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教学设计)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精品同步教学设计)),共29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含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单元教材分析教科书的编排以学生的原认知为基础,层层递进,前一节的内容是后一节内容的基础。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的顺序,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4.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重点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单元难点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谋体、计数器、小棒等。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3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数花生 1112.数一数1113.数豆子1114.谁的红果多 1115.小小养殖场1116.做个百数表1117.练习二 110单元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家庭成员数量等,引发学生兴趣。2. 探索发现: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如门牌号、公交车号码等。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活动,如数豆子、摆放物品等,加深对数的认识。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数字故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以上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 数花生教学目标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乐趣。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教学重点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生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到目前为止,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数?(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们已经学毁了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这些数。。教师:那么20之后是什么数呢?你会数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数100以内的数。(板书:数花生)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花生米,同桌之间交换数一数,看看谁的花生米多。3.操作交流。教师引导:我们在数到九、十九、二十九类似这样的数时,下一数是整十数,九的下一个数就是十,十九的下一个数是二十,二十九的下一个数是三十……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教师:同学们,我看大家基本都数完了,请暂时保密,不要告诉同桌你准备了多少颗花生米。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你是几个几个地数?(教师点名)课堂预设: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一个地数。教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如何确定自己数出来的个数是否正确呢?(指名回答)学生:再数一遍。教师引导:对,我们可以再数一遍,看看两遍数的数量一不一样,不过呢,这次我们不一个一个地数了。我们两个两个的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教师:同学们都已经数完了,那么两次的结果一不一样呢?教师引导: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我们还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课堂预设:学生会说出不同答案。学生1:十个十个的数。学生2:五个五个的数。学生3:四个四个地数。……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一把花生,请同学跟老师一起数一下好不好。教师:那我们先五个五个地数,我们边数数边说一下我们数的数量。课堂预设:学生边数数边汇报数量。学生: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五十五、六十、六十五、七十、七十五、八十、八十五九十、九十五、一百。教师:我们一共数了一百个,那结果对不对呢?我们再十个十个的重新数一遍。课堂预设:学生: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教师:两次都是一百个,看来我们两次都数对了,同学们做的真棒。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十个十个地和五个五个地再数一数你们手中的花生,询问一下同桌你是否数对了?4.结果汇报。教师:同学们都数对了吗?教师:你们觉得几个几个地数最方便快捷,还容易出错,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一说?(教师点名)课堂预设: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学生1:我觉得十个十个地数比较方便。学生2:我觉得五个五个地数,不太出错。学生3:我喜欢一个一个地数。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1)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题。(1)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2)教师点名上台汇报,评价。四、课堂总结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数一百以内的数。你们有哪些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4、5题。板书设计数花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教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花生,让学生中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了数100以内的数,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2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2.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积木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数花生,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数出九十个花生的?(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学生2:我是五个五个地数的,一边数数一边五个花生为一组放在一起。学生3:我是十个十个地数的,一边数数一边十个花生为一组放在一起。教师:我们发现,数数的时候可以边数数边摆放,如果数别的物体,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通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100以内的数。(板书:数一数)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数小棒。(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如果数小棒,怎样摆放更容易看出结果?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多数学生选择十根十根的摆放更容易看出结果。学生(提出疑问):每10根小棒放在一组,检查的时候一眼也看不出是10根,还是不容易看出结果。教师对提出疑问的同学进行肯定和鼓励。教师:10根小棒摆放在一起可能一眼看不出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绑一捆。教师(出示课件):照这样方法,数出九十根小棒。(3)操作交流。 教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摆一摆,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同学们都已经摆完了,哪一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摆的九十根小棒?课堂预设:学生的捆法可能不一样。 教师:同学们,我看每个组都还有剩余的小棒,接着一根一根的往下数,在数的时候边数边记录小棒的数量。教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数数的过程。(指名同学上台展示)课堂预设:一名同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小棒的过程,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学生: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教师对上台展示的同学提出表扬。