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湘教版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当堂检测题
展开达标练习必做
(2021·河北石家庄)距今有1 600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200多个地坑式窑洞(见下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黑土深厚,肥沃黏重
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
2.与其他地区的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平坦
B.山崖沟谷多
C.高温多雨
D.植被茂密
读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景观图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图,完成第3~5题。
3.图示河段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其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黄土疏松 ②河流落差小 ③修路开矿 ④夏季多暴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模拟实验中,影响烧杯中泥沙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
A.地表植被覆盖率B.坡度的大小
C.土壤的紧实程度D.降水的强弱
5.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 ②打坝淤地 ③开垦荒地 ④发展水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读黄土高原略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
7.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的是( )。
A.建梯田,修挡土坝
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开发荒坡、草坡,扩大耕地面积
D.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读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9.图中和黄土高原属于同一地形类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图,完成第10~11题。
10.黄河年平均输沙量变大是从哪个观测点开始的?( )
A.兰州B.河口C.龙门D.陕州
11.黄河哪个河段河水颜色最浑浊?( )
A.兰州之前河段
B.兰州—河口河段
C.河口—龙门河段
D.龙门—陕州河段
黄土高原是世界黄土覆盖面积最广的地区。关于黄土的来源科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风成说”和“水成说”两种。“风成说”学者认为黄土来自中亚、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是被风吹来的。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风成说”中黄土来源的地区属于(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3.“风成说”中的风是什么风向?(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14.若“风成说”成立,则黄土的颗粒大小排列应该是( )。
A.从西北到东南,颗粒从大到小
B.从东南到西北,颗粒从大到小
C.从东北到西南,颗粒从小到大
D.从西南到东北,颗粒从小到大
能力提升选做
15.读黄土高原地理概况图(图1)和梯田景观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其南部为 山脉。
(2)小明去黄土高原考察,发现该地河流的含沙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这种现象属于什么环境问题?请从气候、土质、地形和植被方面简单分析出现该环境问题的原因。
(3)为了减少当地的生态问题,该地在坡地上大力发展梯田。小明做了个实验,用楼梯模拟梯田,用滑梯模拟坡地。分别在滑梯和楼梯上倾倒一桶含有大量沙子的水以证明梯田对该环境问题的治理作用。请你尝试根据实验过程,简要分析梯田治理该环境问题的原理。
16.陕北黄土窑洞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认识、利用、改造黄土的智慧结晶。窑洞依山就势、精于选土、方位良好、保温性能好、能耗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但传统窑洞也有造型和空间单一呆板,排水排污设施差,室内通风不良,自然采光不足,阴暗潮湿的缺点,很难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很多窑洞日益荒废。
(1)结合陕北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指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保温性能好——该区域冬季 。
就地取材——该地黄土层 ,但缺乏 。
排水设施差——该地降水 。
(2)针对传统窑洞日益荒废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吗?
经典真题体验
1.如图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修筑反坡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滑坡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D.修筑窑洞
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
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
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巩固提高·新空间
1.A 2.A 3.B 4.A 5.A 6.A 7.C 8.C 9.D 10.B 11.D 12.B 13.B 14.A
15.答案 (1)北方 秦岭
(2)该现象属于水土流失。原因:当地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少;地形坡度大,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明显。
(3)梯田改变了坡面的水流方向,减少水流对同一个地方的侵蚀;降低水流速度,减少侵蚀;促进泥沙在梯田上就地沉积。
16.答案 (1)气温低 深厚 木材 较少
(2)从筑窑技术上努力改正窑洞的缺点,加强窑洞的采光、通风;加大窑洞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窑居环境;开发有陕北特色的窑洞文化旅游。
经典真题·体验
1.C 2.C
初中地理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a href="/dl/tb_c951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训练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后测评,文件包含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分层练原卷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docx、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分层练解析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同步讲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