,子代雌性中红褐色:红色=3:13,得到(1-x)/2×[y/2+(1-y)]=3/13,[x+(1-x)/2]×y/2=3/13,解得x=1/2,y=1/2,所以亲本雄牛基因型为1/2AA、1/2Aa,A正确;
    B、通过上面计算得知,亲本红色雌牛基因型为1/2Aa、1/2aa,B正确;
    C、亲本雄牛基因型为1/2AA、1/2Aa,产生3/4A、1/4a的雄配子,亲本雌牛基因型为1/2Aa、1/2aa,产生1/4A、3/4a的雌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基因型及比值为3/16AA、10/16Aa、3/16aa,子代中基因型AA:Aa=3:10,C正确;
    D、子代中红色雄牛与红色雌牛随机交配,子代中红色雄牛基因型为aa,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全为a,红色雌牛中基因型及比值为10/13Aa、3/13aa,产生的雌配子及比值为5/13A、8/13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F2基因型及比值为5/13Aa、8/13aa,F2雌牛应全表现为红色,D错误。
    故选D。
    3.A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丙中AF段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I段属于减数分裂。
    【详解】A、甲细胞基因型是AaBb,正常情况下只能产生AB和ab的配子,经过减数分裂之后产生了图示细胞乙,基因型是Ab,可推测,该过程中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丙中AF段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I段属于减数分裂,B错误;
    C、图丙中CD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加倍,共4n条染色体,C错误;
    D、若细胞甲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图丙中的FG段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AaBb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D错误。
    故选A。
    4.B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纯种黑檀体雌果蝇(aa、XaXa)与纯种灰体雄果蝇(AA、XAY)杂交,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灰体,雄果蝇全为黑檀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F1雌果蝇与纯种灰体雄果蝇杂交,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F2的雌果蝇表型及比例均相同(均为灰体),故不能判断,B错误;
    C、F1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白眼=9:3:3:1,否则不遵循,C正确;
    D、F1雌果蝇与白眼黑檀体雄果蝇测交,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白眼=1:1:1:1,否则不遵循,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详解】A、有脱氧核糖塑料片70个,其他材料相对脱氧核糖塑料片较为充裕,故最多能搭建出70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BC、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碱基对可有20对,G、C碱基对可有30对,设能搭建的DNA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个),双链DNA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90个,则n=23,即题中提供的材料最多能搭建出一个含23个碱基对的DNA模型,因此能搭建的DNA模型种类最多为423种,B错误,C正确;
    D、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23×2=46(个)碱基塑料片,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但并未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果蝇杂交结果符合孟德尔的定律,B错误:
    C.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非等位基因,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7.ACD
    【分析】图示为翻译的过程,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详解】A、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该生物进行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和蛋白质均由DNA编码,A正确;
    B、图中5个核糖体是先后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的,最右边的核糖体最早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也最早结束翻译,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故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对应的mRNA可能变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可能减少,C正确;
    D、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
    故选ACD。
    8.D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由题干信息知,Olfr151基因启动子位置的甲基化水平较低,导致该基因高表达,说明该基因甲基化抑制了其表达,A正确;
    B、建立对苯乙酮气味的恐惧反射的老鼠刚出生的子代也表现出苯乙酮气味的恐惧反射,说明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通过遗传影响后代表型,B正确;
    C、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是建立条件反射过程中相关刺激引起的,且能遗传给子代,说明环境因素影响下引起的基因甲基化修饰也可遗传给子代,C正确;
    D、Olfr151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多的一种,表观遗传不改变启动子的碱基序列,D错误。
    故选D。
    9.A
    【分析】1、人类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2、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详解】A、由电泳结果可知,限制酶I能将基因D切割成310bp和118bp两个片段,将基因d切成310bp和118bp两个片段的基础上,又将310bp这个片段切成217bp和93bp两段,可知,Ⅰ-1、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是XDXd,而Ⅱ-3和Ⅱ-4的d基因来自Ⅰ-1,可见失活染色体的DNA可以随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
    B、由电泳结果可知,限制酶I能将基因D切割成310bp和118bp两个片段,将基因d切成310bp和118bp两个片段的基础上,又将310bp这个片段切成217bp和93bp两段,由此可见,基因D和基因d的长度是相等的,它们碱基序列的差异是碱基对替换造成的,B正确;
    C、由电泳条带可知,Ⅱ-5的基因型是XDXD,她的丈夫若不患该病,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不会携带该病基因,因此都不会患该病,C正确;
    D、Ⅱ-1若是纯合子,电泳结果是2条带,若是携带者,电泳结果是4条带,D正确。
    故选A。
    10.A
    【分析】由图可知,类别A配子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该配子中的染色体就会比正常配子多一条。由该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据图可知,类别A卵细胞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该卵细胞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进而产生的,这种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受精卵里多了一条染色体,所以会使后代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唐氏综合征就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镰刀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分析】漫长的宏进化的研究,人们主要是依靠化石纪录、经典的形态解剖学方面的比较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比较来进行的。
    【详解】A、通过基因组测序可以推断人类进化过程,A正确;
    B、化石是研究进化的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证据,B正确;
    C、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形态解剖学的办法可以对形态结构特征的比较来分析亲缘关系的远近,D正确。
    故选C。
