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综合能力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综合能力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鲁教版),共9页。
综合能力素质评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l—35.5 K—39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3·聊城]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 B.海水“晒盐”C.垃圾焚烧发电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 B.食盐加碘可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C.对煤最好的利用就是直接燃烧 D.农业上,施用化肥、农药越多越好4.[2023·聊城]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D.镓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3价5.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 B.经过净水机净化后的水是纯水C.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D.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软水6.[2023·福建]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 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x=20.1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 ℃,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试管①②中的现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B.由试管②③中的现象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8.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9.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主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室温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7的雨水是酸雨B.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同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C.烧碱是碱,同理,纯碱也是碱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10.[2023·邵阳]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①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图②表示足量红磷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图③表示向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2CO3溶液D.图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同时加入Fe粉和Zn粉至过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1分)11.(6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钛合金 ②熟石灰 ③碳酸氢钠 ④氦气 ⑤活性炭 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3)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5)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6)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 。12.(9分)[2023·潍坊]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已成功开展系泊试验,航空母舰的建造涉及金属冶炼、材料性能、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回答下列问题:(1)建造航空母舰需要大量的钢材。高炉炼铁中CO还原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航母舰载机的玻璃钢雷达罩属于 (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铜铝镍合金可制作飞机轴承,说明铜铝镍合金比纯铜的硬度 (填“大”或“小”)。(3)为防止患坏血病,远洋训练官兵在饮食中需要补充 (填一种营养素);自热食品为远洋官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放出热量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4)多级闪急蒸馏是海水淡化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对多级蒸发室不断减小压强, __________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使海水不断汽化、冷凝,最终得到蒸馏水。13.(8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2 ℃时,将6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3)t2 ℃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4)t2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8分)钢铁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也是最容易发生锈蚀的金属材料之一。人类为金属的锈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金属的防腐和废旧金属的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1)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处理某废旧金属后的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两种溶质,为回收其中的金属,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滤渣中可能含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15.(18分)如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1)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 ,②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用D装置收集CO2,则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可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可用E装置收集O2,说明O2具有的性质是 。(4)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NO2时,分液漏斗中所盛药品是 ;若用D装置收集NO2,气体应从 (填字母,下同)端通入,多余NO2需用碱液吸收,三个吸收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16.(12分)[2023·乐山]碳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某同学在完成某教材“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如图所示),对所得溶液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只有NaCl;猜想Ⅱ:溶质为NaCl和 ;猜想Ⅲ:溶质为NaCl和Na2CO3。【实验探究】【反思讨论】(1)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认为只要实验2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不需要实验1就可以判断猜想Ⅱ不正确,其理由是 。(3)向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进行下列操作,其现象一定能证明碳酸钠过量的是 (填字母)。a.加入少量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 b.继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少量铁屑后无气泡产生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17.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1)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2)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答案一、1.C 2.A 3.A4.B 【点拨】镓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镓元素的质子数是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B错误;元素周期表单元格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C正确;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Ga在化合物中显+3价,D正确。5.C6.D 【点拨】该反应是甲在乙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x=24.0+2.0-2.0-1.9=22.1,B错误;由图中信息知该条件下丙为固体,丁不一定是气体,也可能是液体,C错误;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结合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图可知,没有加入乙的时候,甲分解所需的温度更高,则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正确。7.C8.C 【点拨】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不一定是氯化铁,也可能是硫酸铁、硝酸铁等,C设计不合理。9.D 【点拨】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而不是pH<7的雨水;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Na2CO3等属于无机物;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盐类。