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经典常谈》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经典常谈》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俗性,普及性,《战国策》,《诗经》,《说文解字》,政治或教化,断章取义,韩非子,圣王的道德,庄子庄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作业1.《经典常谈》分 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 、《周易》、《尚书》、 、“三礼”、“春秋三传”、“四书”、 、《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 和 。(《序》)
2.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被称为“六书”。请你写出“六书”的名称并分别举出对应的例字。(《〈说文解字〉第一》)“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举例:象形——日、月;指事——上、下、刃;会意——武、信;形声——江、河、浅;转注——考、老;假借——长、令。
3.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请你写出演变的主因和方向,并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说文解字〉第一》)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汉末,隶书由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隶书的标准。魏晋之际,变为“正书”,正书在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行书介乎正书和草书之间,最为适用。现在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这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4.请你说说《周易》的地位及地位的变化历程。(《〈周易〉第二》)地位:《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历程:西周初叶,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就成了《周易》。早期儒家没有注意到这部书。《周易》变成儒家经典是在战国末期,儒家受到了盛行的阴阳家和道家的学说影响,研究起《周易》这部书并给里面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此发挥儒家哲学。后来,《周易》地位不断抬高,成了儒家传道的书。到了汉代,《周易》跳到《六经》之首。
5.请简要介绍《尚书》及其文章分类。(《〈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尚书》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
阅读作业6.诗的源头是 ;《诗经》“六艺”是 ,孔子采用 的方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代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____________的。(《〈诗经〉第四》)
风、雅、颂、赋、比、兴
7.《〈诗经〉第四》中说到“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重叠”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的原因是什么?(《〈诗经〉第四》)“重叠”是我们学过的重章叠句的诗歌形式。原因是诗歌后来发展出来字数均齐,韵脚调协。
阅读作业8.“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请你说说这里提到的三种经和“记”是什么。(《“三礼”第五》)①三种经指的是《仪礼》《礼古经》《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可以说是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的混合物;《周礼》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②“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又叫作《礼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说。
9.请简述《春秋》的历史地位。[《“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
10.“春秋三传”分别指哪几部书?请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春秋三传”指《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公羊传》《穀梁传》全以解经为主,对经文咬嚼过甚,穿凿附会。《左传》以叙事为主,大体依《春秋》而作。《左传》优点是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长于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缺点是迷信卜筮;依着《春秋》的顺序,算不得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书(《文第十三》)。
阅读作业11.请说说“四书”对当时科举的重要性。(《“四书”第七》)①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八股文题目均出自“四书”;②科举考试几乎是当时读书人惟一的出路,每个学生都先读“四书”;③元仁宗皇庆二年起,朱熹注“四书”被定为科举用书。12.请简要说明“四书”的主要内容。(《“四书”第七》)①《大学》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②《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③《论语》显示孔子伟大的人格,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④《孟子》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
13.阅读《〈战国策〉第八》,概括战国时期游说的策士苏秦和张仪的人物形象。(《〈战国策〉第八》)①苏秦和张仪是战国策士,是游说之士。他们有智谋和辩才,他们因人、因地进言,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②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顺从君王的意志,迎合君王的喜好。
14.《史记》《汉书》这两部书都是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也有许多相异处。请你简要概括二者的异同。(《〈史记〉〈汉书〉第九》)相同点:①都是最早的有系统的记事史书。②都是纪传体。③都是“正史”和“正史”的源头。④叙事写人的技术大同: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不同点:①《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②《史记》由司马迁一人所作;《汉谈书》主要作者为班固,但经四人之手(班彪、班固、马续、班昭)方成。③《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④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 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⑤就史论史而言,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
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兼用“法、术、势”
“道”,讲究“物极则反”
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为,不治而治;认为自然就是
擅长制造战争器械,主张“兼爱”“非攻”
认为人性善,主张君王行“仁政”“王政”,反对功利,注重
在于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注重人格的修养等
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主张有教无类,讲学的目的
阅读作业15.填表区分先秦诸子学派。(《诸子第十》)
阅读作业16.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辞赋第十一》)这句话意思是说想起那草木在秋风中飘落凋零,不禁担忧美人(代指君王)也会日益衰老。屈原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香草美人”是政治的譬喻,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忠心耿耿。
17.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诗第十二》)①杜甫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他用诗抒写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②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给诗开辟了新世界。③杜甫不大仿作乐府,但他写实的态度是从乐府来的。④杜甫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给诗创造了新语言。⑤古体的七言诗到杜甫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诗开了“沉着痛快”一派。⑥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
18.请梳理“文”的发展脉络。(《文第十三》)由“辞”到“文”的发展脉络:商周卜辞、讼辞→春秋时期辞命→战国时代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语》、诸子记言的著作→论、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有系统的书《吕氏春秋》→第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史书《史记》→汉代辞赋、骈体→梁昭明太子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南北朝时期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唐宋新体“古文”(散文)→唐代语录、传奇→宋代话本→明代八股文→清末“新文体”→五四运动白话文。
