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图文ppt课件
展开自然环境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01自然环境的组成与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指出图中地理环境可分解成哪些要素?
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见系统集成)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1.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
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分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随着随着纬度的降低,土壤厚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纬度越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越强,雨季更长,水分条件更优越,植物生产活动更活跃,气候湿润、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岩石矿物被强烈分解,形成较厚的风化壳,增加了土壤厚度。
整体性表现在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中,大到全球尺度的海陆对比,小到地方性尺度的森林系统。
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整体性效应。
形成土壤的功能、生产有机物的功能等
东亚季风的形成,也是大陆与大洋组合后产生的新功能。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Q2:下图甲、乙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生物景观照片,丙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植物高度不到50cm,但根系长达20米以上。
3.造成图中植物三种形态差异的 最主要原因是( )
4.甲乙丙三地比较不正确的( )
D.年日照实数乙小于甲小于丙
B.气温年较差丙大于乙
加里曼丹岛地处欧亚板块南部, 地质稳定, 几乎无活火山。 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 该岛土壤贫瘠, 树木不能每年结果。 末次冰期, 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从别处迁徙至此。 随后气候转暖, 大陆冰盖融化, 入海径流增加, 大陆桥逐渐消失。 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1) 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2) 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1) 全年高温多雨, 光照、 水分、 热量充沛, 植被生长普遍快、繁茂, 高大稠密。 (2) 气温高, 有机物氧化分解快; 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 土壤养分大量流失; 植物生长快, 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 该岛缺乏活火山, 矿物质难以补给。
加里曼丹岛地处欧亚板块南部, 地质稳定, 几乎无活火山。 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 该岛土壤贫瘠, 树木不能每年结果。 末次冰期, 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从别处迁徙至此。 随后气候转暖, 大陆冰盖融化, 入海径流增加, 大陆桥逐渐消失。 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3) 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4) 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3) 冰期时, 全球气温低; 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多转换为大陆冰盖; 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4) 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 地质条件稳定, 气候变化小, 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 大陆桥消失, 生存空间较小; 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 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体型变小。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案 例:地貌的侵蚀变化
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图7)。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
(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并说明推测依据。
演替顺序:从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依据:从凸岸内侧(西南侧)向外侧(东北侧)依次呈现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的空间分布差异。
(2)指出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分布规律:从凸岸内侧(西南侧)向外侧(东北侧)灌木树龄逐渐增加。原因:凸岸向西南方淤进使原有边滩地势逐渐升高,离凸岸顶端距离增大,为灌木生长创造条件,灌木向前推进生长,前端(西南侧)灌木出现赶时间晚于外侧东北侧)。
(3)科研团队计划研究该处河湾迁移速率及影响因素,请选取需要调查的主要自然因子,并提出估算河湾迁移速率的主要方法。(6分)
自然因子:流速、流量、含沙量;植被;岩性、土质;河流弯曲度;水位与河岸高差等。方法:测算凸岸灌木与凸岸顶端的距离,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等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演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评优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s,自然环境的组成,地形地貌,动物植物,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深居内陆,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活动环节,地形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前预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物循环,整体性-图解小结,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藏羚羊,气候干旱,案例西北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