课堂小结:教师:我们发现剩下的小棒正好能捆成一捆,这样一共有10捆小棒,我们再把这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尝试让学生说)教师:我们发现一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0个一是十,一大捆小棒有10捆,也就是10个十是一百。(板书)2.学习摆小方块。(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小方块,我们该如何数出这些小方块的数量呢?(3)操作交流。教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合作将这些小方块排一排,使大家能很快看出结果。(3)结果汇报。同桌互相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教师:那组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路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们是每10块摆成1条,看能摆成几条,就是几个十。教师(出示课件):这名同学说的非常棒,老师也根据这名同学提供的方法摆了摆这些小方块,请同学根老师一起数一数好不少。同桌互相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跟着课件进行数数,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进行提问。教师:九十九个再添1个是多少?10个1条是多少?(4)运用探究。教师(出示教材P24圈一圈,数一数课件):图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和多少块小方块?教师引导:先想一想,我们可以每10个为一组圈一圈,然后根剩下的合在一起。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圈一圈,数一数。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解题过程?(指名回答)学生:第一幅图我是10根小棒捆成1捆,有4个1捆,5个1根,一共是45根;第二幅图我是10个小方块摆成1条,有3条零7块,一共是37块。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1)先独立思考解题思路,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教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1)先独立思考解题思路,然后解题。(2)教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数小棒和小方块,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归纳总结。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数一数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教后反思在上节课借助数花生活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小棒和方块模型进一步感知数的结构。通过两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之间的关系,体会“满十进1”的道理。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3课时 数豆子教学目标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豆子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从四十开始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一百,你还记得怎么数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你还记得怎么用计数器表示数吗?这节课我们用计数器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数豆子)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教学抓一把,估一估,数一数。(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课件图):仿照课件上的情景图,抓一把豆子,先估一估,再数一数估得是否准确。教师引导:可以先数出10粒豆子,以此为标准,把10粒豆子和其他豆子进行“比较”,看其他豆子大概有几个“10粒”。(3)动手操作。教师:请同学们两人为一组估一估,数一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4)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有多少颗粒豆子?(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根据数的情况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2.教学怎么拨,怎么写?(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从刚才同学数出的豆子的数目中,老师选取了两个数字,分别是28、22,你知道这三个数该怎么读写吗?(3)动手操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8、22这两个数。摆好后仔细观察,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跟老师摆的一样吗?教师:在这里老师有几个问题,用计数器表示28时,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2,个位上拨8,2和8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因为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所以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位上拨8,2表示2个十,8表示8个一。教师:请同学们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这个数,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观察一下你们写的数,2在哪个数位上?8在哪个数位上?(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2个十位上,8在个位上。(5)运用探究。教师(出示22的计数器):同学们在计数器的相应位置上写出22,并读一读。教师: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6)结果汇报。课堂预设:学生:两个“2”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课堂小结:教师:由此我们发现计数器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3.教学拨一拨,认一认。(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课件):独立写出课件上的三个计数器(97、98、99)所表示的数,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再写出这个计数器(100)所表示的数,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思考一下,最后一个计数器的从左往右,第一、第二、第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3)合作交流。教师: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合作交流。(4)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答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第一位是百位,数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个位,数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教师:那我们写数和读书时,应该从哪位起?学生:应该从左边数高位位开始读起或写起。课堂小结:教师: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读数是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无论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5)运用探究。教师(出示教材P26想一想,试一试情境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第一幅图的意思,然后独立表示出第二幅图的意思。(6)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是如何表示的?课堂预设:同学们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来验证摆法是否正确。. 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1)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2题。(1)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3、4、5题。