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花生油、牛油、石蜡油分子中均含有酯基
B.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溶液、鸡蛋白溶液均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泡沫灭火器中所用硫酸铝、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溶液均显酸性
D.计算机芯片、硅太阳能电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均为高纯硅
2.有机物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氧化反应②加成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加聚反应⑤酯化反应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A.碳酸钠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C.溴水D.锌片
4.橙花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根据乙烯和乙醇的有关性质,下列有关橙花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8O
B.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C.所有的C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D.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5.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6.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故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故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中,故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故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结构简式为C2H6OB.其官能团为-OH
C.其俗名为酒精D.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
8.下列物质所含官能团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AB.BC.CD.D
9.创新实验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烧杯中的水均起冷却作用
B.铜网表面乙醇发生氧化反应
C.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
D.反应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gS与足量O2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B.1L0.1 ml∙L-1的乙酸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LC3H8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NA
D.0.2ml硝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11.酿造琅琊台酒必备五种粮食“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经过“浸泡、发酵、蒸馏、陈放、调配”等工艺,后将白酒装入陶瓷瓶或玻璃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粮食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发酵过程反应为,在高温下发酵更快
C.蒸馏出的白酒为纯净物
D.陶瓷瓶和玻璃瓶均为硅酸盐产品,成分完全相同
12.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纯碱—NaHCO3B.石灰石—Ca(OH)2
C.铁红—FeOD.酒精—C2H5OH
13.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溶于稀醋酸至溶液呈中性,的数目为
B.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C.1.12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键数为
D.与足量充分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14.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
C.
D.乙炔水化法制乙醛:
15.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结构简式(),也可以称为泰诺、百服宁等,该药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反应B.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l该物质最多消耗1 ml NaOHD.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二、填空题
16.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结合如图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的官能团名称是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4)E是乙酸;G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物质,实验室用D和E通过反应⑥制取G,装置如图所示。
甲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5)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填字母)
A.中和乙酸 B.吸收乙醇 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性
17.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 反应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3)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字母序号)。
a.碳酸氢钠溶液 b.苯 c.氯化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三、解答题
18.I.1-溴丁烷可用于合成麻醉药,生产染料和香料。实验室用溴化钠、1-丁醇、浓硫酸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原理、装置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如下:
①
②
实验步骤: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丁醇,浓、一定量固体和2-3粒沸石,加热回流。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适量的水、饱和溶液、水洗涤。分离出的产物经干燥、蒸馏后得到产品。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中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中可能产生多种副产物。
①该实验中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可能为 (写一种,用结构简式表示),写出生成该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实验中部分被浓硫酸氧化,可使制得的产品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分离反应液的过程中,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 (选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Ⅱ.青蒿素是治疗疟疾有效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研究团队使用不同溶剂提取青蒿素的实验结果如下:
(4)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 。
19.有机物C(丙烯酸乙酯)是一种食用合成香料,由烃A、丙烯合成C的路线如下图。
请回答:
(1)由和生成的反应类型是 。
(2)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3)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可被氧化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写出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等物质的量的B和D完全燃烧生成的质量相等
B.工业上通常只通过石油的裂化生产A和D
C.用溴水可鉴别B和E
D.有机物和C均可发生加聚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5)有机物是比有机物多2个氢原子的酯类物质,满足上述条件的有机物有 种,其中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只有2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的结构简式为 。
A.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
B.提纯乙酸乙酯
C.制取少量碳酸钙
D.制取少量
选项
A
B
C
D
物质
官能团
苯环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水中溶解性
1-丁醇
74
0.8
可溶
1-溴丁烷
137
1.3
难溶
溶剂
水
乙醇
乙醚
沸点
100
78
35
提取效率
几乎为0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花生油、牛油分子中均含有酯基,石蜡油主要成分是烃,分子中不含酯基,A错误;
B.淀粉溶液、鸡蛋白溶液为胶体,用激光笔照射均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B正确;
C.硫酸铝溶于水后,铝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碳酸氢钠溶于水后,碳酸氢根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C错误;
D.计算机芯片、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均为高纯硅,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由结构简式可知,丙烯醇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含有的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和酯化反应,则丙烯醇能发生的反应为①②③④⑤,故选D。
3.C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与乙醇不能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而有气泡,二者实验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不符合题意;
B.紫色石蕊溶液与乙醇混合不能反应,溶液颜色不变;乙酸具有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二者实验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不符合题意;
C.溴水与乙醇和乙酸都可以溶解,实验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符合题意;
D.锌片加入乙醇中无明显现象;加入乙酸中,反应产生氢气而有气泡,二者实验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4.D
【分析】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据此回答。
【详解】A.根据结构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8O,A正确;
B.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B正确;
C.由于单键可以旋转,所有的C原子有可能共平面,C正确;
