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4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2节 第1讲 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4节 第3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 第4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2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5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4节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展开一、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外力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 、地球重力能等,主要通过 、 、冰川、海浪、 等作用改造地表形态。 2.外力的作用结果: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3.外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4.风化(1)概念:地球表层的岩石在 、水、大气及 的作用下,其物理、 发生变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2)类型。①物理风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 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化学风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 发生变化的过程。 ③生物风化:岩石受 的影响发生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变化的过程。 (3)作用结果:使岩石变成松散的 。风化作用为 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 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风化物残留原地叫风化壳
5.侵蚀和搬运(1)概念:侵蚀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 的过程,就是搬运作用。 (2)类型。①流水侵蚀作用:山区河流坡度较大,河床 作用强;在河流转弯处, 作用加强。一般情况下,凹岸 ,凸岸 ,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下切,会形成 。 凹向河流的一岸称为凹岸,反之,则为凸岸②风力侵蚀是与风力 相伴而行的。 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 ③冰川和 等也会产生侵蚀和搬运作用。
6.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搬运能力减弱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 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 遇到障碍或随距离衰减(2)规律:在沉积过程中,通常 、 的物质先沉积, 、 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易错易混·再判断(1)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 )(2)无论何时何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均不起主导作用。( )
二、走进桂林山水1.桂林山水(1)桂林风景的“四绝”:“山清、水秀、 、石美”。 (2)地貌:典型的 地貌。 (3)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 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和淀积的过程。 (4)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①岩石条件: 广布,并且厚度 、岩性 、裂隙比较发育。②气候条件:地处 气候区,温暖湿润, 。 ③水文条件: 和 丰富, 纵贯南北。 ④生物条件:植被茂盛。
2.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2)地面喀斯特地貌
(3)地下喀斯特地貌
(4)开发利用①许多喀斯特地貌区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②喀斯特洞穴内 ,为 、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③喀斯特地貌区洞穴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
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必修第一册P62图3-1-2“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探究以下问题。①喀斯特地貌为什么在我国的桂林及周边地区较典型?
提示 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我国桂林及周边地区为亚热带地区,溶蚀速度较快;再加上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喀斯特地貌典型。
②探究桂林及周边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
提示 岩石条件:原为海洋,沉积形成了大量的石灰岩,地壳活跃,升降明显。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生物条件: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
填图绘图·再实践在下图中填出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提示 从左到右依次为石钟乳、石笋、石柱。
易错易混·再判断(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称法不同影响相同的外力作用。( )(2)喀斯特地貌是完全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内力作用无关。( )
三、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1.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1)敦煌位置:地处 西端,位于甘肃与 、新疆的交界处。 (2)敦煌气候:气候干旱,全年降水量40毫米左右,年 超过2 400毫米;太阳辐射 ,昼夜温差 。
(3)“魔鬼城”。①地貌形态多种多样,风力对岩石、 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叫 。 ②敦煌风蚀地貌具有“ 、身陡”的特点。 a.长条形的称为 ; b.孤立的石柱称为 ; c.“ 、身小”的称为 ; d.垄槽相间的称为 。
2.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1)鸣沙山位于 市南郊,这里分布着多种形态的 。 (2) 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 而成的。 (3)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叫 ,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叫金字塔形沙丘,形状类似新月的叫新月形沙丘。 在等高线图中,迎风坡表现为凸坡(4)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 ,背风坡较 。
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必修第一册P69图3-2-3“鸣沙山地区的新月形沙丘”,探究以下问题。①描述图片中鸣沙山地区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过程。②根据图示山丘形态推测当地的主要风向(向左或向右),并说明理由。③滑沙是乘坐滑板从沙山顶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与同学讨论,在新月形沙丘上应如何选择下滑的路线。
