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平均数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698403/0-17150831474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1平均数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698403/0-171508314748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1平均数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698403/0-17150831475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课时练习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注意书写整洁
一、选择题
1.在600、500、670、540、700、750、830、980、1000中,平均数是( )
A.690B.730C.840
2.下图是小亮周一到周五获得奖励☆的数量情况,他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获得☆是( )个。
A.5B.4C.3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锐角是
B.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末位要对齐
C.四(1)班同学平均身高是1.43米,说明这个班肯定没有身高超过1.43米的同学
4.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 )。
A.B.C.
5.一组数据,最大的数是50,最小的数是4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是( )。
A.39B.41C.55
6.四(1)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四(2)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四(1)班的青青比四(2)班的李亮( )。
A.重B.轻C.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7.王伟刚开了一家鲜花店,一周内的销售情况如下图:四种花平均每种花销售( )支,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 )支.
8.小军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数学测试成绩是91分和92分。如果想在下一次测试后能把三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94分,那么第三次测试应得( )分。
9.加工一批零件,前2天每天加工120个,后3天共加工420个,这5天平均每天加工( )个零件.
10.王叔叔在射击馆练习射击,成绩分别是6环、2环、0环、5环和7环,他的平均成绩是( )环。
11.5个数据的和为405,其中一个数据是65,则另外4个数的平均数是( )。
12.玉玉参加一次演讲比赛,五个评委的评分是:99分、98分、94分、81分、9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是( )分。
三、判断题
13.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39厘米,小东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36厘米,所以小明一定比小东高。( )
14.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90本书,第四层放了32本书,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列式是(46+90+32)÷3。( )
15.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16.一次数学考试,李波所在班级的平均分是91分,李波的分数一定是91分。( )
17.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最高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因为去掉最高分后再求平均数就更有代表性了。( )
四、解答题
18.期中考试,扎西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5.5,语文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2.5,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5,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扎西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19.甲有40元钱,乙有36元钱,丙和丁各有38元钱,他们平均每人有多少元钱?
20.一个食堂前半年共用煤120吨,后半年共用煤102吨。如果每吨煤按800元计算,那么后半年比前半年平均每月少用多少元?
21.步兵某部进行长途行军,前3天共走了96千米,后4天平均每天走了25千米,到达了目的地,求平均每天行军多少千米?
22.健步走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方式,
(1)下面是张老师4次健步走所用的时间。
张老师平均每次健步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
(2)
按照张老师今天的健步走计划,她一共能走多少步?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时间/分
47
48
56
53
参考答案:
1.B
【分析】若干个数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600+500+670+540+700+750+830+980+1000)÷9=730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掌握。
2.B
【分析】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详解】(3+4+5+2+6)÷5
=(7+5+2+6)÷5
=(12+2+6)÷5
=(14+6)÷5
=20÷5
=4(个)
故答案为:B
【点睛】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它是这组数据所有数字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得出的,它会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3.A
【分析】逐题分析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和是,,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B.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C.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它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四(1)班同学平均身高是1.43米,有的同学可能超过1.43米,有的同学可能比1.43米矮,有的同学可能正好是1.43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和是,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平均数的意义及运用。
4.C
【分析】平均数能够体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超过横线和不足的部分大致相等时,横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这组数据平均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横线所在的位置能够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B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A.39<40,因此平均数不可能是39;
B.40<41<50,因此平均数可能是41;
C.55>50,因此平均数不可能是55;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
【分析】由于四(1)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所以四(1)班青青的体重可能比平均体重40千克重一些,也可能比平均体重轻一些,还可能正好就是平均体重;由于四(2)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所以四(2)班的李亮的体重可能比平均体重41千克重一些,也可能比平均体重轻一些,还可能正好就是平均体重;所以是无法判断出四(1)班的青青比四(2)班的李亮是高一些还是矮一些。
【详解】由于40千克和41千克是分别代表两个班的平均体重,
所以无法确定青青和李亮体重的具体数量,
所以无法判断出四(1)班的青青比四(2)班的李亮是高一些还是矮一些;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和运用: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所以不能用平均数的大小确定其中某一个数的大小。
7. 188支 318
【分析】根据总数计算出平均数,再查找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差值即可.
