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出塞第一课时习题
展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出塞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出塞 》。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叹息边战不停、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盼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度安定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孩子们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让学生清晰古诗的注解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背默课文并理解其义。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认识本课“塞、秦、征”等5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3.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4.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5.背诵古诗《出塞》。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塞、秦、征”等5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默古诗《出塞》。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以《出塞》为例。这为生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借其它边塞诗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一)、导入新课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古诗三首》)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塞、秦、征、还”2.学习生字“塞、秦、征”指导书写: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板书:互文 秦汉)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写法,积累经验。】
(四)、悟诗情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1、感悟画面之悲。(1).师范读诗句。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2、感悟人心之悲。 【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 (2)补诗句:(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读出语气。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五)、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4“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2.激情引读(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了解历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能力。】
(六)、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首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七)、布置作业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古诗三首《 出塞 》板书 互文 明月 关 秦汉 人未 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课后作业。(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 还(hái huán)来就菊花 但是龙城飞将在(jiànɡ jiānɡ ) 将(jiānɡ jiànɡ)军 不教胡马度阴山(jià jiā) 教(jiā jià )课(二)、填空。1.龙城飞将指的是( ),他是( )代名将,被世人成为( )2.“阴山”指今天的( )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3.这首诗中的( )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4.《出塞》作者王昌龄是( )代诗人。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图。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三)、选择。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将”指的是(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度”的意思是( )A.度步 B.度过 C.越过(四)、说说你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huán hái jiànɡ jiānɡ jià jiā(二)、1. 李广 汉 飞将军 2. 内蒙古 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唐 冷月照边关的苍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关战争,人民安居乐业。(三)、1.A 2.C(四)、不仅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对边塞战士的同情,还写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与对现实的无奈,其实后面两句更直接的写出作者对良将的向往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出塞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课文主题:《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三、注解: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雪梅第一课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6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雪梅第一课时课时练习</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第一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5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暮江吟第一课时习题</a>,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0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观潮第一课时同步练习题</a>,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