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生物圈中的人(五)(答案+解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
展开一、注重根底,回归教材
1、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
2、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材是有编写体系的,各单元、章、节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二、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1、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教师一定要关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新闻事件、科学技术开展的成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初中生物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和思路,掌握要点和规律。
2024年中考生物总复习查漏补缺
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五)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 )
A. 大猩猩 B. 黑猩猩 C. 猩猩 D. 狒狒
2.下列含消化液最多的器官是( )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3.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
A. 肺泡内 B. 血液内 C. 心脏 D. 细胞里
4.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引起( )
A. 糖尿病 B. 坏血病 C. 佝偻病 D. 白血病
5.皮肤的功能包括( )
①保护和调节体温②分泌和排泄③气体交换④感受外界刺激⑤吸收营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6.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物质是下列哪一组( )
A. 蛋白质、脂肪 B. 蛋白质、糖类 C. 维生素、蛋白质 D. 维生素、脂肪
7.人体中,下列哪一种血管内流动着含尿素最少的静脉血( )
A. 肺静脉 B. 肾静脉 C. 肺动脉 D. 肾小管
8.在从古猿到人的过渡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 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B. 产生了语言
C. 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 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9.下列关于血液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细胞具有运输功能
B. 血浆中的水占90%
C. 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D. 血小板具有细胞核
10.当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闭状态是( )
A. 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开放
B.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C. 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关闭
D.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11.下列关于人类由来的正确叙述是( )
A. 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
B. 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
C. 劳动对从猿到人的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D. 猿适应了生存环境
1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谈虎色变”是简单反射
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D. 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13.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人体通过呼吸,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D.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14.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B. 人类进化的过程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C. 人类进化历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智人
D. 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
15.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正在逐渐兴起.你认为下列与消费有关的行为中,不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是( )
A. 将使用后的废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B. 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等
C. 在郊游时,应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
D. 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能继续使用
16.肾衰竭患者体内潴留多种毒素及代谢废物,通常需要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时,血液向透析液排出的物质主要是( )
A. 血细胞、水、尿素、蛋白质
B. 水、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
C.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D. 红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
17.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主动脉
B. 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
C. 公民进行无偿献血,医生在为其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
D. 毛细血管利于物质交换的特点之一是:其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8.下列有关肾小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
B. 肾小球若发生病变,可能导致血尿
C. 入球小血管和出球小血管均为小动脉
D. 肾小球中的液体是原尿
19.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胆汁内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B. 舌的搅拌不能促进消化
C. 胃液里含有多种不同的消化酶
D. 无机盐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
2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 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 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动脉血,在肺循环中,肺静脉流静脉血
D. 小明左手不慎划伤,鲜红是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明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21.下列流程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 人体循环路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C. 视觉的形成过程: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D. 尿的排出: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体外
22.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角膜是无色透明的
B. ②瞳孔的大小能改变
C. 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结构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D. 结构④视网膜既是成像的部位,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23.如图,曲线表示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 血液流经小肠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C. 血液流经垂体时生长激素含量的变化
D. 血液流经大脑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24.流程图可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对以下流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若此图表示视觉的形成过程,则A可表示外界光线,B为视觉感受器,C为视觉中枢
B. 图中B表示人体内某结构,则①②中一条为动脉血管,另一条必为静脉血管
C. 若此图表示生物进化,从A到C的规律为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D. 若图示为转基因技术,A为基因,B表示另-种生物体的DNA ,C表示基因A控制的性状
二、实验探究题
25.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的清真小吃。它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写道:“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 。关于艾窝窝的一首民谣道貌岸然出了它的做法:“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黏软,口味香甜。
(1)请你分析“艾窝窝”的食材,包括:①糖类,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三大能源物质,以及维生素B1,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2)人体摄食“艾窝窝”后,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易于下咽。通过生物课所学知识,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注:艾窝窝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的有无。)
①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除了唾液的有无以外,其余条件应________。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________号试管。
②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除了对照性原则,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过程时还应该满足的另外两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A处进行补充完善________。
(3)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________条曲线是淀粉的消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在阶段________(填字母),即________结构中被消化的。
三、综合题
26.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最终消化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________;
(2)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此消化属于______性消化;
(4)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
(5)小红最近在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你建议她应该多吃________层的食物。
27.甲、乙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情况,丙图表示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A和D模拟的分别是________.