板书设计数豆子百位 十位 个位写作: 2 8 读作:二十八写作: 2 2 读作:二十二写作: 1 0 0 读作:一百教后反思本节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读数、写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提示和经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4课时 谁的红果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教学重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导入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拔河情境图):同学们,红星小学一年级正在举行拔河比赛,一班有33人,二班有36人,同学们这样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不公平,因为人数不一样。教师:这两个班中哪个班的人数多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板书:比较大小(1))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谁的红果多。(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教材P28的情境图):同学们,我们可以发现小熊和小猴有不同数量的红果,那么谁的红果多呢?(3)交流合作,比较大小。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每单位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理解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得出结论了,谁愿意说一下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学生1:我用的是数数的方法。从18往后数,18、19、20、21,后数到的数比先数到的数大,所以21比18大,小熊的红果多。学生2:我借助20进行比较。因为18不到20,所以18<20;但21比20多,所以21>20,由此可见18<20,小熊的红果多。学生3:我通过比较十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因为22的十位上是20,有两个十,而18的十位上是10,有一个十,而个位上的数最大是9,就是19比20小,18当然比21小,所以小熊的红果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引导和肯定。2.学习做一做,填一填。(1)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现在同学们用小方块摆出21和18这个两个数。教师引导:由成条的方块对应计数器上的十位,单个的方块对应计数器上的个位,在过渡到计数器上拨一拨。教师:通过计数器表示一下这两个数的大小,并总结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2)合作交流。教师: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以小组每单位讨论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们总结的方法?(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课堂小结:教师: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3.学习写一写,比一比。(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情景图):同学们,先写出计数器所表示的数。教师:请借助计数器比较一下这两组数的大小,并总结一下经验方法。(3)交流合作,比较大小。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每单位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理解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得出结论了,谁愿意说一下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32和34相比,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2比4小,所以32<34;100最高位百位上有1,99的最高位是十位,百位上没有数,所以100>99。(5)运用探究。教师(出示教材P28看一看,练一练):先观察数线图,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从数线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出45小于它右边的数,90大于它左边的数。教师:那请同学把答案填在相同对应的空格里。(独立解题,集体订正)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经过前边的学习,我们学会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哪位同学能概述一下比较大小的方法?(尝试让学生回答) 教师: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十位相同在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3、4、5题板书设计谁的红果多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教后反思本节教学从学生日程参加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5课时 小小养殖场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和“差不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练习题。(如下)把下面的数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77 56 58 43 98教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数的比较大小。(板书:小小养殖场)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说一说,谁多?谁少?(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教材P30的情境图):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说一说鸡、鸭、鹅?(3)讨论交流。教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得出结论了,谁愿意说一下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回答可能不一致,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我发现鸡最多,鹅最少。学生2:鸡比鸭多,也比鹅少;鸭比鸡少,但比鹅多。学生3:鹅比鸭和鸡都少。教师:三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老师来总结一下:鸡比鸭多,也比鹅多,但鸡比鹅多得不太多,而比鹅就多多了。我们就说鸡比鸭多一些,鸡比鹅多得多;反过来,鸭比鸡少一些,鹅比鸡就少得多。2.学习例2(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例2课件):18、26、90、97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同学们猜一猜。(3)对话游戏。教师引导: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负责扮演淘气,同学们来向老师询问,老师会同学们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提示。哪位同学们想来试一试?(指名回答)(4)结果汇报。课堂预设:学生1:兔子是18只吗?教师:比18多得多。学生1:那是90只吗?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位同学是怎么思考的?学生:因为26比18多一些,90和97比18多得多。教师:同学们答的非常正确,不过呢兔子的只数比90多一些。学生1:是97只。教师:答对了。(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例3课件):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然后进行填空。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想法。(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差不多的意思是两个数相差很小。鹅的只数有22只,而羊的只数与鹅差不多,所以鹅的只数有26只。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表达方法?哪位同学能总结概括一下呢(尝试让学生回答)教师:如果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接近,那么可以说大数比小数“多一些”或小数比大数“少一些”;如果两个数的大小相差很多,那么可以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或小数比大数少“少得多”。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1)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归纳总结后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3题。板书设计小小养殖场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教后反思本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游戏体会到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又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6课时 做个百数表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2.