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野生动物园圈养草食性动物产生的大量粪便,可以用粪食性金龟进行处理。蜂蝶围着各色的野花翩翩起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花通过物理、行为、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B. 蜜蜂、蝴蝶和野花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 金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被草食性动物同化后的能量
D. 金龟的活动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粪便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不能循环利用,但可以提高利用率,在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为第二营养级,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还是属于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并没有获得这部分能量,食草动物获得的能量为同化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详解】A、蜂蝶围着各色的野花翩翩起舞,说明野花通过物理信息吸引蜂蝶,A错误;
B、蜜蜂、蝴蝶和野花属于不同的物种,三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
C、野生动物园圈养草食性动物产生的大量粪便,可以用粪食性金龟进行处理,故金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未被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粪便量),C错误;
D、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B。
2.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结果如图所示(生物积累量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用t•hm-2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 为确定鲢、鳙的合理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鲢、鳙所在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
C. 投放鲢、鳙一年后,它们与银鱼的种间竞争关系,导致银鱼种群数量下降
D. 该过程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方向,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因为空间、食物有限,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弱者最终被淘汰如果两个物种生存能力相当,因为竞争和种内斗争的双重调节,使两种生物互为消长,能长期共存于同一环境中,表现出趋同进化。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引起“水华”的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为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生物群落是指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因此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鲢鱼和鳙鱼均已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因此为确定鲢、鳙的合理投放量,应调查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生物积累量,B错误;
C、投放鲢、鳙一年后,银鱼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它们与银鱼是种间竞争关系,且在竞争中占优势,C正确;
D、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该过程中通过调整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D正确。
故选B。
3.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塞罕坝分布着大面积针叶纯林。现计划引入多种阔叶树种,把部分纯林改造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改造后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B. 营造复层混交林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D. 为维持生态平衡,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是封育和禁止砍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改造后的森林增强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错误;
B、与纯林相比,营造复层混交林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C错误;
D、为维持生态平衡,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另一方面则是给予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而不是封育和禁止砍伐,D错误。
故选B。
4. 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竞争关系
B.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
D. 出水处要对细菌数量、藻类数量等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排放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且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详解】A、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因此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关系,A错误;
B、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O3-,被植物吸收,利于污水的净化,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细菌产生的物质被藻类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又可被细菌利用,实现了循环反复,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C正确;
D、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对细菌、藻类等生物数量进行控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D正确。
故选A。
5. 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示意图,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活垃圾的发酵处理可扩大该乡村的生态足迹
B. 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循环
C. 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物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 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氧气浓度、总碳量、温度、含水量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原理。
【详解】A、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其中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减少人工处理,因此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缩小本村的生态足迹,A错误;
B、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B错误;
C、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物质体现了循环原理,C错误;
D、氧气浓度、总碳量、温度、含水量等会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D正确。
故选D。
6.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培养基中以微小的颗粒状存在,PAHs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很慢,并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科研人员欲从被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甲和乙都以PAHs为唯一碳源,两者都是选择培养基
