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7165/0-1717397268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7165/0-17173972685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7165/0-17173972685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展开在年降水量2 000毫米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温带雨林。温哥华岛是世界温带雨林典型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下图示意温哥华岛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该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及气候特点是( )
A.西部 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B.西部 冬温夏凉,降水丰沛
C.东部 冬雨夏干,冬暖夏凉
D.东部 全年温暖,降水均匀
2.温哥华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
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
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且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
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新疆巴里坤湖(下图)位于天山东段,科学钻探发现其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砂黏土、黏土石盐石膏。据此完成3~4题。
3.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砾石层、粉砂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这反映了该地质时期( )
A.湖盆地壳下沉
B.气候趋于干旱
C.湖泊面积扩大
D.河流侵蚀趋强
4.巴里坤湖某一沉积层出现富含有机质(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推测当时该地为( )
A.深水湖 B.咸水湖
C.沼泽地 D.盐碱地
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2)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 ,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 资源和 资源。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二、能力素养提升练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7.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 缓坡B.阳坡 陡坡
C.阴坡 陡坡D.阴坡 缓坡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
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D.围湖造田
9.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B.区域性
C.综合性D.差异性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湖位于贺兰山山前倾斜平原的碟形洼地上,东侧通过艾依河与黄河相连,通过排水沟与大水漫灌区相通。年降水量仅201.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 653.2毫米。沙湖水沙共存,浑然一体,鸟类众多,盛产鱼类。近年来沙湖旅游业快速发展,燃油快艇迅速增加,2001—2004年水质一度较差,后来慢慢改善,2007年被评为5A级景区。下图为沙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沙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2)分析沙湖水质降低的自然原因。
(3)分析影响沙湖水质的人为原因。
(4)根据整体性规律,简述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必备知识基础练
1.B 2.A
解析: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不位于热带地区,A错误;由材料可知,温带雨林分布区年降水量应在2 000毫米以上,降水丰沛,最可能分布在温哥华岛的西侧,此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B正确;该地并不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海岸,因此并不是地中海气候,C错误;该岛西部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此降水比一般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高很多,D错误。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该地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足阔叶林的生长,且根据材料“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为阴雨冷湿的环境,A正确。
3.B 4.C
解析:第3题,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砾石层、粉砂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沉积物由粗到细,说明该地层较细的沉积物先沉积,较粗的沉积物后沉积,反映了该地距离河口越来越近,可推测湖盆地壳不断上升或气候趋于干旱,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若巴里坤湖地区气候趋于干旱,则河流流量减小,河流侵蚀趋弱。故选B。第4题,据题干知,沉积层出现富含有机质(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说明当时该地适合植物生长,当时该地可能为浅水湖或沼泽地。深水湖、咸水湖和盐碱地均不利于植物生长。故选C。
5. 答案:(1)①D ②B ③C ④A
(2)整体 水 土地
(3)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干流的调节作用 占用沿岸河道种田建厂,使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下降
(4)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衡量,减小和防止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
解析:第(1)题,图示植被破坏引发的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加重,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可能阻塞河道;植被覆盖率降低,区域径流量变化增大,增加旱涝灾害频次;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下降,促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等。第(2)题,图示植被破坏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改变,进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表明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第(3)题,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中游的围湖造田,泥沙堆积严重,阻塞河道,防洪能力降低;下游地区的水利工程不足,泄洪不畅,洪灾严重。第(4)题,根据图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应注意预先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估,综合衡量,减小和防止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
二、能力素养提升练
6.C 7.D
解析:第6题,甲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坡度为35°的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坡度为10°的土壤含水量,A错误。甲图显示,坡度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总的储水能力应该降低,B错误。甲图显示,坡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越低,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甲图表明随坡度的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C正确。坡度越大,地表径流下渗越少,地表径流会增加,D错误。第7题,乙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阴坡土壤水分含量比阳坡高。甲图表明,同一土层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土壤水分含量比坡度陡的地方高。D正确。
8.A 9.A
解析:第8题,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同时,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量的变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另外,森林破坏使植被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温室效应增强,所以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森林破坏,A正确。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并读图可知,森林破坏导致了气候、水文、土壤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
10. 答案:(1)黄河水、地下水和排水沟农田退(排)水。
(2)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雨水补给不足;位于蝶形洼地上,自身水体排泄不畅,造成污染物质容易积累;补给水源中黄河河水含沙量较高;鸟类排泄物众多。
(3)大水漫灌农业区产生大量农田退(排)水;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产生油污;旅游垃圾的随意丢弃和不合理处置;湖面养殖抛洒大量的人工饲料。
(4)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岩石裸露,风化加快等。
解析:第(1)题,沙湖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较少,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洼地,贺兰山的地形雨沿着山前倾斜平原下渗,转为地下水,对湖泊进行补给;东侧黄河水与灌区的农业排水对湖泊进行补给。所以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地下水、黄河水、农业的排水。第(2)题,水质降低多与该湖的自净能力减弱、污染物质较多有关。该湖区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湖水量较小,且位于洼地上,水体运动速度较慢,与外界水体交换较少,自净能力较差,污染物质容易积累;同时黄河水中的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鸟类较多,排泄物众多,水质变差。第(3)题,农业排水中含有大量化肥、农药等;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使用和维修时都会产生油污;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和随意丢弃,污染物增多;湖中鱼类的养殖也会导致水质下降。第(4)题,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可知,地区植被破坏之后,对土壤的影响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水圈的影响是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对生物圈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岩石圈的影响是岩石裸露,风化加快等。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依据材料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巩固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