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4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4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4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4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基础知识梳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河(pàn)    沦(qí)    (xìng)

    B.(qǐ)    藻(fú)    (gāo)

    C.荡(yàng)    箫(shēng)    (jiào)

    D.漫(sù)    相形见(chù)    而不舍(qi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漪”应读“yī”。故选A。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含糊    接攘    吊脚楼    磺炭钢砂

    B.鹳河    糍粑    踩高跷    双管锁呐

    C.拮据    轻薄    湿淋淋    满天花雨

    D.干燥    诨名    笑眯眯    欢渡春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A.“接攘”的“攘”字形错,应写作“接壤”;B.“双管锁呐”的“锁”字形错,应写作“双管唢呐”;D.“欢渡春节” 的“渡”字形错,应写作“欢度春节”。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纯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名著《边城》是沈从文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湘西的风物人情唱出的一曲心灵的恋歌,读来楚楚动人,令人感慨良多。

    D.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此处“天保、傩送”本来就是两兄弟,对象误用,所以使用错误;B.“名噪一时”,指名气很大,于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此处形容沈从文的名气大,使用正确。C.“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神态娇柔美好,让人心动。此处用来形容文章,使用对象错误,使用错误。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用来形容“游人”,用错对象,使用错误。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强烈的感情抒发了对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一—乳母大堰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B.在诗歌中,除了“乌黑的酱碗”“扯破的衣服”“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这些意象在阐释着大堰河的贫困外,她始终含着笑立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C.艾青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保姆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D.大堰河给以世界的是无私地赠予、不停地劳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直到她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赠予”“劳作”后应为逗号,几个动作之间的并列一般不用顿号而用逗号。故选D。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几十年间《雷雨》不断地被翻新,这让人想起同是人艺保留剧目的《茶馆》。这部更具经典地位的话剧经历了无数次的重排和无数批的观众,        ,渐渐地人们不再通过自己的口齿来体味它的苍凉,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穿着整洁的衣衫平静地坐在剧场里,去观看一个故事,好像在完成一门中国人的文化必修课。

    A.已经轻易见不到了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台词的情形

    B.已经轻易见不到的情形是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的台词

    C.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台词的情形已经轻易见不到了

    D.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台词的情形已经不被轻易见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语段主要表述的是过去和如今人们观看话剧的不同。空格处要表述的是过去人们观看话剧《茶馆》的情形,即老北京学说《茶馆》里的台词,所以“情形”应作为陈述对象,排除AB。由前后内容与描述风格可知,此处用正常的陈述句、主动句更合适,“不被轻易见到”是被动句,排除D。故选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条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B.因为我们的到访,使这个即将消逝的山村有了一丝生气。

    C.当时短短的二十年内,仅就这一个地方说,人口就从一百四十余万降到二十五万,原因是因为一场浩劫。

    D.即使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嗥叫和麂子的嘶声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恐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偷换主语,应将“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改为“找到一条窄窄的石路”。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因为”或“使”。C.结构混乱,“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故选D。

    7.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

    D.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将弯曲的溪流比作弓背,将蜿蜒的山路比作弓弦,形象地描写出溪流和山路的位置和地势,使用了比喻。B.将眸子比作水晶,写出了眸子的清亮澄澈,使用了比喻手法。C.“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这句话中没有本体和喻体,只有一个比喻词“仿佛”,这句话说说爷爷的声音和竹管声振荡起来,让人感觉溪水中都变得热闹了,没有使用比喻。D.将翠翠比作山头黄麂,写出了翠翠的天真纯洁、善良乖巧,使用了比喻。故选C。

    8.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半亩方塘,一湾溪水,均会引起小小说作者的注意。一些常人易于____________的小事,在作者看来可能天生就是写作的素材。这样的材料并非____________的,它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并且往往要____________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这就是创作的“禅机”。

    A.忽视    俯拾皆是    储藏 B.忽略    俯拾皆是    储存

    C.忽略    比比皆是    储存 D.忽视    比比皆是    储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小事不容易引起常人的注意,所以选“忽略”。②“俯拾皆是”侧重多而易得。“比比皆是”侧重极其常见。这里用来形容“材料多”无“常见”之意,所以选“俯拾皆是”。

    ③“储存”指(把物或钱)存放起来,暂时不用。“储藏”指保藏;蕴藏。这里强调的是将材料存放起来,所以选“储存”。故选B。

    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辨析的能力。B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蒙垂念,不胜感奋)。而选项中是说“学生垂念师恩”,谦敬失当,应把“垂念”改为“感念”。

    C项,“家严”,又称“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而选项中是询问,应是问对方,故应将“家严”改为“令尊”。

    D项,“府上”,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而选项中说的自己家,故应将“府上”改为“寒舍”。故选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太学生就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

