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1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2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共25页。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同学们把答案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中,做在试题卷中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
    A.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B. 拒绝吸烟、酗酒、吸毒C. 参加体育锻炼D. 沉迷网络游戏
    【答案】D
    【解析】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游戏,对身体有害,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 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 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 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详解】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污染;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故选B。
    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B. 读取体积
    C. 点燃酒精灯D. 滴加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C正确;
    D、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
    点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是中考中的必考题目,同时也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和基础.
    4. 下列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豆浆B. 牛奶
    C. 纯净的自来水D. 泥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豆浆为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牛奶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纯净自来水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泥水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 )
    A. 金星、镜子、灯笼鱼
    B. 萤火虫、发光的LED灯、太阳
    C. 恒星、钻石、点燃的蜡烛
    D. 火把、发光水母、月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灯笼鱼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金星、镜子自身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其他物体照到其表面的光而被我们看到的,不属于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萤火虫、发光的LED灯、太阳都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故B符合题意;
    C.恒星、点燃的蜡烛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钻石自身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其他物体照到其表面的光而被我们看到的,不属于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
    D.发光水母、火把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太阳照到其表面的光而被我们看到的,不属于光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后,镜片经常会出现起“雾”现象。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属于水蒸气
    B. “雾”是液化形成的
    C. “雾”的形成需吸收热量
    D. 取下眼镜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雾”是小水滴,属于液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正确,AC错误;
    D.“雾”消失不见了,是小水滴的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 将三支分别装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情况是( )
    A. 装氧气的试管中液面上升较高
    B. 装空气的试管中液面上升较高
    C. 装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液面上升较高
    D. 液面均无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而氧气、空气在水中的溶解性较低,试管内气体变化较小,压强变化较小,试管中水面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装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液面上升较高。故选C。
    8. 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 森林着火时,应顺风跑逃离火场
    D. 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脱排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森林着火时,应逆风跑逃离火场,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 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 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 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图示中的97.5%咸水大多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也有咸水湖,故A错误。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但含量比咸水少得多,故B错误。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故C正确。
    D、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D错误。
    故选C。
    10.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②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氨氧化物造成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氮的氧化物造成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有:①①③④;故选D
    【点睛】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大气能使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吸热性强,为主要的温室气体。
    11. 小科同学往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科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钙B. 硝酸铵
    C. 氯化钠D. 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钙溶于水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溶液的温度不变,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溶液的温度不变,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选项正确;
    故选D。
    12. 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塑料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
    B. 钢笔吸墨水
    C. 用抽气机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
    D. 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药液吸进针筒
    【答案】C
    【解析】
    【详解】A.塑料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利用的是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笔在吸墨水时,是先把钢笔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进入钢笔内,利用的是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抽气机可以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但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
    D.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时,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时,针筒内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内,利用的是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浙江省将淳安千岛湖水引至杭州闲林水库,通过“一厂、三线”转变为自来水,送进千家万户,该工程实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地表径流B. 蒸发C. 降水D. 水汽输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几个环节;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例如修水库,跨区域调水等,都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故该工程实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14. 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色
    B. 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硫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碳酸,溶液变红色,错误;
    B、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描述的是实验现象,“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描述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
    故选D。
    15. 如图所示是“自制彩虹”活动,针对本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
    B. 喷水时人应该面对太阳而站
    C.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 太阳光是复色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采用是太阳光的色散,晴天阳光明亮,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中,人背对着阳光,喷水时可以看见彩虹,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 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 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D. 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
    B.色光和颜料的三原色不同,所以它们的混合规律不同,故B错误;
    C.光照在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不是照射光的颜色决定,故C错误;
    D.适当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益,过多照射紫外线对身体有害,故D错误。
    故选A。
    17. 当月球半影扫过地球表面发生日偏食,小宁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日食过程中“”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一个圆形小孔,则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小孔成像的特点:成倒立的实像知道,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某时刻,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一段时间后,有水珠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珠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水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C. 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分,说明它背部的温度一定比外界气温低
