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含答案,共8页。
A.太阳能在此过程中主要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
B.反应Ⅰ和反应Ⅱ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CH3OH中存在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氢键
D.该过程产生的氢气和甲醇都可作为燃料电池燃料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装置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且产生了燃料CH3OH,即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A项正确;Ⅰ、Ⅱ反应分别为2H2Oeq \(=====,\s\up7(太阳能))2H2↑+O2↑、3H2+CO2===H2O+CH3OH,这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CH3OH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且氢键不属于化学键,C项错误;该装置中产生了H2和CH3OH均能作为燃料电池的负极材料,D项正确。故选C。
答案:C
2.(2023·深圳光明区高级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分析下表中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烷的燃烧热为-2 039 kJ·ml-1
B.等质量的氢气与丙烷相比较,充分燃烧时,丙烷放热更多
C.3CO2(g)+10H2(g)===C3H8(g)+6H2O(g) ΔH=-381 kJ·ml-1
D.3CO(g)+7H2(g)===C3H8(g)+3H2O(g) ΔH=+504 kJ·ml-1
解析: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由反应②可知,1 ml丙烷燃烧生成液体水时,放出热量大于2 039 kJ·ml-1,A项错误;等质量的氢气与丙烷相比较,假设质量均为44 g,则两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2 ml、1 ml,则由反应①②比较可知,充分燃烧时,氢气放热更多,B项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
5-②得:3CO2(g)+10H2(g)===C3H8(g)+6H2O(g) ΔH=5×(-484 kJ·ml-1)-(2 039 kJ·ml-1)=-381 kJ·ml-1,C项正确;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eq \f(7,2)-③得:3CO(g)+7H2(g)===C3H8(g)+3H2O(g) ΔH=eq \f(7,2)×(-484 kJ·ml-1)-(-1 190 kJ·ml-1)=-504 kJ·ml-1,D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3.(2023·惠州统考三模)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总反应为N2O(g)+CO(g)===CO2(g)+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2O为氧化剂
B.ΔH=-226 kJ·ml-1
C.由图乙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2
解析:反应N2O(g)+CO(g)===CO2(g)+N2(g)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2O为氧化剂,故A项正确;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焓变ΔH=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134 kJ·ml-1-360 kJ·ml-1=-226 kJ·ml-1,故B项正确;由图乙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a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Eb,故C项正确;Pt2O和Pt2O2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是不变的,无需不断补充,故D项错误。故选D。
答案:D
4.(2023·广州一模)恒容密闭容器中,以硫(S8)与CH4为原料制备CS2,S8受热分解成气态S2,发生反应2S2(g)+CH4(g)CS2(g)+2H2S(g) ΔH。CH4的平衡转化率、S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
B.温度升高,S8分解率增大,S2体积分数增大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向右移动
D.其他条件相同,S2体积分数越大,CH4平衡转化率越小
解析:由题图可看出,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降低,S2的体积分数升高说明升温时,平衡2S2(g)+CH4(g)CS2(g)+2H2S(g)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方向是放热的,即ΔH0,所以升温时,平衡正向移动,S8分解率增大,S2体积分数增大,选项B正确;向恒容的平衡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由于与反应有关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未变化,所以Q=K,平衡不移动,选项C错误;其他条件不变时,S2体积分数增大,即c(S2)越大,则平衡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CH4的平衡转化率越大,选项D错误。故选B。
答案:B
5.(2023·辽宁卷)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c(H2S)=0.1 ml·L-1,通过调节pH使Ni2+和Cd2+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pH与-lg c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HS-、S-2、Ni2+和Cd2+的浓度,单位为ml·L-1。已知Ksp(NiS)>Ksp(Cd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CdS)=10-18.4
B.③为pH与-lg c(HS-)的关系曲线
C.Ka1(H2S)=10-8.1
D.Ka2(H2S)=10-14.7
解析:已知H2S饱和溶液中随着pH的增大,H2S的浓度逐渐减小,HS-的浓度增大,S2-浓度逐渐增大,则有-lg c(HS-)和-lg(S2-)随着pH增大而减小,且相同pH相同时,HS-浓度大于S2-,即-lg c(HS-)小于-lg(S2-),则Ni2+和Cd2+浓度逐渐减小,且Ksp(NiS)>Ksp(CdS),即当c(S2-)相同时,c(Ni2+)>c(Cd2+),则-lg c(Ni2+)和-lg(Cd2+)随着pH增大而增大,且有-lg c(Ni2+)小于-lg(Cd2+),由此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②代表Ni2+、③代表S2-,④代表HS-,据此分析结合题图中各点数据进行解题。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③代表S2-,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c(Cd2+)=c(S2-)=10-13 ml·L-1,则有Ksp(CdS)=c(Cd2+)c(S2-)=10-13×10-13=10-26,A项错误;由分析可知,③为pH与-lg c(S2-)的关系曲线,B项错误;由分析可知,曲线④代表HS-,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此时c(H+)=10-1.6 ml·L-1时,c(HS-)=10-6.5 ml·L-1,Ka1(H2S)=eq \f(c(H+)c(HS-),c(H2S))=eq \f(10-1.6×10-6.5,0.1)=10-7.1或者当c(H+)=10-4.2 ml·L-1时,c(HS-)=10-3.9 ml·L-1,Ka1(H2S)=eq \f(c(H+)c(HS-),c(H2S))=eq \f(10-4.2×10-3.9,0.1)=10-7.1,C项错误;已知Ka1Ka2=eq \f(c(H+)c(HS-),c(H2S))×eq \f(c(H+)c(S2-),c(HS-))=eq \f(c2(H+)c(S2-),c(H2S)),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c(H+)=10-4.9 ml·