    B.“工部”,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

    C.“詹事”,秦朝开始设置,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历代相沿,为太子官属之长。

    D.“少保”,太子府官职名,其职位和俸禄一般要高于闲职太师、太傅、太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其职位和俸禄一般要高于闲职太师、太傅、太保”错,“少保”是“太保”的下一级官职,职位俸禄明显低于后者。故选D。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浓厚的情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无私的爱,又是诗人为大堰河唱响的大爱之歌。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仅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同时也是这首诗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作为大堰河“乳儿”的诗人,把对_______他长大的乳母的那种_______的爱,贯穿于字里行间。大堰河一生辛苦劳作,没有享受到人间的_______,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乳儿的身上,她对乳儿的照顾

           让人终生难忘。然而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她对乳儿的“美梦”,死后落得个惨淡萧条的结局。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的博大胸怀,既表明了文章深化的主题

    B.这种深化的主题,使诗人的胸怀更显博大

    C.诗人的博大胸怀,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D.这种深化的主题,既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养育    刻骨铭心    天伦之乐    无微不至

    B.抚育    耿耿于怀    天伦之理    无所不至

    C.养育    耿耿于怀    天伦之乐    无所不至

    D.抚育    刻骨铭心    天伦之理    无微不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B.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C.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

    D.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

    【答案】(1)D

    (2)A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要顾及前后内容的互相照应。“既……”和后一句中“同时……”相照应;A、C两项中的主语“博大胸怀”和后一句的宾语中心语“社会价值”不搭配。排除AC;B、C两项中采用“使……”的表述,与后一句衔接不恰当,排除BC。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养育:抚养和教育。一般用于人。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也指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语境是说大堰河抚养教育作者艾青,选用“养育”更恰当。第二处,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语境用来修饰说艾青忘不了大堰河对他的爱,应选用“刻骨铭心”。第三处,天伦之乐: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天伦之理:家庭亲属之间的伦理规则。语境是说大堰河一生辛苦劳作,没有享受到人间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应选用“天伦之乐”。第四处,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根据语境“她对乳儿的照顾”,应选用“无微不至”。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一是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句子主语是“诗人”,后面句子主语换成“文章主题”,删去“文章主题”;二是搭配不当,修饰语“勤劳、善良”和“性格”不搭配,把“性格”改成“品质”;三是语序不当,“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语序不当,二者互换位置,根据以上分析,只有C项修改最为正确。故选C。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①_________。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尽管历史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②________。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官话。黄梅戏妆容不同于其他剧种③________,黄梅戏更像一株氤氲山岚,缱绻万千,追求清秀淡雅。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演以真实活泼著称,质朴细致 B.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C.有着质朴细致的表演,真实活泼 D.有着真实活泼的表演,质朴细致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B

    (2)(示例)①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②流行于大江南北

    ③力求色彩艳丽旖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前句“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句式,可知,应该是以技巧作为主语,排除CD。再从内容来看,是先写技巧特征,即“表演……”,(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前文“起源于……”和后文“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可知,“起源”后是“发展壮大”,此处要写的是“发展壮大于……”,从后文来看,“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可知,是“发展壮大于安庆”。故可填写“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②从《天仙配》的唱腔可推测出,这出戏让黄梅戏全国闻名、流传广泛,故可填写“流行于大江南北”等表达其流传广的句子。③根据前文“妆容不同于其他剧种”和后文“黄梅戏……追求清秀淡雅”可见,其他剧种的特征与“清秀淡雅”相反,应该是色彩艳丽。故可填写“力求色彩艳丽旖旎”。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互理解和相互感知的能力。作家的共情能力高于普通人,他会引领读者去体验其他人的复杂处境,生成较为复杂的艺术共情。但要真正做到“情之以情”是很艰难的,好在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机器加以实现。

    文学的主体是人,(    ),开凿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精神世界、审美世界。智能机器显然不会主动带领我们去开拓神性的边界,但它是一种强势媒介,可以帮助我们照亮人性,解决人与人关系的困境。

    科技是求真,艺术反而是追求不真。这种“不真”也不是一种“假”,而是不断翻新的“镜花水月”与“笔墨表征”,其背后的根本,依然是艺术家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人的困惑、人的苦楚、人的高尚、人的幸与不幸。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个时代照亮这些关于人的解答,那么它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其他艺术门类,都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批判性凝视。

    (1)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学关注的是人日常经验的内容,而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B.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并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C.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从而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D.文学关注的是人的日常经验内容,并让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2)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B.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农民在这里生产生活,不离乡土,安身立命。

    C.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答案】(1)B

    (2)C

    (3)改为: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或改为:人类的情感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前的句子“文学的主体是人”,与之“结构一致”的句子是“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排除A和D;根据陈述对象一致性原则,应该用主动句,不用被动句,排除C。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波浪线语句中的“镜花水月”与“笔墨表征”,引号的作用表特殊含义;A.“芦柴棒”引号表特定称谓;B.“乡土”引号表强调;C.“辩论家”引号表特殊含义;D.“大师”“发扬国光”引号表反语讽刺。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因就是因为……”结构混乱,“原因是……”与“是因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改为: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或改为:人类的情感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茶馆》中,很多人物的语言表面看似滑稽可笑,但是在笑声逝去之后,留给读者的是更多的沉思与愤恨。例如,常四爷见(①)在茶馆“抖威风”,鄙弃他恃强凌弱,只可窝里斗狠,他却不要脸面地说:“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这是何等的“威风”啊,在面对自己毫无寸铁的同胞时,把土匪流氓“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常四爷看到(②)在炫耀自己又细又纯的“白面”、地道英国造的鼻烟壶时,悲叹大清国的真金白银涌流国外,而他却无比自豪,“咱大清国有的是 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再如,(③)所言,“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诙谐的语言透露出百姓的颠沛流离与命在旦夕,而他却利用百姓祸难大发横财。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抒发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

