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 01 《北冥有鱼》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3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3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4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3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5 《马说》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3篇(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6 背多分:《唐诗三首》理解性默写背诵-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当堂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03《虽有嘉肴》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3篇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3《虽有嘉肴》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3篇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其真不知马也
B.其此之谓乎 今人可不勉乎
C.则孤陋而难成 德彝惭而退
D.人之为学 马之千里者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
(2)学学半
(3)古人与稽
(4)今人可不勉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5.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
【答案】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A 3. 好,好处 教导 探究 考察 勤勉,努力 4.(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5.都和学习有关。甲文:教和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
【解析】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十室之邑”是句子的主语,第一处应在“邑”后断开,“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点名小村子也有忠信之人的观点,第二处在“焉”后断开。
正确划分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
A.均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B.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助词,“嘛”的意思;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
D.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好,好处;
(2)句意为:教人是学的一半。学:教导;
(3)句意为:古人的探究考察。稽:探究、考察;
(4)句意为: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勤勉努力吗?勉:勤勉,努力。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重点词语:故:所以。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重点词语:独学:独自学习。无友;没有学伴。则:就;孤陋:片面浅显。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学学半”可知,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教是学的一半。据此分析甲文主要是论述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即“教学相长”(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根据乙文中“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知,乙文侧重论述交流对学习的重要性。从乙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人做学问,要持之以恒,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犹当博学审问”可知,人做学问,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据此分析,乙文强调论述交流对学习的重要性。人做学问,要持之以恒,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同时还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综上可知,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学习有关。
【点睛】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独自学习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那就是不学而见识浅薄的人,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勤勉努力吗?
(2023下·青海西宁·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明理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旨:
(2)《兑命》曰“学学半” 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弗学,不知其善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好学而不勤问 潭西南而望
C.其此之谓乎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9.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乙】文
【答案】6.(1)味美
(2)“学”同“敩”,教导 7.A 8.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9. 教与学 问与学 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学习要勤学善问,只有真正的好问者,才能学到知识。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注意结合语境。
(1)句意: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2)句意:《兑命》说:“教人占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
7.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A.它的,代词/它的,代词;
B.却,连词,表示转折/不译,连词,表示修辞;
C.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思/的,助词;
D.不译,语气词,表示肯定语气/啊,呢,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注意重点词语有:
是故:所以。困:困惑。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从甲文主旨句“教学相长也”,可知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可概括出甲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②从乙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可知,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可概括出乙文论述的是问与学的关系;
③甲文的中心句“教学相长也”,说的是教人与学习是互相促进的,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可以得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启发;
④乙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说的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可以得出:学习要勤学善问,只有真正的好问者,才能学到知识的启发。
【点睛】参考译文:
【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2023下·湖北十堰·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
B.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
C.《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D.甲文中的“教学相长”,论述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乙文则是为了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
13.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答案】10.C 11.(1)《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2)冰,是是变成的,但是却比水要更加寒冷。 12.D 13.(1)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实践才能出真知。(2)学习要持之以恒,要下苦功夫(3)学习中要不断反省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A.代词,它/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动词,知道/名词,同“智”的通假,智慧,才智;
C.连词,表示假设,即使/连词,表示假设,即使;
D.连词,表示转折,却/连词,表示递进;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语有:
(1)第一个“学”同“敩”意思是教;学学半:教导别人,占学习的一半;其:表示推测,大概;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2)为:形成,成为,由……而来;而:却;于:比。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文学常识的识记。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是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甲文中的“教学相长”,论述的是教师的教和教师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而不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故选D。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和文中内容,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谈谈收获。
