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时 网上交友新时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学段目标:能够得体地与人交往,团结
互助,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
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
核心素养
依据课程标准,本课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网络交往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网上交友的特点、
影响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具有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的能力,提高白我防范能力、察觉能力和
自我保护能力。正确使用互联网结交朋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中与人交征,塑造
正确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认识网络交往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
2.理性地利用网络交往。
【教学难点】
网络交往的利与弊;理性地利用网络交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预设学生在讨论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除了现实生活,互联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书写自己的交往故事,体会信任与怀疑、期望与失望、愉悦与痛苦、亲密与疏离。当我们回到现实中,这一切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给我们的成长又带来什么?
二、新课讲授
学生自主学习
网上交友
1. 网络的积极影响?
2. 网上交往有哪些特点?
3. 网格交往的消极影响?
慎重结交网友
网上交友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一 网上交友
运用你的经验
请同学阅读教材P54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回答。
提问:你如何看待这些同学在网上的交往?这样的交往可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1)我们利用网上交往解决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网上交往也有许多烦恼。(2)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
2.请同学阅读教材P55上探究与分享。探究回答。
提问: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吴凡在现实世界中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他将与他人交往、渴望建立友谊的想法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希望在网上自由地表达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交往圈。所以吴凡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总结: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书写自己的故事,体会信任与怀疑、期望与失望、愉悦与痛苦、亲密与疏离...
网络的积极影响?(5点 P54,55,58)
(1)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3)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新通道,拓展交往圈。
(4)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
(5)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网上交往的特点?
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请同学阅读教材P55下探究与分享。探究回答。
提问:(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让我们认识新的朋友。但是由于网上交往的虚拟性特点,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使彼此的关系不能更接近。
(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答案具有开放性。比如,网友密码被盗,无法找回账号;网友家里遇到变故,他没法经常上线了;两个人闹矛盾,对方把他拉黑了;等等。
(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
提示:因为网上交往具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网上的交往不能完全当真,交往中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网格交往的消极影响?(2点,P55,58)
(1)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活动二 慎重结交网友
请同学阅读教材P56探究与分享。探究回答。
提问:(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会或不会。
(2)“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①可以。理由是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往圈等。②不可以。理由是网上交往具有虚拟性等特点,将“线上朋友”变成“线下朋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请同学阅读教材P56~57探究与分享。
提问:(1)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小饭、冰冰、小小、米多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①网上交往具有虚拟性,网友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有待确认,如果盲目和陌生网友见面,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女孩子更应该小心。②与网友见面还意味着原来网上交往的那种神秘感与好感可能会在彼此见面之后消失,综合考虑后,选择不见网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③如果决定和网友见面,我们也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单独约见网友,可以告诉父母,在他们的陪同下与网友见面。与网友见面后也不能毫无保留地把真实信息都告诉对方。
(2)你的建议是什么?
提示: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如果网友确实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在做好一定的保护措施后,可以和网友见面,但是不能毫无保留,对于自己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要注意保密。
(3)请教父母、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提示: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慎重交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角度提出建议即可。
3.请同学阅读教材P57探究与分享。探究回答。
提问: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
网上交友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慎重结交网友?)(5点;P56,57,58)
(1)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①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②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网上交往中应具备哪些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网上交往要遵守法律、法规。
(5)不要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而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4.拓展空间(1)做个小调查,了解中学生网上交友的普遍程度、网上交友的动机、网上交友的标准、网上交友的方式、网上交友的时间,并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中学生网上交友调查报告
调查名称:中学生网上交友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中学生网上交友现状,帮助中学生正确对待网上交友。调查步骤示例:
一、制订计划,确定调查对象(中学生)。
二、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三、整理资料。
四、调查结果分析。
五、结论建议:调查表明,网上交往已成为中学生构建人际关系的一种普遍方式。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而且容易冲动,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学生网上交往情况,并适时地给予引导。
(2)收集中学生网上交友不慎,给自己或家庭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伤害的典型案例。结合这些案例,对中学生如何结交网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建议。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典型事例学生上网收集即可
例如,中学生结交网友是可以的,但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绪影响;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偶尔上网释放压力是可的,但不能逃课或背着父母会见网友。
课堂小结
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板书设计】 交往新平台
注重现实交往
网上交友新时空
网上交友 交往新特点
交往新思考
网络交往两面性
慎重结交网友 网络交往不确定性
网络交往复杂性
【教学反思】
网络交往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在网络交往中需要澄清的问题又比较多。为此本课时教学策略有三个:一是规则性,指导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要遵守现实生活中的规则。二是虚拟性,指导学生认识网络虚拟性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弊端。三是复杂性,指导学生通过理性的认识和富有智慧的思考,更看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不足之处,本课时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在一程度上加大了课堂的学习容量,部分同学会感到力不从心。网上交往
现实交往
交往持续时间
受在线时间影响
很长,甚至可以朝夕相处
共同活动形式
聊天、游戏
聊天、学习、读书、玩耍等
交往形式
单一
多样
有心事的时候更想找谁倾诉
网友
同学、朋友、父母、老师
沟通优势
不受时间、空间因素限制
沟通更深入,互动性、真实感更强
在一起时的放松程度
更放松
可能会很放松,尤其是和知心朋友一起的时候
对自己的帮助
言语上的安慰和启发
从言语上行动上,从学习上到生活上,可以做到无微不至
最需要他的时候
不能随时出现在身边
随时可以找他
亲密程度
停留在虚拟世界的亲密
现实世界中的亲密程度更高
网上交友的普遍程度
十分普遍,普遍度高达90%。
网上交友的动机
好奇、从众、想交到更多的朋友等。
网上交友的标准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等。
网上交友的方式
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
网上交友的时间
周末或假期为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热身,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活动二:漫画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