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11 地球和宇宙 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展开知识回顾
第一节 太阳和月球
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 1 \* GB3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 2 \* GB3 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 3 \* GB3 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 4 \* GB3 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 5 \* GB3 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 (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4、太阳活动
= 1 \* GB3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最少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 2 \* GB3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 1 \* GB3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波通讯。
= 2 \* GB3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 1 \* GB3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 2 \* GB3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所以看上去和太阳大小差不多)
= 3 \* GB3 ③地月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积有岩石和碎屑。
注: = 1 \* GB3 ①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 2 \* GB3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 3 \* GB3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 4 \* GB3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 5 \* GB3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一、单选题
1.按照我们观察的结果,太阳大气层离我们最近的是 ( )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日珥
2.太阳风暴指的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的剧烈爆发活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里到外可以将太阳大气层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B.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通常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个太阳风暴的活跃期
C.太阳活动只对地球上的通信有影响
D.太阳活动强时,会导致大面积停电、在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3.下列现象可能由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所形成的是 ( )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气温的升高
D.山体滑坡
4.(2022七下·婺城期末)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颗恒星
B.月球是一颗晚上会发光的卫星
C.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很大的影响
D.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核两层
5.(2022七下·婺城期末)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图中能产生“凌日”的行星是( )
A.①B.②C.③D.④
6.(2022七下·南浔期末)月食现象虽比较常见,但月食一定发生在( )
A.朔B.望
C.半个月亮的黄昏D.残月的早晨
7.(2022七下·南浔期末)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65.2422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根据表中数据,下列最符合事实的是( )
A.地球的一月是月球的一年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
C.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等
D.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8.(2022七下·温州期末)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图①处的太阳活动叫做( )
A.日珥B.耀斑C.太阳风D.太阳黑子
9.(2022七下·仙居期末)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对应的节气是(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10.(2022七下·诸暨期末)太阳、地球、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关于三个星球认识正确的是( )
A.常见的太阳活动只有日珥和耀斑两种
B.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行星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D.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三种类型
11.(2022七下·诸暨期末)框架图是梳理、归纳科学概念的好方法,下列各框架图不正确的是( )
A.B.
C.D.
12.(2022七下·新昌期末)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白昼和黑夜B.月相
C.太阳的东升西落D.四季变化
13.(2022七下·新昌期末)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下列有关太阳或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上没有空气
B.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C.太阳黑子在太阳的色球层上
D.月球是绕地球运动的唯一天然行星,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14.(2022七下·杭州期末)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2七下·丽水期末)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晚上8点在北京正式拉开的帷幕,此时的美国纽约刚刚迎来日出不久,这是因为(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纬度位置D.季节变化
16.(2022七下·丽水期末)如图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地球正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初一拍摄的
C.该天地球上的月相是新月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也会出现“日食”现象
17.(2022七下·滨江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 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火星自西向东自转
B.火星的一昼夜时间是地球一昼夜时间的二倍
C.在火星上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如果火星车质量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864N
18.(2022七下·滨江期末)如图是我国卫星风云三号E星首次拍摄的太阳高清图,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B.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C.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
D.早晨人们透过地球大气层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虚像
二、填空题
19.(2022七下·婺城期末)“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就是描述夏至的诗句。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 (填字母编号)。
20.(2022七下·南浔期末)图甲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图乙是四种月相照片。请回答:
(1)今年教师节恰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当天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甲图中标志为 (填序号)的区间内。
(2)中秋节晚上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填字母编号)。
21.(2022七下·仙居期末)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动(如图所示)。
(1)在位置1时,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 (选填“农历”或“公历”)一个月。
22.(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三、解答题
23.(2022七下·南浔期末)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给了地球光亮和温暖,更给了地球生命维持所需的能量。
(1)除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 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千米,而光的传播速度为3×10m/ s,求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3)太阳光需穿透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如果地球大气层消失,会出现________(选填字母)。
A.日出、日落都延迟B.日出、日落都提前
C.日出提前、日落延迟D.日出延迟、日落提前
24.(2022七下·柯桥期末)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自2021年10月16日与空间站对接后开始太空飞行,空间站距离地面约为400千米,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在经历183天的在轨飞行后,神州十三号于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 9时56分成功降落地面,标志着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 ;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自转。
(2)如图甲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神州十三号返回的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BC”、 “CD”、“DE" ),当天月相是图乙中的 。
(3)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现将神州十三号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形且与赤道在同一平面上(图丙),计算其绕行地球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千米/时?(圆的周长公式L=2πr,π取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解答】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所以离我们最近的是日冕层;
故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分析】 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可以将太阳大气层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解答】A. 从里到外可以将太阳大气层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面层,错误;
B.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通常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个太阳风暴的活跃期,正确;