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填写百数表,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出示百数表):数字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字娃娃们排成了整整齐齐的方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字娃娃是怎么排队的?教师: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空着,你知道是那些数娃娃还没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隐藏在数字娃娃方队里的秘密。(板书:做个百数表)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看一看,填一填。(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教材P41的百数表):请在教材上把百数表补充完整。(3)动手操作。教师: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分别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在课本上把百数表补充完整。教师引导:提示一下,按一定的顺序填写会事半功倍哦。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数填写到表格上了,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一起填写课件上的这个百数表。(指名上台书写)课堂预设:学生可能按顺序补充百数表,也可能不按顺序填写,教师要及时引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教师对于上台补充百数表的同学给予鼓励。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吗?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先横着观察每一行中的数字,大家能发现什么?(独立观察,小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3)结果汇报。课堂预设:学生回答的可能表述不一样,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学生1:横着看,从第二行开始,每一行的前9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学生2:横着看,每一行中,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学生3:横着看,每一行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教师:那我继续竖着观察每一列的算式,大家能发现什么?(独立观察,小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果预设:学生1:下一列十位上的数比上一列十位上的数多1,也就是下一列的数比上一列的数多10。学生2:上一列十位上的数比下一列十位上的数少1,也就是上一列的数比下一列的数少10。学生3:竖着看,每一列个位上的数相同。教师:请同学们在斜这观察一下这些数。(独立完成)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果预设:学生1:斜着看,个位和十位上相同的数成一条线。学生2:斜着看,下边的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比上边的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多1。(4)拓展延伸。教师(课件出示第(4)题):先独立完整这个题,然后同桌互相出类似问题并解答。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交流。(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百数表的规律有哪些吗?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3、4题。板书设计做个百数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在百数表里填数,逐步找出数的规律,并能根据这些规律解决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对数有更深的了解,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了数感。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7课时 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第四单元的内容。(同学自主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与学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几十几;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写数时要从高位读起、写起;又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了解了比较大小时,要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数相同,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就大,我们学会了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一起绘制了百数表,并探究了百数表的规律。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内容(板书:练习二)新课教学(教与学)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1题。(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物体的排列特点。(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2题。(1)同桌合作,一个拨,一个写。(2)同桌之间交换顺序解题。3.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3题。(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有效信息。教师:谁能总结一下这个题的信息。(指名回答)学生:我发现有三只啄木鸟在吃虫子,有一只吃了80条虫子,有一只吃了65条,还有一只吃了48条。(2)同桌之间交流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鼓励学生讲述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要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数相同,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就大。4.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4题。(1)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已有数的排列规律。教师:我们可以观察每组前后两个相邻的数字,看看他们相差几,根据这个进行填数。教师:那个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啊?每人说一辆车上的数的排列规律。课堂预设:学生1:黄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2。学生2:绿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5。学生3:蓝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10。学生4:红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多5。(2)学生独立解题。(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集体订正。5.课件出示教科书P35练习二第6题(1)。(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有效信息。教师:谁能总结一下这个题的信息。(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发现小猴子摘了38个桃子,大猴子摘的比小猴子多一些,问大猴子可能摘了多少个桃子?(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集体订正。5.课件出示教科书P35练习二第6题(2)。(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有效信息。教师:谁能总结一下这个题的信息。(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发现有36本图画书,故事书的数量比图画书多得多,但比90烧一下,问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2)学生独立解题。(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鼓励学生讲述“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学生:两个数相差较多用“多得多”或“少得多”表示,两个数相差较少用“多一些”或“少一些”表示。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四、布置作业教科书P35练习二第5、7、8题。板书设计练习二两个数相差较多用“多得多”或“少得多”表示,两个数相差较少用“多一些”或“少一些”表示。