    D. 比起清晨来,甲虫在正午从洞穴中出来更容易喝到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会放热,故AB错误;
    C.由于液化会放热,遇冷放热,则可知甲虫背部温度一定比外界气温低,故C正确;
    D.比起正午,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更多,更易收集到水,故D错误。
    故选C。
    19.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

    A. 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 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 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仍为饱和溶液,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要析出晶体,溶质减少,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故说法错误;
    C、由B可知,甲降温后溶质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小,故说法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的溶解度,所以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乙少,降温,溶剂的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D。
    20. 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 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溶液在恒温蒸发掉20g水没有蔗糖析出,所以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丙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是饱和溶液,从丁溶液里过滤出了蔗糖固体,丁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在乙溶液里,溶剂的量比甲溶液中溶剂的量少20g,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故C正确;
    D.不知道丙溶液里析出多少晶体,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浓度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D。
    21. 有两个集气瓶,分别装着氧气、二氧化碳,若要鉴别它们,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B. 用燃着的木条插入瓶中
    C. 闻气味
    D.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方法正确;
    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故选C。
    22. 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
    A. 氧气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B。
    23. 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A错误;
    B、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水形成溶液,B错误;
    C、碘单质(固体)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乳浊液,C错误;
    D、植物油是液体不能溶于水,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了乳浊液,D正确。
    故选D。
    24. 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
    C. 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D. 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中产生氢气”,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5. 小宁用盛有150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中的a
    B. 溶液①②③都是饱和溶液
    C. 溶液①②③中,溶液浓度的关系是③>②=①
    D. 若将溶液②升温至t2℃,固体能全部溶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t3℃时a的溶解度是50g,100g水中能够完全溶解50ga,B的溶解度是40g,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50gb,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a的溶解度是20g,150g水中能够完全溶解30ga恰好饱和,因此①是饱和溶液;溶液②中存在固体剩余,是饱和溶液,t3℃时a的溶解度是50g,100g水中溶解50ga达到饱和状态,③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t1℃时150g水中只能够溶解30g),,溶液①②③中,溶液浓度的关系是③>②=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t2℃a、b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若将②升温至t2℃,150g水中最多溶解45g,固体不能全部溶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6. 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宁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________通过小孔成的像。下列选项的原理与圆形光斑形成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 太阳光 ②. ②③④
    【解析】
    【详解】[1]茂密的树叶缝隙形成许多小孔,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即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
    [2]圆形光斑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①.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屏上的皮影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当光源发出的光射在不透明的道具上时,会在其背后形成影子,故②符合题意;
    ③.日晷,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进行计时的,故③符合题意;
    ④.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会遮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从而在地球上观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被地球的阴影所遮挡的天文现象,这就是月食。因此其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②③④。
    27. 科学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历史事件。如: (填人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
    【答案】拉瓦锡;马德堡半球
    【解析】
    【详解】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
    28. 题图是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________、大气之间循环。
    (2)________是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的一种重要方式。陆地水、海洋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答案】(1)海洋 (2) ①. 降水 ②. 吸热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上水循环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循环的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循环,称为水循环。
    【小问2详解】
    降水是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的一种重要方式,陆地水、海洋水吸热蒸发变成大气水。
    29. 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开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时________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 ①. 晶体 ②. 10 ③. 变多
    【解析】
    【详解】(1)[1]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时全部凝固,该物质凝固过程共
    (2)[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发生凝固,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多。
    30. 小宁按照书本中的实验要求“探究水的沸腾”。
    (1)当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_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2)小宁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________不同。
    【答案】 ①. A ②. 水蒸气 ③. 质量
    【解析】
    【详解】(1)[1][2]由图知道,A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说明A是沸腾时的现象;气泡是由于水沸腾生成的水蒸气。
    (2)[3]由图象C知道,a、b的沸点相同,加热时间不同,所以是因为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31. 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_____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___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答案】 ①. 7.5 ②. 42.5 ③. 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④. 30
    【解析】
    【分析】
    【详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故填7.5;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42.5g×1g/mL=42.5mL,故填42.5。
    (2)在称量氯化钠固体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固体物质;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填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g×15%=(10g+x)×5% , x=20g,即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后的溶液的质量=10g+20g=30g,故填30。
    32.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性质:(浓硫酸可除去水蒸气,紫色小花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

    (1)打开开关I,关闭开关Ⅱ,可观察到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若改为打开开关Ⅱ,关闭开关I,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2)向紫色小花喷洒稀盐酸也会看到(1)中现象,但直接喷水则不会。结合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3)将甲瓶中液体换成澄清石灰水,写出通入二氧化碳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答案】 ①. 紫色小花变红 ②. 不能 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④.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解析】
    【详解】(1)关闭Ⅱ,打开Ⅰ时,潮湿的二氧化碳直接进入乙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紫色小花变红,关闭Ⅰ、打开Ⅱ时,潮湿的二氧化碳经过甲,变成干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紫色小花不变红;
