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含答案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三)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四)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五)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六)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2023·云南省昆明市一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①“科幻教育”是借助科幻作品开展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科幻教育的内含就是借科幻作品促使学生深入挖掘(jué)自身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其学习成长。
②在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需要按照科研流程______地开展研究,才有可能取得一点点进展;而科幻作品中,作者可以让想象力______。______说科研是“创造知识”,那么科幻则是在现实的______上“造梦”,那些奇幻瑰(guī)丽的梦,让人叹为观止。
③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科幻作品能够促使青少年关注科学,这种关注引发的讨论能激起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如果能抓住讨论中迸(bìng)发的科学兴趣火花,因势利导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就能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从科幻作品到科幻教育再到科学探索创新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从种下到开花再到结果的过程。科幻教育能够释放封闭在学科中的知识,对学科进行广义融合,让学生的想象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游弋(yì),从而全面提升国民自主创新能力。
1.语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挖掘(jué) B.瑰(guī)丽
C.迸(bìng)发 D.游弋(yì)
【解析】C.迸(bèng)。
2.语段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内含 B.叹为观止
C.因势利导 D.融合
【解析】A.内含—内涵。
3.语段②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谨小慎微 信马由缰 如果 根本
B.一丝不苟 勇往直前 即使 基础
C.谨小慎微 勇往直前 即使 根本
D.一丝不苟 信马由缰 如果 基础
4.对语段③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
A.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B.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C.科幻教育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D.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解析】画线句成分残缺,主客颠倒,“通过……使……”缺主语,应删掉“通过”或“使”;“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主客颠倒,应改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故选C。
5.(2023·云南昭通三模)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各地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红色文物资源“活”起来。
②部分地区结合革命历史和人物开展音乐会、作品诵读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的弘扬。
③某些革命纪念馆还通过短视频、云展览、H5等形式,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④不少革命旧址成为百姓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打卡地”。
⑤近年来,各地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全面攀升。
A.⑤④①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②③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陋室铭》中,表明作者因远离了世俗的娱乐和繁琐的公务,而感到无比喜悦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这首诗作者是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他抗元失败被元军所俘,次年经过零丁洋写了这首诗。
B.首联中,诗人回顾了“参加科举进入仕途”和“起兵抗元”两件大事,暗示了自己久经磨炼、不畏艰险的决心。
C.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
D.颈联巧妙设计了地名和情绪的双关,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现出国家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
【解析】“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C。
8.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诗歌的尾联做简要赏析。(2分)
尾联直抒胸臆,悲壮激昂、掷地有声,诗人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甲】《出师表》(文略)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陟罚臧否 提拔、晋升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3)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使……逃跑
(4)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缘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我)在战事失败之时接受重任,在危急紧迫关头奉行使命。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让诸侯听说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却轻视士大夫,这是第三条罪状。
11.劝说君主,让其接受建议,是甲、乙两文的共同之处。但两文的劝说方式又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甲文中诸葛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乙文中晏子从维护景公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齐国的立场上,顺着景公的话进行劝谏,并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12.请自选角度谈谈你从甲、乙两文人物中获得的启示。(2分)
甲文告诉我们对国家要鞠躬尽瘁,忠诚以待。乙文告诉我们在危难之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思维敏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七)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五)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