教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通过本练习课,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整理问题,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含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单元教材分析教科书的编排以学生的原认知为基础,层层递进,前一节的内容是后一节内容的基础。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的顺序,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4.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重点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单元难点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谋体、计数器、小棒等。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3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数花生 1112.数一数1113.数豆子1114.谁的红果多 1115.小小养殖场1116.做个百数表1117.练习二 110单元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家庭成员数量等,引发学生兴趣。2. 探索发现: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如门牌号、公交车号码等。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活动,如数豆子、摆放物品等,加深对数的认识。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数字故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以上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 数花生教学目标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乐趣。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教学重点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生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到目前为止,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数?(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们已经学毁了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这些数。。教师:那么20之后是什么数呢?你会数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数100以内的数。(板书:数花生)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花生米,同桌之间交换数一数,看看谁的花生米多。3.操作交流。教师引导:我们在数到九、十九、二十九类似这样的数时,下一数是整十数,九的下一个数就是十,十九的下一个数是二十,二十九的下一个数是三十……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教师:同学们,我看大家基本都数完了,请暂时保密,不要告诉同桌你准备了多少颗花生米。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你是几个几个地数?(教师点名)课堂预设: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一个地数。教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如何确定自己数出来的个数是否正确呢?(指名回答)学生:再数一遍。教师引导:对,我们可以再数一遍,看看两遍数的数量一不一样,不过呢,这次我们不一个一个地数了。我们两个两个的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教师:同学们都已经数完了,那么两次的结果一不一样呢?教师引导: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我们还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课堂预设:学生会说出不同答案。学生1:十个十个的数。学生2:五个五个的数。学生3:四个四个地数。……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一把花生,请同学跟老师一起数一下好不好。教师:那我们先五个五个地数,我们边数数边说一下我们数的数量。课堂预设:学生边数数边汇报数量。学生: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五十五、六十、六十五、七十、七十五、八十、八十五九十、九十五、一百。教师:我们一共数了一百个,那结果对不对呢?我们再十个十个的重新数一遍。课堂预设:学生: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教师:两次都是一百个,看来我们两次都数对了,同学们做的真棒。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十个十个地和五个五个地再数一数你们手中的花生,询问一下同桌你是否数对了?4.结果汇报。教师:同学们都数对了吗?教师:你们觉得几个几个地数最方便快捷,还容易出错,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一说?(教师点名)课堂预设: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学生1:我觉得十个十个地数比较方便。学生2:我觉得五个五个地数,不太出错。学生3:我喜欢一个一个地数。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1)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题。(1)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2)教师点名上台汇报,评价。四、课堂总结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数一百以内的数。你们有哪些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4、5题。板书设计数花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教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花生,让学生中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了数100以内的数,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2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2.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积木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数花生,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数出九十个花生的?(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学生2:我是五个五个地数的,一边数数一边五个花生为一组放在一起。学生3:我是十个十个地数的,一边数数一边十个花生为一组放在一起。教师:我们发现,数数的时候可以边数数边摆放,如果数别的物体,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通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100以内的数。(板书:数一数)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数小棒。(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如果数小棒,怎样摆放更容易看出结果?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多数学生选择十根十根的摆放更容易看出结果。学生(提出疑问):每10根小棒放在一组,检查的时候一眼也看不出是10根,还是不容易看出结果。教师对提出疑问的同学进行肯定和鼓励。教师:10根小棒摆放在一起可能一眼看不出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绑一捆。教师(出示课件):照这样方法,数出九十根小棒。(3)操作交流。 教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摆一摆,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同学们都已经摆完了,哪一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摆的九十根小棒?课堂预设:学生的捆法可能不一样。 教师:同学们,我看每个组都还有剩余的小棒,接着一根一根的往下数,在数的时候边数边记录小棒的数量。教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数数的过程。(指名同学上台展示)课堂预设:一名同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小棒的过程,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学生: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教师对上台展示的同学提出表扬。课堂小结:教师:我们发现剩下的小棒正好能捆成一捆,这样一共有10捆小棒,我们再把这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尝试让学生说)教师:我们发现一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0个一是十,一大捆小棒有10捆,也就是10个十是一百。