    (1)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写人物姓名,正确的项是(   

    A.①马五爷 ②二德子③刘麻子

    B.①二德子②刘麻子③唐铁嘴

    C.①二德子②马五爷③刘麻子

    D.①马五爷②刘麻子③唐铁嘴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威风”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了。

    B.在莎莉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凯勒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和“世界美食之都”的美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修改。

    【答案】(1)B

    (2)C

    (3)《茶馆》凭借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显示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或,老舍凭借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篇人物形象的掌握能力。二德子是老舍先生三幕话剧《茶馆》第一幕中的人物,他是第三幕中小二德子的父亲。是一个在善扑营当差的打手,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茶馆》中对他的评价是“狐假虎威,小小恶霸。本领家传,软欺怕硬”。刘麻子,这是一个地痞无赖,说媒拉纤、拐卖人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唐铁嘴,首先他是个城市无产者,总体形象是个有一定知识的小市民,低等的市井人物。 他号称“唐铁嘴”,是个用相面、看手相、算命为业的江湖骗子。他为人油滑、投机钻营、见缝插针。他一见富人就挤过去巴结,由于贫穷,也难得穿件好衣裳,形象邋遢,贼眉鼠眼。骗吃骗喝,厚颜无耻。喝了王利发多少茶,都是吃白食,欠账不还,要么强词夺理来狡辩,要么转移话题来开溜。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既非大奸大恶,但也对社会没有作用,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渣滓。 他的身上集中了地痞流氓的共性:坑蒙拐骗、投机钻营、为非作歹、自甘堕落。 他对自己的吸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恬不知耻地向别人炫耀为“福气”。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引号“威风”属于反语,具有讽刺效果。A.引用;B.特殊含义;C.反语、讽刺;D.特定称谓。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抒发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语病有以下病症:“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结构混乱表达不明确,可以通过调整语序纠正错误;主谓不搭配,“美学”不能搭配“抒发”;“抒发……个性”存在动宾不搭配的问题。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沈从文的作品和其他小说家笔下的30年代的中国社会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第一,①____________。从祥林嫂、闰土,到《春蚕》,都写农村破产。所以,“乡村苦难”是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背景。第二,大城市看似繁华,②___________。无论是左翼的《子夜》,还是新感觉派的《上海狐步舞》,上海都是建在地狱之上的天堂。

    在巴金、曹禺他们看来,中国社会太腐败了,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的,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沈从文和30年代主流的主要分歧,是即使面对乡村苦难、城市危机,他对古老中国传统,③___________。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小说,美丽、忧郁、凄凉。按照夏志清的观点,沈从文“对古旧中国之信仰,态度之虔诚,在他同期作家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小城淳朴的民风民俗,近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读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学校“向日葵话剧社”将上演改编自沈从文《边城》的话剧,请你联系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或材料第三段文字,为演出写一则推介词(正文部分),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答案】(1)①乡村都是苦难的  ②其实充满危机  ③仍不失信心/仍满怀信心

    (2)《边城》是一部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小说。(边城的人和事,没有对与错,没有欺与诈,没有丑与恶,有的只是和谐与自然。)边城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画中人物又将演绎怎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话剧《边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后文总结为“‘乡村苦难’是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背景”,所以,此处应为“乡村都是苦难的”;第二处,后文说都是“建在地狱之上的天堂”,大城市只是“看似”繁华,“建在地狱之上”表明充满危机,所以,此处应为“其实充满危机”;第三处,前文说沈从文与巴金、曹禺他们观念不统,当别人看来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的时候,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所以对应关联词“即使”应用“仍”来表明沈从文的不同看法;别人看来传统衰落是没有悬念,“沈从文却觉得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所以,此处应为“仍不失信心/仍满怀信心”。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干要求为演出写一则推介词(正文部分)。对象,学校“向日葵话剧社”;内容,联系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或材料第三段文字,改编沈从文《边城》的话剧;体裁,推介词(正文部分);语言,句子简洁流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90个字。注意推介词的一般格式:给改变话剧《边城》写推介信,正文可以先点明推介对象,如示例所给“小说《边城》”;然后再介绍推介的原因,如其主要内容或特点等,示例所给“边城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画中人物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是一部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小说”引起观者的兴趣;最后,结合推介场合代入情境即可,如示例所给“让我们一起走进话剧《边城》”。其中示例所给“边城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关试卷

    专题17 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17 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8期中考试押题卷一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8期中考试押题卷一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实用类文本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15 实用类文本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5实用类文本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5实用类文本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现代诗歌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08 现代诗歌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8现代诗歌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8现代诗歌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3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