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后作业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2.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苯的硝化反应:+HNO3+H2O
B.乙烯与HCl的加成:
C.乙醇的催化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D.乙酸与乙醇的酯化:CH3COOH+CH3CH2OHCH3CH2COOCH3+H2O
3.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油脂皂化是取代反应,硬化也是取代反应
C.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都具有两性D.饱和Na2SO4、CuSO4溶液均可用于蛋白质的盐析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B.7g氘化锂(6LiD)中含中子数为3NA
C.4.6gHCOOH和CH3CH2OH的混合物中含有0.2NA个分子
D.2.3g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与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5.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
B.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C.烹鱼时加适量醋和酒可以增加香味
D.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超量碳排放以及超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生物柴油
C.医用口罩中无纺布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其原料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
D.将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于水果箱中,可达到保鲜水果的目的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式: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D.甲基的电子式:
9.下列物质可以制肥皂的是
A.淀粉B.纤维素C.蛋白质D.油脂
10.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A.AB.BC.CD.D
二、判断题
11.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得。( )
12.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有沉淀生成属于化学变化。(_______)
13.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 )
14.HO—CH2CH2—OH也可与Na反应,断裂C-O键。
15.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_______)
三、解答题
16.为定性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化学课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已除去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尖嘴导管的单孔塞,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内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1)请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上实验设计因缺少必要的步骤而存在安全隐患,请你指出所缺少的必要的步骤: 。
(3)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浑浊,则燃烧产生CO2的物质最可能是 (写名称)。
方案Ⅱ:(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增大接触面积),点燃一只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如下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理: ,从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17.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一种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I.确定该蛋白质中的某些组成元素
(1)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氮元素,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能证明铵盐存在的实验方法是: 。
(2)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三种元素,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通入氧气使样品在装置A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其余装置。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
②装置D的作用是 。
③当装置B、C、E、F依次出现下列现象: ,品红溶液褪色, ,出现白色浑浊;可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H2O、SO2、CO2。
结论: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氮等元素。
II.为测定该蛋白质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组取蛋白质样品充分燃烧,先用足量碘水吸收二氧化硫,再取吸收液,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已知:2S2O+I2=S4O+2I—。
(3)写出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取蛋白质样品mg进行测定,采用c1ml·L–1的碘水V1mL进行吸收,滴定过量的碘时消耗c2ml·L–1硫代硫酸钠溶液V2mL。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5)若燃烧时过量氧气进入吸收液中,可能会导致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18.如下图是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图,已知B的水溶液可以溶解CaCO3,E可作果实催熟剂。
请完成下列问题:
(1)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E的结构简式为: ;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
(3)请写出E制取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室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浓硫酸的作用: ;
③装置中导管要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
④如果用4.6g的乙醇和9.0g的B反应制得乙酸乙酯6.6g,则本实验的产率是 ;(得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产率指的是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大
非金属性:S>C
B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4+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淀粉溶液与少量稀硫酸混合加热,然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未发生水解
实验
结论
A
苯中加溴水振荡,溴水层褪色
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溴苯
B
乙炔通入银氨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gC≡CAg),乙烯则不能反应
乙炔中C—H键的活性比乙烯中C—H键的活性强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羧酸的酸性一定大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乙醇()
生石灰
蒸馏
B
加热
C
酒精
萃取
D
酸性溶液
洗气
参考答案:
1.B
【分析】A.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可比较碳酸氢根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酸性;
B.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
D.淀粉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
【详解】A.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可比较HCO3-与HSO3-的酸性,不能比较S、C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
B.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试纸不变蓝,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NH4+,B正确;
C.加热Al,表面的Al被氧化产生Al2O3,Al2O3是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使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C错误;
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应该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检验,未将催化剂硫酸中和,操作不合理,因此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B
【详解】A.苯的硝化的反应方程式为:++,故A错误;
B.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为,故B正确;
C.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故C错误;
D.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不能水解,故A错误;
B. 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油脂的硬化是油脂和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故B错误;
C. 氨基酸分子、多肽、蛋白质中均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既能够和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正确;
D. 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无法计算2.24L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碳氯键数目,故A错误;
B.氘化锂含有的中子数为4,7g氘化锂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Aml—1=3.5NA,故B错误;
C.甲酸和乙醇的摩尔质量都为46g/ml,则4.6g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NAml—1=0.1NA,故C错误;
D.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则2.3g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混合物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NAml—1=0.1NA,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苯中加溴水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水层,无颜色,上层为苯层,红棕色。因为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苯与水不互溶,因此发生了萃取,选项A错误;
B、乙炔通入银氨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CAg),乙烯则不能反应说明乙炔中C—H键的活性比乙烯中C—H键的活性强,因此可通过该实验区分乙炔和乙烯,选项B正确;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从强酸制备弱酸的角度判断,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选项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A
【分析】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
