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高等绿色植物由根、茎、叶等器官组成不同的系统
C.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D.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单细胞生物只需要一个细胞即可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
B、高等植物具有器官,但没有系统,因此高等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层次,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C正确;
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
故选B。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在生命系统中不属于细胞层次但属于个体层次
B. 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C.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2、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植物没有系统的结构层次,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B正确;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B。
3. 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的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的RNA
③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
④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蓝藻、伞藻属于原核生物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⑦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和线粒体等
⑧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
A. 6项B. 5项C. 4项D. 3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正确;
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②错误;
③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它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所以没有染色体,③错误;
④发菜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
⑤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还有部分真菌,伞藻属于真核生物,⑤错误;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⑥正确;
⑦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⑦错误;
⑧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生物如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⑧正确。
故选D。
4.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与斐林试剂发生砖红色沉淀反应
B.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糖类分子中的氧的含量远多于脂质
D. 无机环境中的元素都能在细胞中找得到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淀粉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砖红色沉淀反应,A错误;
B、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正确;
C、等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比糖释放能量多是因为脂肪分子中H含量多,氧含量少,脂质分子中的氧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C错误;
D、细胞中的元素都能在无机环境中找得到,D错误。
故选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元素组成的种类上完全相同
B. Ca、Fe、Mn、Zn、I、M等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C. 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 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能在自然界找到,A错误;
B、Ca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也不例外,C正确;
D、斐林试剂中硫酸铜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硫酸铜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明确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③Mg2+是叶绿素、血红素等分子的组成成分
④无机盐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度关系不大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 ①④⑤B. ①④⑤⑥C. ③⑤⑥D. 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1、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2)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3、无机物: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详解】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能够自由流动,属于自由水,①正确;
②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②正确;
③Mg2+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素分子的组成成分,③错误;
④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正确;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⑤错误;
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引起儿童患呆小症,缺钙会引起儿童患佝偻病,⑥错误。
综上所述,③⑤⑥错误。
故选C。
7. 下列关于化合物与生活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但可放心食用无甜味的馒头
B. 成年人补钙的同时服用维生素D,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
C.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更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利于消化
D. 胆固醇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重要功能,但不能摄入过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肽链变的松散;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
【详解】A、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使糖尿病病人血糖含量上升,加重病情,A错误;
B、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补钙的同时服用维生素D,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B正确;
C、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肽链变的松散更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利于消化,C正确;
D、胆固醇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重要功能,但不能摄入过多,否则可能引起血管堵塞,D正确。
故选A。
8.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
B. 蛋白质一定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蛋白质中有些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具有调节的功能,如胰岛素
D.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而这种改变一定是不可逆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功能:
(1)结构物质,如结构蛋白,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
(2)催化功能,如酶,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3)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4)调节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功能,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方式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3、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详解】A、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方式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A错误;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B正确;
C、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如防御功能——抗体,调节功能——胰岛素,运输功能——载体,催化功能——酶等,C正确;
D、.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若因某种因素(如高温、强酸或强碱等极端因素)导致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且使蛋白质分子失去了生物活性,则因为空间结构不可恢复而不能恢复其生物活性,即是不可逆的,D正确。
故选A。
9.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的核酸都存在于细胞核
B.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C. DNA与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相同
D. RNA中与核糖相连的碱基有A、U、C、G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详解】A、在真核细胞内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核酸分布,A错误;
B、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B正确;
C、DNA与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C正确;
D、RNA中与核糖相连的碱基有A,U,C,G,D正确。
故选A
10.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B. 若m为鸟嘌呤,则b构成的核酸只可能是DNA
C. 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 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可在某些原核生物中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是核苷酸的结构简图,分析可知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
【详解】A、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若m为尿嘧啶,则b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在DNA中肯定不含该种化合物,A正确;
B、若m为鸟嘌呤,则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构成DNA)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构成RNA),B错误;
C、若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其构成的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C错误;
D、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由b组成的核酸可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A。