B. 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可用于微生物计数,计数结果往往偏大
C. ④过程挑选的单菌落应该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小的
D. 接种后的培养基乙应置于无菌培养箱中,无须进行倒置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科研人员从被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的主要步骤。其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从被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所以培养基甲和乙都是选择培养基,A正确;
B、培养基乙上单菌落的分布比较均匀,说明其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计数,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菌落长大连在一起,计数时只算一个菌落,导致结果偏小,B错误;
C、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越大,降解PAHs的效果越好,故④过程挑选的单菌落应该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的,C错误;
D、接种后的培养基乙应置于无菌培养箱中,须进行倒置培养,因为倒置培养能防止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错误。
故选A。
7. 废水、废料经加工可变废为宝。某工厂利用果糖生产废水和沼气池废料生产蛋白质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产过程中,一定有气体生成
B. 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主要来源于沼气池废料
C. 该生产工艺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生产蛋白质
D. 沼气池废料和果糖生产废水在加入反应器之前均不需要灭菌处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与氮源,统计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详解】A、据图可知,该生产过程中有酿酒酵母的参与,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故该生产过程中,一定有气体生成,A正确;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主要来源于果糖生产废水,B错误;
C、分析图示可知,该技术中有连续搅拌反应器的过程,该操作的可以增加微生物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此外也可增大溶解氧含量,故据此推测该生产工艺利用微生物的有氧发酵技术生产蛋白质,C错误;
D、沼气生产利用的是厌氧微生物,在连续搅拌反应器中厌氧微生物会被抑制,因此沼气池废料无需灭菌,果糖生产废水在加入反应器之前需要灭菌处理,D错误。
故选A。
8. 鱼茶是海南黎族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鱼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润肺清肠、促进消化、养颜美肤和缓解血管硬化等作用。其制作方法是生鱼加盐、姜、蒜等处理后、拌入煮熟的干米饭,在特定条件下发酵一段时间后,开坛即可食用。鱼茶的发酵菌群主要是乳酸菌,发酵后的鱼肉蛋白质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茶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
B. 食用鱼茶可能会发生误食寄生虫或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风险
C. 制作鱼茶过程中要通入无菌空气并搅拌以利于菌种的繁殖
D. 海南黎族家庭制作鱼茶所需菌种需经精心选育和扩大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详解】A、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会生成CO2,A错误;
B、鱼茶是生鱼直接制作的,可能会有误食寄生虫或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风险,B正确;
C、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制作鱼茶过程中要密封发酵,C错误;
D、传统发酵技术中菌种来自于自然环境中,D错误。
故选B。
9. 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
②煮沸消毒法中100℃煮沸 5-6 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所有芽孢、孢子
③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消灭,所以不能在常温长期保存
④用紫外线消毒前,适量喷洒石炭酸,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⑤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⑥培养皿、吸管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A. 2 项B. 3 项C. 4 项D. 5 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详解】①无菌技术的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①错误;
②煮沸消毒法中100℃煮沸5-6分钟只能杀死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细胞,不能杀死芽孢、孢子,②错误;
③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消灭,还含有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所以不能在常温长期保存,③正确;
④用紫外线照射30 min,可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④正确;
⑤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温度更高),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⑤正确;
⑥培养皿、吸管等玻璃器皿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⑥正确。
故选C。
10. 土壤被称为“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科学工作者要从土壤中分离或鉴定需要的微生物,需要配制选择培养基,再通过接种、培养、纯化、筛选等技术获得微生物。下列关于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分离或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土壤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需要配制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在灭菌后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B. 从土壤中分离出纤维素的分解菌,需要配制含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且加刚果红
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分解菌
D. 从土壤中分离固氮微生物需要配制不含氮源的培养基,且培养条件要适宜
【答案】A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
【详解】A、青霉素能杀死细菌,对真菌无影响,因此,从土壤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需要配制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且调试pH需要在灭菌前,A错误;
B、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纤维素酶,能利用纤维素,而其他微生物不能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出现透明圈,所以能分离和筛选纤维素的分解菌,B正确;
C、分解尿素的分解菌能合成脲酶,把尿素分解成NH3,NH3再转化NO3- 、NH4+被植物利用,其他微生物细胞中不能合成脲酶,不能利用尿素,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C正确;
D、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N2,其他微生物不能利用,因此需要配制不含氮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且培养条件要适宜,D正确。
故选A。
11. 为实现多肉植物的规模化生产,科研人员开展了如下研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宜选择幼嫩叶片,依次用次氯酸钠和70%的酒精浸泡30分钟
B. 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以利于愈伤组织分化
