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03698/0-17152143155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03698/0-17152143156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03698/0-17152143156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28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共7页。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灵河横剖面为平直河段。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灵河的流向为( A )
A.西北流向东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东北流向西南 D.西南流向东北
2.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现象或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花岗岩侵入发生S2地层之前
B.图中云山地质构造属于地垒
C.K2时期水流的速度较前期慢
D.图中月山走向为西南至东北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灵河河床的西南岸陡,东北岸缓,且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由西北向东南流,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花岗岩侵入了S2地层,说明发生S2地层之后,A错误;图中云山是一个背斜构造,B错误;K1为砾岩,K2为粗砂岩,砾岩的粒径大于粗砂岩,说明发生沉积时K1的水流速度更快,K2位于K1之上,形成时间比K1晚,所以K2时期水流的速度较前期慢,C正确;仅凭图中信息无法得知月山的走向,D错误,所以选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山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岩石最可能是( D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4.该地岩石主要由( B )
A.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5.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A.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岩体多为火山岩,火山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最可能是玄武岩,D正确;石灰岩是沉积岩,A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B错误;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C错误。故选D。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火山岩为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5题,图中“火山岩石林景观”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向上抬升使该地突出地表,最后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即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最终形成火山岩石林景观,A正确;该石林景观海拔并不高,没有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B错误;该地貌为侵蚀地貌,不是受风力堆积形成的,C、D错误。故选A。
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南麓,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峡谷处岩层主体是泥质砂岩。下图为库车大峡谷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岩层呈波状弯曲,说明岩层发生了( B )
A.水平拉伸 B.碰撞挤压
C.风化侵蚀 D.搬运沉积
7.图中与峡谷处的岩石类型相对应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戊
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与该峡谷的成因相对应的环节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6题,图示岩层呈波状弯曲,说明该处发生了褶皱运动,由岩层碰撞挤压形成,B正确,A错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不会导致岩层呈波状弯曲,C、D错误。所以选B。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峡谷处岩层主体是泥质砂岩,为沉积岩。图2中甲由沉积物形成,表明甲为沉积岩。各类岩石都可以变成丁,表明丁为岩浆。岩浆可以变成喷出型岩浆岩戊和侵入型岩浆岩丙,所以乙为变质岩。因此与峡谷处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第8题,库车大峡谷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③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为重熔再生,形成岩浆,②③④都不会直接形成峡谷,形成峡谷的主要作用应选外力作用①,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四川泸州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发现河床上有一些凸起的类似蜥脚类生物“脚印”。经专家现场鉴定,是恐龙足迹化石。图1为恐龙足迹化石,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若图2中丁为变质岩,该足迹化石是在哪一类岩石中发现的( A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2中①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C )
A.变质作用 B.冷却凝固
C.熔融作用 D.外力作用
[解析] 第9题,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图中丙为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图中乙为岩浆岩,题干指出丁为变质岩,则甲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丁为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可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因而①表示的地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经过千百年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演化,位于海口市西南的石山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文化”,人们利用玄武岩所建的古村落、石屋、石塔和各种生产、生活器具,记载了人与石相伴的火山文化脉络。图1为石山镇玄武岩民居图,图2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形成石山镇“石文化”的岩石的形成环节可能是( D )
A.b→②→c B.a→③→d
C.c→③→d D.d→④→a
12.形成石山镇特色“石文化”的岩石( D )
A.具有明显层理状构造
B.岩层中有化石存在
C.形成环境受气候影响大
D.表层多气孔状结构
