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二下学期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课件
- 4.1概念的概述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5.1判断的概述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备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即时训练,探究与分享P33,归纳总结,探究与分享P34,探究与分享P3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大到对国家和国际形势的判断,小到日常生活的判断,都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例如:哪些国家在疫情防控中有作出突出贡献?中美关系如何?今天食堂的菜是不是好吃?宿舍有没有热水?张三的发型是不是很帅?等等我们都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例如:①所有玫瑰花都是带刺的。②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③有的老师不是教授。④有的天鹅不是白色的。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例如: 所有 马克思主义者 是 唯物主义者
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构成。
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所有、一切、有些、有的、这个)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有、是或无、不是) 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例如:”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1、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2、所有 事物 是 运动的。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1)标准一: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
注意: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很好”,“他当校长了”。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2)标准二: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
提示: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
(所有)不该走的走了!
(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3) 标准三: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
①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③老子写的《道德经》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⑤在昨天的暴风雨中,一些树被大风刮倒了。 ⑥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请说出下列性质判断的基本判断形式
◆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1.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2.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3.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学生是人,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时间,两个概念不能这样搭配,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联项使用不当。仙人掌是植物,不能用“不是”这个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结词,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树木,样子长得很特别”。
量项使用不当。即误用了量项“有些”,可以改为“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1、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2、是一名党员。(缺主项)
例如:中学生(人)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时期),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主谓配合不当)
例如:所有高中生都是团员。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白种人 (断定过量)
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多重否定)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从材料中“有一位祖父”,我们可以判断祖父只有一位;“一个孙子”,可以断定孙子辈的是一位;“三个儿子”,就孙子辈而言,他的爸爸和叔叔是其祖父的儿子,他是他爸爸的儿子;“一个哥哥”是指叔叔的哥哥;“一个弟弟“是指爸爸的弟弟;”一个侄子”是针对“一位叔叔”而言的。最后可以断定至少有四个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
①对于客观事物而言,他们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存在多种关系。②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例如:1、张明和王红是同学; 2、育才中学是我的母校; 3、3大于2; 4、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关系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做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做关系项;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做量项。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 ◆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小明比小华岁数大。 ◆小明信任小华。
◆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
提 示:“小华与小明是同学”——成立;“小华比小明岁数大”——不成立;“小华信任小明”——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1)对称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①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时,另一对象(B)对这一对象(A)也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
例1:“甲与乙是同学”。乙与甲也是同学。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常见的对称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对立关系、相等关系、相同关系等。
②反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这一对象(A)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
例如:“甲比乙大三岁”。乙肯定不比甲大三岁。(“大3岁”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岁。)
常见的反对称关系:大于关系、晚于关系、多于关系、高于关系、侵略关系、剥削关系等。
③非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这一对象(A)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对称关系(也叫做“偶对称关系”)。
例如:“甲认识伟叶”。伟叶不一定认识甲。
常见的非对称关系:认识关系、尊重关系、喜欢关系、信任关系等。
“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伟叶有可能认识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
(2)传递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①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第三个对象(C)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A)与第三个对象(C)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
例1:“ 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甲一定比丙长得高。(这里“……比……长得高”关系是传递关系)
例2:“长江比黄河长,黄河比黑龙江长”。长江比黑龙江长。(这里“……比……长”关系是传递关系)
常见的传递关系: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系”等。
②反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第三个对象(C)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A)与第三个对象(C)之间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
例1:“甲是乙的爸爸,乙是丙的爸爸”。则甲肯定不是丙的爸爸。(这里的“……是……的爸爸”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常见的反传递关系:“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等。
例2:“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甲必不是丙的儿子。(这里的“……是……的儿子”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③非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第三个对象(C)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A)与第三个对象(C)之间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传递关系。
例1:“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则甲可能是丙的同学,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学。(这里的“同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例2:“甲认识乙,乙认识丙”。甲不一定认识丙。(这里的“认识”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常见的非传递关系:“认识”、“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等。
(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2)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3)在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4)张明比李乐高。(5)张三佩服李四。(6)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请说出下列关系判断的种类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①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析】量项,表示主项被判定范围。主项,表示断定对象,处于语句主语的位置。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谓项,处于宾语的位置,表示断定对象所具有的性质。“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这个判断中,“所有”是量项,A错误;“商品”是主项,B错误;“是”是联项,C正确;“有价值的”是谓项,D错误。正确答案为C。
1、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在这个判断中,关于量项、主项、联项、谓项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是主项 B.“商品”是联项C.“是”是联项 D.“有价值的”是主项
【解析】题中涉及李梅、王芳、林伟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只适用于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故AC不选。李梅与王芳是朋友,王芳与林伟是朋友,未必就能得出李梅与林伟是朋友,李梅与林伟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这里的“朋友”关系是非传递关系,故B不选,D入选。正确答案为D。
2、李梅与王芳是朋友,王芳与林伟是朋友。李梅与林伟是不是朋友?为什么?( )A.是,“朋友”关系是对称关系B.是,“朋友”关系是传递关系C.不是,“朋友”关系是非对称关系D.不能确定,“朋友”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公开课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图文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PART0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相关链接,知识扩展,PART02,正确运用关系判断,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苏炳添,①③④⑤⑦⑩,②⑥⑧⑨,田径运动员,“飞人”,关系判断的构成,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范围,全称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