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单元第3节《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8单元第1节第1课时《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8单元第2节《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9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第10单元第1节第1课时《小数》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数学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
展开设计说明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对平均数的处理,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实验教材两个队的人数相同,修订教材两个队的人数不同,通过“两个队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比较”这一思维矛盾,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进而发现运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的必要性,本节课设计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本节课重点创设在课堂上现场进行踢毽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在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每组数据的总和不能反映总体情况,而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从而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
2.教师与学生只是角色上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健康的个性并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营造和谐平等、相互尊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下讨论怎么比较哪个队成绩好时,才会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统计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哪项体育运动呢?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进行一场踢毽比赛,男生队选出5名代表,女生队选出4名代表,选两名同学做监督员,两名同学做成绩记录员。
2.开始比赛,记录成绩。
男生队
女生队
3.比赛结束了,哪个队的成绩好呢?
⊙引导启发,探究新知
1.××小学也举行了踢毽比赛,看教材91页中的数据,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呢?请同学们借助课堂活动卡,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堂活动卡)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讨论、交流认为:要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算一算每个队踢毽的总个数就可以了,总个数多的就代表成绩好。
生2:我们小组不同意这种做法,这样不公平,因为两个队的人数不一样。
生3:我们小组认为用每个队的平均成绩来比较是合理的。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是(19+15+16+20+15)÷5=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是(18+20+19+19)÷4=19(个)。通过比较平均数得出:女生队的成绩好。
师:现在同学们用上面求平均成绩的方法来解决上课开始时提出的男生队和女生队哪个队的踢毽成绩好的问题。
3.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都能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我们知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说明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课堂活动卡在小组内积极思考,充分交流,然后汇报小组的想法,辩论得有理有据,有声有色,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以彰显。
⊙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93页3题。
(1)默读题目,独立判断对错,并思考原因。
(2)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94页4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94页5题。
板书设计
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8+20+19+19)÷4
=76÷4
=19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姓名
踢毽个数
姓名
踢毽个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一)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一)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共4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