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东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东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东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东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23 Cl-35.5 Fe-56 As-75
Sn-119 Sm-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在促进科技进步和方便人类生活等方面均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科学家已实现了“空气变馒头”的技术突破,这有利于“碳中和”的实现
B. 精确度为每72亿年仅偏差的“星载铷钟”含铷()元素,是强碱
C. 突破“卡脖子”问题的麒麟9000s芯片中使用的氮化镓是一种优良的导体材料
D. 免洗洗手液的使用有利于预防疾病的传染,其成分中的过氧乙酸有强氧化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变馒头”的核心是将空气中的转化为淀粉,大大减少的排放,A项正确;
B.铷是第五周期第IA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碱性增强,故是强碱,B项正确;
C.芯片的基本材料为半导体,所以氮化镓是半导体材料,不是导体,C项错误;
D.过氧乙酸中含有过氧键,因此具有强氧化性,D项正确;
答案选C。
2. 化学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描绘《千里江山图》的蓝色颜料主要成分是
B. 非遗文化“北京绢人”由丝绢制成,丝绢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 “葡萄美酒夜光杯”中,“葡萄美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D. 《易经》记载的“泽中有火”“上火下泽”中涉及烃类的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呈绿色,A项错误;
B.丝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错误;
C.葡萄酒是乙醇的水溶液,主要成分是乙醇,C项错误;
D.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是烃类(甲烷等)燃烧的结果,D项正确;
故选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键角:
B. 与“杯酚”能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超分子
C. 正戊烷的球棍模型:
D. 羟基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均为杂化,孤电子对数:,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A项错误;
B.“杯酚”的空腔比小,能容纳而无法容纳,B项错误;
C.正戊烷的球棍模型为,C项正确;
D.羟基的电子式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酸与乙酸甲酯的混合物中键的数目为
B. 标准状况下,分子中轨道电子的数目为
C. 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 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丙酸与乙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均为,混合物物质的量为,两种分子中均含有一个键,A项正确;
B.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不能依据体积确定其物质的量,因此无法确定电子数,B项错误;
C.铁与盐酸反应时转化为,即0.1mlFe反应时转移,C项错误;
D.一个由2个、个构成,物质的量为,阴阳离子数目之和为,D项错误;
故选:A。
5. 向溶液中通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负性:B. 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C. 的空间结构为形D. 可以与分子形成氢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电负性:,A正确;
B.结构为: 价层电子数3+,一个碳原子形成3个键一个π键,且无孤电子对,为杂化,B错误;
C.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价层电子数2+一个氧原子形成2个键,另有2个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形,C正确;
D.中存在“”键,可与形成氢键,D正确;
故选B。
6. 东莨菪碱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以及抗晕船晕车等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东莨菪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与稀硫酸及溶液发生反应
B. 催化氧化后可得到含有醛基的物质
C. 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6种
D. 完全燃烧时生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物质中含有且N原子还有孤电子对和酯基,能与稀硫酸反应,含有酯基故能与NaOH溶液反应,A正确;
B.该物质中含有基团,可被催化氧化为,B正确;
C.该物质苯环上引入二个氯原子后,苯环上共有3个取代基,其中有两个相同,故共有6种结构,C正确;
D.该物质的分子式为,由质量守恒可知,完全燃烧时生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7.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3+与少量反应得到的是Fe2+、Cu2+,无法比较、还原性的相对强弱,A错误;
B.Na2SO3若变质会有生成,最终可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但、共存时可将氧化为,也能得到,故无法由此确定Na2SO3是否变质,B错误;
C.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D.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溶于苯,D错误;
故答案为:C。
8.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
B.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C. 四种元素的常见单质晶体类型共有3种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W、X位于第2周期,Y、Z位于第3周期,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即为,是氮元素,则是氧元素、是铝元素、是磷元素。
【详解】A.、、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项正确;