C. 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通信有影响,对气候、太阳辐射等多方面都有影响,错误;
D. 太阳活动强时,会导致大面积停电、在北极附近出现极光现象,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带来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解答】A.无太阳活动会对线电短波通讯收到影响,有线电话不会突然中断,错误;
B.会产生磁暴现象,是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正确;
C.气温升高与是由于太阳活动所致,错误;
D.山体滑坡不是太阳活动所致,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有关知识。
【解答】A.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同时它是太阳系的中心,故A选项错误;
B.月球是一颗不会发光的卫星,故B选项错误;
C.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很大的影响,故C选项正确;
D.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解答】行星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说明该行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则只能是金星和水星。
读图,根据八大行星的位置,符合的是①。
故选:A。
6.【答案】B
【解析】【分析】月食是由于当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射向月球的太阳光被位于月亮和太阳之间的地球挡住,由于月球没有太阳光反射,我们看到的月亮不再明亮,形成月食。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同一方向上排列,此时是农历十五;因为月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不重合,因此并不是每个农历十五都发生月食,只有当月球位于两个平面的交点附近时才发生月食。
【解答】月食现象虽比较常见,但月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十五,即是望。
故选B。
7.【答案】B
【解析】【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自转周期也是27.3天,说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
【解答】A:地球的一月是30天,月球因为绕转地球公转,月球的一年是27.3天,不符合,故A错误;
B: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自转周期也是27.3天,说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故B正确;
C: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是27.3天,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二者不等,故C错误;
D:由于自转周期不一样,故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不等,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
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
【解答】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故选A。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运动和二分二至日的划分,春分日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秋分日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解答】如图,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丁为春分日。故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对应的节气是夏至。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的基本概况解答。
【解答】A:太阳的常见活动包括太阳黑子、光斑、谱斑、太阳耀斑、日冕、日珥、太阳风等,A错误。
B: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卫星,B错误。
C:地球自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C错误。
D: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三种类型,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分析】首先对选项中概念或规律的内容进行回忆,明确包含的范围,然后确定错误的选项。
【解答】A.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故A错误;
B.根据太阳大气的结构可知,太阳大气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B正确;
C.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丝、花药;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故C正确;
D.外耳分为耳廓和外耳道.故D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会产生四季,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等的变化。
【解答】 太阳的东升西落与白昼和黑夜都是地球自转导致,AC错误。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B错误。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会产生。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分析】 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月球和太阳都有各自独有的特征。
【解答】A、月球没有空气,A正确。
B、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B错误。
C、太阳黑子在太阳的光球层上,C错误。
D、月球是绕地球运动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分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解答】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解答】昼夜更替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
故选A。
16.【答案】D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
此题考查的是日食的成因,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解答】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射到月球上去的太阳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同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发生的是“月食”。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火星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火星自西向东自转,正确。
B:火星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故一昼夜时间跟地球一昼夜时间相近,错误。
C:火星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正确。
D: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如果火星车质量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240kg×10N/kg×0.36=864N,正确。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在茫茫太空中,由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几百万颗恒星聚集而成的球状星团,构成了银河系的骨架。它们的中心就是银河系的中心。
【解答】 A:太阳不是银河系的中心,它处于银河系的边缘,错误。
B: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正确。
C: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正确。
D:早晨人们透过地球大气层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虚像,正确。
故选A。
19.【答案】(1)甲
(2)C
【解析】【分析】(1)夏至为6月22日,秋分为09月22日。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丁为春分日。
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甲位置。
(2)农历五月二十三,为下弦月,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C。
20.【答案】(1)②
(2)C
【解析】【分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教师节为9月10日,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故位于②。
(2)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选C。
21.【答案】(1)新月或朔
(2)农历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解答】(1)在位置1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农历一个月。
22.【答案】清晨;下弦月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
故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清晨,看到的月相为下弦月。
23.【答案】(1)水星、金星
(2)t=s/v=1.5×1011m/3×108m/s=500s
(3)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光传播,地球大气层的作用。
【解答】(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金星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t=s/v=1.5×1011m/(3x108m/s)=500s。
(3)由于存在大气层,阳光射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导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阳光就可以照到地球上某些地方,所以如果不存在大气层,会导致日出推迟,日落提前。
故选D。
24.【答案】(1)改变;自东向西
(2)AB;C
(3)解:s=2π(R速+h速)=2×3×(6371km+400km)=40626km
t=90min=1.5h
v= st=40626km1.5ℎ =27084km/h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根据速度公式v=st解答。
【解答】(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
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故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自东向西自转。
(2)神州十三号返回的这天为4月16日,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在AB之间。
当天为农历三月十六,月相为满月,故是图乙中的C。
地球
月球
年龄
45亿年
45亿年
自转周期
24小时
27.3天
表面积
5.1 ×108km2
3.8×107km2
周长
4007.5km
10927km
初中第1节 太阳和月球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kx/tb_c7761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太阳和月球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a>,共8页。
期末复习10 压强 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10 压强 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9 摩擦力 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9 摩擦力 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说理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