(板书)2.学习摆小方块。(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小方块,我们该如何数出这些小方块的数量呢?(3)操作交流。教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合作将这些小方块排一排,使大家能很快看出结果。(3)结果汇报。同桌互相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教师:那组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路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们是每10块摆成1条,看能摆成几条,就是几个十。教师(出示课件):这名同学说的非常棒,老师也根据这名同学提供的方法摆了摆这些小方块,请同学根老师一起数一数好不少。同桌互相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跟着课件进行数数,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进行提问。教师:九十九个再添1个是多少?10个1条是多少?(4)运用探究。教师(出示教材P24圈一圈,数一数课件):图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和多少块小方块?教师引导:先想一想,我们可以每10个为一组圈一圈,然后根剩下的合在一起。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圈一圈,数一数。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解题过程?(指名回答)学生:第一幅图我是10根小棒捆成1捆,有4个1捆,5个1根,一共是45根;第二幅图我是10个小方块摆成1条,有3条零7块,一共是37块。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1)先独立思考解题思路,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教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1)先独立思考解题思路,然后解题。(2)教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数小棒和小方块,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归纳总结。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数一数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教后反思在上节课借助数花生活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小棒和方块模型进一步感知数的结构。通过两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之间的关系,体会“满十进1”的道理。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3课时 数豆子教学目标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豆子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从四十开始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一百,你还记得怎么数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你还记得怎么用计数器表示数吗?这节课我们用计数器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数豆子)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教学抓一把,估一估,数一数。(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课件图):仿照课件上的情景图,抓一把豆子,先估一估,再数一数估得是否准确。教师引导:可以先数出10粒豆子,以此为标准,把10粒豆子和其他豆子进行“比较”,看其他豆子大概有几个“10粒”。(3)动手操作。教师:请同学们两人为一组估一估,数一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4)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有多少颗粒豆子?(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根据数的情况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2.教学怎么拨,怎么写?(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从刚才同学数出的豆子的数目中,老师选取了两个数字,分别是28、22,你知道这三个数该怎么读写吗?(3)动手操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8、22这两个数。摆好后仔细观察,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跟老师摆的一样吗?教师:在这里老师有几个问题,用计数器表示28时,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2,个位上拨8,2和8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因为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所以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位上拨8,2表示2个十,8表示8个一。教师:请同学们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这个数,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观察一下你们写的数,2在哪个数位上?8在哪个数位上?(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2个十位上,8在个位上。(5)运用探究。教师(出示22的计数器):同学们在计数器的相应位置上写出22,并读一读。教师: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6)结果汇报。课堂预设:学生:两个“2”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课堂小结:教师:由此我们发现计数器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3.教学拨一拨,认一认。(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课件):独立写出课件上的三个计数器(97、98、99)所表示的数,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再写出这个计数器(100)所表示的数,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思考一下,最后一个计数器的从左往右,第一、第二、第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3)合作交流。教师: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合作交流。(4)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答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第一位是百位,数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个位,数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教师:那我们写数和读书时,应该从哪位起?学生:应该从左边数高位位开始读起或写起。课堂小结:教师: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读数是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无论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5)运用探究。教师(出示教材P26想一想,试一试情境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第一幅图的意思,然后独立表示出第二幅图的意思。(6)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是如何表示的?课堂预设:同学们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来验证摆法是否正确。. 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1)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2题。(1)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3、4、5题。板书设计数豆子百位 十位 个位写作: 2 8 读作:二十八写作: 2 2 读作:二十二写作: 1 0 0 读作:一百教后反思本节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读数、写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提示和经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4课时 谁的红果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教学重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导入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拔河情境图):同学们,红星小学一年级正在举行拔河比赛,一班有33人,二班有36人,同学们这样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不公平,因为人数不一样。