阅读作业19.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兼具故事性和知识性,因此成了经典作品。请你以《〈说文解字〉第一》或《〈战国策〉第八》或《〈史记〉〈汉书〉第九》为例,分析其内容的故事性和知识性的特点。【示例一】《〈战国策〉第八》故事性:第1~5段都在讲述时代背景,特别是合纵派代表苏秦和连横派代表张仪的故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知识性:最后一段提及《战国策》一书时,让我们了解了《战国策》的编者、文辞特点、记事起止年代等。
【示例二】《〈说文解字〉第一》故事性:开头的“仓颉造字”的传说,文中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故事和“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都增添了内容的趣味性。知识性:对“六书”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了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书体演变的过程,让我们知道了演变的主因和方向都是在求应用便利。【示例三】《〈史记〉〈汉书〉第九》故事性:讲述司马迁身世的故事,打动人心;班固创作《汉书》过程的故事和他的妹妹曹大家及他人共同创作《汉书》的情节也是引人入胜。知识性:对《史记》《汉书》两部经典的体例、内容和特色的介绍以及作者表达见解的文字,颇具学术性。
20.《经典常谈》中说,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在文辞上,《汉书》比《史记》更华美整齐,受辞赋影响更大。唐代以前的人崇尚骈文,唐代以后散文渐成正统,所以才有了这种现象。(大意对即可)
21.举例说明如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来阅读《经典常谈》。【示例】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或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不见得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这时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当然,在重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同时,也可以注意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分,进而阅读整本书。比如在读《文第十三》的过程中,如果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了兴趣,那就不妨回过头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更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22.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为文字,更是因为著者。《经典常谈》不仅蕴含着典籍文化,更蕴含着朱自清先生不凡的情怀和独特的见解表达。请你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向你的同学推介这本书。【示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十三篇。全书见解精辟,文笔卓越,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阅读这本经典名著,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我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专题一: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 1.朱自清先生在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新文化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示例一】我原本只大概知道汉字字体的种类,读完《〈说文解字〉第一》后,我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和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的“文”和“字”有了深层次理解。这让我更加珍视汉字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示例二】读《〈诗经〉第四》,在原先所知道《诗经》是我们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基础上,我了解了《诗经》的成书过程,明白了“诗言志”这一说法的来由,还了解了《毛传》和赋比兴等的相关内容。
专题二:我向大家介绍经典2.《经典常谈》一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诗经》《史记》等经典,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经典常谈》中任意选择一本经典,向同学们简要介绍。(150字左右)【示例一】读了《经典常谈》,我对《史记》的印象最深。西汉司马迁虽身遭腐刑,却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发愤著书,写成《史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内容广博,叙述精彩,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值得去阅读原书!
【示例二】读了《经典常谈》,我对《说文解字》的印象最深。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如秦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后又有了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代,“正书”逐渐简化为“行书”。原来汉字有这么多故事呢!
3.请从《经典常谈》一书中任选一章,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悟。【示例一】我选择《诸子第十》。本章中,朱自清说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的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孔子为了维护日渐崩坏的礼制,推广教育,使得许多平民百姓都能上学,这令我感动不已。同时,我也要珍惜现在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示例二】我选择《诗第十二》,在本篇中,朱自清说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杜甫的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悲剧,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我们如今虽身处美好时代,但也应学习杜甫,怀有心系国家与苍生的济世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三:读经典的意义4.请你结合《“四书”第七》的内容,说一说儒家学说现在对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示例】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会我们怀着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敬重生命,感恩他人;在读书学习上,《论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内容,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在修身养性上,《孟子》告诉我们人要养“浩然之气”,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正义之人。
5.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从书中介绍的经典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示例一】《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阅读《〈说文解字〉第一》这一章节可以让中学生更加珍视汉字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也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升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示例二】《〈战国策〉第八》介绍了以张仪和苏秦为代表的战国策士的游说活动,以此引出对《战国策》的内容和铺陈伟丽、气势雄豪的特点的介绍。阅读此篇,能让学生从战国策士身上感悟到实现理想目标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决不放弃的毅力,并且明白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依照不同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采取不同的措施。【示例三】《〈史记〉〈汉书〉第九》介绍了两本重要的史书,《史记》和《汉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开创了“纪传体”,《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二者都是正史的源头,而且都成了文学的古典,写人叙事非常出色。阅读这些正史,能够增强中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了解历史伟人的生平并从中获得经验和智慧,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深厚的历史,感受历史文化底蕴,使学生受益无穷。
【示例四】《诸子第十》介绍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各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等均有涉及。阅读这一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百家争鸣迸发出的璀璨思想之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从诸子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等领域的论辩中,获得思想的升华、人生的教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仓颉jié造字,考考你,《诗序》,《史记》,《汉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朱自清,禁止盗用,《说文解字》,《周易》,《周易》流传发展,《尚书》,《尚书》由来,伏生与《尚书》,《诗经》,《春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