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4地球的演化过程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72039/0-17164253575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4地球的演化过程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72039/0-171642535754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4地球的演化过程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72039/0-17164253575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题
展开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2.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B.②
C.③D.④
1.D 2.C [第1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第2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据此回答3~4题。
3.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4.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D.陆地消失
3.B 4.C [第3题,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为白垩纪。第4题,中生代末期还无人类,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迁。]
地壳中的矿产资源都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积累下来的,不同的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年代差异很大。下面是地球演化的地质年代:①太古代,②元古代,③古生代,④中生代,⑤新生代。据此回答5~6题。
5.铁矿石形成的地质年代主要是在( )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6.煤炭是目前人类的常规能源之一,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被掩埋在地下逐渐形成的。主要的成煤期是在( )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5.A 6.D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矿主要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两个古老的地质年代。第6题,古生代的蕨类植物、中生代的裸子植物、新生代的被子植物都是重要的成煤植物。]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7~8题。
7.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8.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
7.B 8.C [第7题,在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第8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混翅鲎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秀山恐鲎,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据此完成9~10题。
9.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宙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10.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 )
A.恐龙称霸地球
B.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C.是重要的成铁时代
D.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9.B 10.D [第9题,由材料可知,秀山恐鲎为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根据地球的演化历程可知,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早期。故选B。第10题,恐龙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新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B错误;前寒武纪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C错误;在古生代,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D正确。]
11.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三叶虫化石可能存在于________或________(填序号)地层,该时期应为________环境。
(2)②地层可能找到________动物化石,在该类动物繁盛时期的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当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在________(填序号)地层中能找到。在②成煤期________植物繁盛,③成煤期________植物繁盛。
[解析] 第(1)题,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第(2)题,②地层为中生代地层,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被茂密。第(3)题,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答案] (1)③ ④ 海洋 (2)爬行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3)②③ 裸子 蕨类
下图为美国生物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盛有沸水的烧瓶模拟原始海洋;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中强烈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读图,回答12~13题。
12.与水圈的形成过程无关的是( )
A.早期地球不断受小天体碰撞,火山活动强烈
B.地球逐渐降温,原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雨
C.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能保持气体
D.火山活动排出的原始大气中,富含氧气
13.米勒实验证明了( )
A.生命起源于大气
B.生命起源于陆地
C.小天体撞击地球带来生命的胚胎
D.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
12.D 13.D [第12题,原始的地球形成后,小天体不断撞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上涌喷出,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层,产生降水,并在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A、B、C不符合题意;原始大气中富含二氧化碳、甲烷等,缺乏氧气,因此D项与水圈的形成无关,选D。第13题,米勒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原始大气产生水圈,加上强烈的紫外线和闪电)下,发生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化学过程,形成原始生命所需要的有机物,D正确;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并非大气和陆地,A、B错误;小天体撞击地球带来了某些物质,但并不是生命胚胎,C错误。]
4 000万年前,茂密的雨林从赤道一直延伸到今天中国的内蒙古地区。在小行星撞击2 500万年后,地球陆地上再次出现各种巨兽。读4 000万年前地球景观复原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动物属于( )
A.无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
C.两栖类动物 D.哺乳动物
15.与现在的气候相比,4 000万年前的内蒙古高原( )
A.气温高、降水少 B.气温低、降水多
C.气温高、降水多 D.气温低、降水少
14.D 15.C [第14题,6 500万年前至今为新生代,哺乳动物迅速发展。第15题,由材料信息“茂密的雨林从赤道一直延伸到今天中国的内蒙古地区”可知,4 000万年前的内蒙古高原气候温暖湿润。]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解析] 第(1)题,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第(2)题,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第(3)题,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第(4)题,结合现在的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
中图版 (2019)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a href="/dl/tb_c400450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练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图中a、b、c、d、e分别表示,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