提示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风挟带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
提示 当地风向为由左向右吹。理由:沙丘左侧坡度缓为迎风坡,右侧坡度陡为背风坡。
四、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1.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1)源头: 的扎阿曲。 (2)流经地形:澜沧江源区,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形比较 。 (3)河流作用:河流向下的 作用较弱。 (4)河流地貌: 的河谷。 2.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1)流经地形:横断山、 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高地。 (2)河流作用:落差大、水流 ,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 。 (3)河流地貌:“ ”形峡谷。
3.冲积扇 高产田所在地(1)位置:澜沧江 汇入的地方。 (2)成因:河流流出山口,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 形成。 (3)形态: 。 (4)用途:冲积扇土层较厚,很多被开垦为 。
4.曲流与牛轭湖(1)流经地形:丘陵盆地区域,地形坡度较 。 (2)河流作用: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 ,水流以 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3)曲流: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 。一般情况下,曲流的 侵蚀, 堆积。 (4)牛轭湖: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 ,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5.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1)湄公河平原: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大量 ,形成湄公河平原。 (2)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 ,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 ,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必修第一册P73图3-3-5“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位于图3-3-2中的C点附近)”和P74图3-3-6“湄公河支流形成的曲流与牛轭湖(位于图3-3-2中的D点附近)”,探究以下问题。①指出图3-3-5中所示冲积扇处的地势特点。
②说出图3-3-5中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
提示 随河流流出山口地势逐渐降低,地势较平坦。
提示 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③分析图3-3-6中曲流处河流弯曲的原因。④说明图3-3-6中牛轭湖与河流的关系。
提示 曲流处地势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使河道变弯曲。
提示 河流在曲流处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牛轭湖。
易错易混·再判断(1)河流堆积地貌只形成于河流的下游。( )(2)冲积扇沉积物垂直方向上存在分选现象。( )(3)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没有堆积地貌。( )
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令人叹为观止2022年4月28日,中国邮政公布《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的表现内容和图稿,广西桂林喀斯特和广西环江喀斯特有幸入选。桂林喀斯特邮票(图a)展现的是漓江阳朔兴坪段银刀湾一带的景色;环江喀斯特邮票(图b)展现的是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锥形喀斯特森林地貌。
(1)说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2)环江喀斯特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展现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推测环江喀斯特今后的演化方向。
提示 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提示 峰林→孤峰→残丘。
2.探究风化作用的神奇之处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
(1)分析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
提示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较为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石球由沙土组成,质地比较疏松,受石球内外热胀冷缩差异的影响,容易沿某条裂隙持续风化而自然劈裂。
(2)给以下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排序。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②地壳抬升,风化侵蚀③其他物质围绕核层凝聚④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核
提示 ①→④→③→②
3.欣赏流水作用的雕塑功力如果说大自然是一个艺术高超的雕塑家,那么龙吟雕岩谷一定就是它的优秀作品。下图为重庆江津龙吟雕岩谷景观图。“雕岩谷”是一种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的峡谷地貌。谷内悬崖峭壁密布,基岩上发育有裂隙。
(1)推测“雕岩谷”出现的河段河流流速大小与基岩岩性特征。
(2)从观景的角度,指出最不适宜前往江津“雕岩谷”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提示 河流流速快,基岩岩性较软。
提示 夏秋季。夏秋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雕岩谷”不易观测。
考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形态及其分布地区
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023湖南岳阳期末)石环是高寒地区一种独特的冻土景观。在冰缘地区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较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这种冻土地貌就是石环,下图为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石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岩浆活动B.流水搬运C.风化作用D.冰川沉积2.在高寒地区的下列区域,易出现石环的是( )A.山地陡坡B.高原边缘 C.山口、平缓的坡麓D.山地冰川分布地区
解析 第1题,“在冰缘地区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较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这种冻土地貌就是石环。”由此可知,石环是由冻融作用形成的,属于风化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石环是由冻融作用形成的,高寒地区气温在0 ℃左右变化,形成大面积石环。这些泥土和小的岩屑物长期保存说明没有较强的侵蚀作用,山口、平缓的坡麓容易出现石环,山地陡坡、高原边缘坡度大,侵蚀作用强,不易出现石环,C正确,A、B错误;山地冰川分布地区全年气温低,且被冰雪覆盖,不易出现石环,D错误。故选C。