教师:这两个班中哪个班的人数多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板书:比较大小(1))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谁的红果多。(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教材P28的情境图):同学们,我们可以发现小熊和小猴有不同数量的红果,那么谁的红果多呢?(3)交流合作,比较大小。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每单位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理解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得出结论了,谁愿意说一下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学生1:我用的是数数的方法。从18往后数,18、19、20、21,后数到的数比先数到的数大,所以21比18大,小熊的红果多。学生2:我借助20进行比较。因为18不到20,所以18<20;但21比20多,所以21>20,由此可见18<20,小熊的红果多。学生3:我通过比较十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因为22的十位上是20,有两个十,而18的十位上是10,有一个十,而个位上的数最大是9,就是19比20小,18当然比21小,所以小熊的红果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引导和肯定。2.学习做一做,填一填。(1)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现在同学们用小方块摆出21和18这个两个数。教师引导:由成条的方块对应计数器上的十位,单个的方块对应计数器上的个位,在过渡到计数器上拨一拨。教师:通过计数器表示一下这两个数的大小,并总结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2)合作交流。教师: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以小组每单位讨论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们总结的方法?(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课堂小结:教师: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3.学习写一写,比一比。(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情景图):同学们,先写出计数器所表示的数。教师:请借助计数器比较一下这两组数的大小,并总结一下经验方法。(3)交流合作,比较大小。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每单位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理解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得出结论了,谁愿意说一下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32和34相比,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2比4小,所以32<34;100最高位百位上有1,99的最高位是十位,百位上没有数,所以100>99。(5)运用探究。教师(出示教材P28看一看,练一练):先观察数线图,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从数线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出45小于它右边的数,90大于它左边的数。教师:那请同学把答案填在相同对应的空格里。(独立解题,集体订正)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经过前边的学习,我们学会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哪位同学能概述一下比较大小的方法?(尝试让学生回答) 教师: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十位相同在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3、4、5题板书设计谁的红果多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教后反思本节教学从学生日程参加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5课时 小小养殖场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和“差不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练习题。(如下)把下面的数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77 56 58 43 98教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数的比较大小。(板书:小小养殖场)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说一说,谁多?谁少?(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教材P30的情境图):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说一说鸡、鸭、鹅?(3)讨论交流。教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4)结果汇报。教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得出结论了,谁愿意说一下呢?(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回答可能不一致,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我发现鸡最多,鹅最少。学生2:鸡比鸭多,也比鹅少;鸭比鸡少,但比鹅多。学生3:鹅比鸭和鸡都少。教师:三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老师来总结一下:鸡比鸭多,也比鹅多,但鸡比鹅多得不太多,而比鹅就多多了。我们就说鸡比鸭多一些,鸡比鹅多得多;反过来,鸭比鸡少一些,鹅比鸡就少得多。2.学习例2(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例2课件):18、26、90、97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同学们猜一猜。(3)对话游戏。教师引导: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负责扮演淘气,同学们来向老师询问,老师会同学们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提示。哪位同学们想来试一试?(指名回答)(4)结果汇报。课堂预设:学生1:兔子是18只吗?教师:比18多得多。学生1:那是90只吗?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位同学是怎么思考的?学生:因为26比18多一些,90和97比18多得多。教师:同学们答的非常正确,不过呢兔子的只数比90多一些。学生1:是97只。教师:答对了。(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例3课件):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然后进行填空。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想法。(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差不多的意思是两个数相差很小。鹅的只数有22只,而羊的只数与鹅差不多,所以鹅的只数有26只。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表达方法?哪位同学能总结概括一下呢(尝试让学生回答)教师:如果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接近,那么可以说大数比小数“多一些”或小数比大数“少一些”;如果两个数的大小相差很多,那么可以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或小数比大数少“少得多”。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1)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归纳总结后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3题。板书设计小小养殖场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教后反思本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游戏体会到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又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6课时 做个百数表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2.