B.是第三周期第族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价层电子排布图:,B项正确;
C.铝属于金属晶体,另外三种元素的单质均为分子晶体,C项错误;
D.与能发生反应,D项正确;
故选:C。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久置的溶液中出现红褐色固体:
B. 向溶液中加入硝酸:
C.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
D. 向溶液中加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红褐色固体是,另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Fe3+,故A正确;
B.具有强氧化性,产物不可能是S和SO2,故B错误;
C.过量时,会转化为,故C错误;
D.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KOH和H2,不能置换出Cu,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 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溶液均应贮存在棕色广口瓶中
B. 利用可实现的转化
C. 只有还原性,有强氧化性
D. 的化学性质很稳定,说明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氨气、为氮气、为一氧化氮、为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为硝酸、为硝酸盐。
【详解】A.溶液应存放在细口瓶中,A项错误;
B.硝酸钡与硫酸反应可得到硝酸与沉淀,B项正确;
C.中氮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也具有氧化性,C项错误;
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分子中存在共价键,D项错误;
答案选B。
11. 电解溶液获得单质和较浓的盐酸,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电势:
B. 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 膜Ⅱ是阳离子交换膜
D. 若Ⅱ室中溶质增加了,则电路中转移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右侧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是阴极,是电源负极,是电源正极,正极的电极电势较高,A项错误;
B.左侧石墨电极是阳极,放电得到、,电极反应式为,B项正确;
C.Ⅲ室的移向Ⅱ室,故膜Ⅱ是阴离子交换膜,C项错误;
D.Ⅱ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了,说明有和移向Ⅱ室,故电路中转移电子,D项错误;
故选B。
12. 乙醛主要用作还原剂、杀菌剂、合成橡胶等,以乙烷为原料合成乙醛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 理论上该合成方法中每消耗可得到
C. 反应⑤、⑥中均有含键的产物生成
D. 乙醛分子中没有键,故其与水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①可表示为,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A项错误;
B.由图中转化可知,还有副产物乙醇生成,B项错误;
C.⑤中含有氮氮三键、⑥中含有碳氧双键,C项正确;
D.乙醛中的氧原子能与水中的“”形成氢键,D项错误;
答案选C。
13. 时,将溶液缓慢滴入溶液中,溶液的和温度随加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弱酸,时的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
B. 四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 点对应溶液中:
D. 点对应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是一元弱酸,时溶液的,溶液中,,数量级为,A错误;
B.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浓度增大,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两点对应溶液中过量的酸、碱物质的量相同,但是强碱而是比较弱的酸,故碱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B正确;
C.是一元弱酸,溶液中不存在、微粒,C错误;
D.由电荷守恒得,由于点对应溶液中,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14. 时,、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溶液可除去中的杂质
B. 点的体系中
C. 时,
D. 向点的分散系中加入溶液可得到点分散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可知,当增大一个单位时会减小一个单位,由图可知,Ⅰ、Ⅱ分别表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据此作答。
【详解】A.由图中数据可求出时,故易转化为,A项正确;
B.点在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之上,表示的不饱和溶液,a如果想沉淀平衡,做一竖的条辅助线,假设Y的浓度相同,Ag+浓度应该增大,所以点的,B项错误;
C.由图中数据可求出时,C项错误;
D.向点溶液中加入溶液,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大,变小,D项错误;
答案选A。
15. 密度为的某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及其1号原子的分数坐标如图1所示,晶胞中原子和原子沿轴方向的投影如图2所示。图中和共同占据晶胞上下底面的顶点与面心位置,若晶胞中两者的比例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晶胞中相邻的4个构成了四面体
B. 与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有4个
C. 2号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D. 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在晶胞中的位置可知,晶胞中相邻的4个构成了四面体,A正确;
B.由、在晶胞中的相对位置可知,与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有4个,B正确;
C.由坐标系构成特点及1号原子的分数坐标值可知,2号原子的分数坐标为,C正确;
D.一个晶胞中原子有个、原子有个、原子有个、原子和原子共有个,根据晶胞的结构可求得晶胞的体积为,一个晶胞的质量为,根据,可得,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 四氯化锡在有机合成、染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其极易水解,熔点为、沸点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及装置丁处热源省略)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是______(填化学式);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方框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当______(填现象)时,点燃装置丁处的酒精灯。