(2)乙图表示________(填“吸气”还是“呼气”).
(3)当处于甲图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从而使胸腔容积变小.
(4)丙图中[3]是_______;图中[4]是________,它是进行________的主要部位,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后,E→F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除了此处之外,还有________.
28.节能减排,绿色骑行.人在骑车时需要各种系统协调才能完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骑车时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作用,使物像落在[________]________上,最终在________形成视觉.
(2)驶入黑暗的隧道时,眼睛的瞳孔会________;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___,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__内(填字母).
(3)由于骑行不稳,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请写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⑨→________→⑧.
(4)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加快骑行,引起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出现这些反应主要依靠了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的调节作用.
29.图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a、b、c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 。
(2)循环系统与a、b、c进行物质交换都在________处完成的。
(3)b呼出气体和c排出尿液的过程都可称为________ 。
(4)a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________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 ________(器官)中被吸收的.
(5)a中具有与吸收食物营养成分相适应的结构,b中具有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两种结构都是由________ 层上皮细胞构成。
(6)c系统形成尿液必须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7)如果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可能________分泌不足所致。
30.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发生里氏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央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全力开展抢险,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请你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抗震救灾中对伤员的救援及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系统的畅通,才能保证________的供给.
(2)某人被救时上肢动脉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上肢的________用止血带止血.
(3)李东同学不幸受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他是A型血,在没有A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他输少量________型血.
(4)某伤员头部受伤感染,通过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5)上述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_和________
(6)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________和无机盐;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证体内________的供给.
(7)除了救援,灾后的心理辅导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同龄人,你想对灾区的中学生说些什么来鼓励他们?________.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现代类人猿有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狒狒不是类人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距今6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少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少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2.【答案】 C
【解析】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唾液在口腔中,胃壁内有胃腺,分泌胃液于胃中,小肠内有肠腺,可分泌肠液,此外,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也都存在于小肠内,大肠中没有消化液,因此,小肠中的消化液最多。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食道、胃(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小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及部分维生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腺: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解答时从各段消化道中含有的消化液方面考虑。
3.【答案】 D
【解析】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
4.【答案】 A
【解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佝偻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或钙造成的;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故选:A.
【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此题考查了胰岛素分泌异常症.
5.【答案】 B
【解析】【解 答】①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热增加,使体温不致过高.当气温较低时,皮肤毛细血管网部分关闭,部分血流不经体表,直接由动静脉吻合支进入静脉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温.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因此皮肤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②皮肤的汗腺可分泌汗液,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及毛发.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因此皮肤还有分泌和排泄的功能。
③皮肤无气体交换的功能。
④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里面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有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⑤皮肤无吸收营养的功能。
另外皮肤的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有再生功能,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人体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位于皮肤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皮肤上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和再生等.据此解答。
6.【答案】 B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7.【答案】 B
【解析】首先尿素在我们体内属于代谢产物,所以一般说来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经过物质的交换,血液中尿素的含量会增加,但是注意一点,那就是肾脏.因为在这里形成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尿酸却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即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
故选:B
【分析】尿素属于代谢废物,因此一般情况下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会增加.但是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较少,因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时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被排出体外,导致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最少.
8.【答案】 D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9.【答案】 D
【解析】A、红细胞能运输氧,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血浆中的水占90%,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B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0.【答案】 B
【解析】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上图为心房和心室收缩和舒张示意图,
图一,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图二,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
图三,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
故答案为:B
【分析】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11.【答案】 C
【解析】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人和动物具有本质的区别:人会制造工具,动物不会制造工具,A不符合题意;
B、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现代类人猿与能变成人的古猿存在很多差异;现在的环境与以前的环境已经不同了,B不符合题意;
C、在地面生活的古猿,因为没有尖牙利爪进行攻击和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只能使用折断的树枝、破碎的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只能用后肢行走,而将上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所以,劳动在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C符合题意;
D、古猿原来是过着树栖生活,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环境的古猿继续过着树栖生活,另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到了地面,改营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12.【答案】 D
【解析】A、“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现场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复杂的反射,A错误;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B错误;
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先天性反射即非条件反射为动物生来就有的,为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而又遗传给后代.而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 有的,是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和存在,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3.【答案】 D
【解析】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A不符合题意。
B.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C不符合题意。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约占4%;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约占16%,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14.【答案】 C
【解析】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其直接证据是化石,A正确;
B、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B正确;
C、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直立人,C错误;
D、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D正确.