10.D 【点拨】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pH不可能小于7或等于7,A正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B正确;向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C正确;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应相等,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D错误。二、11.(1)⑥ (2)③ (3)⑤ (4)② (5)④ (6)①12.(1)Fe2O3+3COeq \o(=====,\s\up7(高温))2Fe+3CO2 (2)复合材料;大 (3)维生素;CaO+H2O===Ca(OH)2;放热量高(或放热时间长等) (4)降低13.(1)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2) 1∶3 (3)加入c(或恒温蒸发溶剂) (4)a>b>c【点拨】(1)由图可知,t1 ℃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2)t2℃时,a的溶解度为50 g,该温度下,将6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只能溶解50 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50 g∶150 g=1∶3。(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加入溶质c或恒温蒸发溶剂。(4)t2 ℃时,溶解度a>b>c,故该温度下,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14.(1)Fe2O3+3COeq \o(=====,\s\up7(高温))2Fe+3CO2 (2)氧气、水蒸气 (3)亚铁离子;铜【点拨】 (3)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铁,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亚铁离子。三、15.(1)①酒精灯 ②集气瓶(2)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CO2已经收集满(3)A;密度比空气大 (4)浓硝酸;a;H16.【作出猜想】 HCl 【实验探究】 实验1:无明显现象 实验2:Ⅲ 【反思讨论】(1)Na2CO3+CaCl2===CaCO3↓+2NaCl(2)Na2CO3与HCl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3)a、b【点拨】【作出猜想】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可能含有Na2CO3或HCl中的一种,结合猜想Ⅰ和猜想Ⅲ,可知猜想Ⅱ为溶质为NaCl和HCl。【实验探究】实验1:若猜想Ⅱ不正确,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含HCl,则向其中加入镁条时,无明显现象。实验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故猜想Ⅲ正确。【反思讨论】(1)实验2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2中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于Na2CO3与HCl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溶液中一定不含HCl,即不需进行实验1就可以判断猜想Ⅱ不正确。(3)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或过量的碳酸钠或过量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碳酸钠过量,c符合题意;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后无气泡产生,只能说明溶液中无稀硫酸,碳酸钠是否过量则无法证明,d符合题意。四、17.【解】(1)13.8%(2)设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为x。K2CO3+CaCl2===CaCO3↓+2KCl 111 100 x 10 geq \f(111,100)=eq \f(x,10 g) x=11.1 g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eq \f(11.1 g,100 g)×100%=11.1%。答: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点拨】(1)根据50 g碳酸钾溶液完全反应生成5 g沉淀可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再计算出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根据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4.02.000反应后质量/g02.0x1.9选项实验内容实验过程A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B浓盐酸的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细口瓶,瓶口有白雾产生C鉴定某溶液是氯化铁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D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硫酸铵样品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Ⅱ不正确实验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 正确
综合能力素质评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l—35.5 K—39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3·聊城]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 B.海水“晒盐”C.垃圾焚烧发电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 B.食盐加碘可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C.对煤最好的利用就是直接燃烧 D.农业上,施用化肥、农药越多越好4.[2023·聊城]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D.镓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3价5.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 B.经过净水机净化后的水是纯水C.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D.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软水6.[2023·福建]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 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x=20.1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 ℃,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试管①②中的现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B.由试管②③中的现象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8.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9.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主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室温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7的雨水是酸雨B.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同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C.烧碱是碱,同理,纯碱也是碱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10.[2023·邵阳]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①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图②表示足量红磷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图③表示向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2CO3溶液D.图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同时加入Fe粉和Zn粉至过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1分)11.(6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钛合金 ②熟石灰 ③碳酸氢钠 ④氦气 ⑤活性炭 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3)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5)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6)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 。12.(9分)[2023·潍坊]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已成功开展系泊试验,航空母舰的建造涉及金属冶炼、材料性能、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回答下列问题:(1)建造航空母舰需要大量的钢材。高炉炼铁中CO还原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航母舰载机的玻璃钢雷达罩属于 (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铜铝镍合金可制作飞机轴承,说明铜铝镍合金比纯铜的硬度 (填“大”或“小”)。(3)为防止患坏血病,远洋训练官兵在饮食中需要补充 (填一种营养素);自热食品为远洋官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放出热量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4)多级闪急蒸馏是海水淡化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对多级蒸发室不断减小压强, __________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使海水不断汽化、冷凝,最终得到蒸馏水。13.