11. 某些植物细胞吸收蔗糖是利用H+浓度梯度推动的,这种特殊的主动运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H+和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B. 图中H+进出细胞所利用的转运蛋白相同
C. 提高外界溶液的pH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D. “H+—蔗糖”共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时需要ATP直接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蔗糖和H+离子共用同一载体进入细胞,蔗糖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H+浓度梯度推动)和载体,方式主动运输。H+离子进入该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H+离子出该细胞需要载体,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蔗糖进入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H+浓度梯度推动)和载体,方式为主动运输;H+进入该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由图可知,图中H+进出细胞所利用的载体蛋白不同,B错误;
C、提高外界溶液的pH,H+的浓度减少,H+浓度梯度推动的蔗糖的吸收量减少,C正确;
D、“H+—蔗糖”共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时没有消耗ATP,D错误。
故选C。
12. 细胞代谢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中快速有效地进行,主要是因为有酶的催化作用。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酶在活细胞内合成,但不一定在活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B.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C. 酶与底物结合的过程中形状不发生改变
D. 能够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活细胞内合成,酶不一定只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A正确;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B正确;
C、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但酶与底物发生结合后形状发生改变,反应完后恢复原状,C错误;
D、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能水解蛋白质的酶是蛋白酶,因此能够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D正确。
故选C。
13. 9月24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产生,由杭州市运动员邹佳琪和邱秀萍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中夺得,比赛过程中,ATP为肌细胞提供了大量能量。ATP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体内ATP的分解速率远远大于合成速率
C. 通过ATP的合成和水解,使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
D. b和c两个化学键中,c的能量明显比b多,运动过程中c断裂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2、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3、题图分析:图示为ATP结构示意图,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为特殊化学键,含有极高的能量,极不稳定。
【详解】A、由题意可知,图为ATP的结构,则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错误;
B、激烈的比赛过程中ATP的分解速率增大,机体通过调节使ATP的合成速率也增大,以满足机体对ATP的大量需求,B错误;
C、细胞内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C正确;
D、b和c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c的能量没有明显比b多,运动过程中c断裂供能,D错误。
故选C。
14. 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B. 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说明细胞质基质内H+转运至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液泡中H+浓度高,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A错误;
B 、玉米根部短时间水淹,根部氧气含量少,部分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B正确;
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无ATP的产生,C错误;
D、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与丙酮酸产乳酸途径时消耗的[H]含量相同,D错误。
故选B。
15. 酵母菌是研究细胞呼吸的好材料,其体内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可用图1表示,图2则表示其在不同(O₂浓度下的O₂吸收量和无氧呼吸过程中 CO₂的释放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过程②产生的 CO₂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
B. 过程③发生在细胞中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 图2中乙曲线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可用图1中过程①③表示
D. 在甲、乙曲线的交点,若甲消耗了A ml葡萄糖,则乙此时消耗的葡萄糖为A/6ml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详解】A、图1过程②产生的CO2既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A正确;
B、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细胞中的具体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正确;
C、图2中乙曲线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为有氧呼吸,可用图1中过程①③表示,C正确;
D、图2中在氧浓度为b时,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有氧呼吸的O2吸收量与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等,即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量与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等,此时,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若甲无氧呼吸消耗了Aml的葡萄糖,则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A/3ml,D错误。
故选D。
16. 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 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量为N1
D. 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①中仅线粒体有O2的消耗和CO2的生成,故细胞①应处在黑暗环境中,此时只有呼吸消耗,细胞②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细胞③从外界吸收CO2,释放到外界O2,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细胞④从外界吸收O2,释放到外界CO2,此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详解】A、细胞①中仅线粒体有O2的消耗和CO2的生成,故细胞①应处在黑暗环境中,此时该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可表示呼吸速率,A正确;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B正确;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量为N1+ N2,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细胞④从外界吸收O2,释放到外界CO2,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D正确。
故选C。
17. 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和d为一个细胞周期B.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C. DNA复制可发生在c段D. 染色体平均分配可发生在d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作准备,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详解】A.c为分裂间期,d为分裂期,因此,c和d为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b为分裂期,c为分裂间期,b和c不是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C.DNA复制在分裂间期,c为分裂间期,C正确;
D.染色体平均分配在有丝分裂后期,d为分裂期,有丝分裂后期包含在d中,D正确;
故选B。
18. 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B. 图中①为有丝分裂的前期,此时共有6个DNA分子
C. 图中③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也加倍
D. 图中④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板上,此时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植物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中期。
【详解】A、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中期,顺序应该为①→④→③→②,A正确;
B、图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此时共有6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即共有12个DNA分子,B错误;
C、图③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数目为0,C错误;
D、图④代表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错误。
故选A。
19. 如图为某种高等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通过分裂增多
B. ②→③过程中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 ④→⑤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核DNA分子含量加倍
D. ⑥→⑦过程中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①→②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②→③过程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③→④过程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到赤道板中央;④→⑤过程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⑥→⑦过程是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变回染色质。
【详解】A、①→②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DNA分子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②→③过程是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
C、④→⑤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的含量不变,C错误;
D、⑥→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最终细胞一分为二,D错误。
故选B。
20.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与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漏了解离过程,可能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
B. 遗漏了漂洗过程,可能无法清晰观察到纺锤体