B.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来分析;
C.乙醇与酒精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香味;
D.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
【详解】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故A错误;
B.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醋酸能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从而去除水垢,故B正确;
C.乙酸和乙醇能反应生成酯,酯有香味,故C正确;
D.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A
【详解】A.超量碳排放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地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禁止食用,其主要成分为酯类,可发生皂化反应制取肥皂,也能与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故B正确;
C.医用口罩中无纺布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其单体为丙烯,来自石油裂解气,故C正确;
D.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果有催熟作用,高锰酸钾溶液能与乙烯反应,所以将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于新鲜的水果箱中,其作用是使水果保鲜,故D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结构式是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个短横来表示,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和每个氢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碳原子和碳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因此乙烯的结构式:,故A正确;
B.结构简式中需要体现出特殊结构和官能团,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官能团是-OH, 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故B错误;
C.键线式中每个端点为一个C原子,省略C—H键,则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故C正确;
D.甲基中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还剩一个未成键的单电子,甲基的电子式:,故D正确;
答案选B。
9.D
【详解】A.淀粉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不可以制肥皂,故A不符合题意;
B.纤维素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不可以制肥皂,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不可以制肥皂,故C不符合题意;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为皂化反应,可以制肥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A
【详解】A.加CaO与水反应且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加CaO后蒸馏可得到乙醇,实现除杂,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一氧化碳少量,不能被点燃,即使能反应,反应的氧气量不易控制,易引入新的杂质氧气,故B错误;
C.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H2O中的Br2,故C错误;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除杂的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杂质气体,应该用溴水除杂,故D错误;
故选A。
11.正确
【详解】乙醇可由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制得,故正确。
12.错误
【详解】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会溶解,发生盐析,不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错误。
13.正确
【解析】略
14.错误
【详解】HO-CH2CH2-OH分子中含-OH,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断裂的是O-H键,故错误;
15.正确
【详解】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凝结,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故正确。
16. 点燃放出的气体之前检验纯度 乙醇(蒸气) 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 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 酒精灯内焰含有乙醇蒸气
【详解】方案Ⅰ:(1)Na与乙醇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若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放出的气体前,需要先验纯,故答案为:点燃放出的气体之前检验纯度;
(3)可燃性气体除了,可能还有挥发出的,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乙醇(蒸气);
方案Ⅱ:(1)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则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故答案为: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
(2)乙醇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黑色的CuO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铜和水,实验现象为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说明酒精灯内焰燃烧不充分,含有较多的乙醇蒸气,故答案为:铜丝由黑色变成红色;;酒精灯内焰含有乙醇蒸气。
17.(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2) 无水硫酸铜 除去SO2,避免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 粉末由白色变蓝色 品红溶液不褪色(或仍显红色)
(3)I2+SO2+2H2O=H2SO4+2HI
(4)%
(5)偏小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用于蛋白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装置B盛有的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燃烧生成的水,证明蛋白质中含有氢元素;装置C中盛有的品红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证明蛋白质中含有硫元素;装置D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E中盛有的品红溶液用于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装置F中盛有的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证明蛋白质中含有碳元素。
【详解】(1)铵根离子与碱溶液共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氨气,证明铵盐存在的实验方法为向铵盐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反应生成了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说明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了铵盐,故答案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2)①由分析可知,装置B盛有的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燃烧生成的水,证明蛋白质中含有氢元素,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
②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故答案为:除去SO2,避免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
③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水的现象为装置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证明含有二氧化硫的现象为装置C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二氧化碳的现象是装置E中品红不褪色、装置F中出现白色浑浊,故答案为:白色粉末变蓝色;品红溶液不褪色(或仍显红色);
(3)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生成氢碘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SO2+2H2O=H2SO4+2HI,故答案为:I2+SO2+2H2O=H2SO4+2HI;
(4)由滴定消耗V2mLc2ml·L–1硫代硫酸钠溶液可知,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碘的物质的量为 (c1V1-0.5c2V2) ×10-3ml,由方程式可知,样品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c1V1-0.5c2V2) ×10-3ml,则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答案为:%;
(5)若燃烧时过量氧气进入吸收液中,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吸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H2O=2H2SO4,反应导致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偏大,使得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18.(1) 羧基 CH2=CH2
(2)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3)CH2=CH2+H2OCH3CH2OH
(4)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催化剂、吸水剂 防止倒吸 75.0%
【分析】乙醇在Cu催化加热条件下与O2发生反应生成CH3CHO,即A为CH3CHO,CH3CHO在催化条件下与O2发生反应生成B,B的水溶液可以溶解CaCO3,则B是CH3COOH,E可作果实催熟剂,则E为CH2=CH2,CH2=CH2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2Cl,即C是CH3CH2Cl。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B是CH3COOH,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E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2)反应③是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是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反应④是CH2=CH2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2Cl,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3)CH2=CH2与H2O在催化、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4)①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②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③因乙醇易溶于水,乙酸易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容易造成倒吸现象,所以装置中导管要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
④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1ml,和9.0g的CH3COOH物质的量为0.15m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CH3COOH过量,则理论上生成0.1ml乙酸乙酯,所以产率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