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步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步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步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人教版6 年、月、日年、月、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6 年、月、日年、月、日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材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买水果、养蚕、排队、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共7课时。
    口算乘法------------2课时
    笔算乘法------------2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口算乘法(1)
    教材第38页例1及“做一做”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运用口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师出示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5= 10×8= 3×8= 10×3=
    30+15= 20×3= 70×3= 12×2=
    指名说一说12×2的口算过程。同学们对以前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课件出示第38页例1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
    师提出:3筐有多少盒草莓?
    议一议,说一说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列式。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筐有多少盒草莓?列式:16×3=
    (3)16×3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想到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分小组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2.想一想:160×3=
    师:同学们先看一看,这个算式和上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算法,然后指名说一说口算结果。
    生1:因为160里面有16个十,16×3=48,16个十乘3就是48个十,是480,所以160×3=480。
    生2:因为160=100+60,100×3=300,60×3=180,300+180=480,所以160×3=480。
    师生小结:一个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同样个数的0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8页后面的“做一做”。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看得又对又快,并互相交流算法,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熟练口算的方法。
    2.练习八第1题。
    这种分解的算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的方法。
    3.练习八第2题。
    教师可将每道题制成口算卡片,反复指名口算,对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要求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口算乘法(1)
    第2课时 口算乘法(2)
    教材第39页例2及“做一做”。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算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课件出示口算题。
    6×3= 7×8= 8×3= 16×2=
    10×8= 20×5= 40×3= 140×4=
    同学们独立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算法。
    生:上面一组的前面三题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第四题可以把16看作10与6的和,再用2分别乘10和6,将所得的和相加;下面一组是整十数乘一位数,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老师再出一道题,你会口算下面这道题吗?
    6×10=
    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它与上面的题有什么区别?该如何口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教材第39页例2。
    (1)师:请同学们先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地出示第39页主题图:
    每袋有6个橙子,10袋有多少个橙子?
    列式板书:6×10
    (2)6×10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想到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要求小组长做好记录。
    分小组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①6×9=54,54+6=60,所以6×10=60。
    ②6×1=6,6×10=60。
    ③10×6=60,所以6×10=60。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清算理。
    2.课件出示例2第(2)小题。
    每盒有12个苹果,20盒有多少个苹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2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算法,然后指名说一说口算结果:
    12×2=24 24×10=240
    3.小结算法。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口算,你认为一个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应该怎样算?
    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组织好语言,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9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
    2.教材练习八第7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例2:(1)6×10=60
    ①因为6×9=54,54+6=60,所以6×10=60。
    ②6×1=6,所以6×10=60。
    ③10×6=60,所以6×10=60。
    (2)12×20=240。
    因为12×2=24,24×10=240,所以12×20=240。
    笔算乘法
    第3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材第42页例1及“做一做”。
    1.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让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一、情景导入
    你会到超市买东西吗?买完东西,你知道该付多少钱吗?不会口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提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1画面,提出问题。
    题中告诉了哪些条件?
    怎样计算一共买了多少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4×12=
    2.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议一议,并说说你的想法。
    生1:把12套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册,列式为14×4=56(册),再算3份一共有多少册,就是56×3=168(册)。
    生2:把12套书分成2份,一份10套,一份2套,先求出10套书的册数10×14=140(册),再算出2套书的册数14×2=28(册),最后算出总册数,12套书一共有140+28=168(册)。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①14×4=56 56×3=168
    ②14×10=140 14×2=28 140+28=168
    板书竖式:
    eq \a\vs4\al(
    14×10的积
    ←14×2的积(个位的0不写))
    (2)教师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还可以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把两个因数写在竖式上,先用个位上的2同14相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同个位上的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同14相乘,乘得的积是14个十,末位同十位上的1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认为哪种算法好一些呢?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知道竖式计算的方法,过程要简便些,容易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算一算,互相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2)教师指名让四位学生板演,然后共同订正计算结果,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教师强调书写格式。
    2.练习九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评,谁完成得最好。
    3.练习九第3题。
    学生判断,小组内交流,并说明错误原因?又有哪些困惑?
