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附解析)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附解析)第1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附解析)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61赏析表达技巧一(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梅花绝句①
    陆 游
    其 一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其 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②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注①陆游写的梅花诗歌多达百首,这里所选二首,都是诗人老年赋闲于家乡山阴之作。②自分:甘愿。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一开篇由“闻道”领起,说明诗人得知梅花已经盛开,但并未亲眼见到,引出后文的内容。
    B.其一次句,诗人通过对漫山遍野的大雪情形的描绘,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
    C.其二首句写梅花的处境艰难:梅生幽谷,本已是不顺之境,更何况花枝又朝向背阴的北面。
    D.其二后两句使用设问手法,对梅的赞美由隐到显,“层冰积雪”为“高标逸韵”作了映衬。
    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与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所用手法相似而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23·吉林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湘春夜月
    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①,剪断心上愁痕。
    注①并刀:指并州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湘春夜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近清明”交代了时间,词人描述的是清明前在湘江边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B.翠禽鸣声仿佛一首美妙的清歌,本应让人愉悦,但最终“都付与黄昏”,这让词人忧伤之感更显深重。
    C.词人想要将自己的心事诉诸柳花,却又担心柳花轻薄,无法理解“伤春”之意,突出了词人愁思之深。
    D.下片写景虚实相生,既虚写青山不语、残照当门,又实写了翠玉楼前水波隐隐、水天摇荡,突出整个画面的静寂。
    4.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结尾三句是如何表达词人情感的。(6分)
    三、(2023·辽宁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咏月抒怀的七言古体诗,格律相对自由,不拘对仗,押韵较宽,篇幅较长。
    B.本诗首句以问句开篇,破空而来,诗人停杯沉思,带着醉意,仰望苍天发问,极有气势。
    C.“但见”二句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寻的惊异,也隐含着对时光飞逝、韶华难驻的叹惋。
    D.结尾两句含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并不消极,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胸怀。
    6.有学者认为本诗为李白所作,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加以佐证。(6分)
    四、(2023·安徽滁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节选)
    李 颀①
    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
    虽沾寸禄已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
    柏梁赋诗②不及宴,长楸走马③谁相数?
    敛迹俯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
    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
    别离短景何萧索,佳句相思能间作。
    举头遥望鲁阳山④,木叶纷纷向人落。
    注①李颀是唐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做过新乡县尉,因久不升迁,便愤而辞职,其从弟墨卿赠其送别之词,诗人作此诗以答之。②柏梁赋诗:传说汉武帝建成柏梁台后,诏群臣饮酒和诗,能作七言诗的人方可上台。③长楸走马:语出曹植诗句,指富贵之家子弟的放荡闲游生活。④鲁阳山:鲁阳关,诗人出行必经之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概括叙述了诗人自己仕途的不得志,空有为国效力之心,自谦中不乏有嫌官小的牢骚。
    B.五、六两句运用典故,述说自己地位卑下,为人轻视,表明自己仕途失意不是由于才疏学浅。
    C.“心自甘”与鲍照《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一样,都是诗人认清现实之后表现出的旷达。
    D.“兴来”两句对从弟的诗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文思如千里长江奔腾入海时那样汪洋恣肆。
    8.诗歌最后两句历来被人称赞,请从表现手法角度简要赏析其妙处。(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
    送蔡山人①
    李 白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②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③。
    采珠勿惊龙④,大道可暗归。
    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注①山人:隐居在山中的士人。②倪:边际。③燕客:战国辩士蔡泽,游学于诸侯,不遇。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跃马疾驱,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④典出《庄子·杂篇》,后以“骊龙颔下取明珠”比喻冒险贪求,自取其祸。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的情感变化曲折,前四句写诗人不为世道所容而被迫游走四方,感情由悲愤不平转入低沉悲伤。
    B.“唐生”句承接了前句“世人自弃我”,暗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是对小人的有力回击。
    C.七、八两句是诗人警示自己要避开世俗诱惑与世人排挤,保持清醒心智,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D.本诗虽为送别诗,但实际上是借送别来浇心中块垒,表达的多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10.本诗与《将进酒》都表现出诗人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请赏析本诗是如何表现这种胸怀的。(6分)
    答案与解析
    练案61 赏析表达技巧(一)
    1.B 解析 B项,“诗人通过对漫山遍野的大雪情形的描绘,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分析错误。诗人描绘的并不是大雪的情形,而是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
    2.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无论是陆游还是柳宗元的诗中,都希望能够化身千亿个自己,并且想象了之后的场景,运用夸张的手法展开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感情。
    ①陆游希望每个自己前都有一树梅花,表达了自己痴迷的爱梅之情,而他希望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凸显了自己超凡脱俗的人格;②柳宗元则希望“把此身化作万千身,散落在每个峰顶眺望故乡”,表达了自己埋藏在心底的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
    3.D 解析 D项,“下片写景虚实相生”“虚写青山不语、残照当门”说法错误。词中“青山不语,残照当门”意为青山默默不语,一弯残月斜照着院门,这是词人的真实所见所感,是实写。所以下片没有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应是动静结合。
    4.结尾三句运用比拟的手法,将无形的愁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并通过否定的方式、喟叹的口吻,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深广的愁绪。
    5.C 解析 C项,“踪迹难寻”“韶华难驻”错误。诗人看到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也知道它早晨从云间隐没,不能说“踪迹难寻”,也没有抒发韶华难驻的叹惋。
    6.①运用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②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③喜欢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7.C 解析 C项,“旷达”错误。“心自甘”表现出的不是“旷达”,是更加“愤激”,正话反说,从后句“高歌击节声半苦”可以看出。
    8.①最后两句大意是:抬头遥望自己出行所必经之鲁阳山,只见树叶纷纷下落,一片萧瑟。②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此清秋之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③以意象点明时节,以“木叶”点明送别的季节是秋天。
    9.A 解析 A项,“转入低沉悲伤”错误,本诗的感情并不低沉悲伤。
    10.①夸张,世人排挤“我”,而“我”却想象乘“无倪舟”去往无边际的远方,表达追求自由的洒脱。②用典,借蔡泽勉励自己虽不得志,却仍可大器晚成的自信。③象征,借“松月”象征仕途不顺却仍保持高洁的品性。

    相关试卷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3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特色(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3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特色(附解析),共4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26特色表达形式小说阅读(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26特色表达形式小说阅读(附解析),共4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5分析情节技巧与作用(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5分析情节技巧与作用(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聂鑫森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