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各气体的用途。
3.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通过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化学信息。
5.通过对氧气的学习,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6.通过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各气体的用途。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2.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氧气、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等。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提问】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空气的主要成分。请回忆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金属丝可做电线因为是金属能导电,金刚石硬度大可以做玻璃刀。通过以上两点我们推断物质的用途由什么决定?
【总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下面让我们通过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来验证这一规律。
二、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空气的利用
【提问】空气中各成分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
【讲述】请同学们越盾课本,总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总结】好,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总结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潜水、登山、航空等;(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宇航等。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3)用途:
①用氮气做灯泡(经久耐用)或食品包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填充气;
②液态氮气用于医疗手术(冷冻细胞,杀伤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
③用氮气制氮肥(人工固氮,工业制氨气
【展示】播放视频:【知识解析】氮气的用途。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用途:
①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红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④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不会发生爆炸。
4.氧气的性质
【讲述】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常温下 1 升水中大约能溶解 30 毫升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 1.429 克 / 升,比空气密度 (1.293 克 / 升 ) 略大。在压强 1.01×105帕、-183℃时氧气会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 -218℃时会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按照下列步骤,对这瓶氧气进行探究。
1.观察这瓶氧气的颜色和状态。
2.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闻一闻它的气味。氧气是一种 __________
的气体。
3.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
【演示】播放【教学实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总结】
【演示】展示烟花爆竹的成分及烟花爆竹燃放的图片。
【提问】烟花爆竹燃放的资料中提及了硫黄,那么硫黄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吗?氧气的含量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有影响呢?
【展示】播放【教学实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表格: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硫+氧气二氧化硫
[展示]播放【教学实验】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 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回答] 1.防止集气瓶被炸裂。2.引燃。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三、随堂练习
1.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 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
C. 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D. 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
答案:C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燃烧后,立即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变浑浊
答案:B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空气的利用
氧气的利用:(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氮气的利用:(1)做冷冻剂;(2)做保护气;(3)是制氮肥、炸药的原料。
稀有气体的利用:(1)做保护气;(2)用于激光技术;(3)用作点光源;(4)制造低温环境。
二、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儿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铁、硫、碳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物理性质
氧气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
比空气略大
化学性质
具有助燃性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儿的气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儿的气体
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942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案</a>,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的利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942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物质的分类,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检验方法,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探究实验,氧气的制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942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