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省深圳市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复习模拟预测练习试卷(原卷+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a-40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面团发酵B.制作木雕
C.修剪盆栽D.整理桌椅
【答案】A
【详解】A.面团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制作木雕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修剪盆栽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整理桌椅的过程中只是桌椅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铝元素:ALB.氦气:HeC.5个硫离子:D.氧化镁:
【答案】B
【详解】A、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铝元素表示为Al,故A错误;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表示为He,故B正确;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硫离子表示为5S2-,故C错误;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2价,故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D错误;
故选B。
3.实验规则千万条,安全规范第一条,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蒸发食盐水
C. 闻气体味道D. 铁丝燃烧
【答案】D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A正确;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B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C正确;
D、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铁丝时,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4.2024年春运期间,4架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飞机首次服务春运。制造大飞机用到很多钛合金材料。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钛的原子质量是B.钛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C.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
【答案】A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钛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2-2-8-10=2,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
5.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能量观: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都有温度变化
B.转化观:水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
C.微粒观:氨气和氦气都由分子构成
D.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由同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都有温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故水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由氦原子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磷酸奥司他韦(化学式为)可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它有颗粒状和粉末状两种形态。下列有关磷酸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奥司他韦中氮、氢元素质量比16:31B.该药由58个原子构成
C.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颗粒状的磷酸奥司他韦疗效更快
【答案】C
【详解】A. 磷酸奥司他韦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2):(1×31)=28:31,此选项错误;
B. 该药由磷酸奥司他韦分子构成,一个磷酸奥司他韦分子由16+31+2+8+1=58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C. 该物质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磷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通过比较可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正确;
D. 粉末状的磷酸奥司他韦疗表面积更大、疗效更快,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2),其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转化过程中有单质生成
B.反应物中各粒子个数比为4:1
C.该反应可表示为
D.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答案】C
【分析】分析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烯和水的过程,反应前后都存在的氢分子,是未参与反应的,并不是反应生成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无单质生成,说法错误;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每6个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反应物中各粒子个数比为1:3,说法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法错误。
故选C。
8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图中实验,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不生锈,U管液面L端上升,R端下降,可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根据溶解情况,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得出碘在水和汽油中溶解性的不同,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向试管中加入水后,U管的液面左高右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不能用于探究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图,同一条射线上的物质类别相同,同一圆圈上的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d为碱,则d→e的转化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c为FeSO4,则a、b均能和稀硫酸反应制得c
C.b→Fe可以通过与氢气反应来实现
D.Fe和Cu2+的盐溶液反应,可生成e
9.D
【详解】A、同一圆圈上的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d、e(盐)、氧化铁在同一圆圈上,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若d为碱,则d为Fe(OH)3,e为含有铁离子的盐,根据碱的通性,由Fe(OH)3转化为铁盐,可通过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碱与盐和碱与酸反应,由于Fe(OH)3是不溶于水的碱,不能通过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碱与盐转化为铁盐,只能通过酸与Fe(OH)3反应转化,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若d为碱,则d→e的转化一定是中和反应,说法正确;
B、若c为FeSO4,同一圆圈上的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a、b、c在同一圆圈上,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同一条射线上的物质类别相同,a、d在同一条射线上,则a为氢氧化亚铁,b、氧化铁在同一条射线上,则b为氧化亚铁,c、e(盐)同一条射线上,则c为含有亚铁离子的盐,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均可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说法正确;
C、由上可知,b为氧化亚铁,氢气具有还原性,氢气可以还原氧化亚铁生成Fe,说法正确;
D、金属单质铁和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只能生成亚铁的盐溶液,而e是含有铁离子的盐,说法错误。
故选D。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C.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
D.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里含有60g甲
【答案】B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错误;
B、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正确;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错误;
D、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里含有甲质量=,错误。
故选B。
11.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B.BC.CD.D
【答案】C
【详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二者,故A不符合题意;
B、羊毛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气味,而尼龙属于合成纤维,灼烧时,无烧焦羽毛气味,故鉴别羊毛线和尼龙线可以灼烧闻气味,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杂质被除去的同时又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符合题意;
D、CaCO3在高温煅烧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只有氧化钙,能达到除杂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还原性
B. 实验②: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实验③:滴入浓硫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D. 实验④:甲试管中铁钉不生锈,乙试管中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CO 有还原性,故A正确;
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均为可燃物,二者均接触氧气且接触温度一样,乒乓球碎片很快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
C、滴入浓硫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也会放热,故C不正确;
D、甲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乙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D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综合题(共4大题,共30分)
13.(6分)下图为初中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请从A一E装置中选择)。
(4)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选填“c”或“d”)端通入。
(5)若用D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操作是将 。
(6)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实验室的大理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
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要对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
I、H2S气体能与NaOH溶液或CuSO4溶液反应。
Ⅱ、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装置H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B.NaOH溶液C.澄清石灰水D.CuSO4溶液
【答案】(1)长颈漏斗
(2)
(3)AE
(4)d
(5)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6)D
【详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所以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装置,选择A装置;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即选择E装置做收集装置;