故选:C.
【分析】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15.【答案】 B
【解析】A、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可以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环保措施,A正确;
B、使用一次性制品会造成大量的塑料垃圾,不利于环保,B错误;
C、少购买包装饮料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符合绿色环保措施,C正确;
D、造纸时的污染很大,所以节约用纸,正反面使用可以节约大部分纸张,符合绿色环保措施,D正确;
故选:B.
【分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如不随手扔垃圾、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
16.【答案】 C
【解析】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代替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可以透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血液透析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透析时,血液向透析液排出的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17.【答案】 C
【解析】【分析】A、人体的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左心室收缩,把血液由主动脉运向全身,因此主动脉中的血压最高,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或抽血,血管注射以及抽血多采用静脉血管,不符合题意,
C、由A可知,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或抽血,血管注射以及抽血多采用静脉血管,符合题意,
D、营养物质和废物,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因为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物质的交换,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18.【答案】 D
【解析】A、肾小球是个血管球,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A不符合题意;
B、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血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因此血细胞随尿排出,导致血尿,B不符合题意;
C、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C不符合题意;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而不是在肾小球中形成原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答案】 D
【解析】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A不符合题意;
B、舌的搅拌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从而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消化,B不符合题意;
C、胃液里只含蛋白酶,没有其他消化酶,C不符合题意;
D、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其中,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加大了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称为物理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把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的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称为化学消化.
20.【答案】 B
【解析】A、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符合题意;
C、体循环时主动脉中流的是大拇指而不是静脉血,体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
D、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在近心端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21.【答案】 D
【解析】A、人体消化道: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A正确;
B、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正确;
C、外界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C正确;
D、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D错误.
故选:D
【分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2、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体循环肺循环共同的循环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3、在眼球的结构中,要想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眼球的结构必须是无色透明的.视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22.【答案】 D
【解析】A、①角膜是无色透明的,有利于光线通过,A正确.
B、②瞳孔能控制光线进入眼球的多少,能够变大和变小,受到虹膜的调节作用,光线强是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B正确;
C、③晶状体,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当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时,会使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近视,C正确;
D、④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但不能产生视觉,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分析】图中表示眼球结构示意图: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视网膜,据此分析解答.
23.【答案】 D
【解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流出的血液氧气含量增多,A正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氨基酸等养料的含量增加,B正确;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所以血液流经垂体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就会进入血液,从而使的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增加,C正确;血液流经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都会相应减少,D错误。
24.【答案】 B
【解析】A、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是形成视觉的部位,即,A表示外界光线,B为视觉感受器,C为视觉中枢,A说法正确。
B、如果此结构B是肾小球的话,那么①出球小动脉和②入球小动脉都是动脉血管,并且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可见B说法错误。
C、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C说法正确。
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中的生物技术,被转入的生物就会表现出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若图示为转基因技术,A为基因,B表示另一种生物体的DNA ,C表示基因A控制的性状,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内容综合性强,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视觉的形成、肾小球的结构特点、生物进化的历程、转基因技术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同样,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肾单位中的肾小球比较特殊,不但属于泌尿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属于循环系统,肾小球两端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为动脉血管,内流动脉血。
二、实验探究题
25.【答案】 (1)蛋白质;脂肪(2)相同;2;1;3;控制单一变量;可重复性;2mL唾液(3)乙;D;小肠
【解析】(1) “艾窝窝”的食材,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能源物质,以及维生素B1,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2)①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除了唾液的有无以外,其余条件应相同。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2号试管。
②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除了对照性原则,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过程时还应该满足的另外两个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可重复性。
③A处应该添加:2mL唾液。
(3)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据此可知:乙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下降,表示是淀粉的消化;丙曲线从胃开始下降,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甲曲线下降的最晚,从胃后边的D小肠才开始下降,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三、综合题
26.【答案】 (1)淀粉;葡萄糖(2)④;小肠(3)⑤;肝脏;物理(4)蛋白质(5)二
