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景泰蓝的制作优秀练习题
展开1. 说明文是一种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 等。
2. 叶圣陶,原名 ,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童话作品的代表作有 、 ,其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有 等。
3. 加点字注音
铁砧 铁椎 掐丝 譬如 白芨 琢磨 绒线 铁臼 缺憾 铜器作
4.解释成语
恰如其分:
推陈出新:
二、选择
5.对下面句子里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各处城市大都有这种铜器作,重庆还有一条街叫打铜街。(铜器作:旧时称制作铜器的小作坊。)
B.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譬如:比如。)
C.刚才说铜丝是蘸了白芨浆粘在铜胎上的,白芨浆虽然稠,究竟粘得不怎么结实。(究竟:副词,毕竟;到底。)
D.细末里头不免掺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掺和:参与,参加进去添乱。)
6.下面依次填入句中空格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全部工作是手工, 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转轮由马达带队的皮带转动,算是借一点儿机械力。 拿着蘸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 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那非纯用手工打磨 。
A.只有 可是 因为 不可
B.只有 但是 所以 才可
C.所以 可是 因为 不可
D.只是 但是 可是 不可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现在把它的制做过程说一下。
B.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廷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势,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
C. 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
D.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搏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8.对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字)
B.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作比较)
C.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打比方)
D.马的瞳孔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作比较)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次世博会期间,由于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国宝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B.不仅景泰蓝在掐制和纹饰上增添了上百余种工艺,而且在造型和题材上又创新了200多个品种。
C.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8.8级地震,并造成海岸地区海啸,目前至少已造成近1000人死亡。
D.根据1970年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上签署的国际间共同保护文物与合法管制文物进出口协定,私藏景泰蓝者必须将文物归还原主。
10.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他们两个都是著名的艺术家,艺术造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B. 虽然骗子骗人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但只要人们提高警惕,骗子们还是无计可施。
C. 在班级辩论会上,口才极好的李臣胸有成竹,妙语连珠,显得十分镇定。
D. 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刚才说铜丝是蘸了白芨浆粘在铜胎上的,白芨浆虽然稠,究竟粘得不怎么结实。要它结实,就得烧焊。先在沾满了铜丝的铜胎上喷水,然后拿银粉、铜粉、硼砂三种东西拌和,均匀地筛在上边,放到火里一烧,白芨成了灰,铜丝就牢牢地焊在铜胎上了。
随后就是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清水洗。洗过以后,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脏东西得去掉了,涂上的色料才可以紧贴着红铜,制成品才可以结实。
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图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做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用的色料就是制颜色玻璃的原料,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类。我们在作场里看见的是一块块不整齐的硬片,从山东博山运来的。这里头基本质料是硼砂、硝石和碱,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颜色也就各异,大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
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细末里头不免掺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干净,就会影响制成品的光彩。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
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点蓝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着色料,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熟极了的缘故,不用看什么图样,自然知道哪个格子里该填哪种色料。湿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铜丝高一些。整个表面填满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一烧就低了下去,于是再填,原来红色的地方还是填红色料,原来绿色的地方还是填绿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1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又比较禁得起外力( )
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
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 )
筛成细末应用( )
细末里头不免掺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 )
12.文中两个括号有何作用?
13.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
14.选文第三段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解说“繁笔”里头的道理的,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15. 说说如果去掉下边句中加点的词或词组,表达效果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1).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
(2).……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
(3).……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
1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
(2)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 )
(3)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
(4)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
17.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8.选文第三段中“这里头有道理可说。”,“道理”指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说明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做比较 下定义
2.叶绍钧 《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倪焕之》
3. zhēn chuí qiā pì jī zhuó róng jiù hàn zuō
4.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十分恰当,正好达到合适的限度。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它以新的面目出现。
二、选择
5.D 6.A 7.C 8.D 9.D 10.D
三、阅读
11. jīn bō dì yìng hu
12. 对前面的文字补充说明。
13.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14.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一是“涂色料”的要求,只有用“繁笔”,图画各部分的颜色才能界限清楚,泾渭分明;二是由于“铜胎和颜色的膨胀率不同”,如果不用“繁笔”,色料的面积必然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三是采用“繁笔”,把面分成无数小块,不仅热胀冷缩都比较细致,还禁得起外力,打磨的时候,就不至于破裂、剥落。总体来说,作者是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和铜胎、色料的物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解说的。这样写,能开阔读者眼界,丰富读者知识,使读者了解景泰蓝不仅制作精细,工艺水平高,而且生产的过程和细部处理也是科学的,进而使人们看到我国手工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15. (1)原句说明掐丝工人胸有成竹,艺高胆大,若去掉加点的词,就显示不出这些意思。
(2)原句说明掐丝工人对工作认真细致,精益求精,若去掉加点的词,就看不到他们这种工作精神了。
(3)原句说明掐丝工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专心一志,刻苦钻研,若去掉加点的词组,就看不出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
16.(1)作诠释 (2)打比方 (3)列数字 (4)做比较
17.设问
18. (1)铜丝粘在铜胎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2)铜胎和色料的膨胀率不相同,铜丝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不至于破裂。
(3)铜胎表面被分成无数小块后,打磨时就比较禁得起外力,色料不至于剥落。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巩固练习</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二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精练</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回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三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当堂检测题</a>,文件包含第53课《景泰蓝的制作》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第53课《景泰蓝的制作》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