(3)写出装置庚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制得的产品中含少量,利用如下方法测定其纯度:取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溶解,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反应原理为,,。
①实验中必须使用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若滴定时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的纯度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②滴定时应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的纯度为______。
【答案】(1) ① ②. 干燥,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丁中导致水解 ③. 直形冷凝管
(2)装置丁中充满黄绿色气体
(3)
(4) ①. 酸 ②. 偏低 ③. 淀粉溶液 ④.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SnCl4,装置甲制备Cl2,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HCl,盛放饱和食盐水,装置丙为干燥装置,盛放浓硫酸,装置丁制备SnCl4,装置戊收集SnCl4,装置己防止空气水中的水进入装置戊,避免四氯化锡水解,装置庚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制备的装置没有热源,故应是强氧化性物质,如、、等;易水解,因此实验中不能有水蒸气进入装置丁中,装置丙中的试剂是浓硫酸,用于干燥,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丁中导致水解;方框中仪器是用于冷凝的,故应该是直形冷凝管。
【小问2详解】
为防止加热时锡被装置丁中的空气氧化,实验中应先利用生成的将装置甲、乙、丙、丁中的空气排出,因此当装置丁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才能点燃装置丁处的酒精灯;
【小问3详解】
装置庚中与尾气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小问4详解】
①有氧化性,只能使用酸式滴定管;若滴定前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则滴定过程中所测得的消耗量偏高,测得的含量偏高,产品中的纯度偏低。
②滴定中,首先将氧化为,本身被还原为,当消耗完时,过量的半滴溶液与反应得到,故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当溶液刚刚显蓝色时,表明溶液中被氧化完。由方程式得:,的百分含量为,故的纯度为。
17. 某工厂从主要成分为、、、的烟灰中分别回收铜、锌、铅元素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置换”阶段,反应结束后应迅速过滤,否则会导致铜的析出率降低,原因是______。
(3)“氧化”阶段,的实际用量必须大于理论用量的原因是______。
(4)可以有多种选择,若是,则“调”时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系列操作”是指______、过滤、洗涤、烘干。
(5)一定条件下,利用食盐水可从“料渣”中提取铅,已知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温度对铅浸出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则溶于过量溶液发生转化反应:,其平衡常数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从“料渣”中浸取铅的最合适的条件是______。
【答案】(1)
(2)溶液中被空气氧化为,然后将氧化为
(3)能催化分解
(4) ①. ②.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 ①. ②. 用的食盐水、在时浸泡“料渣”
【解析】
【分析】本题为工业流程题,从烟灰中分别回收铜、锌、铅元素,根据题中的要求依次作答,需注意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不同氧化物的反应和沉淀条件。
【小问1详解】
(1)“酸浸”阶段被氧化为,离子方程式为,答案:;
【小问2详解】
(2)酸性条件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然后将氧化为,从而降低了铜的析出率,答案:溶液中被空气氧化为,然后将氧化为;
【小问3详解】
(3)自身会发生分解且能催化的分解,导致一部分无法用于氧化,故实际用量多于理论用量,答案:能催化分解;
【小问4详解】
(4)消耗水解产生的,促进的水解过程,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滤液的溶质是,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答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小问5详解】
(5)①根据已知信息,溶于溶液时发生的转化反应中,;②由图可知,当,温度为时铅的浸出率最高,故控制的浸取条件为用的食盐水、在时浸泡“料渣”;答案:、用的食盐水、在时浸泡“料渣”。
18. 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既能为有机合成提供廉价的原料,又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加氢制备乙酸的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Ⅰ. ;
Ⅱ. ;
Ⅲ. 。
则______;已知反应Ⅲ中、的总键能分别为、,键的键能为,则中键的键能为______。
(2)已知 。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控制适当的温度、压强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测得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表示______(填“温度”或“压强”),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东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化学试题+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年级5月份大联考化学正文东三省pdf、2024届高三年级5月份大联考化学答案东三省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全国乙卷)4月大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全国大联考全国乙卷4月大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全国大联考全国乙卷4月大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