下面两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丹霞地貌。图1为我国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很多只露出“腰身”;图2为我国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3~4题。
3.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腰身”受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C.“腰身”地势陡峻、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4.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A.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B.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侵蚀地表岩石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顶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而“腰身”即中间部位因为地势陡峻,土壤缺失或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出现只露“腰身”的现象,C对。第4题,“圆头圆脑”的丹霞地貌的形成是风化、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B对;仅有光照,无法拂去岩石表层碎屑,不会形成“圆头圆脑”的形态,A错;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貌景观,图示岩层为沉积岩层,C错;冰雪融水侵蚀地表会形成沟谷,D错。
(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甲河袭夺乙河。甲河流经地区岩石质地较疏松,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甲河河源段整体落差大,流水侵蚀能力强。
1.河谷地貌及形成过程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
2.流水沉积地貌及其形成过程常见的流水沉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等类型。如下图所示:
3.河岸的侵蚀与堆积(1)判断凹岸和凸岸从字面上来理解,“岸”指陆地部分,陆地部分被冲掉了泥土就是凹,堆着泥土就是凸。再以河道中心线为参照,凸向河中心的一岸是凸岸,凹陷的一岸则为凹岸。如下图所示: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凹岸水流速度快,受流水侵蚀形成河崖;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把挟带的泥沙堆积在凸岸,形成河漫滩。如下图所示:
孤东近岸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该区域拥有大量土地与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产油区。下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米等深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孤东海域岸线197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是( )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2.图示①—④处距黄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解析 第1题,图中孤东海域1976—1986年较1986—1996年5米等深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距离大,故1976—1996年冲淤变化规律是强淤积—弱淤积;1996—2002年较2002—2014年5米等深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小,故199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是弱侵蚀—强侵蚀。第2题,图中1976—2014年,④处5米等深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故④处一直以淤积为主,可推出④处最靠近黄河河口三角洲。
角度二 风成地貌的发育
(2021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B.9月、7月C.8月、6月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2.雅丹地貌(1)雅丹地貌的形成条件
(2)根据雅丹地貌的垄脊走向判断风向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如下图。
3.风积地貌(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堆积物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2023河北承德统考)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地形或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读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B.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C.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D.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2.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植被在抛物线状沙丘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改善土壤结构C.增加植被蒸腾D.加强风力搬运
解析 第1题,由所学风沙地貌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陡而下凹,往下风向延伸出两翼,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地主导风是西风,C、D错误;由图可知,抛物线状沙丘的沙脊线靠近东侧,说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是陡坡,西侧是缓坡,A正确,B错误。故选A。第2题,土壤矿物质主要由成土母质提供,植被只能提供有机质,不能增加土壤矿物质,A错误;植被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可以固定沙土,增加地表摩擦力,减弱新月形沙丘两侧月牙尖的风速,中部风力继续侵蚀搬运,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B正确;植被蒸腾作用与抛物线状沙丘的形成关系不大,C错误;植被增加地表摩擦力,固定沙土,没有加强风力搬运,D错误。故选B。