从甲文的“教学相长”中我们可以懂得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知,实践才能出真知;
从乙文“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我们明白学习要持之以恒,要下苦功夫;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懂得在学习中要不断反省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行为没有过失。
【点睛】参考译文: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023下·四川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从《礼记·学记》)中摘选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②;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③,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④于天子,无北面⑤,所以尊师也。
注释:①严:尊敬,严肃。②道尊:师所传之道受人尊重和相信。③户: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祭主。④诏:告诫,教导。⑤无北面:不要朝北。指不行臣子礼。
14.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教然后知困 然后有千里马
B.其此之谓乎 执策而临之
C.不臣于其臣 货恶其弃于地也
D.所以尊师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B.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
C.严师为难 师:军队
D.然后民知敬学 知:懂得
16.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17.选文蕴含深刻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着积极的意义。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主张。
【答案】14.A 15.C 16.(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当他是老师,就不把他看作臣子。 17.①甲文蕴含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要通过教与学来提高自身修养,即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重视教育实践;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主张。②乙文蕴含的教育思想是,全社会要尊敬教师,重视教育;提出了“尊师重道(或师道尊严)”的教育主张。
【解析】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指示代词,这样/指示代词,这样;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代词,代指千里马;
C.介词,对/介词,在;
D.连词,表原因,……原因/介词,凭借;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严格的老师是难能可贵的。师:老师;
故选C。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重点字词:虽:即使;弗:表否定,相当于“不”;其:代词,它;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句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重点字词:其:代词,他;则:就;弗:表否定,相当于“不”;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句意: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中“教学相长也”的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强调教师通过教与学来实现自身修养的提高;
[乙]文中“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强调君王乃至全社会都要尊师重道。
【点睛】参考译文
[乙]凡是学习的关键,严师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严格,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祭祀中作为神的替身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2023下·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文文准备将下面二则古文排演成情境剧,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②。及其久也,相说③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庸:功劳。②节目:树木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③说:同“脱”,解脱。
熟悉剧本 疏通文意
18.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学学半
(2)不知其旨也
(3)然后能自反也
(4)师逸而功倍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3处)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理解文意
21.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排练感悟 联系实际
22.结合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教学相长”观点的理解。
【答案】18. 同“敩”,教导 味美 自我反思 闲适,轻松 19.(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 20.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21.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22.“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就是“知困”而“自强”,从而考验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在“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促进自己深入地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教人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导。
②句意:就不知道它味美。旨:味美。
③句意: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自反:自我反思。
④句意: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逸:闲适,轻松。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
(2)不善学者,不善于学习的人;功半,事倍功半;怨,埋怨。
20.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如攻坚木”是以攻坚木来类比“善学者”,“如攻坚木”前边应断开。“先其易者”和“后其节目”中的“后”承接“先”的内容,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之间应断开。
故断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乙】文先以“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与“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进行类比,论述了进学之道,强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要自我努力;再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进行比喻说理,以攻坚木类比善问,强调善问者向老师提出疑问要先易用后难、循序渐进的道理。
22.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虽有嘉肴》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围绕它们互相促进的关系来谈即可。
示例:“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困惑不解的地方。“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同学之间可以采用教与学的方式互相学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就无法获得知识、发现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同时学习也需要教导指引,但要自己主动请教求学。我们可以用教的方式学习,如:把自己对这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讲给同学听,如果他能明白,也认可,就表示你的理解透彻,解题方式对他有帮助;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或者解题方式对他不适合,应自我反思,加强学习,重新再去寻找更多地解题思路。这样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和老师、同学交流,都能促进自己的学习。另外,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促进。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点睛】参考译文
【乙】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2023下·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2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
(2)教然后知困 困:
(3)或依林木之下 或:
(4)以记其事 以:
24.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B.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C.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D.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2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6.《虽有嘉肴》以议论为主,通过类比、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得出“”的结论;选文则以记叙和描写为主,通过讲述任末勤奋学习的故事,阐述了的道理。
27.结合《虽有嘉肴》和选文中的内容,谈谈在求学上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23. 旨:味美 困:困惑 或:有时 以:用来 24.A 25.(1)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勉励,奋发图强。