C. 过程③芽、根的诱导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D. 过程④应在珍珠岩基质中添加适量蔗糖和植物激素,为幼苗生长提供碳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详解】A、过程①选取的叶片应该在70%的酒精浸泡30s后,立即取出,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A错误;
B、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比值适中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利于形成愈伤组织,B错误;
C、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在芽、根的诱导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C正确;
D、过程④将试管苗移植到消过毒的珍珠岩基质中,是为了试管苗适应外界环境,再移栽到土壤中;试管苗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不需要在珍珠岩基质中添加碳源,D错误。
故选C。
12. 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1所示。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
B. 图1过程①是在无菌水中进行,过程②是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
C. 图2中属于杂种植株的是4和5,1可能是花椰菜
D. 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可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根据图谱分析,4号和5号个体含有紫罗兰和花椰菜两种类型的蛋白质,说明是杂种细胞,而1、2、3号个体只有紫罗兰中的蛋白质,说明不是杂种细胞。
【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两个物种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原理,A正确;
B、图一过程中①是在等渗或高渗溶液中进行,而不是在无菌水中,B错误;
C、根据图谱分析4号和5号个体含有两种类型的蛋白质是杂种细胞,而1号个体只有1种蛋白质可能是花椰菜,C正确;
D、可将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筛选出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D正确。
故选B。
13.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
B. 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促进细胞呼吸
C. 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病毒感染,需大量添加各种抗生素
D. 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细胞的毒性大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适宜的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制备细胞悬液时,应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因为胃蛋白酶需要酸性环境,而在该环境中细胞会死亡,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浓度为5%的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
C、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不是杀病毒的,C错误;
D、为了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应设置培养液中不加该药物的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组织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时,不一定用胰蛋白酶来处理
B. 去核卵母细胞为重组细胞基因表达提供了细胞内的环境条件
C. 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电刺激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
D.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将动物组织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
B、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能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因此通常将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去核卵母细胞为重组细胞基因表达提供了细胞内的环境条件,B正确;
C、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C错误;
D、动物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是依据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设计的,因此该过程能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15. 动物体细胞融合后染色体核型不稳定,来自某一方的染色体往往随机丢失一至多条,这种现象常应用于基因的定位。在甲型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在克隆化培养过程中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往往出现随机丢失现象。不考虑基因互作和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甲型流感疫苗的动物脾脏中筛选获得
B. 在筛选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基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死亡
C. 与亲代杂交瘤细胞相比较,若减少某条染色体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功能缺失,则该抗体的基因就位于这条染色体上
D. 利用抗体检测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将具有持续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要给小鼠免疫,产生相应的B细胞,然后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基两次筛选,最后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详解】A、对动物进行间歇注射抗原处理,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A正确;
B、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B正确;
C、与亲代杂交瘤细胞相比较,若减少某条染色体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功能缺失,说明该抗体的基因位于这条染色体上,C正确;
D、杂交瘤细胞在克隆化培养过程中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往往出现随机丢失现象,若丢失的染色体含有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基因,则利用抗体检测筛选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具有持续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能力,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树懒是生活在某热带雨林中的哺乳动物,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太发达,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主要以树叶、果实为食,其天敌主要是蟒蛇和猛禽(如角雕)等。树懒身上长有绿藻,使其外表呈现绿色。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缺少此类食物,幼虫生存很难保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营养结构。
(2)树懒与树懒娥的关系有_____。
(3)如表是研究人员对该热带雨林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102kJ/(m2·a)表格中X的含义是_______。树懒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
(4)树懒排便要到离栖息地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其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__________。
(5)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______。