【详解】(230+42+360+120)÷4=188(支)
由图可知,百合花销售量最多,风信子最少.
360-42=318(支)
答:四种花平均每种花销售188支,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318支.
8.99
【分析】根据题意,用三次的平均成绩乘3,求出三次成绩的和,再依次减去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成绩,求第三次的成绩,据此解答。
【详解】94×3-91-92
=282-91-92
=191-92
=99(分)
所以:如果想在下一次测试后能把三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94分,那么第三次测试应得99分。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明确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9.132
【详解】(120×2+420)÷5=132
10.4
【分析】王叔叔的平均成绩=射击总环数÷射击次数,据此代入解答。
【详解】(6+2+0+5+7)÷5
=20÷5
=4(环)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11.85
【分析】5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数,剩下的就是4个数的和,再除以4即可算出这4个数平均数。
【详解】(405-65)÷4
=340÷4
=85
故答案为: 85
【点睛】牢记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量÷总份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94
【分析】先将五个评委的评分进行大小比较,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再将剩下的分数加起来计算出3个分数的总分,再用3个分数的总分除以3即可。
【详解】99分>98分>94分>90分>81分
98+94+90=282(分)
282÷3=94(分)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其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139厘米、136厘米分别是小明、小东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并不是他们实际的身高,因此不确定他们两人谁更高。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解析】略
15.×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并不能确定小东和小刚的体重是多少,故无法比较,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平均体重并不能反映某个同学的体重。
16.×
【分析】数学考试李波所在班级的平均分是91分,是说这个班的整体水平,不能够说李波的分数一定是91分,李波的分数可能比91分高,也可能比91分低。
【详解】平均分不能够代表李波的考试分数,不能说李波的分数一定是91分,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平均数是能够体现整体水平的一个数据,是一个“虚拟”的数,不能够代表整体中个体的水平。
17.×
【分析】用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是平均数,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计算比赛成绩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详解】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因为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8.98分
【分析】由题意得:语文、数学的总分是95.5×2=191分;语文和英语的总分是92.5×2=185分;数学和英语的总分是95×2=190分;则语文、数学、英语的总分是:(191+185+190)÷2=283(分);用三门课总分减去语文和英语的总分即可求出数学的成绩。
【详解】语文、数学的总分是95.5×2=191分;
语文和英语的总分是92.5×2=185分;
数学和英语的总分是95×2=190分;
则语文、数学、英语的总分是:(191+185+190)÷2=283(分);
数学:283﹣185=98(分)
答:扎西的数学成绩是98分。
19.38元
【分析】甲有40元钱,乙有36元钱,丙有38元钱,丁有38元钱,四个人总共有152元钱,152除以4,得到平均每人有38元钱。
【详解】
(元)
答:平均每人有38元钱。
【点睛】可以发现,甲、乙的平均值是38,丙、丁的平均值是38,综合起来四个人的平均值仍为38。
20.2400元
【分析】先用120-102计算出后半年比前半年少用的煤的吨数,再乘800得后半年比前半年少用的钱数,然后用少用的钱数除以6个月得后半年比前半年平均每月少用的钱数。
【详解】(120-102)×800÷6
=18×800÷6
=14400÷6
=2400(元)
答:后半年比前半年平均每月少用2400元。
【点睛】本题是一道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21.28千米
【分析】后4天共走了100千米,总共7天,共走了196千米,196除以7得到这7天平均每天行军多少千米。
【详解】(千米)
(千米)
答:平均每天行军28千米。
【点睛】求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直接求两阶段速度的平均值。
22.(1)51分
(2)6300步
【分析】(1)根据题意,用张老师4次健步走所用的时间除以4,即可求出张老师平均每次健步走所用的时间;
(2)根据题意,先用55减去15,求出健步还要走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代入数值求出剩余时间走的健步步数,求今天一共走了多少步,再加上之前15分钟走的1500步,即可解答此题。
【详解】(1)(47+48+56+53)÷4
=204÷4
=51(分)
答:张老师平均每次健步走所用的时间是51分。
(2)(55-15) ×120+1500
=40×120+1500
=4800+1500
=6300(步)
答:她一共能走6300步。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式以及平均数的求法,需熟练掌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43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平均数习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西师大版平均数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小学西师大版<a href="/sx/tb_c864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平均数课时作业</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