L-1时,c(S2-)=10-13 ml·L-1,或者当c(H+)=10-6.8 ml·L-1时,c(S2-)=10-9.2 ml·L-1,故有Ka1Ka2=eq \f(c2(H+)c(S2-),c(H2S))=eq \f((10-4.9)2×10-13,0.1)=eq \f((10-6.8)2×10-9.2,0.1)=10-21.8,结合C项分析可知,Ka1=10-7.1,故有Ka2(H2S)=10-14.7,D项正确。故选D。
答案:D
6.(2023·新课标卷)氨是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我国目前氨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数据计算反应eq \f(1,2)N2(g)+eq \f(3,2)H2(g)NH3(g)的ΔH=__________ kJ·ml-1。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应在Fe催化剂上可能通过图2机理进行(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Neq \\al( ,2)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N2)。判断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即速率最慢步骤)为__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标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氨催化剂前驱体(主要成分为Fe3O4)使用前经H2还原,生成αFe包裹的Fe3O4。已知αFe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a=287 pm,密度为7.8 g·cm-3,则αFe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数为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4)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xH2=0.75、xN2=0.25,另一种为xH2=0.675、xN2=0.225、xAr=0.10。(物质i的摩尔分数:xi=eq \f(ni,n总))
①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②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Ar的图是______________。
③图3中,当p2=20 MPa、xNH3=0.20时,氮气的转化率α=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时,反应eq \f(1,2)N2(g)+eq \f(3,2)H2(g)NH3(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MPa)-1(化为最简式)。
解析:(1)在化学反应中,断开化学键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的差,因此,由题图1数据可知,反应eq \f(1,2)N2(g)+eq \f(3,2)H2(g)NH3(g)的ΔH=(473+654-436-397-339)kJ·ml-1=-45 kJ·ml-1。
(2)由题图1中信息可知,eq \f(1,2)N2(g)===N(g)的ΔH=+473 kJ·ml-1,则N≡N的键能为946 kJ·
ml-1;eq \f(3,2)H2(g)===3H(g)的ΔH=+654 kJ·ml-1,则H—H的键能为436 kJ·ml-1。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N≡N的键能比H—H的大很多,因此,在题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已知αFe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a=287 pm,密度为7.8 g·cm-3,设其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数为x,则αFe晶体密度ρ=eq \f(56x×1030,NA·2873) g·cm3=7.8 g·cm3,解之得x=eq \f(7.8×2873NA,56×1030),即αFe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数为eq \f(7.8×2873NA,56×1030)。
(4)①合成氨的反应中,压强越大越有利于氨的合成,因此,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p1<p2<p3,因此,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p1<p2<p3,判断的依据是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②对比题图3和题图4中的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题图4中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较小。在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Ar,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减小,各组分的分压也减小,化学平衡要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充入惰性气体Ar不利于合成氨,故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Ar的图是图4。③题图3中,进料组成为xH2=0.75、xN2=0.25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1。假设进料中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l和1 ml,达到平衡时氮气的变化量为x ml,列出“三段式”:
N2(g) +3H2(g) 2NH3(g)
起始量/ml 1 3 0
变化量/ml x 3x 2x
平衡量/ml 1-x 3-3x 2x
当p2=20 MPa、xNH3=0.20时,xNH3=eq \f(2x,4-2x)=0.20,解之得x=eq \f(1,3),则氮气的转化率α=eq \f(1,3)≈33.33%,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eq \f(2,3) ml、2 ml、eq \f(2,3) ml,其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eq \f(1,5)、eq \f(3,5)、eq \f(1,5),则该温度下K′p=eq \f(\b\lc\(\rc\)(\a\vs4\al\c1(\f(1,5)p2))\s\up12(2),\f(1,5)p2×\b\lc\(\rc\)(\a\vs4\al\c1(\f(3,5)p2))\s\up12(3))=eq \f(25,27×400)(MPa)-2。因此,该温度时,反应eq \f(1,2)N2(g)+eq \f(3,2)H2(g)NH3(g)的平衡常数Kp=eq \r(K′p)= eq \r(\f(25,27×400)(MPa)-2)= eq \r(\f(1,432))(MPa)-1。
答案:(1)-45
(2)(ⅱ) 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N≡N的键能比H—H的大很多,因此,在题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eq \f(7.8×2873NA,56×1030)
(4)①p1<p2<p3 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②图4 ③33.33% eq \r(\f(1,432))
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使用的燃料
氢气(H2)
①2H2(g)+O2(g)===2H2O(g)
ΔH1=-484 kJ·ml-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
丙烷(C3H8)
②C3H8(g)+5O2(g)===3CO2(g)+4H2O(g) ΔH2=-2 039 kJ·ml-1
③C3H8(g)+eq \f(7,2)O2(g)===3CO(g)+4H2O(g) ΔH3=-1 190 kJ·ml-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九)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合物M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已知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