【答案】(1)组成成分
(2)竞争和互利共生 (3) ①.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②. 12%
(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全球性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2、信息传递的作用:对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对于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对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小问2详解】
树懒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其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树懒主要以树叶、果实为食,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因此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竞争和互利共生。
【小问3详解】
表中GP=X+R,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则X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树懒是植食性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即表格中的丁,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05.0×102kJ/(m2.a),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2.6×102kJ/(m2.a),能量传递效率=[(12.6×102)÷(105.0×102)]×100%=12%。
小问4详解】
树懒排便要到离栖息地数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其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问5详解】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在全球流通循环。
17. Ⅰ、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Ⅱ、将醋酸菌突变体中与耐酸有关的ALDH基因导入优良醋酸菌中,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应该在________取样。对培养基中并进行________灭菌。除了用图中方式接种,还可用_____。菌落是初步区分微生物类型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包括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
(2)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_。
A. 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 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 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 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3)先酿制果酒再生产果醋的优势有________(填编号)。
①先酿制果酒,发酵液能抑制杂菌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果醋的产率
②酿制果酒时形成的醋酸菌膜,有利于提高果醋的产率
③果酒有利于溶出水果中的风味物质并保留在果醋中
(4)为获得耐酸的醋酸菌,需将菌种接种于含________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当______时,醋酸菌能将_______,再将其转变为醋酸。
【答案】(1) ①. 被甲醇污染的土壤3-8cm处 ②. 高压蒸汽 ③.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④. 形状、大小、 颜色、透明度 、质地
(2)ABD (3)①③或③①
(4) ①. 高浓度醋酸 ②. 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 ③. 乙醇变为乙醛
【解析】
【分析】1、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化→定容→调pH→培养基的分装→包扎→灭菌→倒平板。据图分析,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的实验流程:①称量土样→②梯度稀释→③平板浇注分离→④划线纯化→⑤扩大培养;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微生物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3、酿制果酒,发酵液中产生的酒精能抑制杂菌的生长;
4、培养基的成分,四大基础营养物质分别是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小问1详解】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能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的酵母并大量培养,应该在被甲醇污染的土壤3-8cm处取样,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法灭菌;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图中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还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落是初步区分微生物类型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形状、大小、 颜色、透明度 、质地等;
【小问2详解】
A、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做到无菌操作,A正确;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防止大量酵母菌聚集,不能形成正常菌落,B正确;
C、该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的酵母菌,不需要测定酵母菌中的甲醇含量,C错误;
D、为了获得甲醇高耐受株,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进行筛选,D正确。
故选ABD。
【小问3详解】
①先酿制果酒,发酵液能抑制杂菌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果醋的产率,①正确;
②酿制果酒时形成的醋酸菌膜会造成局部缺氧,导致果醋产率不高,②错误;
③果酒有利于溶出水果中的风味物质并保留在果醋中,增加果醋风味,③正确。
故选①③
【小问4详解】
为获得耐酸的醋酸菌,需将菌种接种于含高浓度醋酸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能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其转变为醋酸。
18. 如图为iPS细胞的获得及用其培育不同种细胞的示意图(cMyc、Klf4、Sx2和Oct3/4等基因与细胞的脱分化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请写出将结缔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在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时,常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这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成纤维细胞,原因是_____。
(2)在培养iPS细胞的过程中,需要为培养细胞提供无菌、无毒的环境,为达到此目的对培养液采取的具体操作有________(答两点)。②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__________过程。
(3)过程③④为iPS细胞提供的条件不同,分化得到的细胞不同,可知细胞分化是_____的结果。
(4)iPS细胞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的原因______。
【答案】(1) ①. 结缔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②. 蛋白质 ③. 不能 ④. 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变性失活
(2) ①. 灭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培养液和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②. 脱分化
