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CONTENTS 教学目录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愚公移山的精神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上节课我们对课文重点字词句做了重点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愚公移山》。
(1)交代二山的面积、高度和位置。
(2)写愚公移山的原因、方案和行动。
(3)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
(4)写山被神仙移走,愚公愿望实现。
1.全文一共勾画了几幅图画?
2.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标、方法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方法: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员不足:“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大家” 对愚公移山持怎样的态度?
大部分家人: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愚公的妻子: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邻人之孀妻弱子: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举动。
智叟: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天帝: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5.写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
①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开山劳累艰辛,突出愚公一行之坚毅。②将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6.智叟和愚公的观点及依据各是什么?它们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最大不同: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7.下面是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句式上有相似之处,那么他们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相同吗?
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是严厉责备,“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语含轻蔑,有挖苦意;“其如土石何”则是赤裸裸的嘲讽讥笑。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语气较轻,语含关心,她不反对移山,只是对移山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提出疑虑。
8.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不会。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正是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大力神背走二山,这肯定了愚公的精神,使之更加丰富高大。
9.请简要概括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特点。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好为人师的愚者形象。
10.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愚公移山的壮举,大家会有不同的见解。你的观点是搬家还是移山?请简要阐述理由。
观点一:愚公应当移山。愚公移山,是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生活中的困难毫不退避、迎难而上的表现。这个故事的意义,不在于愚公能否移走大山,而在于他那认准目标、矢志不移的精神。搬家是逃避困难、逃避现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愚公移山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则只能让家乡更闭塞、贫穷、落后,又何谈发展呢?
观点二:愚公应该搬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无限夸大人的能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移山破坏了生态,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搬家可使自己和子孙免于受苦,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也可以保护生态。此外,搬家还体现了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进取的创新精神。
本文通过叙述愚公带领众人移山的壮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描写生动,形象鲜明孩子的“跳”,智叟的“笑” “止”,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以及精彩的语言描写,用语准确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画面感极强。 2.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3. 善用对比和衬托愚公与智叟的对比,寓意深刻;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神灵的惧怕与感动等有力地衬托了愚公的坚定与执着。4. 情节一波三折开头写山的高大,接着写移山的决定,家人的态度,邻人的帮助,智叟的讽刺,愚公的反驳,神灵的帮助等,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方七百里,高万仞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聚室而谋,毕力平险率子孙荷担,叩石垦壤邻人遗男,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智叟笑而止之愚公不改初衷
——天帝助愚公实现移山愿望
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示例1: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示例2:只有认识到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才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
2.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我的子孙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会有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
四、解释下列加红词的含义。1.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3.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4.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痛苦,这里是“使……痛苦”
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
六、《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
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ruì)噆(zǎn)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初中人教部编版22 愚公移山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2 愚公移山完美版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列子》,愚公移山,巍巍太行,蓝天下的太行山风光,云雾缭绕的王屋山风光,大智若愚,对比和衬托手法,二山高峻,遗男热情帮助,智叟顽固不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讽刺意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一等奖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一等奖习题ppt课件,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