[解析] 第11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中b为沉积岩,通过②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变质岩c通过重熔再生作用③形成岩浆d,岩浆d通过冷却凝固作用④形成岩浆岩a,岩浆岩a通过外力作用①形成沉积物。形成石山镇“石文化”的岩石是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所以该岩石的形成环节是d→④→a,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2题,该岩石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而具有明显层理状构造和岩层中有化石存在是沉积岩的特点,岩浆岩没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也不会存在化石,A、B错误;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出地面冷却凝固而形成,受气候影响不大,C错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与空气多有接触,所以玄武岩表层多气孔状结构,D正确。故选D。
[能力提升练]
泰山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泰山石是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有大量纹理、质地坚硬的岩石。泰山石因抗蚀性强,形成了峰峦高崖,泰山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泰山的形成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现代泰山形成的阶段。据此完成13~14题。
13.泰山的形成演化排序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14.关于泰山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泰山石属于变质岩
B.泰山石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以后
C.泰山因海拔高著名
D.现代泰山主要受冰川侵蚀作用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有大量纹理、质地坚硬的岩石,因此最早是岩浆活动,为②,之后受海水的不断侵蚀,为①,后经地壳的抬升,为④,最后出露形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4题,由于泰山的形成经过了高温高压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过程属于变质作用,因此泰山石属于变质岩,A正确;泰山的形成在新生代,B错误;泰山并不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山峰,C错误;现代泰山主要受流水和风力作用影响,D错误。故选A。
15.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 图1为海南岛简图,图中A为某季节西南季风影响下形成的局部洋流;海南岛本与大陆相连,大概在6 500万年前因地质作用形成琼州海峡,才与大陆分离,成为我国第二大岛,图2为海南岛地质构造简图。
(1)海南岛中部山地广泛分布的流纹岩、玄武岩按照岩石成因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岩浆岩__;万泉河下游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流水沉积__,海岸边礁石形态各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海浪侵蚀__。
(2)据图2的信息判断琼州海峡的成因是_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海水淹没而成__。
(3)图1中万泉河在入海口处形成了三角洲,简述该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答案] (3)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到河口处,由于地势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
[解析] 第(1)题,流纹岩、玄武岩按照岩石成因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岩浆岩;万泉河下游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所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河流沉积作用。海岸边礁石形态各异,主要是岩石海岸、海蚀柱等,所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海浪侵蚀作用。第(2)题,据图2的信息可知,琼州海峡的成因是主要受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层张裂,形成断层和地堑,海水淹没形成海峡。第(3)题,万泉河在入海口处形成了三角洲,简述该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流水沉积和海浪顶托等方面分析。河流上游落差大,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到河口处,由于河口处地势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易在河口沉积,逐渐形成三角洲地形。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壶穴是口小底大近似于壶型凹坑的水蚀地貌,常见于起伏大、陡峭的峡谷地带,个体一般具有尺寸大、蚀刻深的特征。重庆某中学研究小组在嘉陵江下游白鱼石附近河段发现数量众多的壶穴景观。研究显示,白鱼石河段河床基岩多为砂岩和泥岩,性软,有裂隙发育。
图1示意壶穴景观图,图2示意壶穴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3为嘉陵江白鱼石河段示意图。
(1)根据图1图2,说明壶穴的形成过程。
(2)对比峡谷地带的壶穴,推测嘉陵江白鱼石附近河段壶穴的个体特征,从河流角度的说明理由。
(3)据调查,在基岩为花岗岩的河床上发育的壶穴坑洞比基岩为粉砂质泥岩的更大。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 (1)河床基岩存在裂隙发育,在流水及其携带的砾石的侵蚀下裂隙不断扩大;裂隙扩大形成小的凹坑,流水在凹坑中形成涡流;在涡流的带动下,凹坑内壁不断被砾石侵蚀磨圆、扩大,形成壶穴。
(2)特征:个体尺寸(或面积)小,蚀刻浅。理由:相比峡谷水流湍急,嘉陵江白鱼石河段河谷宽浅,水流平缓,一方面使得流水对基岩的侵蚀力减弱,所以蚀刻深度浅;另一方面使得流水携带的砾石粒径较小,磨蚀出壶穴的个体尺寸小。
(3)粉砂质泥岩岩性松软,壶穴在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口小内大,顶部易破碎,多发育为小型壶穴;花岗岩岩性较坚硬,壶穴形成后不易破碎,涡流不断磨蚀壶穴,故容易形成大型壶穴。
[解析] 第(1)题,读图1可知,壶穴为流水侵蚀地貌,读图2可知,河床基岩存在裂隙发育,在流水侵蚀作用及其携带的砾石的侵蚀作用下,裂隙区域不断扩大;裂隙逐渐扩大形成小的凹坑,流水在凹坑中形成涡流,流水对凹坑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加强;在涡流的带动下,凹坑内壁不断被砾石侵蚀磨圆、扩大,凹坑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壶穴。第(2)题,由材料可知,壶穴常见于起伏大、陡峭的峡谷地带,个体一般具有尺寸大、蚀刻深的特征。读图可知,嘉陵江白鱼石附近河段,海拔在250米以下,河流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缓,使得流水对基岩的侵蚀力减弱,所以蚀刻深度浅;流速缓慢,流水携带的砾石粒径较小,磨蚀能力也较弱,故壶穴的特征为个体尺寸(或面积)小,蚀刻浅。第(3)题,结合壶穴坑洞的形成过程,粉砂质泥岩岩性松软,壶穴在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口小内大,在重力作用下,顶部易破碎,多发育为小型壶穴;而花岗岩岩性较坚硬,壶穴形成后岩石不易破碎坍塌,涡流不断磨蚀壶穴,使得壶穴逐步增大,故容易形成大型壶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第2课时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第1课时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