    12.B
    【分析】1、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朝阳区的瓢虫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错误;
    B、由题意知,1979年,AA=10%× (1+10%) =11%, Aa=20%×(1+10%) =22%,aa=70%× (1-10%)=63%,因此1979年AA=11/96,Aa=22/96,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1/96+22/96×1/2≈ 22.9%,B正确;
    C、由题意知,1980年,AA=10%×(1+10%) 2=12.1%, Aa=20%×(1+10%) 2=24.2%, aa=70%×(1-10%) 2=56.7%, 因此1980年该种群中aa的比例是56.7%÷ (24.2%+12.1%+56.7%) ≈60.9%,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环境不能对生物体基因进行选择,D错误。
    故选B。
    13.AB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家禽喙色由M/m和T/t共同控制,实验1的F2中喙色表型有三种,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表明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故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F2中花喙个体(M_tt)占3/16,期中纯合子MMtt占1/3,A正确;
    B、该家禽羽色由M/m和R/r共同控制,实验2的F2中羽色表型有三种,比例为3:6:7,是9:3:3:1的特殊分离比,因此F1灰羽个体基因型为MmRr,黑羽的基因型为MMRR、MmRR,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知,P1的基因型为MMTTRR,P2的基因型为MMTTrr,P3的基因型为mmttRR,实验1F1的基因型为MmTtRR,则后代黄喙个体均为白羽,其余个体均为黑羽,B正确;
    C、由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黄喙个体基因型为mmT_和mmtt,黑羽的基因型为M_RR,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不存在黄喙黑羽的个体,即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0,C错误;
    D、实验结果能证明M/m和T/t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M/m和R/r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要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统计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D正确。
    故选ABD。
    14.AB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②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
    【详解】A、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真核细胞的基因大多数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少数分布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故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 上,A错误;
    B、由题干可得,该基因中碱基T共有1000×2×15%=3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300,C=G=700,则该DNA分子双链中(C+G)∶(A+T)=单链中(C+G)∶(A+T)=1400∶600=7∶3,B错误;
    C、图中①表示磷酸二酯键,②表示氢键,DNA聚合酶用于催化①部位的化学键形成,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C错误;
    D、该基因复制3次,所需要的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23-1)×700=4900个,D正确。
    故选ABC。
    15.ABD
    【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详解】A、基因编辑技术是删除Ml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属于碱基对的缺失,故该基因编辑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
    B、假设此小麦的基因型为AABBDD,删除每个染色体组的一个Ml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得到的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1A1B1B1D1D1,则Ml基因功能缺失的纯合突变体有A1A1BBDD、AAB1B1DD、AABBD1D1、A1A1B1B1DD、A1A1BBD1D1、AAB1B1D1D1、A1A1B1B1D1D1共7种,B正确;
    C、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单倍体育种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不同的纯合突变体杂交,后代均为杂合子,而具有广谱抗白粉病的特性的个体是每个染色体组Ml基因功能均缺失的纯合子突变体,因此不同的纯合突变体杂交,子一代中均不具有广谱抗白粉病的特性,D正确。
    故选ABD。
    16.BC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榕小蜂本来就存在多种变异类型,在无花果的选择作用下,榕小蜂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从而使身体结构小巧精密的榕小蜂更多生存下来,A错误;
    B、在无花果的选择作用下,榕小蜂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从而使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C、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榕小蜂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榕小蜂的基因库,C正确;
    D、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过程,无花果与榕小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发生了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BCD。
    17.(1)AABB、aabb
    (2) 甲 9/16
    (3) F1 a(或b或a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4)在
    18.(1) aaBBDD AAbbDD AABBdd
    (2)16
    (3)
    (4)1/9
    19.(1) 伴X显性遗传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则Ⅱ-1与Ⅱ-2的基因型相同;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则Ⅱ-2不患该病(合理即可)
    (2) 无法确定 儿子和女儿 1/2
    (3)能
    20.(1)藻胆体和光合片层
    (2) 主动运输 羧酶体的外壳会阻止O2进入、CO2逃逸,保持羧酶体内高CO2浓度环境
    (3)通过光合作用,为周围生物提供了一个有氧环境,使它们进化成有氧呼吸类型,产生更多的能量,利于它们在复杂环境下生存;同时形成臭氧层,阻挡紫外线
    (4)不是。装置测得的氧气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氧气量与细胞呼吸消耗量的差值,不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氧气量
    21.(1)去雄
    (2) MMNN 含m的花粉育性下降50%
    (3) 1/3
    (4)红玫瑰抗病:红玫瑰不抗病:蓝玫瑰抗病:蓝玫瑰不抗病=15:5:3:1子代
    表现型
    比例
    F1
    褐色公牛:红色母牛
    1:1
    F2
    褐色公牛:红色公牛:褐色母牛:红色母牛
    3:1:1:3
    实验
    亲本
    F1
    F2
    1
    P1×P3
    黑喙
    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
    2
    P2×P3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相关试卷

    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6月测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利用基因工程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生物检测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生物检测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阴县知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湘阴县知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