    (2)向紫色小花喷洒稀盐酸也会看到(1)中现象,但直接喷水则不会,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使紫色小花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是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33. 小宁想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进行对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有隔绝水中白磷的氧气和_______________。
    (4)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 氧气 ③. 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解析】
    【详解】(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进行对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有隔绝水中白磷的氧气和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4.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由表格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
    (3)若仅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有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对此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
    B.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
    C.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4)由表格可初步推断氯化钠和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区间是________
    (5)若氯化铵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________获得氯化铵晶体。
    【答案】 ①. 增大 ②. 氯化钠 ③. BCD ④. 0-20℃ ⑤. 降温结晶
    【解析】
    【详解】(1)由表格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
    (2)6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分别是37.3g、55.2g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
    (3)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即使温度升高至100℃,氯化钠液不能全部溶解,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不能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上述烧杯中有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上述烧杯中有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溶质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则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0℃~20℃;
    (5)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若氯化铵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铵晶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35. 如图小宁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操作会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的量筒(选填“50ml”或“100ml”);在量取过程中,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
    (4)小宁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将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________。
    A.称取硝酸钾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
    B.硝酸钾固体不纯
    C.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答案】 ①. 硝酸钾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②. 偏小 ③. 50ml ④. 胶头滴管 ⑤. 搅拌,加快溶解 ⑥. ABC
    【解析】
    【详解】(1)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天平左侧为物品,右侧为砝码,而图中位置相反;按照上述操作,砝码质量=物品质量+右码质量,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得到溶质质量减小,最终得到溶液质量分数减小;
    (2)硝酸钾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50g-7.5g=42.5g;需要溶剂质量为42.5g,需要水的体积则为42.5mL,所以选择50mL的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最后时,需要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速溶解;
    (4)A、称取硝酸钾时,游码不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B、硝酸钾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C、按照图中的方法读数,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BC。
    36.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查阅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2)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经典赏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与图中另两个实验的原理相同,即通过物质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气压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测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回顾】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乙同学:可能是烧杯中的水倒流结束后,导管内有部分水滞留。
    【交流与讨论】打开弹簧夹的时机很重要,________才可打开弹簧夹。
    【探究与反思】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________,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
    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3)进行实验,图3装置与图2相比,优点有:________。
    【答案】 ①. 减小 ②. 温度恢复至室温 ③. 变黑 ④. 能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解析】
    【详解】[经典赏析]
    该实验与图中另两个实验的原理相同,即通过物质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测出氧气的含量;
    [交流与讨论[
    打开弹簧夹的时机很重要,冷却至室温后才可打开弹簧夹;
    [探究与反思]
    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是因为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3)进行实验,图3装置与图2相比,优点有: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37. 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宁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
    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发光二极管“F”对准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宁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_(填写序号)。其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________;
    (4)于是小宁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 ①. 4 ②. 无关 ③. 实像 ④. h=0.25v ⑤. 物体到小孔距离不变
    【解析】
    【详解】(1)[1][2]由于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4符合题意;小孔成像时,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3]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3)[4]由表格上的数据知道,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

    h=0.25v
    (4)[5]根据表中的数据知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5分,32题5分,共10分)
    38. 小宁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中,与生石灰接触一段时间后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会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5mL刻度处。(提示:生石灰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
    (1)小宁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2)请用科学原理对题目中加线处的实验现象做出解释________。
    【答案】 ①. 20%## ②. 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使试管内气压减小。打开弹簧夹后,由于外界大气压大于试管内气压,活塞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5mL刻度处。
    【解析】
    【详解】(1)注射器活塞会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5mL刻度处,说明50mL空气中含有氧气的体积=25mL-15mL=1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0%(或);
    (2)产生加线处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使试管内气压减小。打开弹簧夹后,由于外界大气压大于试管内气压,活塞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5mL刻度处。
    39. 在农业生产上往往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选种。
    (1)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2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多少?
    (2)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将它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2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200kg×18%=36kg;
    答: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36kg。
    (2)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200g×18%=(200g+x)×0.9%
    解得:x=3800g
    答:需加水3800g。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见答案。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70%
    30.0600%
    0.2600%
    0.033%
    0.0060%
    0.0370%
    0.0032%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5
    37.3
    38.4
    39.8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相关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潘天寿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潘天寿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4,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114,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科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