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步练习,共13页。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原子内质子数相同B.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原子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的方法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在自然界中含量相同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3.下列事实能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是①Na2SiO3+CO2+2H2O=H4SiO4↓+Na2CO3②SiO2+2CSi+2CO↑③Na2CO3+SiO2Na2SiO3+CO2↑④CH4比SiH4稳定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④4.同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医学等领域。其中一种同位素放射源辐射时的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和互为同位素B.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差1C.一个和一个的质量近似相等D.利用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可人工合成新元素5.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与互为同位素B.三者是碳元素的三种不同的核素C.三者中子数相等D.和的质量数相等,所以是同一种元素6.可用于有机物的结构分析。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与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C.与互为同位素 D.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7.下列图①、图②、图③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中依次符合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的观点的是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8.2021年12月科学家创造出目前最轻的镁同位素18Mg,该同位素衰变过程放射出4个质子。下列关于18Mg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6 B.核外电子数为2C.衰变后得到16O D.1mol18Mg的质量为12g9.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 和 B.和 C.和 D. 和 10.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同位素碘治疗肿瘤的新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读作碘53 B.的中子数为72C.的电子数为52 D.与互称为同系物11.据报道科研人员应用计算机模拟出结构类似C60的物质N60;4H是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的初级粒子,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储量丰富的3H。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N60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B.3H与4H互为同位素C.N60可能是一种新型电解质 D.3H2O与4H2O互为同素异形体12.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 B.碱性:C.与水反应:K比剧烈 D.与反应:比剧烈13.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酸性: B.碱性:C.非金属性: D.稳定性:14.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agR2+中含有的电子数物质的量为A.(A-N)mol B.(A-N+2)molC.(A-N-2) D.(A-N-2)mol15.在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A.A-x+n+48 B.A-x+n+24 C.A-x-n-24 D.A+x-n-24二、实验题16.某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1)他们将过量硫粉与少量铁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制得并分离出固体产物A,请填空。(2)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结论___(填“能”或“不能”)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理由是________。(3)某同学将上述实验中④所得氯气直接通入无色溶液C中,观察到产生淡黄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此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4)某同学认为将步骤①中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若同样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B,则可以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他的观点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17.硫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II: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方案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填“I”、“II”或“III”);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硫和氯非金属性的强弱。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②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8.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18。其中只有X、Y为金属元素;V和X的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W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完成下列问题:(1)V的一种核素中质子数为中子数的,则该核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2)Y形成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3)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__,最低化合价为__________。(4)金属性:X__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下同)Y。(5)非金属性:W__________Z。19.已知A、B、C、D、E、F、G、H、I九种物质,其中A、B、D、E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G、F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H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画出G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2)写出B、I的化学式B________,I________;(3)写出H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H与C反应固体增重4.2 g,则参加反应的C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实验步骤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①取少量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B硫粉与铁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制得固体产物A是______(填化学式)②将B通入足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C③向①的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④将浓盐酸滴到KMnO4固体上产生黄绿色气体反应生成氯气⑤将红热的铁丝(少量)伸入上述黄绿色气体中铁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⑥将⑤中所得固体产物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________(填现象)参考答案:1.A【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元素相同,质子数相同,A正确;B.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错误;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例如与,C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是最小的粒子,但实际上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D错误;故选A。2.A【分析】从图示知①、②、③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都等于1,可知①②③代表的微粒分别为、、,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从图示知①、②、③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都等于1,可知①②③代表的微粒分别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存在于自然界中所有氢原子的99.98%是,大约0.02%是,而的存在是极少的,故B错误;C.①②③互为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量数不同,故D错误;故答案选A。3.D【详解】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反应为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①正确;②该反应中C的还原性大于Si的还原性,无法比较C、Si的非金属性,故②错误;③该反应为高温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③错误;④CH4比SiH4稳定,可知C的非金属性强,故④正确;所以①④正确;故选D。4.A【详解】A.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和的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B.的质子数为27,中子数为33,的质子数为28,中子数为32,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差1,B正确;C.和的质量数相等,其原子质量应近似相等,C正确;D.95~118号元素,都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新元素,利用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可人工合成新元素,D正确;答案选A。5.B【详解】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三者互为同位素,而是单质,A错误;B.是碳元素的三种不同的核素,B正确;C.的中子数分别为6、7、8,C错误;D.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和的质子数分别为6和7,属于不同的元素,D错误;故选B。6.C【详解】A.中有7个中子,中有8个中子,A项错误;B.和互为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B项错误;C.与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二者互为同位素,C项正确;D.