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认识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59685/0-17118856306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找一找,摸一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书P55~56例1、例2及“做一做”,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面,通过比较感知面的大小。(首先是认识“面”,然后是“面”的大小,即面积)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达简单图形的面积。
3.通过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量感”。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极限、微分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度量意识的培养。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形纸片若干张、两张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和长4厘米,宽3厘米)纸片。
▶核心素养
1.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测量,度量单位的确定,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2.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和层次性。
3.几何图形中“数感”与“量感”的完美结合与体现。
学科思想方法渗透:数形结合,极限,抽象
创生关键能力培养:借助已知图形动手测量、比较、推理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摸一摸:感知面
1.在谈话中引出“面积”。
(1)教师出示格子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它是一块什么呀?(格子布展示)。
师:能不能摸到,有没有大小范围啊,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纺织布的过程)人们通过劳动和智慧用这样的方式加工出来,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呀?(循环、不断的织,有一根线变成一块布)
(2)揭示课题。
师:布藏起来了没,能摸到不,有大小不?线——?在数学中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先看看(点——线——面)谁来说说它的变化过程,对,就是“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面。
这个小家伙的面在哪儿?摸一摸
刚刚我们看到是人们的劳动成果,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劳动,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干嘛?擦桌子时,擦的是桌子的哪儿?擦黑板时,擦的是黑板的哪儿?拖地呢?(一起说)共同的字是?(面)
师: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小家伙都有自己的面,说说还有什么面?找个你认为很快摸完的面。很好,我这是?(数学书)拿出数学书,跟着这个小老师,完整的摸一摸它的封面。这样是数学的封面吗?数学书只有这一个面吗?谁来补充 ,来一起跟着这个我们这位小老师说的摸一摸(上、下、左、右面)你补充的真完整。
师:我这个有面吗?谁来摸一摸。刚刚找的黑板面、桌面、摸的数学书的几个面和刚刚苹果摸的表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平面、曲面)不管是平面还是曲面它们有什么之分(大小)
【学情预设】观察一些擦黑板面和课桌面的同学,发现擦课桌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观察黑板面和课桌面,它们的面一样不?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师:照这样说一说其他物体上的面积,( )的大小就是( )的面积。
师:说得太好了。
【学情预设】学生凭直观感觉知道物体的表面大小不同,可能会说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我这儿有两片树叶,同桌之间一人一片,请看上面的要求,以你最端正的坐姿告诉我你准备好。
师:涂好的同学请举好手。(你们这一组有同学涂好了,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有同学涂这么快,说明了小的树叶面积小,面积有大小)
(2)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刚刚我们研究的是物体表面,发现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也就是面积有大小。如果刚刚数学书封面来涂颜色,它会是一个长方形,除了认识的长方形,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它们的面积在哪儿?
课件出示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上来摸一摸,不急,这些呢?请你摸一摸,怎么了呀?不是封面图形,如果它有面积,那它会一直延出来,要把这个面积怎么样?(框起来)那像这种有口口的能框起来吗?请把你认为的平面图形,哪些可以框起来的给它框起来,框起来之后再涂色表示它的面积。刚刚框起来的这个是?(周长)什么是周长?起点开始又回到这个起点,涂色的是?(面积)周长和面积一样吗?不一样?周长(外面),面积(里面)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3)深度研究周长和面积区别,巩固面积概念。
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师:回顾一下表示图形的一周和面积有什么不同?(运用信息手段,将图形的一周与面积剥离,并将图形的一周展开拉直,让学生体会一维长度与二维面积的不同)
周长:长短(描)
面积:大小(摸)
【设计意图】在学习面积的初始阶段,学生很容易将面积和周长弄混淆,通过描和涂,体验面积和周长的不同,巩固面积的概念。
(4)比较地图的大小。
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2题。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出的三个省(直辖市)的轮廓图,比较这三个省(直辖市)的面积大小。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四川省的面积最大,北京市的面积最小。
教师适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面积的具体含义。
3.归纳小结。
师:像这样,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概念的建构需要经历一个观察、比较、抽象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列举大量感性材料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感知,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大小比较等数学活动感知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哪些部分是“面”,直接感受“面”的存在,形成“面”的表象,感知面的大小,体会比较面的大小的方法。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会成为学生认识面积含义的有效支撑,促进学生对面积内涵的内化。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建立“面”的概念,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知面的大小,建立面积的概念。由于有的学生会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混淆,所以在建立面积概念的初始阶段,注重采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分。例如学生说黑板有面积时,故意问:“是黑板的这条边吗?”,再在练习中,通过“在同一个图形中描一描、涂一涂”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别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从而加深他们对面积的含义的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业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五 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五 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唤醒经验,动手实验,建立表象,回顾过程,丰富认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