    4.练习九第5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小朋友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
    5.练习九第6题。
    这道题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提高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例1:口算:①14×4=56 56×3=168
    ②14×10=140 14×2=28 140+28=168

    第4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材第43页例2。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在尝试竖式写法,小组交流、讨论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进位方法。
    一、情景导入
    我来夸夸咱们班的同学:咱们班的同学既聪明,又认真,特别是乘法计算学的不错,今天在这里要先考考大家。
    (卡片)先后出示24×2 24×10
    师:24×2得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
    师:那24×1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说说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对大家今天要学的这节课更有信心了。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新知
    今天老师要给春风小学的同学发酸奶,可是我不知道需要多少盒,你能帮我算一算吗?
    1.课件呈现第43页例2,引导学生认真看题,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就是要求48个班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是:37×48
    (1)各小组讨论:
    37×48怎样计算?
    请学生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
    生:37≈40,48≈50,40×5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但比2000盒少。
    师:想一想,怎样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呢?
    (2)列竖式计算。
    教师强调,先用个位上的8去乘37,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37,乘得的结果表示几个十,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师生评议。
    ①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②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予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③重点评议笔算;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2.小组讨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6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练习九第7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笔算的过程,有错的改正。
    3.练习九第8题。
    这道题目中有一个干扰条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式计算。
    图画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6×56=
    哪个条件没有用到?
    (“每套有12张”这个条件没有用到)
    根据这个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计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共卖了多少张风光明信片?
    12×56=
    组织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教师完成答题。
    四、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得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例2:37×48=1776
    3
    7
    ×
    45
    8
    2
    9
    6
    1
    4
    8
    1
    7
    7
    6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材第47页例3及“做一做”。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正确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学生做花的情境及题目:
    四(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2×3=6(朵)
    6×8=48(朵)
    答:8个小组一共做了48朵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47页例3的情境图并提出: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①超市一周卖出了5箱保温壶。
    ②每个保温壶卖45元。
    ③每箱12个。
    ④一共卖了多少钱?
    2.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1)小组讨论可以怎样解决,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2)小组展示。
    第一组: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再算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列综合算式:45×12×5=2700(元)
    第二组:先算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再算一共卖了多少钱?
    60×45=2700(元)
    列综合算式:12×5×45=2700(元)
    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结果却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反馈,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出算式后,能试着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习十第1~5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4)在做第5题时要重点提醒学生理解“来回”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问题(1)
    例3:方法一:45×12=540(元)
    540×5=2700(元)
    45×12×5=2700(元)
    方法二:12×5=60(个)
    60×45=2700(元)
    12×5×45=2700(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教材第48页例4及“做一做”。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80名同学平均分成2组,每组有多少人?
    2.960个杯子,每6个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1)把80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数。
    (2)求960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
    使学生明确求平均分和包含几个几都要用除法计算。
    3.我们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计算来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8页例4的情境图,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画面上有60人在参加集体舞表演,平均分成了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
    从图画中看,集体舞表演时,每个队和每个组的人数是不是相等呢?(相等)
    2.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的数学信息:
    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3.怎样求每个组有多少人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和计算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2)教师在学生的汇报中,注意引导启发。
    (3)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可能会出现这两种解法)。
    ①60÷2=30(人) ②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4)老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这两种算法都对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讨论交流,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
    生:这两种解法都对,第一种方法应用连除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应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分别解决什么问题,集体评价。
    2.练习十第6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图画,了解信息,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要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解答的思路,在小组中共同解答。
    方法一:756÷3÷4=63(本)
    方法二:756÷4÷3=63(本)
    方法三:756÷(3×4)=63(本)
    教师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掌握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2)
    方法一:
    分步:60÷2=30(人)
    30÷3=10(人)
    综合:60÷2÷3=10(人)
    方法二:
    分步:3×2=6(组)
    60÷6=10(人)
    综合:60÷(3×2)=10(人)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 总复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 总复习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整理,习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 年、月、日年、月、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 年、月、日年、月、日教案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备课情况,个人备课情况,当堂训练,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