中有7个电子,8个中子,D项错误;故选C。7.B【详解】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的球体,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式”模型,故选B。8.A【详解】A.Mg原子的质子数为12,则中子数为18-12=6,故A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Mg原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故B错误;C.18Mg原子的质子数为12,衰变过程放射出4个质子,衰变后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4,得到14O,故C错误;D.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质量数,1mol18Mg的质量为18g,故D错误;选A。9.A【详解】A. 和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选A;B.和是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不选B;C.和是氢元素不同同位素组成的同种单质,故不选C;D. 和是质子数、中子数都不同的两种核素,故不选D;选A。10.B【详解】A.同位素命名时由元素名称+质量数组成,故读作碘125,A错误;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的中子数为125-53=72,B正确;C.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故的电子数为54,C错误;D.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而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应互称为同位素,D错误;答案选B。11.B【详解】A.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N和C是不同种元素,则N60与C60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3H与4H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N60是单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则不可能是电解质,故C错误;D.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3H2O与4H2O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故选:B。12.A【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氢化物的酸性无关,则元素的酸性强于碳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符合题意;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则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则钾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强于钠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减弱,则氟气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强于氯气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A【详解】A.根据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为,故A错误;B.金属性K<Mg,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为,故B正确;C.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为,故C正确;D.非金属性F>O,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HF>H2O,故D正确;故选:A。14.D【详解】1个R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A-N-2,agR2+的物质的量为mol,故agR2+中含有的电子数物质的量为(A-N-2)mol,故选D。15.B【详解】在中,质子总数=核外电子总数x-n,质量数=A+3×16=A+48,则的中子总数=A+48-(x-n)=A+48-x+n,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A+48-x+n-3×8= A-x+n+24,B正确;故答案为B。16. FeS 2Fe+3Cl22FeCl3 溶液出现血红色 能 氯气能将铁氧化到+3价,而硫只能将铁氧化到+2价,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故而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Cl2+H2S=2HCl+S↓ 能 错误 应比较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而非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详解】(1)由题意可知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B,则B是H2S,向①的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有铁离子,则A是FeS;⑤中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氯化铁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使溶液变为血红色(红色),故答案为:FeS;2Fe+3Cl22FeCl3;溶液出现血红色;(2)由以上实验可知,铁与氯气反应,氯气能将铁氧化为+3价氯化铁,铁与硫反应,硫只能将铁氧化为+2价硫化亚铁,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则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故答案为:能;氯气能将铁氧化到+3价,而硫只能将铁氧化到+2价,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故而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3)氯气能与氢硫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S=2HCl+S↓,由方程式可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则实验能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故答案为:Cl2+H2S=2HCl+S↓;能;(4)氢化物溶液的酸性强弱不能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盐酸与硫化亚铁反应生成硫化氢不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应比较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而非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故答案为:错误;应比较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而非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点睛】掌握金属性或非金属强弱比较的规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很多,但也不能滥用,有些是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如通常根据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等。17. a中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Ⅲ Cl2+SO2+2H2O=4H++2Cl-+SO42- 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浓盐酸 KMnO4 Na2S S2-+Cl2=S↓+2Cl-【分析】(1)①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以和最低价的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到最高价的硫酸;(2)①根据仪器的构造写出仪器A的名称,球形干燥管具有防倒吸的作用;②设计实验证明非金属性Cl>S,利用氯气和硫化钠的氧化还原可验证。【详解】(1)①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以和最低价的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S,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②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是氯水中的氯离子产生的作用;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含有的漂白性物质次氯酸起的作用;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是二氧化硫在酸性环境下被氯水氧化生成的,即SO2+Cl2+2H2O=4H++SO42-+2C1-,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实验设计合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Ⅲ;SO2+Cl2+2H2O=4H++SO42-+2C1-。(2)①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正确答案是:分液漏斗;防止倒吸;②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性:Cl>S,利用氯气与Na2S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验证,则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应分别为浓盐酸、KMnO4、Na2S溶液,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正确答案是:浓盐酸、KMnO4、Na2S溶液;S2-+Cl2=S↓+2Cl-。18. 氚(或超重氢) +6 强于 强于【分析】由“W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可得出W为氧(O);W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硫(S);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则Y为镁(Mg);由“只有X、Y为金属元素;V和X的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可确定X为Na、V为H。从而得出V、W、X、Y、Z分别为H、O、Na、Mg、S。【详解】(1)V为氢元素,同位素有氕()、氘()、氚(),其中氚符合题意。答案为:氚(或超重氢);(2)Y为镁,其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为:;(3)根据S的原子结构可知,S的最高化合价为+6,最低化合价为-2。答案为:+6;-2;(4)Na、Mg的电子层数均为3,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近,原子越难失电子,所以金属性:Na强于Mg。答案为:强于;(5)O、S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越难得电子,所以非金属性:O强于S。答案为:强于。【点睛】一般元素的同位素,中子数都相差不大,只有氢元素的同位素,才会出现中子数相差几倍的情况。19. KClO3 HCl 可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或可用来漂白织物等) 2KHCO3K2CO3+H2O+CO2↑ 3.36【详解】由A、B、D、E的焰色反应可知四种物质均为钾盐;物质B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E盐和F气体单质,推知B为KClO3,则E为KCl,I为HCl,F为O2;据H的颜色结合转化关系可知H为Na2O2,则G为Na,C为CO2;物质A受热分解可生成H2O、CO2和物质D,结合D盐+盐酸→CO2可知A为KHCO3,D为K2CO3;然后依次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