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
展开5.4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
天平200g 6个、量筒100ml 6个、烧杯6个、水、盐水、石块、石蜡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引入:
1.密度的公式?
2.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器材是什么?
3.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体积的器材是什么?
一、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器材
1.实验原理
2.测量仪器:天平、量筒
二、怎样测物体的体积?液体、规则固体和不规则固体
不规则固体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
三、实验探究
探究一:测量固体的密度(小石块、大石块、石蜡)
思考:先测固体的质量还是体积?
设计实验
小石块
1、用天平称量石块的质量 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总体积V2;
被测石块密度为:
大石块(放不进去量筒)(加水法)
1、用天平称量石块的质量 m;
2、往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浸没石块,在水面位置做标记,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3、将石块取出,将量筒中的水缓缓倒入烧杯,让水面升到标记处,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V2;石块的体积即为倒出水的体积
被测石块密度为
(溢水法)
石蜡(密度比水小)
针压法: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2、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 V= V2- V1
助沉法
用细线把石蜡与一铁块(石块)连在一起沉入水底,使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测体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物体的质
量
m/g
物体的体
积
V/cm3
物体的密
度
ρ/kg·m-3
探究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请大家设计实验来测量液体的密度:
1、如何测量液体质量和体积?
2、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
学生回顾密度公式和天平量筒的使用
思考、回答
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并进行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思考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误差分析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出测量密度的原理,为下一步的实验进行理论引导
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
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通过多种不同固体的密度测量方案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熟悉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和测量密度的方法,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误差分析,得到剩余法是测量液体密度最准确的方法
让学生熟悉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和测量密度的方法,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小结
初中沪科版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密度与物质鉴别,新知识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共5页。
2021学年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