D.碳碳双键、羟基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固体由蓝色变白色,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提纯乙酸乙酯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B符合题意;
C.CO2通入溶有NH3的CaCl2溶液中,从而发生反应: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C不符合题意;
D.安全漏斗的弯管内滞留少量水,起到液封作用,酸与碳酸盐固体反应,从而制得CO2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6.A
【详解】A.乙醇与水能按任意比例互溶,故它们混合在一起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A错误;
B.乙醇常作为有机溶剂,它可以通过溶解的方式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B正确;
C.乙醇与水能按任意比例互溶,故可以勾兑任意浓度的酒,C正确;
D.乙醇易挥发且有香味,D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将结构式中的单键省略后的式子,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A错误;
B.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结构为-OH,B正确;
C.各种酒类都含有浓度不等的乙醇,故乙醇俗称酒精,C正确;
D.乙醇需要再肝脏中代谢,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D正确;
故答案选A。
8.A
【详解】A.所含有的官能团为酯基,苯环不属于官能团,A错误;
B.属于单烯烃,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结构式为,B正确;
C.属于羧酸,官能团为羧基,结构简式为,C正确;
D.属于醇类,官能团为羟基,结构简式为,D正确;
故选A。
9.A
【分析】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时,先将乙醇蒸汽与空气混合,为增大乙醇的挥发,用水浴给盛有乙醇的试管加热;乙醇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在硬质玻璃管内铜网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乙醛在装置乙的试管内冷却,余气通入水中处理。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烧杯内试管中产生乙醇蒸汽,则甲烧杯内的水起加热作用,乙烧杯内试管中产生乙醛,则用乙烧杯中的水冷却乙醛蒸汽,A错误;
B.在硬质玻璃管内,铜网催化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醇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有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未反应的乙醇,还可能有其它有机物,则至少有两种有机物,C正确;
D.反应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则表明乙醇催化氧化时放热,从而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D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A.3.2gS与足量O2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0.1mlSO2,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A不正确;
B.1L0.1 ml∙L-1的乙酸溶液中,除乙酸中含有0.2mlO原子外,水中也含有O原子,则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0.2NA,B不正确;
C. 1个C3H8分子中含有2个C-C键,标准状况下,11.2LC3H8(物质的量为0.5ml)含有C-C键的数目为0.5ml×2×NAml-1= NA,C正确;
D.0.2ml硝酸与足量铜反应,若只发生转化4HNO3(浓)——2NO2,则转移电子0.1ml,若只发生转化8HNO3(稀)——2NO,则转移电子0.15ml,随着反应的进行,既便起初是浓硝酸,也会转化为稀硝酸,所以转移电子数不是0.1NA,D不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发酵需要酒化酶,属于蛋白质,高温条件下会变性失效,B错误;
C.蒸馏时乙醇会和水形成共沸,不能得到纯净物,C错误;
D.陶瓷瓶和玻璃瓶均为硅酸盐产品,成分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Na2CO3,A错误;
B.石灰石是指碳酸钙,化学式:CaCO3,B错误;
C.铁红是指氧化铁,化学式:Fe2O3,C错误;
D.酒精是指乙醇,化学式:C2H5OH,D正确
答案选D。
13.A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溶液呈中性,则,,A正确;
B.苯环中所含的是大键,没有碳碳双键,B错误;
C.气体所处的温度、压强未知,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C错误;
D.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的分子数小于,D错误;
故选A。
14.A
【详解】A.CH4中1个H被Cl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A符合题意;
B.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属于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炔水化法制乙醛属于加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5.C
【详解】A.对乙酰氨基酚含有苯环,能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对乙酰氨基酚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
C.对乙酰氨基酚含有酚羟基和酰胺基两个官能团,它们都能够跟NaOH发生反应,1 ml该物质最多消耗2 ml NaOH,C错误;
D.苯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此外,酚羟基是邻对位取代基,受酚羟基的影响,苯环的2、6位上的H原子能够与溴氧气发生取代,而使溴水褪色,所以扑热息痛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6.(1)
(2)羟基
(3)
(4)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5)ABC
【分析】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在NaOH水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继续被氧化生成E乙酸;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乙酸乙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反应①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2)由B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官能团为羟基;
(3)反应④为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
(4)甲试管中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
(5)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中和乙酸、溶解吸收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其析出。
17.(1) 放热
(2)氮气
(3) a 蒸馏
【详解】(1)铜网在空气中加热,Cu被氧化为CuO,方程式为,红色固体变黑,乙醇与灼热的CuO反应,,黑色固体变红;熄灭酒精灯,反应可持续进行,说明反应放热;
(2)在该反应中,O2被消耗,乙醛、乙醇被冷凝在乙装置中,因此集气瓶中收集到的主要是空气中未参与反应的氮气;
(3)试管a中收集到酸性物质,可能是醇部分氧化生成了乙酸,除去乙醛中混有的乙酸,可以加入碳酸氢钠后充分反应,再蒸馏得到乙醛。
18.(1) 球形冷凝管 吸收未反应的溴化氢和副反应生成的溴蒸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
(3)下口放出
(4)乙醚
【分析】圆底烧瓶中加入1-丁醇、浓硫酸、NaBr和沸石,沸石可以防止爆沸,NaBr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Br,生成的HBr与1-丁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溴丁烷,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右侧的倒扣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NaOH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根据仪器外形可知,a为球形冷凝管;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溴化氢和副反应生成的溴蒸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①1-丁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1-丁烯,;或者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丁醚,;
②HBr可以被浓硫酸氧化生成Br2,使制得的产品呈黄色,反应方程式:;
(3)产物1-溴丁烷的密度比水大,因此要从下口放出;
(4)由表格数据可知,青蒿素在乙醚中提取效率最高,所以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乙醚。
19.(1)取代(酯化)反应
(2)羧基、碳碳双键
(3)
(4)AD
(5) 9
【分析】D为丙烯,D氧化生成E为CH2=CHCOOH,B和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则B为CH3CH2OH,A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A为CH2=CH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B和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反应类型为取代(酯化)反应。
(2)E为CH2=CHCOOH,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
(3)B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F,F为CH3CHO,化学方程式为。
(4)A.B的分子式为C2H6O,D的分子式为C3H6,等物质的量的B和D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相等,故A正确;
B.乙烯和丙烯通过石油裂解生成,故B错误;
C.E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B中含有羟基,可以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
D.E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C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AD。
(5)G比C多两个氢原子,则可能为甲酸丁酯(4种),乙酸丙酯(2种),丙酸乙酯(1种),丁酸甲酯(2种),共9种。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只有2种的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结构为HCOOC(CH3)3。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251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课堂检测</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25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练习题</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hx/tb_c400251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课后复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