(2)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26. 教学相长 要勤于求学 27.示例一: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示例二:在学习中,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
(或从学习方法角度,“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随时记录的良好习惯。)(意思对即可)
【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教导人以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困。困惑。
(3)句意:任末有时靠在树下。或,有时。
(4)句意:用来记住这件事。以,用来。
24.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断句为: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故选A。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然后,这样以后。自反,自我反省。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2)者,……的人。虽,即使。存,存活。谓之,称作,叫作。耳,罢了。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故曰:教学相长也”可得:教学相长。
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的“人若不学,则何以成”“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可得:要勤于求学。
27.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根据甲文中的“故曰:教学相长也”可得启示:教导别人与自我成长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如果有同学向我们请教问题,应积极去教导他,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的学习也会得到提升。
根据乙文中的“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可得启示: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
根据乙文中的“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可知启示:在学习时,要做好笔记,切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点睛】参考译文:
(乙)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自己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2023下·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
【乙】戴安道①就范宣②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③,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戴安道:东晋著名美术家、雕塑家。②范宣:东晋名儒。③咨嗟:赞叹。
28.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中的“旨”这里的意思是“目的”。
B.“然后能自反也”中的“自反”这里是“自我反思”的意思。
C.《兑命》曰“学学半”中的前一个“学”同“敩(xià)”教导。
D.“故曰:教学相长也。”与《马说》“故虽有名马”中的“故”意思相同,都表示原因、缘故,可翻译为“所以,因此”。
2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0.下面是小文同学写的《虽有嘉肴》的论证过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作者开篇用 ① 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说起,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然后得出本文的结论“ ②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31.甲、乙两文都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28.A 29.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他的好处。(意思对即可。) 30.①类比 ②教学相长 31.甲文的“教学相长”指的是学习者个人的成长和提高;乙文中的“教学相长”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解析】2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为: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故选A。
2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重点词语: 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弗,不;善:好处。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论证思路。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结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本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做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文章逻辑严密,论述层层深入,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
甲文,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的“教学相长”阐述的是教育者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发现不足。又通过教育实践深化认识,发现困惑。这里的教和学指的是学习者个人的成长和提高。
乙文,从“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可知,作为学生的戴安道向老师范宣学习,学生作画又使老师意识到自己教学认识上的不足,开始改变教学思想。这里的“教学相长”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点睛】参考译文:
[乙]戴安道到范宣这里向范宣学习,处处模仿范宣的所作所为,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唯独喜欢绘画,范宣认为没有用处,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心劳神。戴安道于是就画了《南都赋图》,范宣看了,赞叹不已,认为很有好处,这才重视绘画。
(2023下·湖北·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①,不能安弦;不学博依②,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③,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佔毕④,多其讯言,及于数进⑤,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像,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选自《学记》)
【注释】①操缦:操弄琴弦。②博依:广博的比喻。③杂服:指各种礼服、燕服。④呻其佔(chān)毕:指教师不懂经义,只会吟读简册,无法为学生诠释义理,⑤及于数进:追求于速进。⑥佛:同“拂”,乖戾,
3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中的“善”是好处的意思,表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B.“然后能自反也”中的“反”是反省的意思,说明学习要经常反省。
C.“故隐其学而疾其师”中的“疾”是怨恨的意思,写出老师教学的关键性。
D.“其此之由乎”中的“此”是这些、这里的意思,总结了全文,点出了学习要目的明确。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4.【甲】文段开头“虽有嘉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5.【甲】文段中的“教学相长”是否符合【乙】文段中“教学成功的经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32.D 33.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导别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 34.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做铺垫。 35.不符合,因为“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而【乙】文段教学成功的经验是”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所以,不符合。
【解析】3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D.结合“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可知,应是点出了教学要目的明确,而不是“点出了学习要目的明确”。
故选D。
3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是故(因此)”“困(困难)”等。
34.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根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知,写只有品尝了菜肴才能知道它的味美,引出只有学习后才能了解最好的道理,运用设喻类比的手法,引出教与学关系,使读者很快了解教与学的关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3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而【乙】文段“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思是禁止于发生之前,这叫预防;当需要教学时教育,这叫及时;教学不超越等级次序,这叫循序;相互观察,取人之长,这叫观摩。因此不符合。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之后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之处,这之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课余及休假的时候,也有课外研究。这犹如不练习弦上操作手法就不能演奏琴瑟,不学习比兴之法就不能作诗明志;不学习杂事就不能理解和实践各种礼仪;同样,不喜欢自己的学业,就不可能以学为荣。所以,君子对于学业,总是致力于情志的修养,技艺的修习,居处的严谨,交游的端庄。做到了这些,就能专心于学而敬爱师长,亲爱朋友而信守道义,因而即使离开他的老师和朋友也不会背离老师的教导。《兑命》说:“专心、渐进而又及时领悟,那他的学业就会有成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有些教师,只看着简册高诵长吟,又反复设问,解释繁密重复。这样进修学业不顾学生是否理解领悟,教师要求学生不是真心诚意,教育学生不能尽其材质之长。那样的教育已经违背情理,其要求必然产生违抗。如确是那样,就必然使学术隐微而学生怨恨其师,苦于学业之难而没有体会到学习的益处。这样,即使学完毕业,其遗忘抛弃一定很快。教育的不显彰不发展,其原因就在于此吧?