角度三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022河北卷)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地考察。他发现,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悬,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态结构各异(下图):(1)前者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后者相反;(2)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但前者上部空心、下部实心,后者整体实心;(3)前者纵切面下端纹层(沉积微层理)下凹,后者纹层上凸。石钟乳和石笋相向生长连接形成石柱后,继续发育,会演变出多种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洞外崖壁水流的直接来源是( )A.大气降水B.裂隙储水C.植被蓄水D.冰雪融水(2)小明剖析石柱样本时,区分完整石钟乳段和石笋段的可靠依据是( )A.石钟乳段横切面实心环状B.石笋段外部形态下粗上细C.石钟乳段纵切面中空管状D.石笋段纵切面微层理上凸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面、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石笋是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其高度往往与溶洞中的滴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对石笋的分析可推断气候演变特征。司岗里溶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洞内发育有丰富的石笋。下图为1300—1900年司岗里溶洞最深部一处石笋的距顶深度曲线和平均生长速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1300—1900年,司岗里溶洞内的石笋( )A.生长发育变快B.生长发育变慢C.生长发育停滞D.生长发育没有间断2.根据石笋的生长变化可以推断出该时段( )A.东亚寒潮多发B.东南亚洪灾频发C.南亚旱灾多发D.西亚气候湿润
解析 第1题,读图,1300—1900年,司岗里溶洞内的石笋距顶深度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石笋呈生长趋势,生长发育并没有停滞,但1600—1700年缺少相关数据,所以无法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间断。结合图中平均生长速率可知,总体而言,石笋平均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表明其生长发育变慢。综上分析可知,A、C、D错,B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笋高度往往与溶洞中的滴水量呈正相关,该地处于云南省西南部,纬度较低,受东亚寒潮的影响较弱,受南亚西南季风的影响强,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期间石笋生长发育变慢,表明溶洞中的滴水量呈减少趋势,该地区受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即南亚旱灾多发,A错误,C正确;东南亚洪灾频发,表明西南季风增强,则该区域洞内滴水增多,有利于石笋的生长,B错误;该区域与西亚距离遥远,根据该地区石笋的变化无法推断西亚的气候变化,D错误。
图形判读11河流地貌图的判读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1)判断河流的上中下游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且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减慢。如上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2)判断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河流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如上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
(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②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③河流的凸岸泥沙淤积,有利于金属矿产资源富集。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谷同一断面演变过程,a~e分别为该河谷演变过程中经历的五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河谷演变的先后顺序为( )A.a—b—c—d—eB.b—c—d—e—aC.c—a—b—d—eD.e—d—c—b—a2.推测河谷演变过程中该地( )A.地壳经历了间歇性下沉B.河道不断向北迁移C.北岸更容易发生滑坡D.气候受东南风影响大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T1~T8为河流的阶地。该河谷演变过程中,阶地不断增多,是由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阶地由少到多。T8在最上,其形成最早,T1在最下,其形成最晚。因此可以判断河谷演变先后顺序为B。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A错误;因北侧阶地多,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流水侵蚀严重,使得河道向北迁移,B正确;根据指示标可以看出,北侧阶地多,因此北岸地形相对南岸较为平坦,不容易发生滑坡,C错误;图中并未说明具体地区,因此无法判断气候,D错误。
黄河下游河南孟津白鹤镇至山东东明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型河道,冲淤变化较大,历来是黄河下游治理的难点。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游荡型河道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河段游荡型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流湍急,侵蚀能力强 ②来沙量大,河床不断淤积 ③河道深窄,水流速度慢 ④地形平坦,水流难以约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游荡型河道发生变化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甲丙乙D.丁乙甲丙
解析 第3题,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河段宽浅,水流速度较缓,侵蚀能力较弱,①③错误;该河段为黄河下游,水流含沙量大,使河床堆积抬高,形成游荡型河道,②正确;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易散开,难以约束,④正确。故选D。第4题,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大坝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比修建前平缓。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河床下降,减轻游荡状况,河道逐渐合并。故该河段游荡型河道发生变化的顺序是甲丁乙丙。故选B。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4节 第3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4节 第3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4节第3讲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pptx、考点规范练1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pptx、考点规范练1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2节 第1讲 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2节 第1讲 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2节第1讲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pptx、考点规范练11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pptx、考点规范练11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4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4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1节第4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pptx、考点规范练10气压带风带与气候pptx、考点规范练10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