故填:AE
(4)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d端通入;
故填:d
(5)若用D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故填: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6)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H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H2S,该项错误;
B、NaOH溶液能吸收硫化氢气体,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收集,该项错误;
C、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起到除杂的作用,该项错误;
D、硫酸铜溶液能与硫化氢气体发生反应,可以除去混合气中的硫化氢,该项正确;
故选:D
14.(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现将以上三种溶液任意标记为 A、B、C。
【实验探究 1】
(1)小明选用紫色石蕊溶液完成了鉴别,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溶液。
(2)小燕选用碳酸钠溶液进行鉴别,实验如下图:
①甲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小云将乙试管中溶液和丙试管中上层清液倒入同洁净的烧杯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 2】
(4)对上述烧杯中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 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 I:NaCl、NaOH;
猜想 II:NaCl、NaOH、 ;
猜想 III:NaCl、NaOH、Ba(OH)2
【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也能得出上述结论,写出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与拓展】
经过同学们合作探究最终验证了溶质的成分。老师带领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此滤液在排放前应如何处理: 。
【答案】(1)氢氧化钡
(2)有气泡生成 Ba(OH)2+Na2CO3=BaCO3↓+2NaOH
(3)BaCO3
(4)Na2CO3 I 加入盐酸,将溶液的pH调至中性,再排放
【解析】(1)稀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所以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如果变红色,说明是稀盐酸,如果变蓝色,说明是氢氧化钡,如果不变色,说明是氯化钠;
(2)碳酸钠能遇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乙对应的是氯化钠的现象,丙对应的是氢氧化钡的现象,甲应该对应稀盐酸的现象;所以:
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图甲中碳酸钠溶液与A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
②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Na2CO3=BaCO3↓+2NaOH;
(3)乙试管中溶液是碳酸钠、氯化钠,将乙试管中溶液和丙试管中上层清液倒入同洁净的烧杯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丙中氢氧化钡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4)[猜想与假设]
若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含有:NaCl、NaOH;若碳酸钠过量,滤液中含有:NaCl、NaOH、Na2CO3;若氢氧化钡过量,滤液中含有:NaCl、NaOH、Ba(OH)2;故猜想 II是:NaCl、NaOH、Ba(OH)2;
[进行实验]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碳酸钠;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钡;故猜想I正确;
[反思与评价]
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与拓展]
滤液中氢氧化钠呈碱性,会破坏水体酸碱性,需要处理为中性再排放。
15.(7分)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和 (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 ;
(4)已知TeO2与CO2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试写出“碱浸”时Te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酸溶”后,在所得的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固态碲和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酸(HCl和H2SO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温馨提示:反应物有H2O参加)
15.(1)漏斗
(2)Na2SO4
(3)除去杂质,提纯二氧化碲
(4)
(5)
【详解】(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亚碲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碲,所以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和Na2SO4;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提纯二氧化碲;
(4)二氧化碲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碲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四氯化碲、水、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碲、盐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9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根据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图1)回答问题:
图1
(1)海水“晒盐”是通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式获取粗盐,海水“制碱”的产物可用作氮肥的是 (填名称)
(2)步骤Ⅰ除杂中,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 。
A.①Ca(OH)2、②Na2CO3 B.①Na2CO3、②Ca(OH)2
C.①KOH、②Na2CO3 D.①NaOH、②Na2CO3
请写出除去粗盐中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得到饱和铵盐水,饱和铵盐水PH (填“<”“>”或“=”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步骤Ⅲ反应,产物NaHCO3比NH4Cl先结晶析出,请结合生产原理和图2解释其原因 。
(4)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5)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优点有___________。
A.和国外的“索尔维氨碱法”制碱相比,无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碱生产联合起来,同时各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
【答案】(1)蒸发结晶 氯化铵
(2)AD CaCl2+Na2CO3=2NaCl+CaCO3↓
(3)> 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加原料利用率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碳酸氢钠率先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温度降低,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4)分解反应
(5)AB
【解析】(1)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蒸发溶剂使氯化钠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结晶方法为蒸发结晶。海水“制碱”的产物有碳酸钠和氯化铵,其中的氯化铵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2)A、试剂①Ca(OH)2能够与杂质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试剂②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也能和过量的试剂①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可以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A正确;
B、试剂①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试剂②Ca(OH)2能够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钙,故B错误;
C、试剂①KOH能够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试剂②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故C错误;
D、试剂①NaOH能够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试剂②Na2CO3能够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稀盐酸可以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AD。
加入碳酸钠可以除去粗盐中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3)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氨水呈碱性,所以饱和氨盐水呈碱性,溶液的pH>7。氨气极易溶于水,先通入氨气后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原料利用率。结合生产原理和图2可知,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碳酸氢钠率先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温度降低,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所以在步骤Ⅲ中,产物NaHCO3比NH4Cl先结晶析出。
(4)由图可知,步骤IV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A、 联合制碱法无废弃物CaC1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 联合制碱法能够使氯化钠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故B正确;
C 制碱过程中,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放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需要加热,故C错误。
故填AB。
A.探究氧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B.探究碘在水和汽油中溶解性的不同
C.探究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热
D.探究MnO2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A
鉴别CO和CO2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
鉴别羊毛和尼龙
灼烧, 闻气味
C
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Na₂CO3
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D
除去 CaO 中混有的CaCO3
高温煅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 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模拟练习试卷(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模拟练习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模拟练习试卷解析docx、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模拟练习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练习试卷(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练习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练习试卷解析版doc、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练习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西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广西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