(3)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4)无须破坏胚胎,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营养: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需要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通常还需要添加血清等移向天然成分,提供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2)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以防被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累积对细胞自身产生危害。(3)温度和pH:36.5±0.5℃,7.2~7.4 。(4)气体环境:95%的空气+5%CO2的混合气体,其中5%CO2气体是为保持培养液的pH。
3、动物细胞培养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小问1详解】
利用组织获得单细胞的步骤为结缔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1.5左右,当pH大于6时,胃蛋白酶就会失去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环境pH也为7.2~8.4,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也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而胰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活性较高,因此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成纤维细胞。
【小问2详解】
为培养细胞提供无菌、无毒的环境,可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注意灭菌和无菌操作等,避免造成污染。培养iPS细胞的过程是将成体细胞诱导为具有分化能力细胞的过程,相当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
【小问3详解】
过程③④为iPS细胞提供的条件不同,分化得到的细胞不同,说明细胞分化受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
【小问4详解】
iPS细胞无须破坏胚胎,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其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
19. 我国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克隆猫“大蒜”诞生,标志着我国在克隆领域又迈进了一大步。下图为克隆猫“大蒜”培育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克隆猫“大蒜”的性状与________(填“核供体”、“卵母细胞供体”或“代孕”)动物的性状基本无关。
(2)图示过程运用了_________(填“胚胎细胞核移植”或“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该技术难度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卵母细胞应处于________期,去核的实质是去除_______。克隆猫“大蒜”的成功证明了_________。
【答案】(1)代孕 (2) ①. 体细胞核移植 ②. 更高 ③. 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表现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
(3) ①. MⅡ ②. 染色体--纺锤体复合物 ③. 动物已分化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析】
【分析】核移植技术指的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小问1详解】
克隆猫的绝大部分DNA来自体细胞供体(核供体)动物的细胞核,但其细胞核外的 DNA,即线粒体DNA同时来自核供体细胞和受体卵母细胞,与代孕动物的性状基本无关。
【小问2详解】
图示过程是从死亡的猫体内获取细胞,运用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表现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故该技术难度大。
【小问3详解】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不能直接用于核移植,而需要在体外条件下培养到减数分裂Ⅱ期,即核移植时卵母细胞应处于MⅡ期;图中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核”是纺锤体一染色体复合物,因此去核的实质是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一染色体复合物;克隆猫“大蒜”的成功证明了动物已分化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0.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1)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 、细胞培养和蛋白质提取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________ 。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将等量的纯化PD-1蛋白分别注射到5只小鼠体内,经过二次免疫后测定小鼠抗PD-1抗体的免疫效果,取其中免疫效果最好的1号小鼠用于后面的融合实验。在融合前三天,对1号小鼠加强免疫一次,目的是_______ 。然后取小鼠的脾脏细胞用___________ 试剂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
(2)一段时间后,将(1)所得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检测原理如图。
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周相载体表面制成____ ,并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_____ (细胞、上清液),即待测样本。②加入酶标抗体后一段时间,需要用洗涤剂将未与____ 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③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的深浅可代表_______ 。
(3)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被动免疫治疗是指被动地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制剂或细胞回输给肿瘤患者机体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案适用于肿瘤晚期患者,除了单克隆抗体治疗外,还可以进行过继性细胞治疗。从肿瘤患者体内获取的免疫细胞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分裂受阻,其原因有_______ (答出2点)。
【答案】(1) ①. 细胞融合 ②.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③. 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浆细胞 ④. PEG
(2) ①. 固相抗原 ②. 上清液 ③. 抗PD-1抗体 ④. 抗PD-1抗体的量
(3)细胞密度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产生接触抑制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一般可以通过细胞融合、细胞培养和蛋白质提取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加强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可用PEG试剂诱导小鼠的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
【小问2详解】
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周相载体表面制成固相抗原。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在固定抗原上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上清液,即待测样本。②加入酶标抗体后一段时间,为了排除干扰,则需要用洗涤剂将未与抗PD-1抗体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③PD-1蛋白与抗PD-1抗体的结合量越多颜色越深,所以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的深浅可代表与抗PD-1抗体的量。
【小问3详解】
在动物细胞的培养时,由于细胞密度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产生接触抑制时,会出现分裂受阻,可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贴壁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传代培养。项 目
GP
X
R
甲
12.6
2.9
9.7
乙
838.2
166
672.2
丙
0.9
0.4
0.5
丁
105
38.8
66.2
分解者
184.5
23.8
160.7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μml, 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