【解析】(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的食物,是大米、面包、薯类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5)从上表可以看出,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粘膜下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第二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
【分析】(1)消化系统的组成: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7.【答案】 (1)气管和膈肌(2)吸气(3)舒张(4)肺;肺泡;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组织细胞
【解析】(1)在甲图中,A模拟的是气管;D模拟的是膈肌.(2)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乙图中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大,表示吸气.(3)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上升,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膈顶上升,肺回缩,表示呼气;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从而使胸腔容积变小.(4)丙图中[3]是肺;图中[4]是肺泡,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除了此处之外,还有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1)气管和膈肌;(2)吸气;(3)舒张;(4)肺;肺泡;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组织细胞.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2)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3)图甲中,A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B玻璃管代表的是支气管,C小气球代表的是肺,D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图丙中,1是喉,2是气管,3是肺,4是肺泡,5是肺泡壁,6是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28.【答案】 (1)①;晶状体;③;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2)放大;条件反射;A(3)⑦→B→⑥
(4)神经;激素
【解析】图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上行传导神经纤维、⑤下行传导神经纤维、⑥传出神经、⑦传入神经、⑧效应器、⑨感受器,A大脑、B脊髓的灰质、C脊髓的白质。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驶入黑暗的隧道时,眼睛的瞳孔会放大,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A大脑皮层内;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⑨→⑦→B→⑥→⑧;
(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29.【答案】 (1)细胞(2)毛细血管(3)排泄(4)葡萄糖;小肠(5)一(单)(6)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7)胰岛素
【解析】(1)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器官形成系统,系统构成人体。因此,如图是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过程的综合图,a为消化系统,b为呼吸系统,c为泌尿系统,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循环系统与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进行物质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处完成的,因为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其内血流速度最慢,利于进行物质交换。(3)排泄的三条途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综上分析可知,b呼吸系统呼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c泌尿系统排出的尿液(含水、无机盐、尿素等)都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废物,其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4)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糖类开始在口腔内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因此,人体通过a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中,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5)a消化系统中与吸收营养成分相适应的结构和b呼吸系统中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都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6)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c系统形成尿液必须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7)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重吸收出问题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降低血糖作用受阻。因此,如果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可能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
【分析】除病毒以外,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排泄的三条途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小肠绒毛壁和肺的肺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或进行物质交换,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30.【答案】 (1)A;氧气(2)近心端(3)O(4)C→D→E→F(5)肺动脉;下腔静脉(6)水;能量(营养物质,有机物)(7)我们要耐心倾听灾民诉说其疾苦,并给予他们关心和安慰等,使灾民能安心重建家园.
【解析】(1)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因此为保证肺的通气的顺利进行,满足人体对氧的需要,必需保证A呼吸系统中呼吸道的畅通.图中1指的是氧气.(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因此动脉出血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或用止血带止血.(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李东同学不幸受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他是A型血,在没有A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他输少量O型血.(4)若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药物→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E左心房→F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即经过心脏各腔的顺序是C→D→E→F.(5)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肺静脉与左心房,流的是动脉血,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动静脉血,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流的是静脉血,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流的是静脉血.(6)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等待救援的人在不能获取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可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可以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小动物来获得其它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需求.(7)除了加强卫生防疫外,灾后的心理辅导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我们要耐心倾听灾民诉说其疾苦,并给予他们关心和安慰等,使灾民能安心重建家园.
【分析】图示中,A系统为呼吸系统,B系统为消化系统,C是心脏的右心房、D是右心室、E是左心房、F是左心室.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需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人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运到身体各处组别
1
2
3
4
艾窝窝碎屑或
艾窝窝块
适量艾窝窝碎屑
适量艾窝窝碎屑
适量艾窝窝块
适量艾窝窝碎屑
唾液/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A
温度
37℃
100℃
加入碘液
5滴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专题10 健康的生活(十)(答案+解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 这是一份专题10 健康的生活(十)(答案+解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生物技术(十一)(答案+解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物技术(十一)(答案+解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七)(答案+解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 这是一份专题07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七)(答案+解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