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清单)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串讲-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知识清单)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5 名篇名句默写考点串讲-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
展开字词与成语
第三单元
《陈情表》
衅(xìn)闵(mǐn)祚(zuò)茕(qióng)孑(jié)
陨(yǔn)逋(bū)矜(jīn)渥(wò)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6.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7.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清表》。
8.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10.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主调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项脊轩志》
渗漉(shèn lù) 垣(yuán) 妪(yù) 婢(bì)
妣(bǐ) 姊(zǐ) 呱呱(gū) 阖(hé) 笏(hù)
万籁有声:意思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有声音。
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偃仰啸歌:在平淡的生活中独自高歌 ,表达了作者对自在轻松的家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兰亭集序》
癸(ɡuǐ)丑 会稽(kuài jī) 修禊(xì) 流觞(shāng)
趣(qū)舍万殊 嗟(jiē)悼 骋(chěnɡ)怀
群贤毕至:诸位贤人都到了。
游目骋怀:尽览景物,舒展胸怀。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放浪形骸:旧指行动没有拘束,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现多指行为放纵,不拘形迹。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归去来兮辞》
飏(yáng) 觞(shāng) 眄(miǎn) 憩(qì) 岫(xiù)
翳(yì) 棹(zhà) 曷(hé) 皋(gā)
1、归去来兮:归隐乡里。(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2、晨光熹微:形容早晨天色微明。(胡不归,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倦鸟知返: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5、息交绝游:屏绝交游活动而隐居。(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6、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种树郭橐驼传》
①橐 (tuó) ②伺(sì) ③孳(zī) ④莳(shì)
⑤勖(xù) ⑥缫(sā) ⑦豚(tún) ⑧饔(yōnɡ)
《石钟山记》
函胡(hán hu) 磬(qìng) 桴(fú) 铿(kēng) 硿(kōng)
鹘(hú) 磔(zhé) 噌(chēng) 吰(hóng) 罅(xià)
窾(kuǎn) 镗(tāng) 鞳(tà) 射(yì)
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写作背景)
《陈情表》
作家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其父早亡,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少有文采,曾跟随名儒谯周学习,博览五经,以文学著称。曾在蜀国任尚书郎等职,并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他担任主簿,他推辞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为由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李密以太子洗马被征至洛阳。后出为河内温令。
文学体裁
“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态度诚恳,措辞谦恭,内容读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弹劾(揭发别人);表以陈情(陈述衷情);议以执异(不同意见)。”
写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项脊轩志》
作家作品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他被人称为“今之欧阳修”。
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
文学体裁
“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记”通常用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
写作背景
归有光原居昆山,“项脊轩”是他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他在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那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这样,不仅使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让“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兰亭集序》
作家作品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7岁学书,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王右军集》《兰亭集序》等。
文学体裁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体,相当于引言。列于卷首的叫“序”,附于卷末的叫“跋”。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如《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所写的序言。
“序”包括“书序”和“赠序”。“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语。
写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已节),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参加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 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名门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道中落,生活拮据,29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让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时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的二十二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却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2岁。
文学体裁 辞
3.写作背景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种树郭橐驼传》
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山西河东解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文学体裁
传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3.写作背景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儿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赋税之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以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对官府扰民、百姓惶恐的情况作了生动的描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而本文的构思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石钟山记》
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与辛弃疾齐名称“苏辛” , 开创豪放派词风;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作品有《苏东坡全集》。
文学体裁
游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一般是作者先描写自然景色,然后再生发感慨,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则采用“议—叙—议”的方式,如苏轼的《石钟山记》。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口县时,游览了石钟山后,写了这篇文章。
三.内容回顾与艺术特色
《陈情表》
文章主旨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结构层次
第一段中体现的,李密一定要对祖母尽“孝情”。
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3.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
4.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主旨。
3.艺术特色
①融情于事的方法。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②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等都十分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③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述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④陈辞婉曲,屈伸适宜――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
《项脊轩志》
文章主旨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2.结构层次
1.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
2.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3.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
4.回忆亡妻生前的事。
5.借庭树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3.艺术特色
①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如: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班驳、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等。
②结构严谨、文脉贯通。围绕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文的“意脉”,使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兰亭集序》
文章主旨
这篇书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生死问题,批判了庄子把死生等同起来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人生观。文章浸透着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自然的热爱与执着。
2.结构层次
(1-2)叙述兰亭集会盛况,描写环境之美,抒发快乐之情。
(3)引出“死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感之情。
(4)表明作者对生死的看法,交代作序目的。
3.艺术特色
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归去来兮辞》
文章主旨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打动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出来,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结构层次
序: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1.写归之因与归之途。2.作者初归田园的生活情趣。
3.主要抒发作者归隐后悠然自得的欢快心情。
4..写归之志。
3.艺术特色
从语言运用上来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净之美。“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作者虽运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
《种树郭橐驼传》
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2.结构层次
1. 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
2.介绍郭橐驼种树的特异功能。3.介绍郭橐驼种树的经验。4.陈述郭橐驼对吏治的看法。
5.点明作传目的。
3.艺术特色
“寓言”即寓意于言,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本文设事明理,借“传”立“说”,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介绍养树的经验,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地说明了“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文章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石钟山记》
1.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将议论和叙述相结合,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表现了作者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结构层次
1.提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
2.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
3.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
3.艺术特色
①结构独特。全文夹叙夹议又不同于一般游记,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②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是此文的一个突出特色。文中写对旧说之疑共有三次,不仅每次写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笔也有曲折。
③修饰巧妙。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人,贴切的拟声词,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形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④语言灵活。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对两处鸟叫和两处水声的描写完全不同。
文体知识总结
(一)“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态度诚恳,措辞谦恭,内容读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补充:
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弹劾(揭发别人);表以陈情(陈述衷情);议以执异(不同意见)。”
(二)“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记”通常用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
(三)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体,相当于引言。列于卷首的叫“序”,附于卷末的叫“跋”。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如《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所写的序言。
“序”包括“书序”和“赠序”。“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语。
辞
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五)传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六)“游记”
游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一般是作者先描写自然景色,然后再生发感慨,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则采用“议—叙—议”的方式,如苏轼的《石钟山记》。
第一部分
字词与成语
第二部分
文学常识(作家作品+体裁+写作背景)
第三部分
内容回顾与艺术特色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知识总结
9岁
能文
20岁
童子试第一
35岁
乡试中举
35-60期间
连续8次,会试落选。
60岁
中进士,任县令。
66岁
病死于任上
概念
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特点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辞与赋的异同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情感
缘由
文中表现
乐
有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赏心: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乐事: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贤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痛
无
年老无觉: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情趣无定: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事物无常: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生死无避: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悲
同
哀叹同惑: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生命同误: 一死生,齐彭殇
命运同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过关训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过关训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文件包含专题03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docx、专题03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解析版docx、专题03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原卷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3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专题03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3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复习03 第三单元【过知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3 第三单元【过知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评点文章,梳理总结词类活用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