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列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文章写愚公移山并取得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寓体——所述故事;寓意——所托意旨(所给启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yuán)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魁父,小山名。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放置、安放。
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扛。
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意思是,你也太不聪明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今义:方向,方面。
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今义:曾经。
古义:指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古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今义:泛指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古义:叹息。 今义:休息。
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动词,愁苦,这里指担心
相当于介词结构,往哪里、在哪里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指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者,……”,表判断
“感”是“被……感动”的意思
省略主语,即“(家人)杂然相许”
主谓倒装,即“汝之不惠甚矣”
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置身事外 且焉置土石
荷枪实弹 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的伟大壮举得到众人的支持;
把孩子高兴的神态生动地描写出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
和下文智叟的态度形成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
智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以为是。
愚公: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大智若愚。
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延绵不绝的道理。(顶真)
移山凭据:人力无穷,山不加增。
发挥想象,智叟“亡以应”时,在想些什么?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看寓言的标题。寓言的标题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弄清标题的意思,明确寓意。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有暗示(明示)寓意的语句。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寓言中的某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分析人物形象。一则寓言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人物,从不同的人物入手进行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寓意。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故事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可以洞悉寓意。联系实际。这是弄懂寓意的关键。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寓言的寓意。
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赞扬了愚公的伟大抱负、坚毅精神。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这个故事如果不用神话结尾,还可以怎样结尾?发挥你的想象。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 愚公移山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 愚公移山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愚公移山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愚公移山教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愚公移山,第1课时,第2课时,字词注音,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大部分家人,愚公妻子,邻人之孀妻弱子,操蛇之神,支持愚公移山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