大学教育人的方法是,禁止于发生之前,这叫预防;当需要教学时教育,这叫及时;教学不超越等级次序,这叫循序;相互观察,取人之长,这叫观摩。这四个方面,就是教育所以兴旺的原因。
(2023下·河南郑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古之教者,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有删改)
36.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的古义是教与学,今义指教书或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不知其旨也”中的“旨”是味美的意思,写出了“嘉肴”的味道甘美。
C.“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强”是自强不息的意思,论述了“知困”的目的。
D.“然后能自反也”中的“自反”是自我反思的意思,论述了“知不足”的益处。
3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8.【甲】文中,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39.《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其中很多看法至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36.C 37.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8.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39.【甲】文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乙】文阐述了学习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教学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
【解析】36.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C.“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强”是自我勉励的意思,所以此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C。
3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份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是故:所以;然后:这样以后;困:不通,理解不了;
38.本题考查论证过程。
本篇短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文章中“佳肴”“至道”“教”“学”等进行对比。
本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根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知,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根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知,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根据“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知,要学习,才能知晓一些好的道理、知识;根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了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可见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教后才知自己的不足,知不足而知上进,才能努力学心,提升自己,写出了教和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辅相成。
【乙】:根据“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可知,古时教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有不同的内容,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告知我们要经常学习的道理,学习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慢慢提升自己全方面的素质;教学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安排相应的内容。
【点睛】参考译文:
【乙】古时教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
(2023下·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①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②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③,秋登④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颜氏家训》节选)
【注】①说之:向他人炫耀夸说(shuō)自己的才学。②进:进仕,做官。③华(huā):花。④登:摘取。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 旨:
②虽有至道 至道:
③以补不足也 以:
④但能说之也 但:
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2.甲文中涉及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这个成语是:
43.从句式上看,甲、乙两文多运用对偶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4.依据乙文的阅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求学的真正意义。
【答案】40. 味美 最好的道理 用来或来 只是或只 41.(1)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学习就像种树,春天可以观赏花朵,秋天可以摘取果实。 42.教学相长 43.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4.求学要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求学要造福社会;求学要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解析】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
(3)句意: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以:用来、来;
(4)句意:只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但:只是、只。
4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
(2)犹:像;玩:指观赏;华:花;登:摘取;实:果实。
42.本题考查成语识记。
甲文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其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43.本题考查句式。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如: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对偶句,通过只有品尝菜肴才能够知道它的味道甘美类比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最好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说理更使人信服;
再如乙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为对偶句,将古人求学的目的、追求与今人求学的目的、追求进行比较,引导我们向“古之学者”学习,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人有所触动。
4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知,求学要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
根据“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知,求学要造福社会;
根据“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可知,求学要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点睛】【甲】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参考译文:
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只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即推行自己的主张,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即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以谋取官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述、谈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这就好比收获秋天的果实。
(2023下·吉林四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劝学(节选)
荀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①,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②,教使之然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假舆马⑤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①先王之遗言:前代圣王的遗言。②长而异俗:长大后习俗不同。③:踮起脚。④彰:明显,这里是清楚。⑤舆车:车马。
45.《礼记》相传是(朝代)的经学家编纂的。
4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不知其旨(味美)B.然后知困(困惑)
C.不临深溪(靠近)D.而绝江河(阻断)
47.关于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B.“教学相长”是甲文的主旨句,这里的“教”和“学”的含义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虽然两篇选文探讨的内容都是关于学习的,但侧重点不同。
D.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乙文看,他的语言风格和孟子的语言风格很相似。
48.甲文中“学”和“教”各有怎样的益处?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9.用自己的话翻译乙文中划线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0.乙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观点?
51.“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责任,但是怎么学却是很多人迷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两篇选文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案】45. 西汉 戴圣 46.D 47.B 48.学习后知道了自己有不足之处,教别人就知道自己在哪里有困惑。 49.我曾经整天思考,比不上片刻学习的收获 。 50.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1.学习首先要行动,要实践,认识到教育(学习)能改变人,学习要借助外物等
【解析】4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4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为: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绝”是横渡的意思,而不是阻断的意思。
故选D。
4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教学相长”中的“教”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意思,“学”是学习的意思,所以选项“这里的‘教’和‘学’的含义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B。
4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甲文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内容理解可知,文中“学”的益处是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而“教”的益处是可以知道自己哪里有困惑。
4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尝:曾经;终日:整天;须臾:片刻,一会儿。
50.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和论点的辨析。
