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3单元明清时期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教案(部编版七下)

    第3单元明清时期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教案(部编版七下)第1页
    第3单元明清时期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教案(部编版七下)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主要介绍清朝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发展演变。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学习,认识到事物如果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就必定会走向衰落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与兴衰过程。
    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史料分析、思考探究、合作讨论等。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红楼梦》。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课题目《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预习检查
    1.说出《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2.说出昆曲和京剧的形成与兴衰过程。
    三、学习任务一
    四、学习任务二
    五、过程性评价
    《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清朝前期的文学和戏剧成就,文学方面主要讲述了《红楼梦》,戏剧方面主要讲述了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应该注意区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读小说是为了感受作者的思想内容,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红楼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提出问题——《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学生活动:做出回答——曹雪芹。
    知识拓展:曹雪芹,名霑,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后曹家被抄,彻底败落。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谁续写了《红楼梦》?《红楼梦》是在什么时期问世的?
    学生活动:做出回答——高鹗;乾隆晚期。
    【设计意图】
    通过以教材内容为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读过《红楼梦》?它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又揭示了什么社会现实?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108相关内容及课外读物,做出回答——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当时人们热衷于《红楼梦》,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做出回答——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故事进展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做出回答——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抗争精神。
    【设计意图】
    以教材内容为史料,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昆曲与京剧艺术
    (一)昆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昆曲又被称作什么?之所以称昆曲是与哪个地方有关?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109相关内容,做出回答——昆剧、昆腔;苏州昆山一带。
    教师活动:昆曲既有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有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提出问题——昆曲的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109—P110相关内容,做出回答——阶段一,明朝日趋成熟,成为全国性的剧种;阶段二,清朝前期达到顶峰;阶段三,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昆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做出回答——明朝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有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昆曲在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学生回答:做出回答——脱离了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教师总结:当时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脱离了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注定不会走得长远。
    【设计意图】
    通过以教材内容为材料,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二)京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概括京剧形成的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111相关内容,做出回答——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教师总结:京剧能流传四方,成为最主要的剧种,原因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了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
    【设计意图】
    以教材内容为史料,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知识拓展:京剧的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