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填写百数表,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师(出示百数表):数字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字娃娃们排成了整整齐齐的方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字娃娃是怎么排队的?教师: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空着,你知道是那些数娃娃还没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隐藏在数字娃娃方队里的秘密。(板书:做个百数表)新课教学(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看一看,填一填。(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出示教材P41的百数表):请在教材上把百数表补充完整。(3)动手操作。教师: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分别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在课本上把百数表补充完整。教师引导:提示一下,按一定的顺序填写会事半功倍哦。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数填写到表格上了,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一起填写课件上的这个百数表。(指名上台书写)课堂预设:学生可能按顺序补充百数表,也可能不按顺序填写,教师要及时引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教师对于上台补充百数表的同学给予鼓励。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吗?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先横着观察每一行中的数字,大家能发现什么?(独立观察,小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3)结果汇报。课堂预设:学生回答的可能表述不一样,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学生1:横着看,从第二行开始,每一行的前9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学生2:横着看,每一行中,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学生3:横着看,每一行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教师:那我继续竖着观察每一列的算式,大家能发现什么?(独立观察,小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果预设:学生1:下一列十位上的数比上一列十位上的数多1,也就是下一列的数比上一列的数多10。学生2:上一列十位上的数比下一列十位上的数少1,也就是上一列的数比下一列的数少10。学生3:竖着看,每一列个位上的数相同。教师:请同学们在斜这观察一下这些数。(独立完成)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果预设:学生1:斜着看,个位和十位上相同的数成一条线。学生2:斜着看,下边的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比上边的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多1。(4)拓展延伸。教师(课件出示第(4)题):先独立完整这个题,然后同桌互相出类似问题并解答。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交流。(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集体订正,找出错因。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百数表的规律有哪些吗?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3、4题。板书设计做个百数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在百数表里填数,逐步找出数的规律,并能根据这些规律解决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对数有更深的了解,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了数感。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7课时 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第四单元的内容。(同学自主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与学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几十几;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写数时要从高位读起、写起;又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了解了比较大小时,要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数相同,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就大,我们学会了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一起绘制了百数表,并探究了百数表的规律。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内容(板书:练习二)新课教学(教与学)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1题。(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物体的排列特点。(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2题。(1)同桌合作,一个拨,一个写。(2)同桌之间交换顺序解题。3.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3题。(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有效信息。教师:谁能总结一下这个题的信息。(指名回答)学生:我发现有三只啄木鸟在吃虫子,有一只吃了80条虫子,有一只吃了65条,还有一只吃了48条。(2)同桌之间交流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鼓励学生讲述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要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数相同,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就大。4.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练习二第4题。(1)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已有数的排列规律。教师:我们可以观察每组前后两个相邻的数字,看看他们相差几,根据这个进行填数。教师:那个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啊?每人说一辆车上的数的排列规律。课堂预设:学生1:黄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2。学生2:绿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5。学生3:蓝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少10。学生4:红色的车前边一个数比后边一个数多5。(2)学生独立解题。(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集体订正。5.课件出示教科书P35练习二第6题(1)。(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有效信息。教师:谁能总结一下这个题的信息。(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发现小猴子摘了38个桃子,大猴子摘的比小猴子多一些,问大猴子可能摘了多少个桃子?(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集体订正。5.课件出示教科书P35练习二第6题(2)。(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有效信息。教师:谁能总结一下这个题的信息。(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我发现有36本图画书,故事书的数量比图画书多得多,但比90烧一下,问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2)学生独立解题。(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鼓励学生讲述“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学生:两个数相差较多用“多得多”或“少得多”表示,两个数相差较少用“多一些”或“少一些”表示。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四、布置作业教科书P35练习二第5、7、8题。板书设计练习二两个数相差较多用“多得多”或“少得多”表示,两个数相差较少用“多一些”或“少一些”表示。教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通过本练习课,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整理问题,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