C. 延长染色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D. 发现分裂中期的细胞,适当等待可观察到后期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详解】A、遗漏了解离过程,这样细胞不能彼此分离,即相互重叠,因此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A正确;
B、遗漏了漂洗过程,而漂洗的作用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因此其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
C、延长染色的时间,会导致其它部位也被染成深色,无法分辨染色体,C错误;
D、细胞通过解离,已经死亡,发现分裂中期的细胞,该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也就不能观察到后期的出现,D错误。
故选A。
【点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细胞膜主要由[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组成,其中[ ]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2)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具有__________性。
(3)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上图是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D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其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图中________所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
(6)图中a、b、c、d四种方式中受O2浓度影响的有________。
(7)若图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人在饮酒时,酒精是通过[ ]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的。因酒精的毒害作用,大量饮酒会导致不适或酒精中毒等。此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下列曲线相符合的是________。
【答案】(1) ①. B磷脂双分子层 ②. A 蛋白质 ③. A 蛋白质
(2)流动 (3) ①. 协助扩散 ②. 自由扩散
(4)选择透过性 (5) ①. 保护、润滑 ②. a
(6)a、d (7) ①. b 自由扩散 ②. A
【解析】
【分析】图中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代表糖蛋白,有糖蛋白的一侧是膜的外侧,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出细胞;d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
【小问1详解】
细胞膜主要是由A蛋白质和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小问2详解】
组成细胞膜的A蛋白质和B磷脂双分子层这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3详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甘油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小问4详解】
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让物质选择性进出。
【小问5详解】
D是糖蛋白,若上图是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如图中a运输方式。
【小问6详解】
氧气浓度可通过影响有氧呼吸的速率进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供应,因此凡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都会受到氧气浓度的影响,由图可知,a、d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故图中a、b、c、d四种方式中受O2浓度影响的有a、d。
【小问7详解】
ACD、酒精是通过b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不受氧气浓度影响),其运输速率与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A正确,CD错误;
B、图示运输速率有最大值,说明该运输方式需要载体或消耗能量,而酒精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B错误。
故选A。
22.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 A、B、C、D、E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①过程的名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进行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生理过程③~⑤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该植物移入黑暗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 ①. ATP ②. CO2的固定
(2)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 ③.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降低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小问1详解】
图中物质A与NADPH一起参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②,表示ATP;①过程二氧化碳参与反应,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
【小问2详解】
③是葡萄糖的分解过程,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物质C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产物,表示丙酮酸;生理过程③~⑤是有氧呼吸,其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小问3详解】
若将该植物移入黑暗环境中,没有光照强度,进而直接影响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C5生成的量减少,而C5的消耗(被CO2固定所消耗的)暂时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会降低。
23. 下面为与光合呼吸有关的三个图形。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的哪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0.5%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不变,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____。
(4)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0℃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________点表示。
(5)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________℃最佳。
【答案】 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C3的还原(二氧化碳的还原) ③. 下降 ④. 不能 ⑤. 乙 ⑥. 丁 ⑦. 25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中物质变化可知:a为水,b为二氧化碳;①表示光反应,③表示暗反应,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分析图二可知,甲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乙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丙点和丁点都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且丁点为光的饱和点。
分析图三可知,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详解】(1)图一中①光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二氧化碳的还原)。
(3)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用来固定CO2的C5增加,而C3的还原的过程不变,故植物细胞内未消耗的C5的含量下降。
(4)图三中,40℃时真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植物的有机物含量减少,植物体不能显示生长现象。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为光补偿点,与图二中乙点相对应。
(5)图二中的丁点为光饱和点,故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丁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故温度为图三中的25℃时最佳。
【点睛】本题以生理过程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联系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识记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尽可能地联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4.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_(字母表示)。
(2)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________期。(填名称)
(3)图示A-D中,对应在图中bc段的是_____________。
(4)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 ①. 高等植物 ②. BCAD
(2)后期 (3)BC
(4)中期
【解析】
【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末期。
分析曲线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小问1详解】
图示细胞不含中心体,但出现细胞板,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末期,因此正常的分裂顺序为B→C→A→D。
【小问2详解】
有丝分裂后期(A),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小问3详解】
曲线图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示A-D中的B(前期)、C(中期)。
【小问4详解】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且整齐排列再赤道板中央,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25. 下面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图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图甲中经过AB时间段后核DNA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细胞经过4次有丝分裂之后形成16个子细胞,亲代细胞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植物有丝分裂选用的材料是洋葱根尖___________细胞。
【答案】(1)FM (2) ①. DE或KL ②. 核DNA分子的复制
(3) ①. 相同 ②. 每次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4)分生区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图示有斜线代表DNA的变化;AB和HI表示间期的S期和G2期,FI表示间期,BC和IJ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CD和JK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DE和KL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EF和LM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FM(FI表示间期,IM表示分裂期)。
【小问2详解】
图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位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为8条,染色单体数目为0,对应图甲中DE或KL。AB和HI表示间期,在间期进行核DNA分子的复制,从而导致核DNA加倍。
【小问3详解】
有丝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一次,且每次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所以亲代细胞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小问4详解】
观察植物有丝分裂选用的材料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因为此区细胞分裂旺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