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0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1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1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19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21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23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25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54062/0-171172544927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备课ppt课件
展开[理清主干知识]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的形式传导。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_______,形成了局部电流。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结构。
2.传递特点及原因。(1)特点:__________。(2)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__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_释放,经扩散通过__________,与_________上的相关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和毒品能够对_________产生影响,大多数是通过______起作用。2.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_____________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_________药物的总称。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3.毒品是指鸦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啡、大麻、________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_____药品和_____药品。
[诊断自学效果]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受到刺激处的神经表面电位发生变化后,不再恢复。 (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 ) (3)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 )(4)轴突和树突末梢都能参与突触的形成。( )(5)突触小泡可以融合到突触后膜释放神经递质。( )
2.在图中( )内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
新知探究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探究中学明]1.阅读教材第27、28页,观察图26和图27,分析下列问题。(1)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测量实验的现象是电表指针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的偏转。由此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___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离子基础:
(3)K+外流和Na+内流都是借助________蛋白,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当降低细胞外溶液的K+浓度将使________电位增大,降低细胞外溶液的Na+浓度将使________电位减小。
答案:(1)两次方向相反 电信号 神经冲动 (2)K+外流 内负外正 Na+内流 内正外负 未兴奋 兴奋 兴奋 未兴奋 (3)通道协助扩散 静息 动作
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Ⅰ: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 mml/L和5 mml/L。资料Ⅱ: 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K+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
(1)资料Ⅰ显示细胞具有积累______的能力,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表现为对______的通透性,其进入和排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资料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影响________电位的峰值,且a、b、c三种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答案:(1)K+ K+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2)动作 a>b>c
[在深化中提能]1.电位(差)测量:
2.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
(1)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平衡电位,细胞外Na+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细胞外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变小。反之,静息电位变大。(2)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细胞外Na+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典例] 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解析]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d段K+外流,此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随着有效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是表现出全或无的特性。[答案] C
[在应用中落实]1.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细胞内比细胞外低。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答案:D
2.如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阳离子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C.b、d区域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无论是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膜内外都存在阳离子和阴离子,A错误;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B错误;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导致的,b、d区域Na+、K+不能进出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局部电流由正电位向负电位处流动,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由c向两侧双向传导,D错误。答案:C
新知探究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毒品成瘾的机理 [在探究中学明]1.阅读教材第28、29页,观察图28,分析下列问题。(1)突触的形成和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3)传递特点。①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______________。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转换,所以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慢。
(4)服用可卡因成瘾的机理和危害。多巴胺是大脑中传递愉悦感的__________。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________上的转运蛋白从____________回收。可卡因会使这种转运蛋白失活,于是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最终导致____________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服药者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形成恶性循环。答案:(1)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3)①降解或回收 ②化学信号 (4)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Ⅰ: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如图甲表示突触结构,图中③表示乙酰胆碱,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资料Ⅱ:如图乙所示是毒品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可卡因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
(1)资料Ⅰ和资料Ⅱ中的乙酰胆碱和多巴胺都是__________,通过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从二者的结果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__________。(2)图甲④受体位于肌肉细胞膜上,图乙②受体位于大脑某些神经元上。3NP和可卡因进入相关的突触间隙后,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是使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让人成瘾。答案:(1)神经递质 胞吐 突触间隙 降解或回收 (2)持续兴奋 可卡因
[在深化中提能]1.有关神经递质的归纳:
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比较: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乙可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与丙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会引起丙膜的电位发生变化,A正确;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乙酰胆碱,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能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答案] B
[在应用中落实]1.(2022·全国乙卷)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解析: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答案:B
2.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D
[课堂巩固落实]1.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B.刺激a点,指针偏转1次C.刺激d点,指针偏转1次D.兴奋在cd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刺激b点,兴奋首先传到右边接点,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到左边接点,电流计指针又一次偏转;刺激c点,兴奋传导左边的接点,电流计发生一次偏转,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再偏转一次,A正确。刺激a点,兴奋同时传到两个接点,由于没有电位差,电流计不偏转,B错误。刺激d点,兴奋传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兴奋不能传到左边接点,C正确。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c传到d,不能从d传到c,D正确。答案:B
2.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能正确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的是 ( )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答案:B
解析:a兴奋可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对应会引起人的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误;神经元a和b释放的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即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有些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答案:C
4.Γ-氨基丁酸能使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膜内负电位更低,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γ-氨基丁酸合成后可储存在突触小泡内B.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γ-氨基丁酸C.γ-氨基丁酸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Cl-进入突触后膜神经元不需要消耗ATP
解析: γ-氨基丁酸合成后可储存在突触小泡内,避免在细胞内被分解,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通常为胞吐,据此可知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γ-氨基丁酸,B正确;由题干信息“γ-氨基丁酸能使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膜内负电位更低”可知,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递质,不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Cl-进入突触后膜神经元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确。答案:C
5.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人教版 (2019)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程标准,两次出现电位差,电信号,电信号或局部电流,2传导过程,K+外流,内负外正,Na+内流,内正外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完整版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预习•双基夯实,神经冲动,内负外正,Na+,内正外负,电荷移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论,兴奋传导方向,兴奋传导的机制和过程,传导过程,特别强调电位的测量,小结兴奋的传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