(8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2 ℃时,将6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3)t2 ℃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4)t2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8分)钢铁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也是最容易发生锈蚀的金属材料之一。人类为金属的锈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金属的防腐和废旧金属的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1)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处理某废旧金属后的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两种溶质,为回收其中的金属,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滤渣中可能含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15.(18分)如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1)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 ,②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用D装置收集CO2,则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可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可用E装置收集O2,说明O2具有的性质是 。(4)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NO2时,分液漏斗中所盛药品是 ;若用D装置收集NO2,气体应从 (填字母,下同)端通入,多余NO2需用碱液吸收,三个吸收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16.(12分)[2023·乐山]碳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某同学在完成某教材“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如图所示),对所得溶液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只有NaCl;猜想Ⅱ:溶质为NaCl和 ;猜想Ⅲ:溶质为NaCl和Na2CO3。【实验探究】【反思讨论】(1)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认为只要实验2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不需要实验1就可以判断猜想Ⅱ不正确,其理由是 。(3)向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进行下列操作,其现象一定能证明碳酸钠过量的是 (填字母)。a.加入少量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 b.继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少量铁屑后无气泡产生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17.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1)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2)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答案一、1.C 2.A 3.A4.B 【点拨】镓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镓元素的质子数是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B错误;元素周期表单元格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C正确;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Ga在化合物中显+3价,D正确。5.C6.D 【点拨】该反应是甲在乙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x=24.0+2.0-2.0-1.9=22.1,B错误;由图中信息知该条件下丙为固体,丁不一定是气体,也可能是液体,C错误;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结合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图可知,没有加入乙的时候,甲分解所需的温度更高,则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正确。7.C8.C 【点拨】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不一定是氯化铁,也可能是硫酸铁、硝酸铁等,C设计不合理。9.D 【点拨】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而不是pH<7的雨水;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Na2CO3等属于无机物;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盐类。10.D 【点拨】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pH不可能小于7或等于7,A正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B正确;向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C正确;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应相等,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D错误。二、11.(1)⑥ (2)③ (3)⑤ (4)② (5)④ (6)①12.(1)Fe2O3+3COeq \o(=====,\s\up7(高温))2Fe+3CO2 (2)复合材料;大 (3)维生素;CaO+H2O===Ca(OH)2;放热量高(或放热时间长等) (4)降低13.(1)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2) 1∶3 (3)加入c(或恒温蒸发溶剂) (4)a>b>c【点拨】(1)由图可知,t1 ℃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2)t2℃时,a的溶解度为50 g,该温度下,将6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只能溶解50 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50 g∶150 g=1∶3。(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加入溶质c或恒温蒸发溶剂。(4)t2 ℃时,溶解度a>b>c,故该温度下,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14.(1)Fe2O3+3COeq \o(=====,\s\up7(高温))2Fe+3CO2 (2)氧气、水蒸气 (3)亚铁离子;铜【点拨】 (3)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铁,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亚铁离子。三、15.(1)①酒精灯 ②集气瓶(2)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CO2已经收集满(3)A;密度比空气大 (4)浓硝酸;a;H16.【作出猜想】 HCl 【实验探究】 实验1:无明显现象 实验2:Ⅲ 【反思讨论】(1)Na2CO3+CaCl2===CaCO3↓+2NaCl(2)Na2CO3与HCl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3)a、b【点拨】【作出猜想】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可能含有Na2CO3或HCl中的一种,结合猜想Ⅰ和猜想Ⅲ,可知猜想Ⅱ为溶质为NaCl和HCl。【实验探究】实验1:若猜想Ⅱ不正确,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含HCl,则向其中加入镁条时,无明显现象。实验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故猜想Ⅲ正确。【反思讨论】(1)实验2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2中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于Na2CO3与HCl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溶液中一定不含HCl,即不需进行实验1就可以判断猜想Ⅱ不正确。(3)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或过量的碳酸钠或过量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碳酸钠过量,c符合题意;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后无气泡产生,只能说明溶液中无稀硫酸,碳酸钠是否过量则无法证明,d符合题意。四、17.【解】(1)13.8%(2)设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为x。K2CO3+CaCl2===CaCO3↓+2KCl 111 100 x 10 geq \f(111,100)=eq \f(x,10 g) x=11.1 g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eq \f(11.1 g,100 g)×100%=11.1%。答: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点拨】(1)根据50 g碳酸钾溶液完全反应生成5 g沉淀可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再计算出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根据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4.02.000反应后质量/g02.0x1.9选项实验内容实验过程A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B浓盐酸的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细口瓶,瓶口有白雾产生C鉴定某溶液是氯化铁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D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硫酸铵样品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Ⅱ不正确实验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 正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