根据乙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内容可知,此处将“终日而思”与“须臾之所学”进行对比,将“跂而望”与“登高之博见”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向客观事物学习的重要性;“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和“假舟楫”形象设喻,类比善于借助客观条件来学习的重要性,运用了类比论证。
通过前文的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最终引出本段的分论点,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肯定利用客观事物学习的重要性。
5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甲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内容可知,学习要注重实践,真正去“学”,去“教”,才能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困惑;甲文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强调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重要意义;
根据乙文“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可知,学习可以改变人;根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内容可知,学习要善于借助客观事物和客观条件。
【点睛】参考译文:
【乙】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023下·河南安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
【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②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嗟来之食〉》)
【注释】①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jí)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②谢:道歉。
5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成事不足
B.虽有至道 以至于斯也 接踵而至
C.弗食 不食嗟来之食 废寝忘食
D.然后能自反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辗转反侧
53.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曰:教学相长也。
54.甲文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55.甲、乙两文段均出自《礼记》,语言表达上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主要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52.C 53.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4.首先,类比推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强调学习的重要;然后,论述“学”与“教”产生“知不足”“知困”;接着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引用《兑命》之语印证观点,补充论证。 55.甲文段重在说理,表达方式为议论。语句结构相似,两相对举,明快有力,成铺排之势,增强说理效果。强调只有先学先教才能知不足、知困,才能自反、自强。
乙文段重在叙事,表达方式为记叙。语句整散结合,或叙或描,张弛有度,故事性强。一方面告诉人们善意帮助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一方面赞赏有骨气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下都葆有自尊的可贵品质。
【解析】5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够/值得/够;
B.最好的/到/到;
C.吃;
D.反省/类推/翻转;
故选C。
5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故(所以)”“相长(互相促进)”等。
54.本题考查写作思路。首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类比推理,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强调学习的重要;然后,“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述“学”与“教”产生“知不足”“知困”;接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引用《兑命》之语印证观点,补充论证。
5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表达方式上,首先以有美味不吃就不能领略它的甘美来引出学习的重要:不学习就不知至道之善。接着论述了学习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教导别人才知道自己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点明作者观点:教学相长。因此重在说理,表达方式为议论。语言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三组句子结构相似,两相对举,明快有力,成铺排之势,增强说理效果。主题上,“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调只有先学先教才能知不足、知困,才能自反、自强。
乙文,表达方式上,写饥荒之年,黔敖赈施灾民,而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最终饿死。本文重在叙事,表达方式为记叙。语言上,“左奉食,右执饮”为骈句,整散结合,或叙或描,张弛有度,故事性强。主题上,结合“嗟!来食!”“不食嗟来之食”可知,一方面告诉人们善意帮助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一方面赞赏有骨气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下都葆有自尊的可贵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乙】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沉重,两眼昏昏无神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
(2023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5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学学半
5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乙】
淳于髡①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客有见②髡于梁惠王,惠王屏③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④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②见:推荐,介绍。③屏(bǐng):使退避。④讴:民歌,歌谣。
5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惠王怪之
(2)亦会先生来
5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60.【乙】选文梁惠王向淳于髡“学习”,与【甲】选文中对“学习”的看法各有不同,请简析。
【答案】56.(1)味美;(2)最好的道理;(3)同“敩”,教导。 57.(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2)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58.(1) 感到奇怪;(2)恰巧,适逢 59.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60.【甲】文认为,学习不仅要自己学,还要通过教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实现教学相长;【乙】文中淳于髡认为学习不可旁骛,必须认真专注才有效果;所以前两次拜见惠王时他都沉默不语,第三次拜见时,惠王心无杂念,两人才会彻谈三天三夜毫无倦意。
【解析】5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
(3)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导。
5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语:然后,这样以后;自反,自我反省。
(2)重点词语:故,因此、所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5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惠王感到很奇怪。怪:感到奇怪。
(2)句意:也恰巧遇到淳于先生来了。会:恰巧,适逢。
59.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及相关文言标志进行分析。
句意: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了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恰淳于先生来了。“前淳于先生之来”的意思是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后面断开;“人有献善马者”中“人”是名词,作主语,故在其后断开,“者”表停顿,后面断开;“寡人未及视”意思是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其后断开。
据此这个句子可断句为: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6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甲】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甲文强调既要自己学习,自己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思;又要教别人,教别人才能知道自己有什么困惑,知道自己有困惑才能自我勉励。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结合【乙】文“髡曰:‘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可知,淳于髡因为梁惠王和他交谈时,心思全放在相马或用了在声色上,不能专心致志和他交谈,于是他沉默不语。到了第三次,梁惠王和他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毫无倦意,由此可见,淳于髡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心有旁骛。
【点睛】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淳于髡见识广博,强于记忆,学习不专注一家之言。有一次,有一个客人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梁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任那个客人说:“你称赞淳于髡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是一点儿收获也没有得到啊。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说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客人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我前一次见惠王时,惠王的心思全放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惠王时,惠王的心思却用了在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给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了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恰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个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恰巧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是有这么一回事。”后来淳于髡见惠王,两人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夜毫无倦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经典常谈》能力训练(阅读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10《经典常谈》能力训练阅读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10《经典常谈》能力训练阅读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文件包含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3《核舟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02《小石潭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02《小石潭记》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